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古可知今,學史可明智。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員、幹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要全身心投入,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這對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對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光是要了解掌握黨的歷史知識,更是為了知古今、明大義、續榮光,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廣大黨員幹部要自覺把學習黨史作為「必修課」,堅持歷史與現實相貫通、理論與相結合、汲取經驗和吸取教訓相統一、傳承精神與弘揚精神相促進、錘鍊黨性與堅守人民性相一致,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努力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砥礪初心、踐行使命,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學習黨史要走心入腦,做到學有所思。古人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是學習的靈魂,是貫通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橋樑,是把知識變成力量的途徑。學習而不思考,只會學而無益、學而無功、學而無效,甚至會淪為形式主義。因此,學習黨史要在精讀細讀、反覆學習的基礎上,深入思考。通過學習和思考,真正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學習黨史要洞察本質,做到學有所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黨的百年歷史壯闊宏偉、氣象萬千,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既取得了偉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也有著歷史教訓、給予我們深刻啟示。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歷史觀,從歷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研究和學習黨史,科學總結歷史經驗,深刻揭示歷史規律,善於把握歷史趨勢,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既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必然。要在深入學習黨史中,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深入理解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要通過系統學習,深入了解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為人民的初心使命,進一步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引導全區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積極投身廣西發展的火熱實踐。
學習黨史要務求實效,做到學有所得。求真務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務求實效。因此,要堅持把求實效、辦實事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把務求實效的要求落實到各項工作之中。一方面,黨員幹部通過用心用情用功學習黨的歷史,得到知識的增長、智慧的啟迪、精神的洗禮、黨性的錘鍊和理論的滋潤,激發乾事創業的巨大熱情和奮鬥豪情;另一方面,要通過學習黨史樹牢宗旨意識,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為人民服務深深根植于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以加快老區建設和發展、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重點,用為群眾辦實事的實際行動檢驗學習成效,讓全區各族人民共享壯美廣西建設成果。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集合9篇[朗讀]
血戰湘江是紅軍長征中最慘烈之戰,影片講述的是1934年11月中共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強渡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電影以真實的戰爭歷史為依託,再現了紅軍長征史上最悲壯的一幕,故事內容充滿震撼力,有血性,更突出了紅軍將士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最大限度地真實還原了湘江一役的戰爭實況。
黨的奮鬥史,是一部血淚史,更是一部英雄史。影片中的陳樹湘師長帶領紅五軍團34師全體戰士死守陣地,與數十倍於己之敵鏖戰4天4夜,直到中央紅軍主力突圍渡過湘江。掩護主力的紅五軍團34師、紅三軍團18團則被阻斷在了湘江西岸,大部分陣亡。29歲的34師師長陳樹湘腹部中彈被俘後扯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林裁縫和他的四個兒子都投身革命,不怕犧牲,林家老四趕回部隊後得知父親和哥哥們都已經犧牲,他雖然淚流滿面,還是堅持參加紅軍跟黨走。還有無數的紅軍將士們,雖然對當時中革軍委的指揮感到不滿,當中央的電報傳來時,他們還是毅然頂在最前線,喊著「誓死保衛黨中央過江」的口號。正因為有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湘江戰役後,黨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增選毛澤東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這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革命是需要隨時做好流血犧牲準備的,這是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的勇氣和擔當。但流血和犧牲不應該是盲目的,作為年輕幹部的我們,要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汲取力量,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值此建黨百年之際,我們更應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黨的奮鬥史,是一部血淚史,更是一部英雄史。影片中的陳樹湘師長帶領紅五軍團34師全體戰士死守陣地,與數十倍於己之敵鏖戰4天4夜,直到中央紅軍主力突圍渡過湘江。掩護主力的紅五軍團34師、紅三軍團18團則被阻斷在了湘江西岸,大部分陣亡。29歲的34師師長陳樹湘腹部中彈被俘後扯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林裁縫和他的四個兒子都投身革命,不怕犧牲,林家老四趕回部隊後得知父親和哥哥們都已經犧牲,他雖然淚流滿面,還是堅持參加紅軍跟黨走。還有無數的紅軍將士們,雖然對當時中革軍委的指揮感到不滿,當中央的電報傳來時,他們還是毅然頂在最前線,喊著「誓死保衛黨中央過江」的口號。正因為有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湘江戰役後,黨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增選毛澤東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這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革命是需要隨時做好流血犧牲準備的,這是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的勇氣和擔當。但流血和犧牲不應該是盲目的,作為年輕幹部的我們,要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汲取力量,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值此建黨百年之際,我們更應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高校青年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更應深入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教誨,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自己的專業學習、融入自己的內心理想,從而在新的時代建功立業,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將黨史教育內容作為思政課的核心構成,以系統的「必修課」教育青年學生「學史明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引領教育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始終堅持將黨史教育貫穿於學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只有充分挖掘並發揮黨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課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價值,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才能有效提升青年學生的政治理論素養,引導其樹立遠大理想和勇於擔當作為的品格,從而以昂揚姿態投身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黨史、用黨史,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作為青年學生「三觀」培育的重要載體,黨史教育對青年學生的品格塑造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其理論解釋力、說服力和感召力遠勝於單純的理論說教。可以說,沒有黨史支撐的思想理論教育肯定會變成乾癟的說教,就會缺乏生機和活力。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形勢,只有將黨史教育作為思政課教學體系中的核心構成,對黨史教育再部署、再落實、再強化,完整、系統地進行黨史教育,才能讓青年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準確把握並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大理論問題?
