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毛澤東同志曾強調:「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親情,做到「發乎情,止乎禮」,關愛不溺愛、善待不縱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亂、管好下屬不掉隊。要加強對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約束,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圓。領導幹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強對家屬子女的教育管理,整個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這也是一種幸福。
培育良好家風,關鍵在立家規、正己身、懂真愛。立家規,就是發揮祖訓家教在家風建設中的涵養和約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場,家教是人生價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到國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紐帶,父母長輩融化在愛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們血脈的東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非常重視立家規。周恩來同志要求家人和親戚嚴格遵守「十條家規」。這些都為我們樹立了範例。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穩定。家規是春雨,潤物無形。樹立美好的家風家規,傳承悠久的國風國規,中國這隻文明善良勇敢的東方古國最終將讓世人欽佩。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觀家風家訓館心得體會[朗讀]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就有立家規、正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習也要求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風是家庭精神的內核,更是社會風氣的基礎。重視和強調家風建設,是我們黨黨性宗旨和作風建設的必然要求。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法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歷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優良的家風。「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每一位國家棟樑,無不都是經過家庭這個「煉鋼爐」洗禮的,家風是融化在炎黃子孫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澱在我們骨髓里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範,是我們工作生活的格調;家風是民風社風的根基,黨員幹部的家風更是與作風黨風緊密相連,家風建設是黨員幹部的必修課。黨員幹部家風好壞,是檢驗自身作風過硬與否的「試金石」,也是群眾了解黨風政風狀況的窗口。
我們家好的家風、家規,將繼續保持下去,它雖然沒有寫在紙上,也沒有貼在牆上,但每時每刻都會在我們夫妻及家人的心裡出現,做到天天常思已過,日日警鐘長鳴,爭做一個家規好、家風正、受到黨和人民信賴的好黨員。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法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歷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優良的家風。「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每一位國家棟樑,無不都是經過家庭這個「煉鋼爐」洗禮的,家風是融化在炎黃子孫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澱在我們骨髓里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範,是我們工作生活的格調;家風是民風社風的根基,黨員幹部的家風更是與作風黨風緊密相連,家風建設是黨員幹部的必修課。黨員幹部家風好壞,是檢驗自身作風過硬與否的「試金石」,也是群眾了解黨風政風狀況的窗口。
我們家好的家風、家規,將繼續保持下去,它雖然沒有寫在紙上,也沒有貼在牆上,但每時每刻都會在我們夫妻及家人的心裡出現,做到天天常思已過,日日警鐘長鳴,爭做一個家規好、家風正、受到黨和人民信賴的好黨員。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家中有慈祥的爺爺奶奶,可親可敬的爸爸媽媽。他們總是特別地疼愛我,關心我。小時候的我很調皮,經常惹事,家人總是不厭其煩地教育我,但我每次都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當一回事。唯獨那一次,我記憶猶新……。
那天放學我一回到家就直衝廚房,拿起碗就開吃,絲毫也不記得爺爺平時的教育:要等長輩先動筷,後輩才能動筷。爺爺冷不防的來了句:「你忘記我平時跟你說的話了嗎?碗給我放下!」我的身體一僵,連忙把碗筷放下,怯怯地站了起來,低著頭,小聲地說:「爺爺,對不起我沒等你和奶奶先吃……」到最後我的聲音幾乎沒了。「道歉是你這樣的態度嗎?聲音大點!」爺爺大聲地說。我被爺爺這一聲嚇到了,身體一顫,嗓音提高了:「爺爺對不起!我不應該沒等你和奶奶動碗筷之前就吃了。」「只錯了這一點嗎?」奶奶從陽台過來對我說。我心虛的點了點頭,又立馬搖了搖頭。「那你說你錯了哪兒?」奶奶似乎看穿了我,又問。爺爺對我的反應很不滿意,說:「看樣子你是不知道了!出去給我站著想通了再回來!」我低著頭走了出去,瞄了一眼地下,呀,竟猜到了自己剛剛掉下的飯粒,頓時恍然大悟。爺爺和奶奶都是農村人,從小吃的本來就不好,有時連三天都吃不到飯,所以非常珍惜糧食,也經常教育我要珍惜糧食,吃飯時要吃乾淨,不允許有剩下的,而我卻吃了一地,想著,想著我非常羞愧,我竟然犯了這一大忌。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剩菜剩飯了,能吃多少盛多少,吃的時候也非常仔細,一粒糧食也不浪費。同時,我也把爺爺的教訓當成了我家的家風家訓,把它們謹記心裡,傳承下去。
