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精神食糧,它淬鍊於我們黨艱苦創業的奮鬥歷程之中,書寫著一代代共產黨人努力拚搏、砥礪奮進的壯志豪情,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誕辰,風華正茂。在迎接慶祝黨的百年華誕之際,黨員幹部學習黨史具有特殊的意義,能夠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生注入昂揚的精神,為事業插上強健的翅膀。
學習黨史,在重溫初心中厚植人民情懷。百年風雨,初心如磐。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鐫刻在了自己的旗幟上。「為人民服務」,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宗旨、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毛澤東同志一再告誡全黨:「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與人民利益適合的東西,我們要堅持下去,與人民利益矛盾的東西,我們要努力改掉,這樣我們就能無敵於天下。」可以說,人民之於中國共產黨人,如同母親之於兒子、活水之於游魚。我們黨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建立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在不同歷史階段,能夠根據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提出不同階段性任務,制定相應的路線方針政策,並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完成這些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黨員幹部學習黨史,就要在重溫黨的初心中厚植人民情懷,心裡裝著人民,時刻想著人民,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並積極踐行這些標準。
學習黨史,在咀嚼苦難中堅定人生信仰。百年道路,苦難輝煌。中國共產黨從誕生、成長到壯大,歷經磨難、終成大業。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迅速轉入低潮,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就達到31萬人,黨員人數從大革命高潮時的近6萬人銳減到1萬多人,中國共產黨經受著自成立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1933年9月至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紅軍中占據了統治地位,用陣地戰代替游擊戰和運動戰,用所謂「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使紅軍完全陷於被動地位,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長征。在湘江戰役中,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中央紅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諸如此類,大大小小的苦難和挫折一直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壯大和成功。有人說,苦難是一所人生的大學。對一個組織來說,苦難也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黨員幹部學習黨史,就要在咀嚼苦難、反思挫折中堅定人生的信仰,鍛造堅毅的品質,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退縮,在挫折面前不言敗、不放棄。
學習黨史,在緬懷先烈中樹立人生榜樣。百年時空,星光璀璨。在我們黨的百年奮鬥史上,成長和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和先進典型人物。他們中,有英勇就義的革命先烈,有敬業奉獻的勞動模範,有科技報國的科研尖兵……夏明翰慷慨寫下《就義詩》,__深情吟讀《可愛的中國》,趙一曼面對日軍的屠刀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英勇犧牲,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雷鋒行車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黃旭華為了國家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幾十年,樊錦詩北大後為國護寶一輩子堅守敦煌,鍾南山為了人民生命安全關鍵時刻「逆行」衝上抗疫一線……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氣壯山河的群英譜。人民創造歷史,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是民族的脊樑、國家的驕傲,是中華兒女的優秀代表。黨員幹部學習黨史,就要在緬懷先烈、感懷先進中樹立人生的目標,以英模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偉大品格和崇高精神,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
學習黨史,在回顧險阻中培育鬥爭精神。百年奮進,鬥爭相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成長史,也是一部充滿艱難險阻、不斷鬥爭的歷史。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與地方武裝軍閥鬥爭、與日本軍國主義鬥爭、與黨內的錯誤路線錯誤觀點鬥爭,今天與國內外的反動勢力鬥爭,中國共產黨在鬥爭中成長、壯大、成熟。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首次論述了「革命鬥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他開門見山地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只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鬥爭,而且必須取得鬥爭勝利。」黨員幹部學習黨史,就要在回顧艱難險阻、重溫領袖論述中培育鬥爭精神,增長鬥爭本領,主動投身到各種鬥爭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矛盾衝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鬥爭。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2021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朗讀]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
讀史可以明鑑,知古可以鑒今。今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一百年風雨兼程,一世紀滄桑巨變,回首展望,我們一路上風塵僕僕、篳路藍縷,創造了世界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說,百年黨史更是奮鬥路上「的教科書」「的營養劑」「的清醒劑」,只有認認真真學習黨的偉*史,了解黨的發展歷程,汲取黨史中的「智慧」,才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黨史是「的教科書」,銘記苦難——增強「理想信念」。「砍頭不要緊,只有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面對國民黨*的迫害,年僅年28歲夏明翰在臨行前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就義詩》,這篇血寫的詩字字值千金、句句重千鈞,不僅體現了他偉大的人格,更展示了他對崇高信念的不懈追求。在百年的革命史中,雖然出現了向忠發、周佛海、張國燾等背叛革命的事件,但是更多的是諸如方誌敏、江姐、劉胡蘭、楊靖宇、陳樹湘等革命先烈,在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們放棄高官厚祿的封許,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忠誠的理想信念。為什麼他們能夠不怕犧牲、捨棄家人?因為他們相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廣大黨員幹部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守最初的信念,堅定向革命先烈看齊,才能善謀善為、善作善成、行穩致遠?
