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區委統一安排,我認真進行了黨史學習,該階段重點學習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讓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始於五四運動,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發展和壯大,見證了國共兩黨的合作、對峙、鬥爭,誕生了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即毛澤東思想。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中國近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史中熠熠生輝的一頁。習近平總書記說「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通過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的學習與總結,讓我對領悟黨的方針、堅定黨的信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一、堅持黨史學習,牢記黨的理想信念
我們黨一路走來,指引我們前行、上下求索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即馬克思主義真理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從嘉興南湖起航的小紅船,到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無論處於逆境還是順境,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從未動搖,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我們黨建黨思想的核心內容,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和不斷取得新勝利的精神指引,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歷史必然。
二、堅持黨史學習,牢記黨的實踐與創造
回顧黨的歷史,總是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勇於推動自我革命。始終堅持真理、敢於正視問題、勇於刮骨療毒,正因如此,我們黨才能夠屢屢在危難之際絕處逢生、失誤之後撥亂反正,成為永遠打不到、壓不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又先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源不斷地為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現在我們依然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依然要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認識國情,更好地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地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
三、堅持黨史學習,牢記黨員的政治品格
習近平總書記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為了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無數共產黨人前仆後繼、流血犧牲,靠的是什麼?我想,除了向著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奮進的決心,還有一代代的共產黨員堅定地政治品格,是每一位黨員入黨宣誓時的政治承諾。正是因為千千萬萬黨員幹部對黨絕對忠誠,黨才有凝聚力、戰鬥力,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戰勝各種困難,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通過沉澱下來,以淡泊的心態進行黨史學習,讓我更加深刻地領會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內涵。月初,我剛剛調任?主持工作,作為,在今後的工作中,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在我」的歷史擔當做好新時期鄉鎮人大工作。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學習心得[朗讀]
根據會議安排,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xx重要講話等精神,專題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感悟思想偉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創建中國共產黨,縱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彪炳史冊的光輝歷程,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面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歷經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和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數千年來,中國的歷史是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近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又憑藉堅船利炮,把中國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是卻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為了自由、民主、獨立和統一整整奮鬥了一個世紀,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誌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其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十月革命勝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帝國主義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擊,從而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從帝國主義統治的後方基地變成了反帝鬥爭的前哨陣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力量。中國革命的勝利,大大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遭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鬥爭的信心和決心;它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也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最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前赴後繼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奮鬥,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治。由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總結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所形成的這些基本結論,成為中國人民的巨大精神財富。
總之,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或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是在馬克思主義不斷革命論和革命歷史發展階段論指導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完整的不斷革命過程,是中國革命歷史選擇的必然,也是中國人民爭取最後解放和人類解放的必然歷史選擇,它們是前後相繼不可分割的徹底革命過程,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組織部分,是毛主席為代表的完整統一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一系列革命理論和實踐最後得出的必然歷史結論。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創建中國共產黨,縱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彪炳史冊的光輝歷程,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面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歷經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和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數千年來,中國的歷史是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近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又憑藉堅船利炮,把中國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是卻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為了自由、民主、獨立和統一整整奮鬥了一個世紀,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誌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其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十月革命勝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帝國主義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擊,從而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從帝國主義統治的後方基地變成了反帝鬥爭的前哨陣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力量。中國革命的勝利,大大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遭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鬥爭的信心和決心;它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也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最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前赴後繼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奮鬥,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治。由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總結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所形成的這些基本結論,成為中國人民的巨大精神財富。
總之,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或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是在馬克思主義不斷革命論和革命歷史發展階段論指導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完整的不斷革命過程,是中國革命歷史選擇的必然,也是中國人民爭取最後解放和人類解放的必然歷史選擇,它們是前後相繼不可分割的徹底革命過程,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組織部分,是毛主席為代表的完整統一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一系列革命理論和實踐最後得出的必然歷史結論。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慶祝黨的百年生日,同時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加快中國更快更好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決策。我們基層黨員熱烈響應學習教育動員,學習黨史,重溫黨和祖國百年風雨歷程。最近,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的歷史,我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深刻的認識。
