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數學。
年級:五年級。
授課者:張尊敬。
課題:方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麼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麼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70+20=9050-20=30。
4、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係,等式是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
5、舉反例:5x>29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麼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覆讀。舉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
20+30=50。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練習
1、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麼?
2、看圖列方程,並說一說表達的意思。
五、總結:何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係——→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採用多讀、多念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年級:五年級。
授課者:張尊敬。
課題:方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麼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麼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70+20=9050-20=30。
4、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係,等式是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
5、舉反例:5x>29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麼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覆讀。舉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
20+30=50。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練習
1、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麼?
2、看圖列方程,並說一說表達的意思。
五、總結:何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係——→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採用多讀、多念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