把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貫穿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以豐富的「營養劑」滋養青年學生「學史增信」。從1921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奮鬥歷程,這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充滿艱險、充滿神奇的百年,更是苦難中鑄就輝煌、挫折後毅然奮起、探索中收穫成功、失誤後撥亂反正、轉折中開創新局、奮鬥後贏得未來的百年。當今青年學生大多是「90後」和「00後」,是在改革開放開啟的美好時代中出生和成長,幾乎沒有機會去切身體會中國曾經的貧窮與落後。如何有效將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程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通過黨史的學習教育增強青年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成為當前思政課體系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
高校黨史教育務必要以我們黨關於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地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引領青年學生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從黨史中尋找理論滋養和精神支柱,全面、系統和正確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百年的奮鬥歷程與偉大成就,從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以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用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彰顯思政課的價值導向,以榜樣的力量引導青年學生「學史崇德」。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在思政課特別是黨史專題教育中,我們要把國家的人物形象和民族的脊樑擔當樹立起來,使之成為青年學生的學習榜樣,要把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範凝結出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全方位、多角度呈現出來,使之成為新時代的精神風尚。青年學生通過黨史學習就是要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道歷史大考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以楊靖宇、焦裕祿、孔繁森、黃文秀等這樣的時代楷模為榜樣,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錘鍊奉獻社會和服務人民的良好品格,永葆赤子之心,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鬥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將立德樹人和鑄魂育人作為思政課的評價標準,以時代的召喚帶動青年學生「學史力行」。「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沒有廣大人民特別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後繼、艱苦卓絕的接續奮鬥,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更不會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明天。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一定要把「立德樹人」和「鑄魂育人」實現有機結合,通過對黨史的學習教育,引導青年響應時代召喚,自覺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主動投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聽黨話、跟黨走,在攻堅克難中激發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提高應對風險、戰勝挑戰的能力水平,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將黨史教育內容作為思政課的核心構成,以系統的「必修課」教育青年學生「學史明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引領教育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始終堅持將黨史教育貫穿於學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只有充分挖掘並發揮黨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課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價值,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才能有效提升青年學生的政治理論素養,引導其樹立遠大理想和勇於擔當作為的品格,從而以昂揚姿態投身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黨史、用黨史,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作為青年學生「三觀」培育的重要載體,黨史教育對青年學生的品格塑造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其理論解釋力、說服力和感召力遠勝於單純的理論說教。可以說,沒有黨史支撐的思想理論教育肯定會變成乾癟的說教,就會缺乏生機和活力。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形勢,只有將黨史教育作為思政課教學體系中的核心構成,對黨史教育再部署、再落實、再強化,完整、系統地進行黨史教育,才能讓青年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準確把握並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大理論問題?
把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貫穿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以豐富的「營養劑」滋養青年學生「學史增信」。從1921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奮鬥歷程,這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充滿艱險、充滿神奇的百年,更是苦難中鑄就輝煌、挫折後毅然奮起、探索中收穫成功、失誤後撥亂反正、轉折中開創新局、奮鬥後贏得未來的百年。當今青年學生大多是「90後」和「00後」,是在改革開放開啟的美好時代中出生和成長,幾乎沒有機會去切身體會中國曾經的貧窮與落後。如何有效將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程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通過黨史的學習教育增強青年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成為當前思政課體系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
高校黨史教育務必要以我們黨關於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地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引領青年學生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從黨史中尋找理論滋養和精神支柱,全面、系統和正確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百年的奮鬥歷程與偉大成就,從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以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用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彰顯思政課的價值導向,以榜樣的力量引導青年學生「學史崇德」。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在思政課特別是黨史專題教育中,我們要把國家的人物形象和民族的脊樑擔當樹立起來,使之成為青年學生的學習榜樣,要把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範凝結出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全方位、多角度呈現出來,使之成為新時代的精神風尚。青年學生通過黨史學習就是要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道歷史大考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以楊靖宇、焦裕祿、孔繁森、黃文秀等這樣的時代楷模為榜樣,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錘鍊奉獻社會和服務人民的良好品格,永葆赤子之心,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鬥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將立德樹人和鑄魂育人作為思政課的評價標準,以時代的召喚帶動青年學生「學史力行」。「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沒有廣大人民特別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後繼、艱苦卓絕的接續奮鬥,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更不會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明天。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一定要把「立德樹人」和「鑄魂育人」實現有機結合,通過對黨史的學習教育,引導青年響應時代召喚,自覺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主動投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聽黨話、跟黨走,在攻堅克難中激發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提高應對風險、戰勝挑戰的能力水平,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也是黨帶領全體中華兒女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交匯點,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深入學習、研究和運用黨史,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責任。
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必須提高政治站位,立足高校實際、守正創新,充分利用各類多媒體平台不斷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高度」、「深度」、「廣度」、「效度」,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奮力開拓新征程中實現新作為。一是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把學習黨史提高到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站在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大學生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二是準確把握要義,著力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度」。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習黨史是為了回望過往的奮鬥歷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汲取前行的奮進力量。
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首先要把握好正確政治方向。要堅定不移的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創新理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理論,從而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四是要學深悟透,也要踐行做實。要緊密聯繫「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結合起來,與全方位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結合起來,與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結合起來,在學習黨史中體悟黨的初心和使命,在深入思考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在領會運用黨的創新理論中推動工作。
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必須提高政治站位,立足高校實際、守正創新,充分利用各類多媒體平台不斷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高度」、「深度」、「廣度」、「效度」,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奮力開拓新征程中實現新作為。一是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把學習黨史提高到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站在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大學生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二是準確把握要義,著力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度」。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習黨史是為了回望過往的奮鬥歷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汲取前行的奮進力量。
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首先要把握好正確政治方向。要堅定不移的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創新理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理論,從而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四是要學深悟透,也要踐行做實。要緊密聯繫「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結合起來,與全方位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結合起來,與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結合起來,在學習黨史中體悟黨的初心和使命,在深入思考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在領會運用黨的創新理論中推動工作。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