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集萃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這部著作,除了可以學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學到關於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和改革開放後的歷史不能相互否定等重要論斷,學到用歷史思維治國理政的方法,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增強做好黨史工作的信心。
在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黨史工作發揮過獨特作用,如黨的兩個歷史問題的決議,就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起到了統一全黨思想、維護黨的團結、凝聚全黨力量的重要作用。正是看到了黨史工作的重要性,黨中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全國建立專門的黨史研究部門,目前已形成中央和省市縣四級基本框架,在黨的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結構深刻變動、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一些地方的黨史工作出現了被邊緣化的情況。從外部來看,主要問題是機構編制不全、職能弱化、游離於中心工作之外等等。從內部來看,主要問題是黨史部門積極性不高、做好黨史工作的信心不足等等。我們要正視、解決這些問題,在主觀上不斷增強做好黨史工作的信心。
黨史工作的信心,源自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史工作的極端重視和對黨史功能的全新認識,無論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還是「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的論述,都生動、明白地說明了黨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這樣的論述,在《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中還有很多,鞭策著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朝著為黨工作這一神聖目標而努力。最近,中央又出台了關於加強地方黨史工作的意見,還將制定出台黨史工作條例,這些都為我們做好黨史工作增加了底氣。
黨史工作的信心,還源自於對全面從嚴治黨形勢的判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加重視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黨治黨的法律法規,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嚴的狀況得到極大改變,黨內政治生活日益趨於規範和健康。在這種大格局下,作為黨的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黨史工作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是可以預見的。
黨史工作的信心,更源自於各級黨史部門的努力。黨史部門在一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是客觀事實,各地也在努力彌補,但無論如何這不能成為我們做不好工作的理由。為此,首先就要從轉變觀念做起。我們需要有老黃牛的精神,但不能只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我們需要有把板凳坐穿的精神,但不能只坐板凳、不站講台。我們需要有「四苦」精神,但不能只會苦幹、不重工作創新。我們需要出成績,但不能只重業內評價、不重社會影響。我們需要加強力量,但不能只滿足於爭取編制,不做結構調整、內部挖潛的文章。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2021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 學習心得體會20篇[朗讀]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1921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秉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天闢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完成救國大業、興國大業,推進富國大業、強國大業。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同黨外人士代表共迎佳節時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這仿佛是上「課」前的「預備鈴」,作為9000多萬名黨員中的一員,你做好「黨史學習教育課」的準備了嗎?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推進創業守業的「必修課」。「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一路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譜寫出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一名黨員,自黨旗下莊嚴宣誓入黨,就要做到終身愛黨、學黨史,時刻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擺在心中、付諸行中,把個人榮辱融入黨的建設中。隨著黨齡增長,我們的黨性和愛黨之心更要彌堅,通過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提高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增強事業發展的政治自覺性。修好這門「必修課」,有利於對黨的歷史經驗和規律把握得更科學更透徹,有利於以堅強的政治定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有利於守好黨領導人民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並再創新業。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汲取奮鬥力量的「智慧源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積累了寶貴經驗、匯聚了無窮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自今年1月1日,共產黨員網推出了紀念建黨百年專欄《黨史百年·天天讀》,追溯到1921年,以豐富翔實的歷史文獻和圖片再現黨帶領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展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重要論述和理論觀點,系統反映黨的思想理論創立、發展和完善的歷史進程。該專欄為廣大黨員的黨史學習教育課「加餐」,從「智慧源泉」中汲取奮鬥力量,補足「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鐵人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之鈣」,有利於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有利於傳承黨領導人民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有利於進一步推進富國大業、強國大業。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踐行服務宗旨的「歷史指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一部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知史愛史、知史愛國,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觀古今、看成敗、薦得失、知興替。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可以看到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是如何攻堅克難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領悟其中蘊含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厚植黨員幹部靈魂深處的愛黨愛國情懷,有利於指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於指引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利於指引堅定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全體黨員要上好「黨史學習教育」這門「必修課」、汲取奮鬥精神、踐行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擔起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重任,在新的趕考中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同黨外人士代表共迎佳節時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這仿佛是上「課」前的「預備鈴」,作為9000多萬名黨員中的一員,你做好「黨史學習教育課」的準備了嗎?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推進創業守業的「必修課」。「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一路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譜寫出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一名黨員,自黨旗下莊嚴宣誓入黨,就要做到終身愛黨、學黨史,時刻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擺在心中、付諸行中,把個人榮辱融入黨的建設中。隨著黨齡增長,我們的黨性和愛黨之心更要彌堅,通過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提高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增強事業發展的政治自覺性。修好這門「必修課」,有利於對黨的歷史經驗和規律把握得更科學更透徹,有利於以堅強的政治定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有利於守好黨領導人民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並再創新業。