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後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摺一個角嗎?看誰折得快折得好。(用準備好的白紙折角)。
3.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折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你是怎麼辦的?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又是怎麼做到的?
(2)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學們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用什麼方法比較?
(3)談話:觀察老師手上的這兩個三角形(兩個紙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大些呢?還是一樣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嗎?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課本練習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於是來請教我們。
了。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說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麼棒,終於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同桌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4.課本練習第4題。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動手拉、合剪刀。說說你看到的角有什麼變化?
四、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點評:
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通過「看」、「找」,體會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對角的概念。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折一個角,在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充分利用創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製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對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認識角》。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
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後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摺一個角嗎?看誰折得快折得好。(用準備好的白紙折角)。
3.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折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你是怎麼辦的?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又是怎麼做到的?
(2)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學們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用什麼方法比較?
(3)談話:觀察老師手上的這兩個三角形(兩個紙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大些呢?還是一樣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嗎?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課本練習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於是來請教我們了。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說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麼棒,終於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同桌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4.課本練習第4題。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動手拉、合剪刀。說說你看到的角有什麼變化?
四、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點評:
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通過「看」、「找」,體會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對角的概念。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折一個角,在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充分利用創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製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對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兩位數減兩位數》。
一、複習準備。
1、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筆算。56-13。
並讓學生說說筆算的時候要主義什麼?(板書)?
二、創設迎亞運用鮮花裝扮校園的情境。
板書其中的數學信息:紅花56朵,黃花18朵。
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整理並提煉問題:紅花比黃花多多少朵。
三、挑戰問題並探究問題。
1、能很快算出結果嗎?(用豎式計算)要注意什麼?那麼56-18怎麼算?
2、學生合作探究,藉助小棒動手操作。
四、學生展示、集體交流。
1、拆開一捆,與個位的6合起來,再減,得到差的個位。
2、拆開一捆,減去減數個位8,再將剩下的2根與個位原來的6合併,得到差的個位。
五、做和算結合。聯繫豎式,講解深化。
六、比較異同,建構網絡,深化認識。
師:昨天學的減法和今天學的減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適時板書課題:兩位數將兩位數<退位減法>)?
師:都要注意什麼?------還要注意什麼?
師:如果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可增加一道類似例題的題目,讓學生再互相說一說算理、算法。)。
七、練習與應用。
1、方格中填上什麼數最合適。(我怕麻煩,就用橫式表達吧,方格也用括號代替了。)?
67-37=(3)045-8=(4)791-16=(8)590-70=(2)0。
(括號內是板演學生的結果。中間兩道題都是錯誤的,其原因是被減數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數來減。「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強化,但是十位退一後,被減數十位的變化呢?學生的大腦皮層還沒有這種記憶。問題就在動手操作中對被減數十位變化的忽略或者對被減數十位變化強調得不夠。
出現了問題也沒有關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在評講中讓學生辯論、辨析,增強學生的印象,反而會對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師把握得不夠到位。)。
2、筆算。(也只能用橫式表示)。
67—39=26(×)32-8=20(×)81-15=76(×)93-27=66(√)(等號後面是板演學生的結果。這個環節太「趕」了,應了解整體的情況。)。
3、解決問題。書上有32個桃子,摘走了17個,還剩多少個?課堂上教師具有以下的意識:
一、重視培養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重視讓學生合作、交流,進行小組學習。
三、重視行知統一,關注知識建構的過程。體現在捨得花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去做,讓學生參與和交流。
四、重視細節的關注。體現在解決問題的完整性方面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五年級下冊數學聽課記錄[朗讀]
今天在師傅的帶領下,我有幸聽了人民路小學湯瑛老師的課,教學內容是五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自己剛好也教五年級,所以這節課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從多邊形的面積教學之後,還有兩個單元,一個是統計,還有一個是數學廣角。這兩個單元是比較難上的,網上的資料也不多,真的也不知道怎麼來上?