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封建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相繼失敗,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辛亥革命也失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陰霾籠罩在所有中國人身上。直到1915年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1919年五四首席運動的爆發,中國從此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個時期的到來,為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在這個社會矛盾的激烈衝突中,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設地的激烈鬥爭中,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勞動者運動相結合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登上了中國政治舞台,開始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篇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完成建國大業的艱難奮鬥史。馬克思主義的出現給中國無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帶來了黑暗的光明,為困難的中國和中國人民指出了轉世的道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引導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一步步走向解放,一步步走向獨立,最終迎來了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真正翻身為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封建專制到人民主政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戰鬥史是血淚寫的豪華精神讚歌。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們不懈奮鬥,前往繼承人,發誓奮鬥,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範出現在革命浪潮中,形成了一種偉大的精神,構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黨興黨的強黨提供了豐富的滋養。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和精神是指引我們奮進的航標燈,他們留下的智慧和精神財富也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中繼續發展。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鬥爭到改革開放各個時期形成的一系列偉大精神,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流淌著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的精神血脈。
人沒精神就不立,國沒精神就不強。我們作為站在革命先烈生命灌溉的豐富紅地上的下一代青年黨員,要學好黨史,從這些革命靈魂中吸收奮鬥力,從紅色基因中吸收精神營養,把這些力量營養轉化為自己奮鬥前進的動力。努力工作:
1.掌握理論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質。在學習黨史的同時,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黨史精神和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出版發行專業水平,加強自己的能力建設,改變觀念,擴大發行思路。
2.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樹立正確的業績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熱情對待工作,不懈怠,加強大局、顧長遠、求真務實作為黨性修養,追求思想境界,堅持作為工作原則,堅持忠於職守、愛崗敬業、開拓進取、樂於獻身的職業道德。
3.務實追求新事物,提高工作實踐性。社會的快速發展無形中給了我們更多的要求,更重的工作任務和壓力,努力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實際情況出發,有總體目標任務,有階段性實施方案和計劃,積極安全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4.增強廉潔意識,鞏固防腐思想基礎。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按照黨紀國法工作,誠實守法,廉潔奉公。記住兩個一定,自覺響起警鐘,防止微杜。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牢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自己正派的形象在群眾中發揮表率示範作用。
新民主義革命歷史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奮鬥歷史是我們黨員和中國人的精神必修課。敘述史思現在,學習歷史新,學習黨史,學習歷史明理,學習歷史增信,學習歷史崇德,學習歷史力量,學習黨史,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從黨史學習中理解思想,實事求是,從黨史學習中促進發展,開設新局,從中國黨史給我們的這本教科書中獲得啟發,吸收力量,激發潛力,繼續發揚傳統,繼續奮鬥,確立正確的黨史觀,紅色精神,繼承革命工資,在時代洪勇中乘風破浪,鼓勵前進。
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封建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相繼失敗,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辛亥革命也失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陰霾籠罩在所有中國人身上。直到1915年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1919年五四首席運動的爆發,中國從此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個時期的到來,為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在這個社會矛盾的激烈衝突中,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設地的激烈鬥爭中,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勞動者運動相結合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登上了中國政治舞台,開始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篇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完成建國大業的艱難奮鬥史。馬克思主義的出現給中國無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帶來了黑暗的光明,為困難的中國和中國人民指出了轉世的道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引導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一步步走向解放,一步步走向獨立,最終迎來了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真正翻身為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封建專制到人民主政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戰鬥史是血淚寫的豪華精神讚歌。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們不懈奮鬥,前往繼承人,發誓奮鬥,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範出現在革命浪潮中,形成了一種偉大的精神,構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黨興黨的強黨提供了豐富的滋養。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和精神是指引我們奮進的航標燈,他們留下的智慧和精神財富也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中繼續發展。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鬥爭到改革開放各個時期形成的一系列偉大精神,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流淌著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的精神血脈。
人沒精神就不立,國沒精神就不強。我們作為站在革命先烈生命灌溉的豐富紅地上的下一代青年黨員,要學好黨史,從這些革命靈魂中吸收奮鬥力,從紅色基因中吸收精神營養,把這些力量營養轉化為自己奮鬥前進的動力。努力工作:
1.掌握理論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質。在學習黨史的同時,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黨史精神和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出版發行專業水平,加強自己的能力建設,改變觀念,擴大發行思路。
2.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樹立正確的業績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熱情對待工作,不懈怠,加強大局、顧長遠、求真務實作為黨性修養,追求思想境界,堅持作為工作原則,堅持忠於職守、愛崗敬業、開拓進取、樂於獻身的職業道德。
3.務實追求新事物,提高工作實踐性。社會的快速發展無形中給了我們更多的要求,更重的工作任務和壓力,努力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實際情況出發,有總體目標任務,有階段性實施方案和計劃,積極安全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4.增強廉潔意識,鞏固防腐思想基礎。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按照黨紀國法工作,誠實守法,廉潔奉公。記住兩個一定,自覺響起警鐘,防止微杜。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牢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自己正派的形象在群眾中發揮表率示範作用。
新民主義革命歷史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奮鬥歷史是我們黨員和中國人的精神必修課。敘述史思現在,學習歷史新,學習黨史,學習歷史明理,學習歷史增信,學習歷史崇德,學習歷史力量,學習黨史,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從黨史學習中理解思想,實事求是,從黨史學習中促進發展,開設新局,從中國黨史給我們的這本教科書中獲得啟發,吸收力量,激發潛力,繼續發揚傳統,繼續奮鬥,確立正確的黨史觀,紅色精神,繼承革命工資,在時代洪勇中乘風破浪,鼓勵前進。
按照旗委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會前我重點圍繞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進行了個人自學和集中學習,下面我就學習成果與各位同志談談認識與體會。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是五四運動到建立新中國的歷史,是我們黨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創業史、奮進史,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史。