黨史是「的營養劑」,傳承基因——滋養「紅色精神」。「述往以為來者師也,經世之大略。」回望黨走過的百年征途,從嘉興南湖上的一葉紅船到巍巍前行的「中國號」巨輪,一批批革命先烈前赴後繼,用血淚譜寫壯麗史詩。遙想紅軍當年,在面對國民黨*的包圍追擊,為了保存革命火種,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據統計,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占過700多座縣城,擊潰了國民黨*數百個團的軍隊,從江西瑞金出發,期間突破了敵人四道防線,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等,每一場戰鬥都驚心動魄、每一枚足跡都值得追憶。廣大黨員幹部要汲取其中的「營養」,不忘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把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滋養新時代長征路上的「紅色精神」。
黨史是「的清醒劑」,總結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列寧曾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近代以來,由於封建統治者軟弱、腐敗、無能,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國力上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在槍炮聲中,中國墮入任人宰割的深淵,西方列強肆無忌憚地掠奪我國的寶貴財富,破壞我國的燦爛文化,侵犯我國的領土、主權和尊嚴,「蠶食鯨吞,瓜分豆剖」。但是,在面對西方文明的侵略,我們並沒有放棄,一大批仁人志士從「天朝上國」的封閉意識中警醒過來,看到了自身的落後。1921年在陳獨秀、李大釗等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成立,黨在摸索中前行,有合作也有分裂、有信任也有背叛,充滿了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路。」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刻總結黨史中的經驗教訓,用黨史激勵自己、用黨史警示自己、用黨史教育自己,不斷認清歷史方位,汲取奮勇前行的「智慧與力量」。
讀史可以明鑑,知古可以鑒今。今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一百年風雨兼程,一世紀滄桑巨變,回首展望,我們一路上風塵僕僕、篳路藍縷,創造了世界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說,百年黨史更是奮鬥路上「的教科書」「的營養劑」「的清醒劑」,只有認認真真學習黨的偉*史,了解黨的發展歷程,汲取黨史中的「智慧」,才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黨史是「的教科書」,銘記苦難——增強「理想信念」。「砍頭不要緊,只有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面對國民黨*的迫害,年僅年28歲夏明翰在臨行前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就義詩》,這篇血寫的詩字字值千金、句句重千鈞,不僅體現了他偉大的人格,更展示了他對崇高信念的不懈追求。在百年的革命史中,雖然出現了向忠發、周佛海、張國燾等背叛革命的事件,但是更多的是諸如方誌敏、江姐、劉胡蘭、楊靖宇、陳樹湘等革命先烈,在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們放棄高官厚祿的封許,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忠誠的理想信念。為什麼他們能夠不怕犧牲、捨棄家人?因為他們相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廣大黨員幹部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守最初的信念,堅定向革命先烈看齊,才能善謀善為、善作善成、行穩致遠?
