真是出乎意料,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於今天13:07離我們而去。
記得今天中午,大家都已經昏昏欲睡時,有同學放出一個重磅消息「袁老去世了!」這一聽,可不得了,我們一個個「鯉魚打挺」般從床上翻起來,異口同聲地說「真的?」「信息可靠嗎?」「不可能吧!」有同學擺了擺手說,「可能吧,但是後面有人闢謠說袁老還在醫院治療中……」沒了下文。
我的心忐忑不安起來,怎麼也睡不著。無眠的我終於等到午休鈴響後立即奔向教室,迫不及待地想確認這個信息的真假,就連忙向班主任詢問,但沒有得到確切的信息。我失望地回到座位上,等待著上課老師的到來?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放學,回家後一打開手機微博,映入眼帘的就是人民日報發表的#民眾高喊袁爺爺一路走好#,微博還附上了一個視頻。懷著一顆沉重的心,我吃力地挪動著仿佛有千般重的手指點開這個視頻。#市民夾道送別袁隆平院士靈車#,高聲齊喊,「袁爺爺一路走好!」。
引用《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描寫:「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許多人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人們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可是靈車漸漸地遠去了,最後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好像在等待總理回來。」。
看完視頻,我總算可以理解祖父母那一輩人送別周總理的感覺。那是十里長街,是無比悲痛的人潮滿懷著敬意和感恩陪伴他老人家最後一程。
想起《生物》(必修二)的目錄後面的科學家訪談——《畢生追求的「禾下乘涼夢」—與袁隆平院士一席話》,書上附了一張袁爺爺年輕時的照片。每次上生物課,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先翻到那一頁,總會盯著這位偉大的國士看一會兒,幻想著終有一日我也可以和袁爺爺見面,向他請教禾稻的事。可是,就在今天,袁爺爺便只能活在圖片和視頻里,更活在我們的心裡。
永垂不朽,我的腦海蹦出這個詞語,他老人家配得上歲月風霜,恆久如斯。可惜的是,袁爺爺自己說他還有三個任務沒完成,一是超高產,二是他的海水稻研發中心,三是他的第三代雜交水稻。
袁爺爺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研究雜交水稻,他不僅在實驗室搞探索,更是奔忙于田間地頭,置身於農民、農業、農村的廣闊事業中去。相比於光鮮娛樂和追名逐利,他非但一點也不顯得高大上,甚至還低到「塵埃」里,要挽起褲腳、手摸泥巴地搞研究,這怎能不令人動容呢?
我有一個夢叫「禾下乘涼夢」。
我們的水稻有高粱那麼高。
穗子有掃帚那麼長。
籽粒有花生那麼大。
我看著好高興。
坐到稻穗下乘涼。
國士擔當,風流人物;巨星隕落,山川悲鳴。再次回味袁隆平爺爺的「禾下乘涼夢」,我心有敬佩,卻也很難受很難過。也真是巧合,今天的英語作業有道語法填空題,涉及的內容就是他的海水稻項目。我做完了題,他老人家別了,這道題也該有痛楚吧。
91歲的袁隆平爺爺和我們永別了,他的長夢留歲月,我們少年志擔當。禾下涼夢,國士依舊,當我有幸欣賞沃土稻浪時,我想那稻浪聲聲就是袁爺爺永遠的夢中歌謠。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袁爺爺小學生作文6篇[朗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從盤古開天闢地,人類就為擺脫飢餓,奮力生存而努力著。
在21世紀的今天,仍有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然而,在中國這片廣袤無垠的國度,有一個人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使之增產200多億公斤,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世界糧食獎」等十多項國際大獎。他——就是袁隆平。而這一切的獲得得益於袁爺爺的親力親為和善於思考與研究。
有一回,他帶著四十多名農校學生參加生產勞動。
一天,房東冒著雨挑著一擔稻穀回來,閒聊中袁爺爺得知,這是他從另一個村子換來的稻種。
「為什麼要換稻種呢?」袁隆平爺爺問?