一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一是準確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背景。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一次次用堅船利炮叩擊中國的大門,腐朽的清王朝與外國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近代中國主權、政權淪喪。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此期間,中國人民同外國侵略者、同本國剝削者進行了艱苦的革命鬥爭,先後開展了以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革命、以戊戌變法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政治改良運動、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運動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並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最終沒有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二是準確認識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專制統治,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重新思索救國圖存之路,世界形勢的新變化也為中國革命創造了轉變的客觀條件。從國際環境看,1917年俄國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由此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國際環境,具備了轉變的時代條件;從經濟社會發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後,政治體製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更是推動社會習俗除舊布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應付歐洲戰場,無暇顧及中國,同時歐戰各國也需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農產品,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從階級力量看,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及歐戰結束後的外資企業的增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隨之壯大。五四運動前夕,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到五四運動後期,中國工人階級已經以獨立的姿態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形成為一支強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會力量;從思想文化看,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尤其是五四運動的爆發與發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工人階級成為運動的主力軍,中國共產黨從此應運而生。
三是準確認識道路自信源於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實踐。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無產階級領導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根本沒有現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實踐的。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後,中國共產黨認真總結經驗,發動了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徹底糾正了黨內先後三次出現的左傾錯誤,確定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集體,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抗日戰爭爆發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呼籲國民黨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託國民黨正面戰場迅速開闢敵後戰場,在抗戰期間積蓄了強大的力量,自身實力得到了很大增強,為以後全國革命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還是以農村為中心,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隨著革命形勢和敵我雙方力量對比變化,1948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與國民党進行以奪取中心城市為主的三大戰役,中國共產黨也開始了工作重心的轉移。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表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各級黨員幹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們黨是怎樣在風雲變幻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黨的領導地位是怎樣在腥風血雨的頑強鬥爭中形成、鞏固和發展的。各級幹部要通過學習黨史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認識,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政權,真正做到以史鑑今、資政育人?
二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真理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無疑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基礎理論。抗日戰爭的偉大實踐,鍛鍊了中國共產黨人正確處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駕馭能力和鬥爭本領,促進了中國革命理論的提升。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進一步總結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抗日戰爭的新鮮經驗,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概念,對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性質進行了科學定位,精闢地論述了「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領導權、動力、前途、發展階段、總路線,以及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和政策等諸多重大問題?
二是「農村包圍城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探索實踐。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後取鄉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隨後在《共產黨人》《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著作中,毛澤東進一步闡釋了中國革命走這條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問題,並且深刻地論述了這條道路是中國革命勝利之路的基本經驗,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的「三大法寶」思想。
三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指導思想。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決貫徹中央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黨中央決定開展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整風,既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達到一個新境界的理論提升運動。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二十四年來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了,並且還將繼續證明,毛澤東所代表的我們黨和全國廣大人民的奮鬥方向是完全正確的。因此在黨的七大,決定以毛澤東名字命名的「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七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
各級黨員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要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認識,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的真理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三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根源在於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的領導核心。從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總結經驗,加強黨的建設、堅持黨管武裝是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永恆課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儘管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也經歷過重重的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基於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二是廣泛統一戰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我們黨取勝的一條經驗就是堅持在革命統一戰線中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原則,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政權的反動、賣國、獨裁,引起了全國人民激烈反對。以宋慶齡、張瀾、李濟深為代表的民主人士和在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中先後產生的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及抗戰前建立的中國致公黨、中國農工民主黨等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最終奪取新政權的誕生。
三是厚植人民情懷。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接續奮鬥。方誌敏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寫下「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紅軍戰士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群眾,使老百姓認識到「共產黨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給你的好人」。
各級黨員幹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要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認識,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自覺地沿著這條唯一正確道路前進?