聽了湯老師的課(數字與編碼),對這個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數學廣角這個內容是比較難上的,問題在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到底要讓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
這節課從學生要了解編碼的幾個方面入手,解決了編碼的作用、方法、解讀、原則和來歷的問題,同時讓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編碼。課後,很多老師對這節課說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湯老師對於教學方法的強調。其實學生學數學就是要有方法,湯老師在要學生編碼的時候一直強調要先分級再編碼。教學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對於解決類似的問題就沒有任何疑問了。
對於評課的匯總:
1.信息量比較充分。
2.調整練習(練習要與教學內容相對應)。
3.教學目標明確性。
4.練習量還要加多,利於學生鞏固。
5.前呼後應。
6.對學生的回答不要急於評價,呈現更多的。
7.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先思考再動手)。
8.鼓勵、激勵學生,調動課堂氛圍。
9.對於數學廣角整體內容的梳理。
10.參與與反饋(關注全體學生)。
丁校用了五個詞來形容:簡單,明白,準確(材料等各方面),生動(生活化),深刻(數學味)。
聽了湯老師的課(數字與編碼),對這個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數學廣角這個內容是比較難上的,問題在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到底要讓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
這節課從學生要了解編碼的幾個方面入手,解決了編碼的作用、方法、解讀、原則和來歷的問題,同時讓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編碼。課後,很多老師對這節課說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湯老師對於教學方法的強調。其實學生學數學就是要有方法,湯老師在要學生編碼的時候一直強調要先分級再編碼。教學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對於解決類似的問題就沒有任何疑問了。
對於評課的匯總:
1.信息量比較充分。
2.調整練習(練習要與教學內容相對應)。
3.教學目標明確性。
4.練習量還要加多,利於學生鞏固。
5.前呼後應。
6.對學生的回答不要急於評價,呈現更多的。
7.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先思考再動手)。
8.鼓勵、激勵學生,調動課堂氛圍。
9.對於數學廣角整體內容的梳理。
10.參與與反饋(關注全體學生)。
丁校用了五個詞來形容:簡單,明白,準確(材料等各方面),生動(生活化),深刻(數學味)。
科目:數學。
課時:一節課。
授課者:劉素彥。
聽課時間:20**年2月28日。
課題: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7的乘法口訣應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乘法口訣1-7的。
2、我說你答舉例:6×7=。
3、開火車,師說生答。
4、兩人一組互背檢查。
5、換式子。把老師說的口訣改成運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師:先看一個故事(白雪公主)。
師:一共有幾個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個。
師:說說裡面的數學信息。
生:一共有7個小矮人,每人3個果子,問一共有幾個果子。
師:那麼換成運算式,怎麼寫呢?先說加法的?
生:3+3+3+3+3+3+3=21(個)(板書)。
師:這是幾個3,用到的乘法口訣是什麼?
生:7個3,三七二十一。
師: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個)。雖說乘法算式比較簡單,但要先想清楚裡面的關係。
2、那麼再看看圖里小矮人的盤子,數學信息是什麼?
生:有漢堡和薯條。
師:好,完整地說。
生:每個小矮人的盤子裡有2個漢堡。
師:好,每個小矮人的盤子裡有2個漢堡,7個小矮人一共有幾個漢堡?怎麼怎麼寫運算式呢?
生:2×7=14(個)。
師:薯條呢?
生:7×7=49(個)。
師:他們用到的乘法口訣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師:好,你還能發現什麼呢?
生:一共有幾個杯子、花……。
師:好,看這些式子,我們都用到了乘法口訣(板書口訣)。這樣跟7有關的運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訣。
三、練習
1、練一練。
第一題:
師:誰能把題目完整準確的讀出來。
生:(讀)。
師: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橫的、再看豎的各有幾塊。
師:有幾列、幾行,那麼算式呢?
生:4×7=28(塊)。
第二、三題(開火車)。
第四題先讀題目,再找同學回答。
2、書上的習題。
自己寫——檢查——檢查好寫1、2題——挑同學說答案。
3、延伸。
師:那麼,看同學們有想到嗎?一句乘法口訣能寫出2個除法算式嗎?試一試。
4、思考題:不出聲,想想什麼意思——老師給解釋一遍題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師對答案?
意見:
總結環節是:複習——導入——看圖找信息——口訣——加式——乘式——有一舉三——總結引題目——練習。整體很完整,課堂效果很好,不過如果在舉例計算時,多試幾個更好。
課時:一節課。
授課者:劉素彥。
聽課時間:20**年2月28日。
課題: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7的乘法口訣應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乘法口訣1-7的。
2、我說你答舉例:6×7=。
3、開火車,師說生答。
4、兩人一組互背檢查。
5、換式子。把老師說的口訣改成運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師:先看一個故事(白雪公主)。
師:一共有幾個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個。
師:說說裡面的數學信息。
生:一共有7個小矮人,每人3個果子,問一共有幾個果子。
師:那麼換成運算式,怎麼寫呢?先說加法的?