那天放學我一回到家就直衝廚房,拿起碗就開吃,絲毫也不記得爺爺平時的教育:要等長輩先動筷,後輩才能動筷。爺爺冷不防的來了句:「你忘記我平時跟你說的話了嗎?碗給我放下!」我的身體一僵,連忙把碗筷放下,怯怯地站了起來,低著頭,小聲地說:「爺爺,對不起我沒等你和奶奶先吃……」到最後我的聲音幾乎沒了。「道歉是你這樣的態度嗎?聲音大點!」爺爺大聲地說。我被爺爺這一聲嚇到了,身體一顫,嗓音提高了:「爺爺對不起!我不應該沒等你和奶奶動碗筷之前就吃了。」「只錯了這一點嗎?」奶奶從陽台過來對我說。我心虛的點了點頭,又立馬搖了搖頭。「那你說你錯了哪兒?」奶奶似乎看穿了我,又問。爺爺對我的反應很不滿意,說:「看樣子你是不知道了!出去給我站著想通了再回來!」我低著頭走了出去,瞄了一眼地下,呀,竟猜到了自己剛剛掉下的飯粒,頓時恍然大悟。爺爺和奶奶都是農村人,從小吃的本來就不好,有時連三天都吃不到飯,所以非常珍惜糧食,也經常教育我要珍惜糧食,吃飯時要吃乾淨,不允許有剩下的,而我卻吃了一地,想著,想著我非常羞愧,我竟然犯了這一大忌。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剩菜剩飯了,能吃多少盛多少,吃的時候也非常仔細,一粒糧食也不浪費。同時,我也把爺爺的教訓當成了我家的家風家訓,把它們謹記心裡,傳承下去。
作為一名青年幹部,我的家訓家規是: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力求形成勤儉和睦、昂揚向上的家風,回望近年的持家育兒經歷,偶得體會如下:
一是言傳不如身教,正人先正己。說一萬句話不如身體力行一次,孩子看到你的行動,自然會印在心裡,影響到行為。我的家訓沒有任何具體要求,自己做好榜樣即可。配偶是你的同類人,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律己並善待家人,孩子一定不會放逸。
二是修齊治平,循序漸進。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唯有個人修養過關,才能教育好家人,兼濟天下。如果一個領導幹部,自己抽煙酗酒行為不檢,還要求家人文明禮貌律己,不管效果如何,他的妻兒一定很糾結,在單位也難服眾。借用一位領導的原話:「有的黨員幹部自己不知道學習提升,還瞎管別人,你上了大學的兒子都不想理你,將來你咋管理單位的高學歷人才?」君子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所以管理家庭,要由內及外。
三是互相扶持,共同提升。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要學習提升的不光是孩子,還有自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孩子的心,比明鏡還要敞亮;會把父母的一言一行,照得清清楚楚。所以,家風的營造,不靠說教,而是父母做好榜樣,和孩子共同努力,共同提升。
你活出的精彩,就是孩子眼中的光芒;你的神采飛揚,就是孩子心中幸福的模樣。
一是言傳不如身教,正人先正己。說一萬句話不如身體力行一次,孩子看到你的行動,自然會印在心裡,影響到行為。我的家訓沒有任何具體要求,自己做好榜樣即可。配偶是你的同類人,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律己並善待家人,孩子一定不會放逸。
二是修齊治平,循序漸進。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唯有個人修養過關,才能教育好家人,兼濟天下。如果一個領導幹部,自己抽煙酗酒行為不檢,還要求家人文明禮貌律己,不管效果如何,他的妻兒一定很糾結,在單位也難服眾。借用一位領導的原話:「有的黨員幹部自己不知道學習提升,還瞎管別人,你上了大學的兒子都不想理你,將來你咋管理單位的高學歷人才?」君子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所以管理家庭,要由內及外。
三是互相扶持,共同提升。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要學習提升的不光是孩子,還有自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孩子的心,比明鏡還要敞亮;會把父母的一言一行,照得清清楚楚。所以,家風的營造,不靠說教,而是父母做好榜樣,和孩子共同努力,共同提升。
你活出的精彩,就是孩子眼中的光芒;你的神采飛揚,就是孩子心中幸福的模樣。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就是說,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當官為人更要遵守道德規範,做到守住底線,不踏紅線,不碰高壓線,做一個為民務實清廉、領導滿意、百姓擁戴的好官。近日,縣委組織部發文,要求黨員幹部撰寫家規家風文章,結合本人的家庭、家風、家規,對照周恩來的「十條家規」,我想說說自己正家風、立家規的體會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屬,一個是部門主要負責人,一個是單位副職幹部,多年來,約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規、家風就是: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權私,不留話柄。