四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豐富內涵,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一是堅定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價值。鴉片戰爭以來,從「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到五四運動時期的「全盤西化」,對於文化的抉擇,深深影響中國的政治走向和前途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民主主義文化自信為新民主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理論、新民主主義制度方面的建設都做了思想文化的準備,凝聚民眾的共識。《新民主主義論》集中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樂觀態度,對文化自信思想對中華文化自身價值的重大意義。
二是弘揚新民主主義革命精神價值。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光輝歷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船精神,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長征精神,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西柏坡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是五四運動到建立新中國的歷史,是我們黨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創業史、奮進史,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史。
一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一是準確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背景。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一次次用堅船利炮叩擊中國的大門,腐朽的清王朝與外國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近代中國主權、政權淪喪。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此期間,中國人民同外國侵略者、同本國剝削者進行了艱苦的革命鬥爭,先後開展了以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革命、以戊戌變法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政治改良運動、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運動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並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最終沒有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二是準確認識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專制統治,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重新思索救國圖存之路,世界形勢的新變化也為中國革命創造了轉變的客觀條件。從國際環境看,1917年俄國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由此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國際環境,具備了轉變的時代條件;從經濟社會發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後,政治體製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更是推動社會習俗除舊布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應付歐洲戰場,無暇顧及中國,同時歐戰各國也需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農產品,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從階級力量看,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及歐戰結束後的外資企業的增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隨之壯大。五四運動前夕,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到五四運動後期,中國工人階級已經以獨立的姿態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形成為一支強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會力量;從思想文化看,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尤其是五四運動的爆發與發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工人階級成為運動的主力軍,中國共產黨從此應運而生。
三是準確認識道路自信源於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實踐。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無產階級領導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根本沒有現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實踐的。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後,中國共產黨認真總結經驗,發動了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徹底糾正了黨內先後三次出現的左傾錯誤,確定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集體,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抗日戰爭爆發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呼籲國民黨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託國民黨正面戰場迅速開闢敵後戰場,在抗戰期間積蓄了強大的力量,自身實力得到了很大增強,為以後全國革命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還是以農村為中心,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隨著革命形勢和敵我雙方力量對比變化,1948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與國民党進行以奪取中心城市為主的三大戰役,中國共產黨也開始了工作重心的轉移。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表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各級黨員幹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們黨是怎樣在風雲變幻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黨的領導地位是怎樣在腥風血雨的頑強鬥爭中形成、鞏固和發展的。各級幹部要通過學習黨史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認識,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政權,真正做到以史鑑今、資政育人?
二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真理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無疑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基礎理論。抗日戰爭的偉大實踐,鍛鍊了中國共產黨人正確處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駕馭能力和鬥爭本領,促進了中國革命理論的提升。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進一步總結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抗日戰爭的新鮮經驗,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概念,對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性質進行了科學定位,精闢地論述了「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領導權、動力、前途、發展階段、總路線,以及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和政策等諸多重大問題?
二是「農村包圍城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探索實踐。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後取鄉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隨後在《共產黨人》《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著作中,毛澤東進一步闡釋了中國革命走這條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問題,並且深刻地論述了這條道路是中國革命勝利之路的基本經驗,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的「三大法寶」思想。
三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指導思想。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決貫徹中央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黨中央決定開展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整風,既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達到一個新境界的理論提升運動。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二十四年來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了,並且還將繼續證明,毛澤東所代表的我們黨和全國廣大人民的奮鬥方向是完全正確的。因此在黨的七大,決定以毛澤東名字命名的「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七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
各級黨員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要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認識,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的真理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三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根源在於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的領導核心。從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總結經驗,加強黨的建設、堅持黨管武裝是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永恆課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儘管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也經歷過重重的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基於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二是廣泛統一戰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我們黨取勝的一條經驗就是堅持在革命統一戰線中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原則,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政權的反動、賣國、獨裁,引起了全國人民激烈反對。以宋慶齡、張瀾、李濟深為代表的民主人士和在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中先後產生的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及抗戰前建立的中國致公黨、中國農工民主黨等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最終奪取新政權的誕生。
三是厚植人民情懷。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接續奮鬥。方誌敏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寫下「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紅軍戰士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群眾,使老百姓認識到「共產黨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給你的好人」。
各級黨員幹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要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認識,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自覺地沿著這條唯一正確道路前進?
