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靜安區召開「四史」學習教育部署會暨區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部署,推動全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高質量推進,高標準開展。區委書記陸曉棟強調,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任務重大,意義深遠,全區廣大黨員幹部要學好「四史」,堅守初心使命,增強信仰信念信心,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
一、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提升黨性修養。「四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利用「三會一課」及「學習強國」的黨員學習近平台,認真學習「四史」,結合「四史」學習,開展黨性教育,引導黨員從歷史人物和現代人物中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輻射到現實工作生活中,自覺提升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
二、「四史」學習教育是提高幹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通過學習「四史」便可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全面反覆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再加以綜合分析、科學判斷、靈活運用到工作中,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以理論指導實踐,最終達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三、牢牢把握基本要求,全力確保「四史」學習教育取得實效。按照市區委的部署和要求,緊密結合實際,制定「四史」學習的實施方案,把學習教育各項任務抓緊、抓實、抓到位,推進學習教育。領導幹部要學習在前,立標杆、當表率,帶頭在「四史」學習教育中領悟黨的理論創新,學出歷史思維,學出忠誠擔當,學出人民立場,以實際行動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強統籌協調,利用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形成通力協作、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確保「四史」學習教育紮實有效開展。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基層社區湧現出了一大批無私奉獻的優秀的黨員志願者。他們堅守在防疫第一線,在此非常時期,白天晝夜連軸轉,做好小區看家護院工作,值守在小區大門,做好排查測溫登記外來回滬人員信息工作,為小區的一方平安默默做著無私奉獻。總之,建立健全「四史」教育長效機制,不忘初心使命,宣傳「身邊的榜樣」的正能量精神,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如磐。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學四史心得 18篇[朗讀]
作為一名普通基礎社區工作者黨員,結合本人社區工作職責和實際,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認識體會,個人感覺要牢記黨的光輝歷史,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忠誠黨的事業,堅守初心使命。真正把學習融入主題教育之中,在深入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理論清醒確保政治堅定,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始終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深入基層社區工作,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做好社區工作。必須強化宗旨意識,站穩立場,多與社區居民交流、積極開展居民工作,主動傾聽社區居民訴求,努力化解社區矛盾。
平時學習要切實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要學出堅定的理想信念,用紅色基因的精神養分堅守初心使命,內化為開拓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學出對黨的絕對忠誠,要學出深厚的為民情懷,切實把初心使命落實到為社區居民群眾解憂解困解難上,不斷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要學出過硬的紀律作風,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折不扣貫徹中央、市區委、街道決策部署,做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服務好社區居民群眾。
平時學習要切實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要學出堅定的理想信念,用紅色基因的精神養分堅守初心使命,內化為開拓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學出對黨的絕對忠誠,要學出深厚的為民情懷,切實把初心使命落實到為社區居民群眾解憂解困解難上,不斷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要學出過硬的紀律作風,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折不扣貫徹中央、市區委、街道決策部署,做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服務好社區居民群眾。
近日在學校的號召下,我開始認真系統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覺得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通過認真的學習了「四史」,了解到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敢於面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無數難關,創造了無數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研讀「四史」深入了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也深深的體會到,我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歷程。「四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勾連,很好的幫助我們樹立了信仰。
以樹立科學的歷史觀為基礎,讓我們學生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是我們了解過去、把握當下和開拓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歷史教育的實踐中,我們學校根據青年的特點不斷牽引,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四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勾連,也很好的幫助我們樹立了信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體現了歷史、現實、未來相統一的向度,所以說「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從歷史中,我們看到了此時的中國、此時的中國人民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更應當學好歷史、用好歷史,努力去書寫更美好的未來。此外,還優化了教育途徑,創新歷史觀教育模式。運用電視、網絡、微視頻等各個方面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我們的歷史知識有機融入,讓我們在學習乃至娛樂中也能夠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更深的歷史感悟,令我們的教育真正地入腦入心?
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肩負起建設祖國地重任,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之才,對社會有用,對國家有用。以上就是我學習「四史」的一些,首先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這是一趟浸潤歷史、凝心聚力的旅程,需要我們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勇氣決心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勤奮刻苦。
我通過認真的學習了「四史」,了解到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敢於面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無數難關,創造了無數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研讀「四史」深入了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也深深的體會到,我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歷程。「四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勾連,很好的幫助我們樹立了信仰。
以樹立科學的歷史觀為基礎,讓我們學生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是我們了解過去、把握當下和開拓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歷史教育的實踐中,我們學校根據青年的特點不斷牽引,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四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勾連,也很好的幫助我們樹立了信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體現了歷史、現實、未來相統一的向度,所以說「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從歷史中,我們看到了此時的中國、此時的中國人民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更應當學好歷史、用好歷史,努力去書寫更美好的未來。此外,還優化了教育途徑,創新歷史觀教育模式。運用電視、網絡、微視頻等各個方面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我們的歷史知識有機融入,讓我們在學習乃至娛樂中也能夠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更深的歷史感悟,令我們的教育真正地入腦入心?