黨史是「的營養劑」,傳承基因——滋養「紅色精神」。「述往以為來者師也,經世之大略。」回望黨走過的百年征途,從嘉興南湖上的一葉紅船到巍巍前行的「中國號」巨輪,一批批革命先烈前赴後繼,用血淚譜寫壯麗史詩。遙想紅軍當年,在面對國民黨*的包圍追擊,為了保存革命火種,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據統計,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占過700多座縣城,擊潰了國民黨*數百個團的軍隊,從江西瑞金出發,期間突破了敵人四道防線,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等,每一場戰鬥都驚心動魄、每一枚足跡都值得追憶。廣大黨員幹部要汲取其中的「營養」,不忘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把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滋養新時代長征路上的「紅色精神」。
黨史是「的清醒劑」,總結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列寧曾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近代以來,由於封建統治者軟弱、腐敗、無能,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國力上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在槍炮聲中,中國墮入任人宰割的深淵,西方列強肆無忌憚地掠奪我國的寶貴財富,破壞我國的燦爛文化,侵犯我國的領土、主權和尊嚴,「蠶食鯨吞,瓜分豆剖」。但是,在面對西方文明的侵略,我們並沒有放棄,一大批仁人志士從「天朝上國」的封閉意識中警醒過來,看到了自身的落後。1921年在陳獨秀、李大釗等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成立,黨在摸索中前行,有合作也有分裂、有信任也有背叛,充滿了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路。」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刻總結黨史中的經驗教訓,用黨史激勵自己、用黨史警示自己、用黨史教育自己,不斷認清歷史方位,汲取奮勇前行的「智慧與力量」。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對一個成立_年、執政_年的世界第一大黨來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記錄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輝歷程,記錄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的艱苦奮鬥和取得的偉大成就,也記錄著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寶貴經驗。對共產黨人來說,學習黨史國史是必修課,也是汲取智慧養分、增強「四個自信」、激發精神動力的必然要求。
在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我是誰」。有一句名言說道,「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義,我們才能發現未來的意義。」一個人要活得明明白白,就要搞清楚「我是誰」,但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共產黨人來說,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有什麼樣的歷史,我們是如何成為共產黨的一分子的,這些問題都必須弄明白,只有搞清楚我是誰、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才能真正做到愛黨愛國。我們作為黨組織的一員,要深深懂得,我們既普普通通,又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既要與人民群眾融為一體、走群眾路線,又不能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群眾,我們必須強化黨的意識,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目標是為民謀利。我們要在深入學習黨史國史中進一步深刻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的本質內涵,牢記職責使命,勇擔歷史重任,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當好群眾的「服務員」,書寫人民滿意的歷史「答卷」?
在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為了誰」。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寫到:「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發出「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誓言。98年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我們黨領導革命,是為了把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領導建設和改革,是為了讓中國人民自由幸福,讓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經常叩問自己,是不是站在人民立場想問題、幹事業,是不是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工作,是不是做到了權為民作用、利為民所謀。我們要在深入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們做任何工作,都必須為了人民群眾。
在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依靠誰」。毛澤東曾說:「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離開了人民,我們就會一事無成。這是我們黨98年歷史證明的一條真理。98年來,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患難與共、水乳交融的血肉聯繫,緊緊依靠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緊緊依靠人民,不斷推進建設和改革事業,使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黨的98年歷史充分說明,人民群眾是黨和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力量源泉,是我們最堅實的「靠山」,離開了這個「依靠」,我們就成了無水之魚、無本之木。我們要在深入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我們的「依靠」,進一步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真情為民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要在學好這門必修課中汲取「養分」,真正搞明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
在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我是誰」。有一句名言說道,「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義,我們才能發現未來的意義。」一個人要活得明明白白,就要搞清楚「我是誰」,但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共產黨人來說,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有什麼樣的歷史,我們是如何成為共產黨的一分子的,這些問題都必須弄明白,只有搞清楚我是誰、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才能真正做到愛黨愛國。我們作為黨組織的一員,要深深懂得,我們既普普通通,又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既要與人民群眾融為一體、走群眾路線,又不能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群眾,我們必須強化黨的意識,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目標是為民謀利。我們要在深入學習黨史國史中進一步深刻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的本質內涵,牢記職責使命,勇擔歷史重任,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當好群眾的「服務員」,書寫人民滿意的歷史「答卷」?
