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活動,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今天,我們一起來共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及其偉大成就,了解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通過深入學習領悟,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
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學習交流:
一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掙救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二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中國人民富起來了。
三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治理中國,中國人民強起來了。
四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新中國取得巨大成就。
五是牢記初心使命,自覺推進自我革命,今天我從五個方面組織大家共同學習。
一、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掙救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先讓我們回憶一下,舊中國曾經受到的恥辱。
1.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賠償英國軍費白銀2000萬兩,被迫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5處為通商口岸。
2.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賠償軍費白銀給英法各800萬兩,開放營口、天津、大連、南京、鎮江、淡水、台灣、汕頭、瓊州等11處為通商口岸,拆毀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間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掠奪並焚毀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3.1867年日本挑起戰爭侵略台灣:被台灣軍民擊退,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還是賠償了日本軍費50萬兩。
4.1877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節節勝利,法國戰敗,而中國「不敗而敗」。簽訂中法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占領,允許法國將鐵路修進中國內地。
5.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索取軍費白銀兩億兩,割占中國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島。日本商船可以進入重慶。
6.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屠殺,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賠償10國白銀共9億多兩,分36年還清。中國政府保證嚴厲鎮壓一切反帝活動,懲辦相關官員。
7.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戰場竟然設在中國,清政府表示中立,無數中國人在這場列強爭奪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喪生。
8.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占東三省,並向中國內地步步侵略。
9.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共傷亡人口3500多萬人。期間發生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事件,即從1937年12月13日開始至1938年2月期間,日本軍國主義攻占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對中國人民進行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縱火、搶劫等活動,30萬中國同胞慘遭自殺害。2014年我國確定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二)再讓我們回顧一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對中國革命時期,即1921年黨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的革命時期。
主要了解黨成立的背景、成立的簡單情況、偉大意義和我們黨在這二十八年中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歷程。
中國共產黨是在帝國主義發動了五次大的侵略戰爭和中國人民進行了五次大的反侵略運動的背景下成立的。
五次大的侵略戰爭是: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84年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果中國由封建國家變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中國人民反侵略的五次大的運動是: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1898年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戊戌變法,1900年義和團愛國運動,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整意義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919年5月4日發生的五四運動,是愛國知識分子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損害中國主權、反對當時政府的賣國政策而發動的。運動後期,以上海為中心的工人階級舉行大罷工,走上了鬥爭的前列。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階級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組織上作了必要的準備。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並日益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就是從醞釀、準備到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五四運動後,最早醞釀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經過醞釀和準備,在陳獨秀的主持下,上海於1920年8月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這是中國最早的共產主義小組,成員有陳獨秀、俞秀松、李漢俊、陳公培、陳望道等。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是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李大釗的辦公室正式成立,成員有李大釗、張國濤等。此後,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譚平山、陳公博,在日本、法國的周佛海、施存統、張申府、周恩來等也相繼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發表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開幕詞。「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含義是說中國人民從此翻身解放,當家作主,屹立在世界東方。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萬軍民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開國大典。下午3點,毛主席和朱德元帥兩位偉人一前一後,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就位。人民領袖毛澤東主席莊嚴的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個洪亮的聲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中國,震撼了全世界。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偉大的事實。從此,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之林,在維護世界和平中,中國舉足輕重。
二、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中國人民富起來了
(一)1949年到1978年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這是複雜和曲折的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成了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了建設社會,建設新國家。建國初期,黨做了很多工作,穩定物價、鎮壓反革命、新解放區土改、恢復國民經濟、抗美援朝、三反五反。1953年黨明確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新綱領,到1956年就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偉大勝利,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和中國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的獨創性。
1956年9月,黨的八大召開,當時全黨有1043萬黨員。八大會議開得很好很活躍,確定黨的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但八大以後有了改變,使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發生曲折。1957年反右派擴大化,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失誤,後來又強調階級鬥爭為綱,直至毛澤東錯誤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黨內「左」的錯誤越來越嚴重,在這期間還出現了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集團,把中國搞得一塌糊塗。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三位偉人先後逝世,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宣告「文革」十年動亂結束。