「那裡是高坡敞陽田,穀粒飽滿,產量高。施肥不如勤換種啊!去年我們用了那裡換來的稻種,產量提高了,今年就沒有吃國家的返銷糧。」。
就是這些話,給了袁爺爺很大的啟發:改良品種,提高產量,對於戰勝飢餓有重大意義。他決定在農業科研上做出些成績來,為老百姓培育出高產量的好種子。於是,他開始研究,潛心改良水稻品種。
經過袁爺爺地不懈努力,最終研究出了雜交水稻,每年增加的糧食就可以多養活1億多人。從此,袁爺爺就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了,江澤民主席親自將500萬人民幣獎勵給他,而他又拿出其中的好多錢款繼續搞研究。
這次閱讀《我的祖國》,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還了解了袁爺爺的光榮事跡。在這裡,我要對袁爺爺衷心地說一聲:「謝謝」。
同時,他的事跡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袁爺爺的成功是因不斷創新、不斷爭取而得來的,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如果大家都能效仿,並加上勤奮與智慧,那麼,中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日期還很遠嗎?
在21世紀的今天,仍有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然而,在中國這片廣袤無垠的國度,有一個人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使之增產200多億公斤,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世界糧食獎」等十多項國際大獎。他——就是袁隆平。而這一切的獲得得益於袁爺爺的親力親為和善於思考與研究。
有一回,他帶著四十多名農校學生參加生產勞動。
一天,房東冒著雨挑著一擔稻穀回來,閒聊中袁爺爺得知,這是他從另一個村子換來的稻種。
「為什麼要換稻種呢?」袁隆平爺爺問?
「那裡是高坡敞陽田,穀粒飽滿,產量高。施肥不如勤換種啊!去年我們用了那裡換來的稻種,產量提高了,今年就沒有吃國家的返銷糧。」。
就是這些話,給了袁爺爺很大的啟發:改良品種,提高產量,對於戰勝飢餓有重大意義。他決定在農業科研上做出些成績來,為老百姓培育出高產量的好種子。於是,他開始研究,潛心改良水稻品種。
經過袁爺爺地不懈努力,最終研究出了雜交水稻,每年增加的糧食就可以多養活1億多人。從此,袁爺爺就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了,江澤民主席親自將500萬人民幣獎勵給他,而他又拿出其中的好多錢款繼續搞研究。
這次閱讀《我的祖國》,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還了解了袁爺爺的光榮事跡。在這裡,我要對袁爺爺衷心地說一聲:「謝謝」。
同時,他的事跡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袁爺爺的成功是因不斷創新、不斷爭取而得來的,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如果大家都能效仿,並加上勤奮與智慧,那麼,中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日期還很遠嗎?
5月24日上午,第七小學全體師生在莊嚴的國旗下,默哀三分鐘,向逝世的袁隆平院士致敬,表達哀思。學校相關負責人在國旗下講述了袁隆平院士的生平、感人事跡及偉大成就。讓全體師生了解到,這位無雙國士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隨後,少先隊代表在南二樓會議室召開「緬懷!國之棟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題隊會,少先隊輔導員 帶領隊員們緬懷袁隆平爺爺,希望隊員們牢記袁爺爺的夢想,銘記他的付出,好好吃飯,堅決不浪費一粒糧食!希望全體隊員以袁爺爺為榜樣,不斷進取、勇於探索,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從現在起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全面準備,長大去實現袁爺爺的「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夢。
這次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對共和國奉獻者的敬仰和對祖國的熱愛,為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奠定了基礎。
隨後,少先隊代表在南二樓會議室召開「緬懷!國之棟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題隊會,少先隊輔導員 帶領隊員們緬懷袁隆平爺爺,希望隊員們牢記袁爺爺的夢想,銘記他的付出,好好吃飯,堅決不浪費一粒糧食!希望全體隊員以袁爺爺為榜樣,不斷進取、勇於探索,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從現在起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全面準備,長大去實現袁爺爺的「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夢。
這次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對共和國奉獻者的敬仰和對祖國的熱愛,為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奠定了基礎。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學生,我是在《感動中國》課外讀本上讀到了您的故事後,知道了您就是享譽全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您在中國「綠色革命」的大潮中,攻下了「雜交水稻」的難題,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懷著萬分敬佩之情給您寫這封信。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我們中國耕地面積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袁爺爺您創造了奇蹟,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農民伯伯都親切的稱呼您為「米菩薩」。
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您從1964年開始,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您領導研究的超級雜交稻項目正朝著畝產900公斤的預期目標順利推進。幾十年來,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於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總和。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您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在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住在城市遠離農村,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以外,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於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穀,畝產都不高,每年的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的糧食欠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不但是吃得飽,而且還吃得好,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