我認為,正家風、立家規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帶頭為家為人樹立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私利、敬畏紀律的榜樣。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裡的招投標事項,我沒幹預過一次,也沒背地裡讓親友同事參與過一次,都是由局物品採購及工程論證領導小組進行陽光操作;優撫安置、調殘評殘、城鄉低保工作中,我沒為一個不符合條件的對象打過招呼、發過話。
我認為家風家規連著黨風黨規。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立好家規,樹好家風,更是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推動「兩個責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金錢固然重要,但金錢不是萬能的,品德必須高尚。周恩來一生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不以權力為自己、為家人、為屬下謀取私利,其高風亮節,世界敬仰,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他時刻用「十條家規」的尺子規範自己、約束自己、規範家人的行為,為我們黨員領導幹部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我們黨員領導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我認為立家規、正家風還是一種責任擔當。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權高位重,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尤其重要。為此,必須有責任擔當意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雖然是句老話,但從這句老話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個稱職的黨員領導幹部,面對新形勢、新常態,要管理好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就必須視那個部門、那個單位為自己的家,這個「家」的好家風、好家規更為重要、更應立好。諸如大到人、財、物規範管理制度,為民服務承諾制度,黨風制度,軟環境建設評優制度;小到上下班紀律、機關作風建設、年度考核等制度,都應不斷建立,不斷完善。因為這樣的「家風」、「家規」,直接關係到這個單位、這個部門黨風行風的好壞,關係到黨的事業及其部門和單位工作的興衰。
我們家好的家風、家規,將繼續保持下去,它雖然沒有寫在紙上,也沒有貼在牆上,但每時每刻都會在我們夫妻及家人的心裡出現。我決心做到天天常思己過、日日警鐘長鳴,爭做一個家規好、家風正、受黨和人民信賴的民政幹部。
本人及其家屬,一個是部門主要負責人,一個是單位副職幹部,多年來,約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規、家風就是: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權私,不留話柄。
我認為,正家風、立家規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帶頭為家為人樹立清白做人、踏實幹事、不謀私利、敬畏紀律的榜樣。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裡的招投標事項,我沒幹預過一次,也沒背地裡讓親友同事參與過一次,都是由局物品採購及工程論證領導小組進行陽光操作;優撫安置、調殘評殘、城鄉低保工作中,我沒為一個不符合條件的對象打過招呼、發過話。
我認為家風家規連著黨風黨規。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立好家規,樹好家風,更是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推動「兩個責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金錢固然重要,但金錢不是萬能的,品德必須高尚。周恩來一生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不以權力為自己、為家人、為屬下謀取私利,其高風亮節,世界敬仰,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他時刻用「十條家規」的尺子規範自己、約束自己、規範家人的行為,為我們黨員領導幹部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我們黨員領導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我認為立家規、正家風還是一種責任擔當。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權高位重,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尤其重要。為此,必須有責任擔當意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雖然是句老話,但從這句老話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個稱職的黨員領導幹部,面對新形勢、新常態,要管理好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就必須視那個部門、那個單位為自己的家,這個「家」的好家風、好家規更為重要、更應立好。諸如大到人、財、物規範管理制度,為民服務承諾制度,黨風制度,軟環境建設評優制度;小到上下班紀律、機關作風建設、年度考核等制度,都應不斷建立,不斷完善。因為這樣的「家風」、「家規」,直接關係到這個單位、這個部門黨風行風的好壞,關係到黨的事業及其部門和單位工作的興衰。
我們家好的家風、家規,將繼續保持下去,它雖然沒有寫在紙上,也沒有貼在牆上,但每時每刻都會在我們夫妻及家人的心裡出現。我決心做到天天常思己過、日日警鐘長鳴,爭做一個家規好、家風正、受黨和人民信賴的民政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