從1956年到1976年,黨努力從實際出發,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之路。其間儘管遭受許多挫折,甚至出現嚴重失誤,但還是提出了許多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有價值的思想和判斷,也取得了一些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社會主義的政治根基──四項基本原則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以及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是在這一時期確立的,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也是在這一時期建立的。所有這些都為後來改革開放的強勁發展奠定了政治和物質基礎。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在中國人民看來,毛澤東把畢生獻給了中國人民,他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二)1978年到2012年社會主義改革發展由窮變富時期。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探索致富之路的新時期。改革開放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為了繼續清除「左」的錯誤,1978年5月開始,關於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很快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有力地推動著各條戰線的撥亂反正。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以及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這次會議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後的兩年中黨的工作在排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又一次偉大轉折。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的新時期。從此,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征程。
經過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始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怎樣來建設社會主義?1982年十二大,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2000年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胡錦濤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在2007年黨的十七大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一起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些都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都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承擔著謀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經過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了,香港、澳門回歸了,台海關係和平發展了。
中國經濟從高度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持續快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水平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在經歷前29年曲折探索的艱苦磨礪之後迎來了輝煌的春天,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戰勝了汶川、玉樹、舟曲等嚴重自然災害,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蹟」,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
黨的歷史事實雄辯證明,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任何困難都壓不倒、摧不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新事業的核心力量。
三、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治理中國,中國人民強起來了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黨領導全國人民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實施治國理政,更加注重頂層設計,繼續擴大改革開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內治理穩定有序,國際上更加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人民強起來了。
(一)新時代黨的指導思想得到豐富發展。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寫入黨章。全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是全黨的行動指南。其主要內容是「八個明確」,基本方略是「十四個堅持」。
「八個明確」是:
1.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3.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6.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7.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8.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個堅持」是:
1.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3.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4.堅持新發展理念。
5.堅持人民當家做主。
6.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7.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8.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0.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11.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12.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
13.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4.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以上十四條,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全黨同志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更好引領黨和人民事業發展。
(二)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務是學精悟透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這一新思想武裝全黨、武裝頭腦。要組織幹部認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重點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全面把握思想理論體系、深刻領悟精髓要義。第一,不忘初心,就是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第二,牢記使命,就是牢記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第三,歷史擔當,就是為世界人民作貢獻。中國共產黨98年前在上海石庫門和南湖紅船上誕生,就是銘記這個初心,就去擔當這個使命,就此永遠奮鬥。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黨帶領人民再往前走,不管走多遠,始終想清來路、看清今路、搞清去路。不管暴風驟雨、亂雲飛渡、驚濤駭浪,始終做到初心不忘、初心不變、初心不改。這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主心骨。
四、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新中國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頑強奮鬥,取得了輝煌成就。
1.兩彈一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世紀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恢復聯合國席位。
1971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得到恢復。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重回聯合國,是世界進步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
3.上天潛海。
上天,即神舟飛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之後,從「神州六號」到「神州十一號」,中國航天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前兩個美國、俄羅斯)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潛海,即蛟龍探海。
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
4.港澳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結束了英國在香港一個世紀的殖民統治;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結束了葡萄牙在澳門442年的殖民統治。
香港、澳門回到祖國懷抱,大大推進了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
5.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整個工程分兩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
6.加入世貿組織。
2001年11月10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法律文件,它標誌著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中國終於成為世貿組織新成員;也標誌著中國在經過了15年的歧視待遇之後,終於享有了與其他世貿成員同等待遇的權利。
7.2008年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展示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北京奧運會則把「文化中國」傳遞給了世界,「綠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進了傳統奧運理念之中。
8.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0年,日本內閤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當年名義gdp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過三十多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9.國產航空母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是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為遼寧號,開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服役。
2017年4月26日,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艦在大連正式下水,它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這標誌著我國現代化海上作戰平台自主設計取得重大階段性突破。