在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為了誰」。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寫到:「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發出「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誓言。98年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我們黨領導革命,是為了把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領導建設和改革,是為了讓中國人民自由幸福,讓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經常叩問自己,是不是站在人民立場想問題、幹事業,是不是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工作,是不是做到了權為民作用、利為民所謀。我們要在深入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們做任何工作,都必須為了人民群眾。
在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依靠誰」。毛澤東曾說:「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離開了人民,我們就會一事無成。這是我們黨98年歷史證明的一條真理。98年來,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患難與共、水乳交融的血肉聯繫,緊緊依靠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緊緊依靠人民,不斷推進建設和改革事業,使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黨的98年歷史充分說明,人民群眾是黨和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力量源泉,是我們最堅實的「靠山」,離開了這個「依靠」,我們就成了無水之魚、無本之木。我們要在深入學習黨史國史中明白我們的「依靠」,進一步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真情為民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要在學好這門必修課中汲取「養分」,真正搞明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
時間如流水般飛快地從我們眼前流逝回想起以前,我們的黨走過了100年艱苦奮鬥的道路,我們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黨感到驕傲和自滿,九十年,就像一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了!但是改革的開放彙集了每個國人的生活,同時也讓我觸摸到了社會前進的脈搏。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現在,走過了90年的顛簸道路,從一個只有幾十個人的黨組織發展成為擁有幾千多萬的黨員,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黨,正是因為有著一批又一批時刻保持先進性的優秀黨員。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存力的發展要求,黨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義革命。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不知多少年前,作為中國革命的一個轉折點,漫漫長征讓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道路。
建黨與長征——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兩件大事穿越歷史的時空,啟迪著我們,昭示著未來。
在平時我們看得出來,困難面前站的出來,緊要關頭豁的出去,當選過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老紅軍袁林回憶說:「面對敵人衝鋒在前的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缺衣少食,把糧食節省下來讓給戰友的也是共產黨員。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基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成立共產黨。
100年的種種變化讓我感慨多少,而自己經歷的只是千千萬萬國人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縮影。黨啊,我的母親,您沾滿塵土的汗水,浸透了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現在,走過了90年的顛簸道路,從一個只有幾十個人的黨組織發展成為擁有幾千多萬的黨員,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黨,正是因為有著一批又一批時刻保持先進性的優秀黨員。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存力的發展要求,黨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義革命。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不知多少年前,作為中國革命的一個轉折點,漫漫長征讓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道路。
建黨與長征——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兩件大事穿越歷史的時空,啟迪著我們,昭示著未來。
在平時我們看得出來,困難面前站的出來,緊要關頭豁的出去,當選過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老紅軍袁林回憶說:「面對敵人衝鋒在前的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缺衣少食,把糧食節省下來讓給戰友的也是共產黨員。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基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成立共產黨。
100年的種種變化讓我感慨多少,而自己經歷的只是千千萬萬國人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縮影。黨啊,我的母親,您沾滿塵土的汗水,浸透了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偉大精神永傳承,承前啟後續新篇。」讀史使人明智,明智方能立志,立志才能行遠。百年黨史是一部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革命史,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責任史,是一部頑強拼搏、求真求進的奮鬥史。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廣大黨員幹部當用心學好黨史「必修課」,啟迪智慧、汲取經驗、傳承精神,在新征程上奮發作為。