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汲取奮鬥力量的「智慧源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積累了寶貴經驗、匯聚了無窮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自今年1月1日,共產黨員網推出了紀念建黨百年專欄《黨史百年·天天讀》,追溯到1921年,以豐富翔實的歷史文獻和圖片再現黨帶領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展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重要論述和理論觀點,系統反映黨的思想理論創立、發展和完善的歷史進程。該專欄為廣大黨員的黨史學習教育課「加餐」,從「智慧源泉」中汲取奮鬥力量,補足「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鐵人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之鈣」,有利於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有利於傳承黨領導人民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有利於進一步推進富國大業、強國大業。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踐行服務宗旨的「歷史指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一部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知史愛史、知史愛國,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觀古今、看成敗、薦得失、知興替。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可以看到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是如何攻堅克難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領悟其中蘊含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厚植黨員幹部靈魂深處的愛黨愛國情懷,有利於指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於指引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利於指引堅定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全體黨員要上好「黨史學習教育」這門「必修課」、汲取奮鬥精神、踐行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擔起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重任,在新的趕考中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
透過近段時光閱讀有關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讓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黨史記錄著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
蘊涵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一個個輝煌和奇蹟的經驗與智慧。中國共產黨93年來的光輝歷程,60多載的執政實踐,充分說明我們黨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經過黨史學習,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黨,更加熱愛黨,更堅定跟黨走的決心。下方談談自我的學習體會。
一、與時俱進的精神伴隨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人民共和國。在建國以後,黨領導各族人民繼續前進,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威脅、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中國的獨立和安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相結合,逐步構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開創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構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成長曆程說明,沒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就不可能有黨的發展壯大。
二、優秀的共產黨員隊伍是黨完成各項使命的重要保證。
黨的歷史,是黨不斷加強和改善自身建設,經受住各種風險和考驗,不斷提高領導水平的歷史。在戰爭年代,當時黨員的先進性主要表現為:始終站在革命鬥爭的第一線,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奮鬥。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為: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最前沿,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昂揚的鬥志,率先垂範,用心進取,開拓創新。共產黨員不怕犧牲、不為名利、無私奉獻、勇挑重擔的精神,在革命戰爭和經濟建設的各個崗位均發揮了先鋒隊作用,鼓舞了全中華民族的信心和鬥志,為黨圓滿完成各時期的歷史使命帶給了堅強的保證。
三、理論聯繫實際是黨取得勝利的理論基礎。
黨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蘊涵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一個個輝煌和奇蹟的經驗與智慧。中國共產黨93年來的光輝歷程,60多載的執政實踐,充分說明我們黨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經過黨史學習,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黨,更加熱愛黨,更堅定跟黨走的決心。下方談談自我的學習體會。
一、與時俱進的精神伴隨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人民共和國。在建國以後,黨領導各族人民繼續前進,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威脅、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中國的獨立和安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倡導下,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相結合,逐步構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開創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構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成長曆程說明,沒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就不可能有黨的發展壯大。
二、優秀的共產黨員隊伍是黨完成各項使命的重要保證。
黨的歷史,是黨不斷加強和改善自身建設,經受住各種風險和考驗,不斷提高領導水平的歷史。在戰爭年代,當時黨員的先進性主要表現為:始終站在革命鬥爭的第一線,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奮鬥。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為: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最前沿,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昂揚的鬥志,率先垂範,用心進取,開拓創新。共產黨員不怕犧牲、不為名利、無私奉獻、勇挑重擔的精神,在革命戰爭和經濟建設的各個崗位均發揮了先鋒隊作用,鼓舞了全中華民族的信心和鬥志,為黨圓滿完成各時期的歷史使命帶給了堅強的保證。
三、理論聯繫實際是黨取得勝利的理論基礎。
黨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對廣大幹部群眾學好黨的歷史,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中全面開啟偉大事業發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以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艱辛奮鬥和曲折探索為敘述脈絡,深入總結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只有全面地學習黨史、了解黨史、用好黨史,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現在,更好地面向和開創未來,為新時期新征程寫下「精彩註腳」。
學史則居安思危,回顧走過的路,黨史正如明燈,照亮腳下前行道路。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前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無論是偉大事業發展還是個人成長,都需要常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前行道路上面臨著無數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百年非凡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著一種重要的品質,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為我們應對內外部複雜情況變化、解決現實困難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歷史經驗中蘊含著居安思危的大智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學習歷史、銘記歷史中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舉一反三,用歷史經驗看未來,提早作出戰略布局,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知史則求真務實,不忘來時的路,黨史正如清泉,滋潤一方思想沃土。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歷史中探求經世致用、治國興邦的務實舉措用以指導和解決現實問題。黨的百年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蘊含著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走向勝利與輝煌的根本原因。實事求是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項理論成果的基礎,為中國共產黨人奠定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石。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正確指引下,把實事求是貫穿於治國理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艱難探索中克服困難、改正錯誤,與時俱進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學識知史,就是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求真務實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強黨性原則。