10.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歐洲衛星導航系統之後的第四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服務範圍正式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11.一帶一路與亞投銀。
「一帶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在沿線國家共同努力下,中歐經濟的聯繫更加緊密。這是一條合作之路,更是連接中國夢和亞洲夢、歐洲夢、非洲夢的紐帶,是沿線國家人民對美好生活共同追求的圓夢之路。
亞投銀,即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主席提出籌建倡議,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總部設在北京,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截至2019年4月,亞投行有97個正式成員國。
以上僅僅是十一個方面的成就。輝煌中國的輝煌成就,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說明了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中國人民就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從輝煌走向輝煌。
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穩步發展,可以說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百業興盛。中國人民正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五、牢記初心使命,自覺推進自我革命
剛才,我們一起共同學習了黨史、新中國史的簡要內容,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更全面更詳細的內容,請大家結合本職崗位職責,更深入地學習,更深入地領悟,更深入地了解黨史、新中國史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了解中國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我們黨98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
通過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進一步深刻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的本質內涵,發揚革命精神和鬥爭精神,勇擔歷史重任;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黨靠忠誠經受考驗、靠忠誠戰勝困難、靠忠誠發展壯大,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這次主題教育,中央列出了8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分別是:
1.整治對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陽奉陰違的問題。
2.整治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
3.整治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突出問題。
4.整治層層加重基層負擔的問題。
5.整治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違規經商辦企業的問題。
6.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
7.整治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問題。
8.整治對黃賭毒和黑惡勢力聽之任之甚至充當保護傘的問題。
以上8個問題及自身查找出的問題,說到底是違背初心和使命的問題,關鍵是要有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真刀真槍解決問題,持續進行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四自」上下一番功夫,自覺推進自我革命。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課講稿學黨史強黨性,守初心擔使命7篇[朗讀]
同志們:
今天,我結合自己對黨史的所學所思所悟,就深入學習黨史的重大意義、全面掌控黨史的三個時期、努力汲取黨史的智慧氣力,與大家做一次交換。
一、深入學習黨史的重大意義
今年是建黨99周年,明年就是建黨100周年,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地、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中國工人運動的發源地,在黨誕辰100周年之際,展開「四史」學習教育,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
1300多年前,唐代名相魏徵在向唐太宗李世民進諫時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總書記一向重視對歷史的學習和歷史思惟的培養。他認為:「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躲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覓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掌控歷史規律,增強開闢前進的勇氣和氣力。」他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學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2013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作業不但必修,而且必須修睦」;又如2018年11月26日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重視吸取歷史經驗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歷史記敘了前人的成功和失敗,重視、研究、鑑戒歷史,了解歷史上治亂興衰規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掌控今天、首創明天的啟示」;再如2019年1月2日在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中說道:「歷史是一面鏡子,鑑古知今,學史明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鑑戒歷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個良好傳統。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新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入掌控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總書記的上述言論無疑在告誡我們:「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當前,在上海全市掀起「四史」學習教育風潮,既是對黨的十九大作出在全黨展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大決策的落實,也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需要。其一,「四史」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走向成熟、中國共產黨推動建設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實踐史,內容雖各有側重,但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黨員幹部通過學習「四史」,可以了解歷史事實,理清歷史脈絡,掌控歷史規律,得出歷史結論;可以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何「能」,馬克思主義為何「行」,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為何「好」;可以深入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容易、新中國來之不容易、中國特點社會主義來之不容易;可以更加深入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其二,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的歷史,有益於保持艱苦奮鬥的良好風格,消除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純潔黨的組織;有益於堅持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的方針,實現黨的建設偉大目標。也只有認真學習黨的歷史,不斷地從黨的奮鬥歷史中吸收營養,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才能經得起各種誘惑的考驗,才能提高拒腐防變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其三,通過學習黨史,有益於增強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有益於傳承黨的精神遺產,從中鑑戒、吸收黨的領導和建設的寶貴歷史經驗。通過學習黨史上的先進典型,可激起黨員幹部保持和發揚改革時期的創新精神,從而增強黨員幹部繼承和發揚黨的良好傳統和良好風格的自覺性,牢固建立艱苦奮鬥的思想,磨礪艱苦奮鬥的意志,增強黨性修養、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永葆蓬勃生氣、高昂銳氣和浩然正氣。
二、全面掌控黨史的三個時期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九周年,九九年的歷史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艱苦奮鬥史。九九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前後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對這三個歷史時期,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就是革命、建設和改革。
