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史、學史、治史是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中國共產黨秉承文化傳統,積極倡導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從歷史中汲取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鮮明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史鑑今,傳承四史力量,建設美好社區,推進不忘初心,記住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
一、黨史表現信仰力量。
一部黨史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從初創階段、成熟階段、曲折階段到全面發展階段的艱辛和困難。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7月成立以來,引領著方向、凝聚力量,激勵著無數共產黨員們努力奮鬥。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和堅強的後盾,這種信仰力量指明了我們奮鬥的方向,讓我們看到星火燎原。
二、新中國史表現榜樣力量。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民族站在世界民族的森林裡。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裕起來,從壓制中國人民的東亞病夫到昂首挺胸,實際上是龍的傳人。新中國成立以來,10月1日國慶節舉行過**次閱兵式。每次閱兵都目睹了新中國的成長和變化,表現了榜樣的力量,提高了國民的自信和驕傲。
三、改革開放史表現經濟力量。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落實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讓中華大地再次煥發生機,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改革分階段進行,分三步走,第一步解決衣食住行,這已經實現。第二步是達到小康水平,這也實現了。第三步是在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的水平。改革開放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前進的成功之路。改革開放史充分體現了經濟力量。
四、社會主義發展史表現制度力量。
從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經過政權的鞏固、經濟的恢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和實務、調整和改革的開放,從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心任務來看,經過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合作化和公社化、民主化的整備,以階級為中心,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歷史,從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道路來看,經過蘇聯模式的照搬,逐漸擺脫蘇聯模式,走自己的道路。如今,中國人民終於開闢了適合自身國情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制度也越來越顯示出鮮明的制度優勢力量。
總之,要繼承四史精神,把其力量轉化為社區服務實踐,把四史學習教育作為基礎黨建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務,把握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進一步加強四個意識,鞏固四個自信,實現兩個維護。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深入學習 四史 心得體會 6篇[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