四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豐富內涵,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一是堅定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價值。鴉片戰爭以來,從「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到五四運動時期的「全盤西化」,對於文化的抉擇,深深影響中國的政治走向和前途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民主主義文化自信為新民主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理論、新民主主義制度方面的建設都做了思想文化的準備,凝聚民眾的共識。《新民主主義論》集中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樂觀態度,對文化自信思想對中華文化自身價值的重大意義。
二是弘揚新民主主義革命精神價值。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光輝歷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船精神,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長征精神,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西柏坡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上,從1921年到1949年這28年間,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國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參加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通過重溫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段光輝歷程和輝煌成就,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同時對於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結合個人所學,分享三點心得體會。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承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們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從一誕生就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並始終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謀幸福,作為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和崇高情懷,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帶領人民為了國家獨立民族富強而奮鬥。
在建黨之初,我們黨把解救勞苦大眾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標,把革命的力量放在工農結合的基點上,通過發動人民群眾有組織地進行經濟鬥爭和政治鬥爭,逐漸將分散的革命力量吸引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上來,形成了強有力的革命大軍。大革命失敗後,在極端困難的背景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政治道路,奮力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十年土地革命,我們黨時刻心繫人民、情系群眾、服務人民,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對人民的熱愛、對民族的忠誠,贏得了越來越多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更加密切了黨群關係,迅速壯大了武裝力量,最終贏得了戰爭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短短的28年時間裡,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群眾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關鍵就在於我們黨能夠順應歷史潮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歷史充分證明,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我們黨永不過時的「傳家寶」。
二、走好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根本保障。
我們黨的人民立場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實現形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統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政治文化建設各個方面,陸續出台了一大批惠民利民的重大舉措,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黨的執政基礎不斷築牢。特別是今年,我們黨舉全國之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的重大戰略成果,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習近平同志指出:「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但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這就需要我們黨始終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更加關注人民對美好生活新的多樣化需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美好生活的高尚境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三、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時代黨員幹部的價值追求。
學習黨的光輝歷史,最終是要把蘊含其中的寶貴經驗和革命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勇擔使命的具體行動。作為企業一名黨員幹部,我將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的基礎上,堅持「學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覺擔負起帶隊伍、促發展的崗位職責。
一方面,帶頭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與「四史」學習結合起來,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通過學黨史、悟原理、辦實事、開新局,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強化黨性修養、改進工作作風、提升能力素質,不斷增強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另一方面,牢固樹立「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站位對企業發展負責的政治高度,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保障職工群眾的健康安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定期到聯繫點和分管部門開展調查研究,主動與一線職工開展談心交流,及時了解掌握職工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不斷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承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們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從一誕生就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並始終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謀幸福,作為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和崇高情懷,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帶領人民為了國家獨立民族富強而奮鬥。
在建黨之初,我們黨把解救勞苦大眾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標,把革命的力量放在工農結合的基點上,通過發動人民群眾有組織地進行經濟鬥爭和政治鬥爭,逐漸將分散的革命力量吸引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上來,形成了強有力的革命大軍。大革命失敗後,在極端困難的背景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政治道路,奮力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十年土地革命,我們黨時刻心繫人民、情系群眾、服務人民,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對人民的熱愛、對民族的忠誠,贏得了越來越多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更加密切了黨群關係,迅速壯大了武裝力量,最終贏得了戰爭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短短的28年時間裡,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群眾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關鍵就在於我們黨能夠順應歷史潮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歷史充分證明,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我們黨永不過時的「傳家寶」。
二、走好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根本保障。
我們黨的人民立場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實現形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統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政治文化建設各個方面,陸續出台了一大批惠民利民的重大舉措,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黨的執政基礎不斷築牢。特別是今年,我們黨舉全國之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的重大戰略成果,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習近平同志指出:「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但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這就需要我們黨始終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更加關注人民對美好生活新的多樣化需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美好生活的高尚境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三、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時代黨員幹部的價值追求。
學習黨的光輝歷史,最終是要把蘊含其中的寶貴經驗和革命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勇擔使命的具體行動。作為企業一名黨員幹部,我將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的基礎上,堅持「學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覺擔負起帶隊伍、促發展的崗位職責。
一方面,帶頭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與「四史」學習結合起來,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通過學黨史、悟原理、辦實事、開新局,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強化黨性修養、改進工作作風、提升能力素質,不斷增強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另一方面,牢固樹立「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站位對企業發展負責的政治高度,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保障職工群眾的健康安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定期到聯繫點和分管部門開展調查研究,主動與一線職工開展談心交流,及時了解掌握職工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不斷密切黨群幹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