下面,按時間前後順序、歷史發展脈絡,我先講第一個歷史時期: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歷經28年。這一時期,我們黨牢牢團結和依託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近代以來,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史無前例的苦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趁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犯,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劃時期的歷史事件,其歷史意義在於它是首次完全地不讓步地反帝國主義和完全地不讓步地反封建主義,是一次真實的大眾運動,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進了一步的地方。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氣力登上了歷史舞台。也正是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一年,是1921年。爾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進行了28年的浴血奮戰,通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氣力、組織和領導最廣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統一陣線,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終究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顛覆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各族人民和內外戰亂頻仍、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中華民族也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下,能夠獲得全國性成功,要克服的困難,經歷的風險,是可想而知的。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和根據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曲折發展的道路。其間經歷了從大革命戰爭失敗到土地革命的興起、從第五次反「圍殲」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兩次大的歷史性轉變。也是在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線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怎樣展開新民主主義革命,並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問題,獨創性地解決了黨的本身建設中的特殊矛盾和複雜問題,培養了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大眾、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等一系列良好傳統和風格,創建了以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為核心內容的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奔騰。
下面,我接著講第二個歷史時期:從1949年新中國誕生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歷經二九年。這一時期,我們黨牢牢團結和依託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由一個革命的黨轉變成為執政的黨,執掌了全國的政權。在這一時期我們黨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是說,我們黨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或說,我們黨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換句話說,1949年到1956年實際上是一個過渡時期,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我們就開始了對自己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也叫做社會主義建設,所以四九年到七八年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這二九年里,中國共產黨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點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奮發圖強、艱苦奮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全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第二件大事,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獲得了偉大成績。首先是政治上,我國獲得了民族獨立、主權和領土完全,實現了大陸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確立了以工人階級領導、以工農同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並且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入的變革。這一切,為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條件。其次是經濟上,從1953年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算起,通過連續四個半「五年計劃」的建設,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顯著增強,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尖端科學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全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雄厚的科學文化和物資技術基礎。第三是國際環境建設上,我國加入保護世界和平的社會主義陣營,首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支持亞非拉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發展同中間地帶國家的友好關係,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打贏了抗美援朝等自衛戰爭,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我們成功研製了「兩彈一星」和核潛艇,增強了國防氣力,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應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第四是外交上,1972年中美關係改良,並促進了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最使人振奮的是1971年在第三世界友邦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正是這些外交上獲得的成績,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一時期的有益國際條件,要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是非常艱巨的。最後,党進行了合適中國自己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為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黨在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中獲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但在29年的探索中其實不一帆風順,也有很多不成功乃至失敗的教訓,充滿了艱辛、曲折和曲折。從1957年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大練鋼鐵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左」傾毛病綿延了20年,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毛病的產生,致使中國社會長時間實際處於停滯和徘徊的狀態。但鄧小平同志說過:「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線路和一系列政策,從這個角度講,『文化大革命』變成了我們的財富。」總的來講,在這一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探索,獲得了豐富成果。
下面,我再接著講第三個歷史時期: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迄今為止,歷經四二年。這一時期,我們黨牢牢團結和依託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首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這個艱巨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還在向前推動。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可以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從1978年到1991年,是撥亂反正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逐漸展開的階段,第二階段,自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至今,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在這兩大歷史階段中,我們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同時鑑戒國際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構成了黨在社會主義低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線路、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獲得舉世注視的偉大成績。這一歷史成績,或說這一歷史任務,是由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由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中央領導集體接續推動,並實現了三大歷史性奔騰,即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奔騰,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的奔騰,和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奔騰。在獲得歷史性逾越的同時,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辛探索和實踐,從根本上打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成功探索並初步建立了合適中國國情特點的新制度、新體制。具體來講:在經濟領域方面,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大膽探索、逐漸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政治領域方面,進一步發展完善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依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原則,不斷改革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建立和逐漸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不斷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向前進。在文化領域方面,全面創新了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機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增進了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華發展。在社會領域方面,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益於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制度措施,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到改良民生上。伴隨著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特別是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在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提出了確保今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雄偉目標。