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邁的蘇聯老人躺在病床上,彌留之際。他的朋友們都神情肅穆地圍在他身邊。
老人轉向其中一位朋友說:「迪米特里,記得1921年你差點被處決嗎?嗯,你應該知道,是我向契卡(cheka,早期蘇聯秘密警察)告發了你。希望你能原諒我。」
「哦,同志,那都是過去了,一切都已原諒。」迪米特里說。
接著,這位老人轉向另一位朋友。
「佩蒂亞,記得1937年你被判處25年徒刑,送進古拉格嗎?嗯,是我去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史達林時期秘密警察)告發的。請原諒我。」
「別再耿耿於懷了,我的朋友。你已被原諒。」佩蒂亞說。
「米沙,我必須向你坦白,是我讓你在1942年被送進了懲戒營(penal battalion,二戰時期蘇軍中由受過處分的軍人組成的部隊,通常執行最危險任務)。對於那天的事,我感到非常抱歉。」
「請別這樣,我的朋友,我們都原諒你。你可以安心地去了。」米沙說。
「謝謝你們,同志們,這麼多年來一直陪伴著我,」老人臉上流下一行淚水,「要不是有你們,我真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我很抱歉背叛了你們所有人,希望你們能原諒我。」
他的朋友們顯然被他的話語深深觸動了。最後,他聚集起最後的力氣說道:
「為了紀念我們深厚的友誼,我希望你們能滿足我最後一個願望。看到窗台上的那盆仙人掌了嗎?我一死,我希望你們就把它拿下來,塞進我的屁股里。」
就在他的朋友們剛要說些什麼的時候,這位老人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於是,佩蒂亞走到窗前,取下那盆仙人掌,在另外兩個朋友的幫助下,把仙人掌塞進了他們死去朋友的屁股里。突然,他們聽到一陣猛烈的敲門聲,接著是一個粗暴的聲音喊道:
「開門,警察!我們接到舉報,說一個老布爾什維克被折磨致死了!」
解析:
老人的懺悔橫跨了蘇聯早期(1921年,契卡)、大清洗時期(1937年,nkvd)和二戰時期(1942年,懲戒營),點明了在不同歷史階段,告密和政治迫害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反映了在極權體制下,為了自保或獲取利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被侵蝕,背叛成為一種常態甚至生存手段。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永不過時的蘇聯笑話[朗讀]
一個人走進克里姆林宮,對接待員說:「我是個間諜,我想向蘇聯政府自首。」
接待員問:「好的,你是什麼國籍?」
「我是美國人。」那人回答。
接待員查了查他的小冊子說:「美國間諜,自首……去107房間。」
那人去了107房間,進去後對裡面的官員說:「我是個美國間諜,我想向蘇聯政府自首。」
官員問:「你攜帶了通訊設備嗎?」
「是的。」美國人說。
「美國間諜,攜帶通訊設備……」官員從他的小冊子上抬起頭,「去216房間。」
他走到216房間,進去說:「我是個美國間諜,我想自首,我攜帶了通訊設備。」
官員問:「你是否持有任何機密文件?」
「是的。」
官員查了查小冊子:「好的,去421房間。」
他又進入421房間,說:「我是個美國間諜,我想自首。我攜帶了通訊設備和來自美國的機密文件。」
官員問:「你是否正在為美國政府執行任何任務?」
「是的。」那人回答。
官員不耐煩地說:「那你tmd就去執行你的任務去,別來煩我們!」
解析:
笑話的核心諷刺對象是無處不在、程序繁瑣、缺乏變通的官僚體系。一個極其嚴重和敏感的事件(敵國間諜自首),本應引起高度警惕和特殊處理,卻被納入了一套按部就班、層層轉送的標準化流程。
接待員和官員們關心的似乎不是事件本身的嚴重性,而是如何將這個人歸類,並按照預設的程序(記錄在「小冊子」里)把他推給下一個部門。他們更像是在處理一份普通的申請表,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潛在威脅巨大的間諜。
接待員問:「好的,你是什麼國籍?」
「我是美國人。」那人回答。
接待員查了查他的小冊子說:「美國間諜,自首……去107房間。」
那人去了107房間,進去後對裡面的官員說:「我是個美國間諜,我想向蘇聯政府自首。」
官員問:「你攜帶了通訊設備嗎?」
「是的。」美國人說。
「美國間諜,攜帶通訊設備……」官員從他的小冊子上抬起頭,「去216房間。」