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肩負起建設祖國地重任,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之才,對社會有用,對國家有用。以上就是我學習「四史」的一些,首先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這是一趟浸潤歷史、凝心聚力的旅程,需要我們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勇氣決心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勤奮刻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覺,擔當使命才能更加堅定,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並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學習「四史」是每名共產黨員的必修課。作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對黨的歷史不能僅僅停留在略知一二,一定得了解的多、了解的廣。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要想更好的心繫人民、為人民服務,更大的體現出一名黨員應有的價值,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那就是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干成事。想幹事就是要時刻想著為群眾謀利益,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要有「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感,把崗位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把事業作為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聚精會神干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敢幹事就是要敢於破難,敢於直面困難、正視矛盾,年輕黨員要主動到條件艱苦、環境複雜、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人民群眾一起研究辦法解決問題,鍛鍊成長;會幹事就是要善於謀事,把情況摸全、摸准、摸透,找准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增強幹事創業的實效;干成事就是要當「實幹型」的黨員,不當「紙上談兵型」式的黨員,只有干成事才能真正地為人民群眾服好務,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要想更好的心繫人民、為人民服務,更大的體現出一名黨員應有的價值,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那就是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干成事。想幹事就是要時刻想著為群眾謀利益,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要有「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感,把崗位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把事業作為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聚精會神干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敢幹事就是要敢於破難,敢於直面困難、正視矛盾,年輕黨員要主動到條件艱苦、環境複雜、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人民群眾一起研究辦法解決問題,鍛鍊成長;會幹事就是要善於謀事,把情況摸全、摸准、摸透,找准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增強幹事創業的實效;干成事就是要當「實幹型」的黨員,不當「紙上談兵型」式的黨員,只有干成事才能真正地為人民群眾服好務,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以史為鏡可以不斷深化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從而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戰鬥力,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和浩然正氣。
用歷史的思維知史愛黨。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敗興亡的關鍵,更是有效防止歷史周期率在中國的重演的關鍵。廣大黨員幹部要用歷史的思維知史愛黨,推動作風建設深入開展,「開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必須深挖根源,找准「病灶」,始終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始終自覺接受黨組織的嚴格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以黨性修養正心,以黨員義務正行,以實際行動彰顯人格力量,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
用歷史的眼光知史愛國。愛國始終紮根在億萬同胞的血肉里,深藏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里,愛國不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情懷和擔當。5000多年來,因為有著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中華民族經受住了無數難以想像的風險和考驗。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對黨員的第一位的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用歷史的眼光知史愛國,要結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民群眾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人民群眾心中牢牢紮根,讓人民群眾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用歷史的擔當知史愛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重溫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歷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必須順應世界大勢,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須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條最基本的經驗。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廣大黨員幹部要用歷史的擔當知史愛民,要深刻認識我們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於以人民為中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匯聚力量,從人民中尋找智慧,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增強歷史意識,掌握歷史思維,具備歷史眼光,才能堅定對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社會主義歷史的自信,進而堅定對黨和黨所領導的事業的自信,進而涵養中華民族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進而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跳出歷史周期律,領導人民不斷前進,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用歷史的思維知史愛黨。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敗興亡的關鍵,更是有效防止歷史周期率在中國的重演的關鍵。廣大黨員幹部要用歷史的思維知史愛黨,推動作風建設深入開展,「開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必須深挖根源,找准「病灶」,始終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始終自覺接受黨組織的嚴格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以黨性修養正心,以黨員義務正行,以實際行動彰顯人格力量,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
用歷史的眼光知史愛國。愛國始終紮根在億萬同胞的血肉里,深藏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里,愛國不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情懷和擔當。5000多年來,因為有著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中華民族經受住了無數難以想像的風險和考驗。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對黨員的第一位的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用歷史的眼光知史愛國,要結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民群眾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人民群眾心中牢牢紮根,讓人民群眾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用歷史的擔當知史愛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重溫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歷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必須順應世界大勢,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須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條最基本的經驗。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廣大黨員幹部要用歷史的擔當知史愛民,要深刻認識我們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於以人民為中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匯聚力量,從人民中尋找智慧,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增強歷史意識,掌握歷史思維,具備歷史眼光,才能堅定對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社會主義歷史的自信,進而堅定對黨和黨所領導的事業的自信,進而涵養中華民族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進而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跳出歷史周期律,領導人民不斷前進,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