生:3+3+3+3+3+3+3=21(個)(板書)。
師:這是幾個3,用到的乘法口訣是什麼?
生:7個3,三七二十一。
師: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個)。雖說乘法算式比較簡單,但要先想清楚裡面的關係。
2、那麼再看看圖里小矮人的盤子,數學信息是什麼?
生:有漢堡和薯條。
師:好,完整地說。
生:每個小矮人的盤子裡有2個漢堡。
師:好,每個小矮人的盤子裡有2個漢堡,7個小矮人一共有幾個漢堡?怎麼怎麼寫運算式呢?
生:2×7=14(個)。
師:薯條呢?
生:7×7=49(個)。
師:他們用到的乘法口訣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師:好,你還能發現什麼呢?
生:一共有幾個杯子、花……。
師:好,看這些式子,我們都用到了乘法口訣(板書口訣)。這樣跟7有關的運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訣。
三、練習
1、練一練。
第一題:
師:誰能把題目完整準確的讀出來。
生:(讀)。
師: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橫的、再看豎的各有幾塊。
師:有幾列、幾行,那麼算式呢?
生:4×7=28(塊)。
第二、三題(開火車)。
第四題先讀題目,再找同學回答。
2、書上的習題。
自己寫——檢查——檢查好寫1、2題——挑同學說答案。
3、延伸。
師:那麼,看同學們有想到嗎?一句乘法口訣能寫出2個除法算式嗎?試一試。
4、思考題:不出聲,想想什麼意思——老師給解釋一遍題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師對答案?
意見:
總結環節是:複習——導入——看圖找信息——口訣——加式——乘式——有一舉三——總結引題目——練習。整體很完整,課堂效果很好,不過如果在舉例計算時,多試幾個更好。
角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
(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
(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
幾條邊。
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
找到後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摺一個角嗎?
看誰折得快折得好。
(用準備好的白紙折角)。
3.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折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
你是怎麼辦的?
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
又是怎麼做到的?
(2)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學們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
用什麼方法比較?
(3)談話:觀察老師手上的這兩個三角形(兩個紙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大些呢?
還是一樣大呢?
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嗎?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
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
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回答。
2.課本練習第2題。
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於是來請教我們了。
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說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
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麼棒,終於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
同桌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4.課本練習第4題。
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
動手拉、合剪刀。
說說你看到的角有什麼變化?
四、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通過「看」、「找」,體會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對角的概念。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折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充分利用創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製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對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總評:
1.引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並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踐活動。
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
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本節課設計「找」、「說」、「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
(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
(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
幾條邊。
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
找到後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摺一個角嗎?
看誰折得快折得好。
(用準備好的白紙折角)。
3.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折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
你是怎麼辦的?
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
又是怎麼做到的?
(2)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學們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
用什麼方法比較?
(3)談話:觀察老師手上的這兩個三角形(兩個紙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大些呢?
還是一樣大呢?
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嗎?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
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
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回答。
2.課本練習第2題。
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於是來請教我們了。
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說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
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麼棒,終於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
同桌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4.課本練習第4題。
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
動手拉、合剪刀。
說說你看到的角有什麼變化?
四、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通過「看」、「找」,體會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對角的概念。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折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充分利用創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製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對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總評:
1.引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並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踐活動。
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
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本節課設計「找」、「說」、「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科目:數學。
年級:五年級。
授課者:張尊敬。
課題:方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麼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麼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70+20=9050-20=30。
4、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係,等式是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
5、舉反例:5x>29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麼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覆讀。舉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
20+30=50。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練習
1、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麼?
2、看圖列方程,並說一說表達的意思。
五、總結:何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係——→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採用多讀、多念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年級:五年級。
授課者:張尊敬。
課題:方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麼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麼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70+20=9050-20=30。
4、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係,等式是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
5、舉反例:5x>29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麼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覆讀。舉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
20+30=50。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練習
1、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麼?
2、看圖列方程,並說一說表達的意思。
五、總結:何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係——→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採用多讀、多念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