他走到216房間,進去說:「我是個美國間諜,我想自首,我攜帶了通訊設備。」
官員問:「你是否持有任何機密文件?」
「是的。」
官員查了查小冊子:「好的,去421房間。」
他又進入421房間,說:「我是個美國間諜,我想自首。我攜帶了通訊設備和來自美國的機密文件。」
官員問:「你是否正在為美國政府執行任何任務?」
「是的。」那人回答。
官員不耐煩地說:「那你tmd就去執行你的任務去,別來煩我們!」
解析:
笑話的核心諷刺對象是無處不在、程序繁瑣、缺乏變通的官僚體系。一個極其嚴重和敏感的事件(敵國間諜自首),本應引起高度警惕和特殊處理,卻被納入了一套按部就班、層層轉送的標準化流程。
接待員和官員們關心的似乎不是事件本身的嚴重性,而是如何將這個人歸類,並按照預設的程序(記錄在「小冊子」里)把他推給下一個部門。他們更像是在處理一份普通的申請表,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潛在威脅巨大的間諜。
一位老者在他生命的晚年(大概在80年代末),終於第一次有機會離開蘇聯。
他的妻子和兒子早已離開,並在美國定居,他現在終於能夠去和他們團聚了。
在他通過蘇聯邊境時,邊防警衛檢查他的行李,發現了一尊列寧的半身像。
「這是什麼?」警衛問。
「別問我『這是什麼』,問我『這是誰』!這是弗拉基米爾·列寧,為我們國家人民的權利而奮鬥的偉大英雄!我帶著他是為了提醒自己,要到美國去繼續這場鬥爭!」
警衛讓他通過了,他得以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抵達美國後,美國的海關官員檢查他的行李,也發現了這尊列寧半身像。
「這是什麼?」官員問。
「別問我『這是什麼』,問我『這是誰』!這是弗拉基米爾·列寧,那個毀了我美麗家園的兇殘惡魔!我帶著他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的錯誤。」
官員也讓他通過了,他得以進入美國,然後打車去了他妻兒居住的房子。與家人團聚後,他的兒子看到了那尊列寧半身像,問道:「爸爸,這是誰啊?」
老人笑著說:「我的兒子,別問我『這是誰』,問我『這是什麼』!我的兒子,這是18磅(約8公斤)黃金!」
解析:
老者對蘇聯警衛說的話(讚美列寧,要去美國繼續鬥爭)迎合了蘇聯的政治宣傳;而他對美國官員說的話(痛斥列寧,反思錯誤)則迎合了西方對蘇聯的普遍負面看法。
笑話的核心在於:這位老者既不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也不是狂熱的反共分子。他關心的根本不是列寧所代表的意識形態,而是如何安全地將自己的財產(黃金)帶出蘇聯,並在新的國家開始生活。
列寧,無論在蘇聯還是西方,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符號。但在老者的計劃中,列寧像只是一個用來偽裝和走私黃金的容器。
這極大地消解了列寧這個符號本身所承載的沉重政治意義,將其還原為一個純粹的、具有物理重量和價值(黃金)的物體。
他的妻子和兒子早已離開,並在美國定居,他現在終於能夠去和他們團聚了。
在他通過蘇聯邊境時,邊防警衛檢查他的行李,發現了一尊列寧的半身像。
「這是什麼?」警衛問。
「別問我『這是什麼』,問我『這是誰』!這是弗拉基米爾·列寧,為我們國家人民的權利而奮鬥的偉大英雄!我帶著他是為了提醒自己,要到美國去繼續這場鬥爭!」
警衛讓他通過了,他得以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抵達美國後,美國的海關官員檢查他的行李,也發現了這尊列寧半身像。
「這是什麼?」官員問。
「別問我『這是什麼』,問我『這是誰』!這是弗拉基米爾·列寧,那個毀了我美麗家園的兇殘惡魔!我帶著他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的錯誤。」
官員也讓他通過了,他得以進入美國,然後打車去了他妻兒居住的房子。與家人團聚後,他的兒子看到了那尊列寧半身像,問道:「爸爸,這是誰啊?」
老人笑著說:「我的兒子,別問我『這是誰』,問我『這是什麼』!我的兒子,這是18磅(約8公斤)黃金!」
解析:
老者對蘇聯警衛說的話(讚美列寧,要去美國繼續鬥爭)迎合了蘇聯的政治宣傳;而他對美國官員說的話(痛斥列寧,反思錯誤)則迎合了西方對蘇聯的普遍負面看法。
