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出乎意料,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於今天13:07離我們而去。
記得今天中午,大家都已經昏昏欲睡時,有同學放出一個重磅消息「袁老去世了!」這一聽,可不得了,我們一個個「鯉魚打挺」般從床上翻起來,異口同聲地說「真的?」「信息可靠嗎?」「不可能吧!」有同學擺了擺手說,「可能吧,但是後面有人闢謠說袁老還在醫院治療中……」沒了下文。
我的心忐忑不安起來,怎麼也睡不著。無眠的我終於等到午休鈴響後立即奔向教室,迫不及待地想確認這個信息的真假,就連忙向班主任詢問,但沒有得到確切的信息。我失望地回到座位上,等待著上課老師的到來?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放學,回家後一打開手機微博,映入眼帘的就是人民日報發表的#民眾高喊袁爺爺一路走好#,微博還附上了一個視頻。懷著一顆沉重的心,我吃力地挪動著仿佛有千般重的手指點開這個視頻。#市民夾道送別袁隆平院士靈車#,高聲齊喊,「袁爺爺一路走好!」。
引用《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描寫:「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許多人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人們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可是靈車漸漸地遠去了,最後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好像在等待總理回來。」。
看完視頻,我總算可以理解祖父母那一輩人送別周總理的感覺。那是十里長街,是無比悲痛的人潮滿懷著敬意和感恩陪伴他老人家最後一程。
想起《生物》(必修二)的目錄後面的科學家訪談——《畢生追求的「禾下乘涼夢」—與袁隆平院士一席話》,書上附了一張袁爺爺年輕時的照片。每次上生物課,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先翻到那一頁,總會盯著這位偉大的國士看一會兒,幻想著終有一日我也可以和袁爺爺見面,向他請教禾稻的事。可是,就在今天,袁爺爺便只能活在圖片和視頻里,更活在我們的心裡。
永垂不朽,我的腦海蹦出這個詞語,他老人家配得上歲月風霜,恆久如斯。可惜的是,袁爺爺自己說他還有三個任務沒完成,一是超高產,二是他的海水稻研發中心,三是他的第三代雜交水稻。
袁爺爺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研究雜交水稻,他不僅在實驗室搞探索,更是奔忙于田間地頭,置身於農民、農業、農村的廣闊事業中去。相比於光鮮娛樂和追名逐利,他非但一點也不顯得高大上,甚至還低到「塵埃」里,要挽起褲腳、手摸泥巴地搞研究,這怎能不令人動容呢?
我有一個夢叫「禾下乘涼夢」。
我們的水稻有高粱那麼高。
穗子有掃帚那麼長。
籽粒有花生那麼大。
我看著好高興。
坐到稻穗下乘涼。
國士擔當,風流人物;巨星隕落,山川悲鳴。再次回味袁隆平爺爺的「禾下乘涼夢」,我心有敬佩,卻也很難受很難過。也真是巧合,今天的英語作業有道語法填空題,涉及的內容就是他的海水稻項目。我做完了題,他老人家別了,這道題也該有痛楚吧。
91歲的袁隆平爺爺和我們永別了,他的長夢留歲月,我們少年志擔當。禾下涼夢,國士依舊,當我有幸欣賞沃土稻浪時,我想那稻浪聲聲就是袁爺爺永遠的夢中歌謠。
記得今天中午,大家都已經昏昏欲睡時,有同學放出一個重磅消息「袁老去世了!」這一聽,可不得了,我們一個個「鯉魚打挺」般從床上翻起來,異口同聲地說「真的?」「信息可靠嗎?」「不可能吧!」有同學擺了擺手說,「可能吧,但是後面有人闢謠說袁老還在醫院治療中……」沒了下文。
我的心忐忑不安起來,怎麼也睡不著。無眠的我終於等到午休鈴響後立即奔向教室,迫不及待地想確認這個信息的真假,就連忙向班主任詢問,但沒有得到確切的信息。我失望地回到座位上,等待著上課老師的到來?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放學,回家後一打開手機微博,映入眼帘的就是人民日報發表的#民眾高喊袁爺爺一路走好#,微博還附上了一個視頻。懷著一顆沉重的心,我吃力地挪動著仿佛有千般重的手指點開這個視頻。#市民夾道送別袁隆平院士靈車#,高聲齊喊,「袁爺爺一路走好!」。
引用《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描寫:「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許多人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人們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可是靈車漸漸地遠去了,最後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好像在等待總理回來。」。
看完視頻,我總算可以理解祖父母那一輩人送別周總理的感覺。那是十里長街,是無比悲痛的人潮滿懷著敬意和感恩陪伴他老人家最後一程。
想起《生物》(必修二)的目錄後面的科學家訪談——《畢生追求的「禾下乘涼夢」—與袁隆平院士一席話》,書上附了一張袁爺爺年輕時的照片。每次上生物課,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先翻到那一頁,總會盯著這位偉大的國士看一會兒,幻想著終有一日我也可以和袁爺爺見面,向他請教禾稻的事。可是,就在今天,袁爺爺便只能活在圖片和視頻里,更活在我們的心裡。
永垂不朽,我的腦海蹦出這個詞語,他老人家配得上歲月風霜,恆久如斯。可惜的是,袁爺爺自己說他還有三個任務沒完成,一是超高產,二是他的海水稻研發中心,三是他的第三代雜交水稻。
袁爺爺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研究雜交水稻,他不僅在實驗室搞探索,更是奔忙于田間地頭,置身於農民、農業、農村的廣闊事業中去。相比於光鮮娛樂和追名逐利,他非但一點也不顯得高大上,甚至還低到「塵埃」里,要挽起褲腳、手摸泥巴地搞研究,這怎能不令人動容呢?
我有一個夢叫「禾下乘涼夢」。
我們的水稻有高粱那麼高。
穗子有掃帚那麼長。
籽粒有花生那麼大。
我看著好高興。
坐到稻穗下乘涼。
國士擔當,風流人物;巨星隕落,山川悲鳴。再次回味袁隆平爺爺的「禾下乘涼夢」,我心有敬佩,卻也很難受很難過。也真是巧合,今天的英語作業有道語法填空題,涉及的內容就是他的海水稻項目。我做完了題,他老人家別了,這道題也該有痛楚吧。
91歲的袁隆平爺爺和我們永別了,他的長夢留歲月,我們少年志擔當。禾下涼夢,國士依舊,當我有幸欣賞沃土稻浪時,我想那稻浪聲聲就是袁爺爺永遠的夢中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