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乘法口訣1-7的。
2、我說你答舉例:6×7=。
3、開火車,師說生答。
4、兩人一組互背檢查。
5、換式子。把老師說的口訣改成運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師:先看一個故事(白雪公主)。
師:一共有幾個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個。
師:說說裡面的數學信息。
生:一共有7個小矮人,每人3個果子,問一共有幾個果子。
師:那麼換成運算式,怎麼寫呢?先說加法的?
生:3+3+3+3+3+3+3=21(個)(板書)。
師:這是幾個3,用到的乘法口訣是什麼?
生:7個3,三七二十一。
師: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個)。雖說乘法算式比較簡單,但要先想清楚裡面的關係。
2、那麼再看看圖里小矮人的盤子,數學信息是什麼?
生:有漢堡和薯條。
師:好,完整地說。
生:每個小矮人的盤子裡有2個漢堡。
師:好,每個小矮人的盤子裡有2個漢堡,7個小矮人一共有幾個漢堡?怎麼怎麼寫運算式呢?
生:2×7=14(個)。
師:薯條呢?
生:7×7=49(個)。
師:他們用到的乘法口訣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師:好,你還能發現什麼呢?
生:一共有幾個杯子、花……。
師:好,看這些式子,我們都用到了乘法口訣(板書口訣)。這樣跟7有關的運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訣。
三、練習
1、練一練。
第一題:
師:誰能把題目完整準確的讀出來。
生:(讀)。
師: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橫的、再看豎的各有幾塊。
師:有幾列、幾行,那麼算式呢?
生:4×7=28(塊)。
第二、三題(開火車)。
第四題先讀題目,再找同學回答。
2、書上的習題。
自己寫——檢查——檢查好寫1、2題——挑同學說答案。
3、延伸。
師:那麼,看同學們有想到嗎?一句乘法口訣能寫出2個除法算式嗎?試一試。
4、思考題:不出聲,想想什麼意思——老師給解釋一遍題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師對答案?
意見:
今天,我聽了陳老師上的校級公開課,課題為二年級上冊數學《7的乘法口訣》。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1-6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所了解,就教材而言,簡單地處理成找規律,編口訣,背口訣的機械記憶的模式顯得很枯燥,因此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趙巧老師在深入鑽研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力求創造性地開發課程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知識遷移作用,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自我完成對7的乘法口訣的編制,在初步經歷"觀察、嘗試、交流、欣賞"等數學活動中形成相關的活動經驗,體驗數學創造的樂趣,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歸納起來本節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直觀生動的活動情境。課的一開始,通過「用三角形拼小船」的情境,很直觀的幫助學生展現了1隻小船需要7個三角形,2隻小船需要2個7的三角形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加法的基礎上初步感知了的乘法口訣所有得數,從表象上理解1個7,2個7是14,21是幾個7相加的和,28裡面有幾個7等等,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算式來源,也是編乘法口訣的基礎,為後面學生編寫乘法口訣作了很實在的準備。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在課堂中,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訣,讓學生根據表格填寫的結果和以前編口訣的經驗獨立編口訣。學生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而且教師在上一環節已為學生搭建了腳手架,根據口訣的得數學生很快就編出7的乘法口訣,然後進行小組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寫出所編寫的口訣,從後面口訣的彙報可以看出教師這一環節的編排是非常成功的,學生主動去獲取新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並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接著教師在學生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觀察比較各句口訣的之間有什麼聯繫?讓學生交流討論理清口訣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溝通口訣之間的聯繫,並說說哪些口訣比較好記,使學生明白即使忘記了哪一句口訣,也是可以憑藉他們之間的關係,找出結果。在記憶口訣時教師緊密聯繫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中來,回到學生中去,使口訣的記憶充滿挑戰和快樂。整個學習過程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
3、重視練習的趣味性和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不僅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知識處理方面,能夠用「摘蘋果」,觀察七言古詩詞,以及找出《西遊記》歌詞的數字中隱藏的乘法口訣,算七星瓢蟲背上的星星等趣味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整節課,趙老師創建了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互動的課堂文化,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紮實有效,真正體驗到了學習是快樂的。
最後一點小小的建議:
第一、找規律背口訣時,我覺得還是看算式找規律更清楚些,便於學生比較。
其次、自由背口訣的時間稍長了些,還可以多換幾種形式背更豐富學生的記憶。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五年級下冊數學聽課記錄[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