用史則行至穩遠,走好前行的路,黨史正如號角,激發拼搏奮進力量。以史為鑑,就是要鑑往知來,領悟歷史演變規律,正確分析把握髮展趨勢,認識歷史必然、掌握歷史主動,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來。學史用史是我們牢記黨的初心、踐行黨的使命的重要途徑,只有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才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乘風破浪、行至穩遠。百年黨史資政育人,要在學史用史中解讀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碼」,以「趕考」的清醒繼承和發揚革命鬥爭精神,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凝聚起一往無前的拼搏奮進力量,推動黨和人民偉大事業不斷向前。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以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艱辛奮鬥和曲折探索為敘述脈絡,深入總結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只有全面地學習黨史、了解黨史、用好黨史,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現在,更好地面向和開創未來,為新時期新征程寫下「精彩註腳」。
學史則居安思危,回顧走過的路,黨史正如明燈,照亮腳下前行道路。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前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無論是偉大事業發展還是個人成長,都需要常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前行道路上面臨著無數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百年非凡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著一種重要的品質,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為我們應對內外部複雜情況變化、解決現實困難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歷史經驗中蘊含著居安思危的大智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學習歷史、銘記歷史中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舉一反三,用歷史經驗看未來,提早作出戰略布局,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知史則求真務實,不忘來時的路,黨史正如清泉,滋潤一方思想沃土。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歷史中探求經世致用、治國興邦的務實舉措用以指導和解決現實問題。黨的百年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蘊含著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走向勝利與輝煌的根本原因。實事求是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項理論成果的基礎,為中國共產黨人奠定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石。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正確指引下,把實事求是貫穿於治國理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艱難探索中克服困難、改正錯誤,與時俱進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學識知史,就是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求真務實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強黨性原則。
用史則行至穩遠,走好前行的路,黨史正如號角,激發拼搏奮進力量。以史為鑑,就是要鑑往知來,領悟歷史演變規律,正確分析把握髮展趨勢,認識歷史必然、掌握歷史主動,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來。學史用史是我們牢記黨的初心、踐行黨的使命的重要途徑,只有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才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乘風破浪、行至穩遠。百年黨史資政育人,要在學史用史中解讀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碼」,以「趕考」的清醒繼承和發揚革命鬥爭精神,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凝聚起一往無前的拼搏奮進力量,推動黨和人民偉大事業不斷向前。
最近,我在學習強國看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遵循——學習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這篇文章,頗有收穫。
黨史是門「必修課」,不僅要修,而且要修好,必須讓學黨史蔚然成風。黨史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其作用不可替代,它不僅是治國理政「必修課」,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學習黨史是掌握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是克服「本領恐慌」的重要途徑。學習黨史應當成為每一名青年學生的自覺行動。
通過學習黨史,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強,已經走過了100年輝煌的歷程。這100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探索救國之路,成成敗敗,經歷了許多坎坷,走過了許多彎路,可是我們的前輩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就算只剩一絲期望,也要用盡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緊,直到勝利的光芒灑落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這一切無不證明了一句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們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可是在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今日,我們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和諧發展的中國。
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樑的鮮活教材。黨史記錄著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一個又一個奇蹟,這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無不凝結於黨的歷史。
青年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去學習我們黨的歷史。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學好黨的歷史,了解過去才能把握今日,把握今日才能創造明天。
黨史是門「必修課」,不僅要修,而且要修好,必須讓學黨史蔚然成風。黨史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其作用不可替代,它不僅是治國理政「必修課」,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學習黨史是掌握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是克服「本領恐慌」的重要途徑。學習黨史應當成為每一名青年學生的自覺行動。
通過學習黨史,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強,已經走過了100年輝煌的歷程。這100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探索救國之路,成成敗敗,經歷了許多坎坷,走過了許多彎路,可是我們的前輩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就算只剩一絲期望,也要用盡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緊,直到勝利的光芒灑落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這一切無不證明了一句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們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可是在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今日,我們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和諧發展的中國。
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樑的鮮活教材。黨史記錄著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一個又一個奇蹟,這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無不凝結於黨的歷史。
青年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去學習我們黨的歷史。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學好黨的歷史,了解過去才能把握今日,把握今日才能創造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