重溫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品讀「革命精神」里的「甘苦味」。「知所從來,方明所去。」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百年黨史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積澱了豐富生動的歷史經驗,凝聚了豐沛磅礴的奮鬥力量。「常思來路多艱辛,今朝砥礪自奮蹄。」廣大黨員幹部在學習黨史這門「必修課」時,要用心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深刻銘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經歷的艱辛歷程,深深緬懷革命先烈為黨和人民事業建立的不朽功勳。在深學深悟中,真正弄明白「我是誰」的角色定位,立穩理想信念的精神坐標,傳承革命火種、賡續紅色血脈,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多一些「革命精神」的「甘苦味」。
傾聽震撼人心的「歷史聲響」,感悟「為民初心」里的「真情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無數共產黨人用初心寫就了「人民至上」的感人篇章、用使命繪濃了「讓人民滿意」的壯美畫卷。他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他是「心裡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公僕焦裕祿、他是「甘為人民做樵夫」的廖俊波。「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走過百年歲月,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責任使命,聆聽動人故事、看齊先進典型,廣大黨員幹部當用情學習黨史,感悟真摯的為民情懷,展現今朝幹部的責任擔當,用心團結群眾、凝聚群眾、感召群眾,讓社會充滿濃濃的「真情味」。
撫摸澎湃洶湧的「奮鬥脈搏」,涵養「求真求進」里的「拼搏味」。「理想為因,實行為果。」回望百年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了億萬人民,一路攻堅克難、奮勇拼搏,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卓越成就,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剛剛過去的今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書寫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史詩,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順利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無論是激情燃燒的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的洪流浪潮中,亦或是新時代的發展歷程中,「奮鬥的脈搏」始終奔涌、始終強勁。廣大黨員幹部要用力汲取黨史里的磅礴動力,在危難困境中奮起、在挫折絕境中突圍、在磨難逆境中闖拼,不斷提升個人本領,答好「時代之問」,涵養出求真求進的「拼搏味」。
「偉大精神永傳承,承前啟後續新篇。」讀史使人明智,明智方能立志,立志才能行遠。百年黨史是一部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革命史,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責任史,是一部頑強拼搏、求真求進的奮鬥史。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廣大黨員幹部當用心學好黨史「必修課」,啟迪智慧、汲取經驗、傳承精神,在新征程上奮發作為。
重溫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品讀「革命精神」里的「甘苦味」。「知所從來,方明所去。」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百年黨史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積澱了豐富生動的歷史經驗,凝聚了豐沛磅礴的奮鬥力量。「常思來路多艱辛,今朝砥礪自奮蹄。」廣大黨員幹部在學習黨史這門「必修課」時,要用心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戰鬥史詩,深刻銘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經歷的艱辛歷程,深深緬懷革命先烈為黨和人民事業建立的不朽功勳。在深學深悟中,真正弄明白「我是誰」的角色定位,立穩理想信念的精神坐標,傳承革命火種、賡續紅色血脈,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多一些「革命精神」的「甘苦味」。
傾聽震撼人心的「歷史聲響」,感悟「為民初心」里的「真情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無數共產黨人用初心寫就了「人民至上」的感人篇章、用使命繪濃了「讓人民滿意」的壯美畫卷。他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他是「心裡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公僕焦裕祿、他是「甘為人民做樵夫」的廖俊波。「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走過百年歲月,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責任使命,聆聽動人故事、看齊先進典型,廣大黨員幹部當用情學習黨史,感悟真摯的為民情懷,展現今朝幹部的責任擔當,用心團結群眾、凝聚群眾、感召群眾,讓社會充滿濃濃的「真情味」。
撫摸澎湃洶湧的「奮鬥脈搏」,涵養「求真求進」里的「拼搏味」。「理想為因,實行為果。」回望百年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了億萬人民,一路攻堅克難、奮勇拼搏,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卓越成就,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剛剛過去的今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書寫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史詩,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順利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無論是激情燃燒的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的洪流浪潮中,亦或是新時代的發展歷程中,「奮鬥的脈搏」始終奔涌、始終強勁。廣大黨員幹部要用力汲取黨史里的磅礴動力,在危難困境中奮起、在挫折絕境中突圍、在磨難逆境中闖拼,不斷提升個人本領,答好「時代之問」,涵養出求真求進的「拼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