八年來,在以___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科學決策和堅強領導下,經濟社會延續健康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獲得新的重大進展,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建設整體布局更加完善,黨和國家在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光輝成績,主要有:一是經濟建設獲得重大成績。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我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外貿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30。高鐵、公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顯著。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富,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獲得重大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獲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三是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趨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四是思想文化建設獲得重大進展。馬克思主義在乎識形態領域的指點地位更加鮮明。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宏揚,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2個國家/地區設立了541所孔子學院和1170個孔子課堂;五是人民生活不斷改良。以___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脫貧攻堅獲得決定性進展。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六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降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另外,強軍興軍首創了新局面,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這些歷史性成績是全方位的、首創性的,是____同志捧著一顆為人民做實事的初心,團結帶領全部共產黨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一系列重大工作所獲得的豐富成果。所謂全方位的,是指在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等方面都獲得了重大歷史性成績;所謂首創性的,是指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時間想解決而沒有決的困難,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產生歷史性變革。八年來,我們黨通過自我革命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在以___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開闢進取中產生了歷史性劇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奔騰。
三、努力汲取黨史的智慧氣力
中國共產黨在九九年艱辛的奮鬥歷史中,積累了黨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完成偉大艱巨任務的寶貴經驗,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結晶,是我們黨治黨治國治軍理政的偉大氣力源泉和寶貴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九九年的歷史告知我們,「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所以,我們黨反覆強調,要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鑄牢堅取信仰的銅牆鐵壁;要不忘初心,堅定不移跟黨走,絕不保存虔誠於黨;要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中,認真地學習、汲取和鑑戒黨史的智慧。
學習「四史」特別是黨史,能讓黨員、幹部從黨發展壯大、砥礪奮進的歷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其一,認真學習黨史有助於提高黨建認知。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強調,要贏得革命的終究成功,就必須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大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強調建設好這樣的黨,是一項偉大工程,要贏得革命終究成功,必須抓好這個偉大工程。歷史和現實告知我們,只有深入了解我們黨九九年的奮鬥史,才能弄清楚黨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甚麼、是怎樣來的,深入掌控黨的建設的經驗和規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培養恢弘的戰略思惟、深邃的歷史思惟、周密的辯證思惟、活躍的創新思惟、嚴格的法治思惟、甦醒的底線思惟,不斷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其二,認真學習黨史有助於理解初心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豐富的內涵,源於黨性、成於歷史、歸於主旨。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為民」「建設為民」「改革為民」在新時期的新發展新形態。其精神實質,是不忘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不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不負引領五千年農業文明的大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託、不忘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采。其三,認真學習黨史有助於拓寬工作思路。歷史是現實的鏡鑒,歷史的經驗值得吸取,歷史的教訓值得警戒。歷史上關於治理國家與社會的思想十分豐富,包括著許多為政用人、做事敬業的深入道理。特別是在長時間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大眾的血肉聯繫,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中披荊斬棘、不斷開闢成功道路,展現出了使人驚嘆的勇氣、智慧和氣力,展現出了高超的領導藝術。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黨的歷史,可以從中學習鑑戒如何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我們的工作取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大眾基礎和氣力源泉;學習鑑戒如何駕馭複雜局面,明確適合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找准工作的著力點,首創工作的新局面。其四,認真學習黨史有助於掌控發展趨勢。認真學習黨史,是適應時期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建設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一個重視學習的政黨,是充滿希望、富有活力的政黨;一個善於學習的政黨,是能夠與時俱進、開闢創新的政黨。事實證明,學習、掌握和應用黨建設進程中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我們黨始終走在時期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們黨了解昨天、掌控今天、首創明天的制勝寶貝。
今天,我結合自己對黨史的所學所思所悟,就深入學習黨史的重大意義、全面掌控黨史的三個時期、努力汲取黨史的智慧氣力,與大家做一次交換。
一、深入學習黨史的重大意義
今年是建黨99周年,明年就是建黨100周年,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地、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中國工人運動的發源地,在黨誕辰100周年之際,展開「四史」學習教育,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
1300多年前,唐代名相魏徵在向唐太宗李世民進諫時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總書記一向重視對歷史的學習和歷史思惟的培養。他認為:「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躲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覓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掌控歷史規律,增強開闢前進的勇氣和氣力。」他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學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2013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作業不但必修,而且必須修睦」;又如2018年11月26日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重視吸取歷史經驗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歷史記敘了前人的成功和失敗,重視、研究、鑑戒歷史,了解歷史上治亂興衰規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掌控今天、首創明天的啟示」;再如2019年1月2日在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中說道:「歷史是一面鏡子,鑑古知今,學史明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鑑戒歷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個良好傳統。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新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入掌控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總書記的上述言論無疑在告誡我們:「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當前,在上海全市掀起「四史」學習教育風潮,既是對黨的十九大作出在全黨展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大決策的落實,也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需要。其一,「四史」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走向成熟、中國共產黨推動建設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實踐史,內容雖各有側重,但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黨員幹部通過學習「四史」,可以了解歷史事實,理清歷史脈絡,掌控歷史規律,得出歷史結論;可以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何「能」,馬克思主義為何「行」,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為何「好」;可以深入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容易、新中國來之不容易、中國特點社會主義來之不容易;可以更加深入理解黨的初心和使命。其二,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的歷史,有益於保持艱苦奮鬥的良好風格,消除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純潔黨的組織;有益於堅持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的方針,實現黨的建設偉大目標。也只有認真學習黨的歷史,不斷地從黨的奮鬥歷史中吸收營養,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才能經得起各種誘惑的考驗,才能提高拒腐防變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其三,通過學習黨史,有益於增強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有益於傳承黨的精神遺產,從中鑑戒、吸收黨的領導和建設的寶貴歷史經驗。通過學習黨史上的先進典型,可激起黨員幹部保持和發揚改革時期的創新精神,從而增強黨員幹部繼承和發揚黨的良好傳統和良好風格的自覺性,牢固建立艱苦奮鬥的思想,磨礪艱苦奮鬥的意志,增強黨性修養、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永葆蓬勃生氣、高昂銳氣和浩然正氣。