衷心感謝您袁爺爺!您在領域裡的無私奉獻和付出,才換來了今天我們衣食無憂的生活!四十多年來,您和您帶領的科研團隊為研發優質高效水稻付出了寶貴的青春年華,付出了畢生精力。
我知道您有一個超級水稻夢,在試驗田裡種植的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十萬個穗子形成一棵參天大樹,你坐在稻穗下乘涼,悠閒地給我們講述著盤古開天地以來您的「水稻夢想」。
我相信您的「禾下乘涼夢」定能早日實現。
此致。
敬禮。
您好。
我是一名學生,我是在《感動中國》課外讀本上讀到了您的故事後,知道了您就是享譽全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您在中國「綠色革命」的大潮中,攻下了「雜交水稻」的難題,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懷著萬分敬佩之情給您寫這封信。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我們中國耕地面積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袁爺爺您創造了奇蹟,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農民伯伯都親切的稱呼您為「米菩薩」。
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您從1964年開始,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您領導研究的超級雜交稻項目正朝著畝產900公斤的預期目標順利推進。幾十年來,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於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總和。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您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在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住在城市遠離農村,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以外,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於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穀,畝產都不高,每年的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的糧食欠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不但是吃得飽,而且還吃得好,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
衷心感謝您袁爺爺!您在領域裡的無私奉獻和付出,才換來了今天我們衣食無憂的生活!四十多年來,您和您帶領的科研團隊為研發優質高效水稻付出了寶貴的青春年華,付出了畢生精力。
我知道您有一個超級水稻夢,在試驗田裡種植的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十萬個穗子形成一棵參天大樹,你坐在稻穗下乘涼,悠閒地給我們講述著盤古開天地以來您的「水稻夢想」。
我相信您的「禾下乘涼夢」定能早日實現。
此致。
敬禮。
我們失去了您,我們更要成為您。
在今年5月22日下午,我漫不經心的翻看著新聞。突然,一盆冷水似乎澆到了我的頭頂,一則新聞出現在我的眼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於本年5月22日1:07逝世……。
看到這麼大的黑色標題,我呆若木雞,震驚極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心中難過極了。他一個人拯救了全民族全世界的飯碗啊,就連外國人都對他敬佩不已!他曾多次被人邀請出國做演講,他曾多次在嚴寒酷暑中奔波,只為了使人民吃飽飯,吃上香噴噴的米飯。
今天上午,在我們班主任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觀看了關於袁爺爺的事跡。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袁爺爺在大太陽底下只帶領了兩位學員就開始觀察稻穀的生長。
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於推廣發明三系法優型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的糧食安全、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說過,他一生只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更高產的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畢生都在努力的使自己的夢想成真。當他名滿天下時,卻仍專職專注于田疇,饕餮之年,仍堅持在炎熱的夏日搞研究……他的願望是:我們的飯碗要牢牢的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
醫科大中顯不得滿天下糧倉,千言萬語道不盡一生的故事。我們要向袁爺爺學習。不浪費碗中的每一粒糧食,不讓袁爺爺在另一個世界中寒心。
在今年5月22日下午,我漫不經心的翻看著新聞。突然,一盆冷水似乎澆到了我的頭頂,一則新聞出現在我的眼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於本年5月22日1:07逝世……。
看到這麼大的黑色標題,我呆若木雞,震驚極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心中難過極了。他一個人拯救了全民族全世界的飯碗啊,就連外國人都對他敬佩不已!他曾多次被人邀請出國做演講,他曾多次在嚴寒酷暑中奔波,只為了使人民吃飽飯,吃上香噴噴的米飯。
今天上午,在我們班主任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觀看了關於袁爺爺的事跡。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袁爺爺在大太陽底下只帶領了兩位學員就開始觀察稻穀的生長。
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於推廣發明三系法優型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的糧食安全、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說過,他一生只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更高產的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畢生都在努力的使自己的夢想成真。當他名滿天下時,卻仍專職專注于田疇,饕餮之年,仍堅持在炎熱的夏日搞研究……他的願望是:我們的飯碗要牢牢的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
醫科大中顯不得滿天下糧倉,千言萬語道不盡一生的故事。我們要向袁爺爺學習。不浪費碗中的每一粒糧食,不讓袁爺爺在另一個世界中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