笑話的核心在於:這位老者既不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也不是狂熱的反共分子。他關心的根本不是列寧所代表的意識形態,而是如何安全地將自己的財產(黃金)帶出蘇聯,並在新的國家開始生活。
列寧,無論在蘇聯還是西方,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符號。但在老者的計劃中,列寧像只是一個用來偽裝和走私黃金的容器。
這極大地消解了列寧這個符號本身所承載的沉重政治意義,將其還原為一個純粹的、具有物理重量和價值(黃金)的物體。
兩個囚犯在蘇聯的古拉格勞改營里聊天。
其中一個人說:「我們在這裡真是與世隔絕,消息太閉塞了。舉個例子,我就一直不知道菲舍爾(fischer)和斯帕斯基(spassky)那場西洋棋比賽的結果。」
另一個人回答說:「哦,我輸了。」
解析:
這場在美國人鮑比·菲舍爾(bobby fischer)和蘇聯衛冕冠軍鮑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之間進行的西洋棋比賽,被稱為「世紀之戰」
它發生在冷戰高峰期,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象徵意義,代表著美國與蘇聯兩大陣營的智力對抗。西洋棋在蘇聯被視為國粹和國家榮譽的象徵。
最終,菲舍爾擊敗了斯帕斯基,這對蘇聯來說是一次不小的象徵性打擊。
這個笑話最核心的諷刺在於暗示:像斯帕斯基這樣的國家英雄、世界級的棋手,僅僅因為輸掉了一場(儘管是極其重要的)比賽,就可能被視為政治上的失敗者或「叛徒」,最終落得被關進古拉格的下場。
其中一個人說:「我們在這裡真是與世隔絕,消息太閉塞了。舉個例子,我就一直不知道菲舍爾(fischer)和斯帕斯基(spassky)那場西洋棋比賽的結果。」
另一個人回答說:「哦,我輸了。」
解析:
這場在美國人鮑比·菲舍爾(bobby fischer)和蘇聯衛冕冠軍鮑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之間進行的西洋棋比賽,被稱為「世紀之戰」
它發生在冷戰高峰期,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象徵意義,代表著美國與蘇聯兩大陣營的智力對抗。西洋棋在蘇聯被視為國粹和國家榮譽的象徵。
最終,菲舍爾擊敗了斯帕斯基,這對蘇聯來說是一次不小的象徵性打擊。
這個笑話最核心的諷刺在於暗示:像斯帕斯基這樣的國家英雄、世界級的棋手,僅僅因為輸掉了一場(儘管是極其重要的)比賽,就可能被視為政治上的失敗者或「叛徒」,最終落得被關進古拉格的下場。
三個人一起被關在牢里。
其中一個人問另外兩個人:「你們倆是怎麼進來的?」
第一個人回答說:「唉,我上班遲到了,結果他們就指控我拖延革命進程、阻礙無產階級的勝利。」
第二個人回答說:「唉,我上班早到了,結果他們就指控我想投機鑽營,踩著其他工友往上爬,破壞集體主義。」
然後這兩人轉向那個提問的人:「那你呢?」
「唉,我上班準點到,結果他們就指控我戴著一塊西方手錶。」
解析:
笑話的核心在於無論工人怎麼做(遲到、早到、準時),都會被當局找到理由進行指控和懲罰。這構成了一個經典的「無論怎麼做都錯」的困境。
遲到被視為破壞生產、對抗革命;早到被視為個人主義、野心勃勃、破壞同志間的平等;而看似最「正確」的準時,也被扭曲為與西方有聯繫的證據。
這反映了在極權體制下,個體的行為極易被政治化、意識形態化,評判標準並非基於事實或理性,而是基於當權者的偏執猜忌和政治需要。任何行為都可以被解讀為具有顛覆性或不符合「政治正確」
其中一個人問另外兩個人:「你們倆是怎麼進來的?」
第一個人回答說:「唉,我上班遲到了,結果他們就指控我拖延革命進程、阻礙無產階級的勝利。」
第二個人回答說:「唉,我上班早到了,結果他們就指控我想投機鑽營,踩著其他工友往上爬,破壞集體主義。」
然後這兩人轉向那個提問的人:「那你呢?」
「唉,我上班準點到,結果他們就指控我戴著一塊西方手錶。」
解析:
笑話的核心在於無論工人怎麼做(遲到、早到、準時),都會被當局找到理由進行指控和懲罰。這構成了一個經典的「無論怎麼做都錯」的困境。
遲到被視為破壞生產、對抗革命;早到被視為個人主義、野心勃勃、破壞同志間的平等;而看似最「正確」的準時,也被扭曲為與西方有聯繫的證據。
這反映了在極權體制下,個體的行為極易被政治化、意識形態化,評判標準並非基於事實或理性,而是基於當權者的偏執猜忌和政治需要。任何行為都可以被解讀為具有顛覆性或不符合「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