二、全面掌控黨史的三個時期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九周年,九九年的歷史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艱苦奮鬥史。九九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前後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對這三個歷史時期,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就是革命、建設和改革。
下面,按時間前後順序、歷史發展脈絡,我先講第一個歷史時期: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歷經28年。這一時期,我們黨牢牢團結和依託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近代以來,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史無前例的苦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趁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犯,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劃時期的歷史事件,其歷史意義在於它是首次完全地不讓步地反帝國主義和完全地不讓步地反封建主義,是一次真實的大眾運動,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進了一步的地方。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氣力登上了歷史舞台。也正是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一年,是1921年。爾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進行了28年的浴血奮戰,通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氣力、組織和領導最廣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統一陣線,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終究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顛覆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各族人民和內外戰亂頻仍、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中華民族也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下,能夠獲得全國性成功,要克服的困難,經歷的風險,是可想而知的。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和根據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曲折發展的道路。其間經歷了從大革命戰爭失敗到土地革命的興起、從第五次反「圍殲」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兩次大的歷史性轉變。也是在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線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怎樣展開新民主主義革命,並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問題,獨創性地解決了黨的本身建設中的特殊矛盾和複雜問題,培養了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大眾、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等一系列良好傳統和風格,創建了以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為核心內容的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奔騰。
下面,我接著講第二個歷史時期:從1949年新中國誕生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歷經二九年。這一時期,我們黨牢牢團結和依託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由一個革命的黨轉變成為執政的黨,執掌了全國的政權。在這一時期我們黨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是說,我們黨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或說,我們黨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換句話說,1949年到1956年實際上是一個過渡時期,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我們就開始了對自己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也叫做社會主義建設,所以四九年到七八年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這二九年里,中國共產黨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點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奮發圖強、艱苦奮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全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第二件大事,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獲得了偉大成績。首先是政治上,我國獲得了民族獨立、主權和領土完全,實現了大陸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確立了以工人階級領導、以工農同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並且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入的變革。這一切,為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條件。其次是經濟上,從1953年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算起,通過連續四個半「五年計劃」的建設,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顯著增強,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尖端科學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全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雄厚的科學文化和物資技術基礎。第三是國際環境建設上,我國加入保護世界和平的社會主義陣營,首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支持亞非拉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發展同中間地帶國家的友好關係,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打贏了抗美援朝等自衛戰爭,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我們成功研製了「兩彈一星」和核潛艇,增強了國防氣力,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應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第四是外交上,1972年中美關係改良,並促進了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最使人振奮的是1971年在第三世界友邦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正是這些外交上獲得的成績,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一時期的有益國際條件,要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是非常艱巨的。最後,党進行了合適中國自己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為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黨在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中獲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但在29年的探索中其實不一帆風順,也有很多不成功乃至失敗的教訓,充滿了艱辛、曲折和曲折。從1957年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大練鋼鐵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左」傾毛病綿延了20年,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毛病的產生,致使中國社會長時間實際處於停滯和徘徊的狀態。但鄧小平同志說過:「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線路和一系列政策,從這個角度講,『文化大革命』變成了我們的財富。」總的來講,在這一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探索,獲得了豐富成果。
下面,我再接著講第三個歷史時期: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迄今為止,歷經四二年。這一時期,我們黨牢牢團結和依託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首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這個艱巨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還在向前推動。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可以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從1978年到1991年,是撥亂反正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逐漸展開的階段,第二階段,自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至今,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在這兩大歷史階段中,我們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同時鑑戒國際經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構成了黨在社會主義低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線路、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獲得舉世注視的偉大成績。這一歷史成績,或說這一歷史任務,是由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由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中央領導集體接續推動,並實現了三大歷史性奔騰,即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奔騰,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的奔騰,和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奔騰。在獲得歷史性逾越的同時,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辛探索和實踐,從根本上打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成功探索並初步建立了合適中國國情特點的新制度、新體制。具體來講:在經濟領域方面,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大膽探索、逐漸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政治領域方面,進一步發展完善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依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原則,不斷改革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建立和逐漸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不斷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向前進。在文化領域方面,全面創新了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機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增進了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華發展。在社會領域方面,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益於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制度措施,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到改良民生上。伴隨著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特別是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在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提出了確保今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雄偉目標。八年來,在以___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科學決策和堅強領導下,經濟社會延續健康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獲得新的重大進展,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建設整體布局更加完善,黨和國家在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光輝成績,主要有:一是經濟建設獲得重大成績。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我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外貿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30。高鐵、公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顯著。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富,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獲得重大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獲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三是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趨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四是思想文化建設獲得重大進展。馬克思主義在乎識形態領域的指點地位更加鮮明。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宏揚,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2個國家/地區設立了541所孔子學院和1170個孔子課堂;五是人民生活不斷改良。以___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脫貧攻堅獲得決定性進展。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六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降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另外,強軍興軍首創了新局面,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這些歷史性成績是全方位的、首創性的,是____同志捧著一顆為人民做實事的初心,團結帶領全部共產黨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一系列重大工作所獲得的豐富成果。所謂全方位的,是指在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等方面都獲得了重大歷史性成績;所謂首創性的,是指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時間想解決而沒有決的困難,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產生歷史性變革。八年來,我們黨通過自我革命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在以___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開闢進取中產生了歷史性劇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奔騰。
三、努力汲取黨史的智慧氣力
中國共產黨在九九年艱辛的奮鬥歷史中,積累了黨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完成偉大艱巨任務的寶貴經驗,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結晶,是我們黨治黨治國治軍理政的偉大氣力源泉和寶貴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九九年的歷史告知我們,「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所以,我們黨反覆強調,要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鑄牢堅取信仰的銅牆鐵壁;要不忘初心,堅定不移跟黨走,絕不保存虔誠於黨;要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中,認真地學習、汲取和鑑戒黨史的智慧。
學習「四史」特別是黨史,能讓黨員、幹部從黨發展壯大、砥礪奮進的歷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其一,認真學習黨史有助於提高黨建認知。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強調,要贏得革命的終究成功,就必須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大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強調建設好這樣的黨,是一項偉大工程,要贏得革命終究成功,必須抓好這個偉大工程。歷史和現實告知我們,只有深入了解我們黨九九年的奮鬥史,才能弄清楚黨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甚麼、是怎樣來的,深入掌控黨的建設的經驗和規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培養恢弘的戰略思惟、深邃的歷史思惟、周密的辯證思惟、活躍的創新思惟、嚴格的法治思惟、甦醒的底線思惟,不斷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其二,認真學習黨史有助於理解初心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豐富的內涵,源於黨性、成於歷史、歸於主旨。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為民」「建設為民」「改革為民」在新時期的新發展新形態。其精神實質,是不忘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不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不負引領五千年農業文明的大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託、不忘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采。其三,認真學習黨史有助於拓寬工作思路。歷史是現實的鏡鑒,歷史的經驗值得吸取,歷史的教訓值得警戒。歷史上關於治理國家與社會的思想十分豐富,包括著許多為政用人、做事敬業的深入道理。特別是在長時間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大眾的血肉聯繫,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中披荊斬棘、不斷開闢成功道路,展現出了使人驚嘆的勇氣、智慧和氣力,展現出了高超的領導藝術。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黨的歷史,可以從中學習鑑戒如何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我們的工作取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大眾基礎和氣力源泉;學習鑑戒如何駕馭複雜局面,明確適合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找准工作的著力點,首創工作的新局面。其四,認真學習黨史有助於掌控發展趨勢。認真學習黨史,是適應時期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建設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一個重視學習的政黨,是充滿希望、富有活力的政黨;一個善於學習的政黨,是能夠與時俱進、開闢創新的政黨。事實證明,學習、掌握和應用黨建設進程中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我們黨始終走在時期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們黨了解昨天、掌控今天、首創明天的制勝寶貝。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