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2018年7月9日,重慶市銅梁區某鎮某村村民周某甲到某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鎮調委會)反映自己與其大兒子周某乙、兒媳何某因為家庭瑣事發生了矛盾糾紛。經了解,周某甲老婆已經過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周某乙,二兒子周某丙,均已娶妻生子,周某甲戶口是在次子周某丙上的,目前和周某乙兩口子住在一起。當日早上,周某甲與周某乙、何某商量由大兒子兩口子去載種在過世母親蘇某名下的土地,周某甲本來已同意,但隨後周某甲發現土地證上沒有蘇某的土地,只有自己的土地,就不同意大兒子兩口子去栽種,何某很不高興,就跟周某甲發生了爭吵,進而發生抓扯。在抓扯過程中何某與周某甲均受傷,周某乙見勢不對就來勸架,將雙方拉開。但是周某甲認為周某乙不是來勸架,而是藉機幫何某打自己,要兒子兒媳馬上給自己賠禮道歉,遭到兩人拒絕。眼見無法自行解決矛盾,周某甲就到鎮調委會來申請人民調解。
【調解過程】。
鎮調委會接到調解的申請後,與周某甲初步交談了解了情況,又電話聯繫了何某,徵得同意後受理了此糾紛,並請何某到鎮調委會來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周某甲情緒激動,大聲向調解員說兒子不孝,什麼都聽兒媳的,兒媳多次打她等等,言辭激烈,行為暴躁。同樣,何某也情緒激動,說周某甲脾氣古怪,不好相處,事情說著不對就用釘錘打她。何某還現場還給調解員看她身上上次抓扯造成部分傷勢。眼看雙方各執一詞,情緒失控,調解無法繼續下去,調解員將雙方分隔開來,讓雙方先行冷靜,好好想想自己的行為,然後又聯繫當事人所在村的村調委會,了解兩位當事人在村裡的日常行為和社會交際情況,並請村調委會安排調解員來共同進行調解。調解員經過詳細了解,原來之前何某因為周某乙分家產分的少,而對周某甲有怨言,對父母都是冷眼相待,不噓寒問暖、更是不予照料,更時常吵架,村調委會也多次出面調解,經常調解好,過幾天雙方又開戰。同時,鎮調委會調解員也了解到,周某甲脾氣暴躁是事實,不但與周某乙夫婦吵架,也經常與鄰居吵架?
了解了糾紛背後的事實,調解員認為本案中周某甲在當初主持分家時,沒有注意維護自身權益,給自己預留一些財產,而把家產全部分割給子女,現在老伴過世後只靠兩個兒子贍養,根據法律規定和道德情理,兩個兒子有贍養義務。由於在分家過程中,受家庭實際狀況及周某甲主觀因素等影響,難免在財產分割上存在不平均或財產爭議,這種狀況導致兄弟不和,父母子女不睦,最後產生了長期反覆的矛盾糾紛。同時周某甲自己脾氣暴躁,經常口無遮攔、惹是生非,導致周某乙夫婦討厭,雙方無法和諧生活在一起,造成家庭糾紛。
調解員根據案情分析,認為產生糾紛,雙方當事人都有一定的責任。對於何某兩口子來說,贍養老人是法定的義務。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婚姻法》對贍養人的範圍和贍養的義務均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調解員將《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婚姻法》列印出來,現場給何某解讀,請何某現場大聲朗讀。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三條「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當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第十四條「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規定,不管周某甲是否有所偏心,在過去對待他們兩口子上是否有所不平,他們都應該進行贍養老人。針對何某提出要耕種老兩口田土的問題,調解員解釋說《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七條已經有所規定,贍養人有義務耕種或者委託他人耕種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或者委託他人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歸老年人所有。何某兩口子可以耕種周某甲的田土,但是耕種所得的各種產出收益,都是周某甲所有,不是何某兩口子所有。
調解員給何某詳細解讀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看到何某有所觸動,對自己提出不贍養周某甲的錯誤觀念進行反思,立刻趁熱打鐵再次給何某強調法律明文規定,子女應該贍養老人,現在提出不贍養,這肯定是非法的。贍養父母也是中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如果不贍養老人,村裡鄉親都要指指點點,遭人唾罵。何某聽了調解員一席話,思想有所變化。
調解員也鄭重告誡周某甲,為人父應該有父親的形象,不能隨便出口罵人,更不能動手打人。作為老人,不能倚老賣老,要多體諒子女的難處,打罵解決不了問題。只有互相尊重、互相諒解,才能和諧相處,生活才有幸福和質量,否則,即使大兒子保證了其衣食住行,也無法給其親情的溫暖,無法讓周某甲餘生過的開開心心。周某甲聽了調解員一番合情合理的話,也認識到以往自己行為存在問題,也是造成如今現狀的原因,表示願意改正自己的缺點,好好和兩個兒子相處。
雙方當事人多年的心結在調解員的勸說下終於打開,雙方消除了火藥味,好好的開始溝通聊天,何某表示,周某甲的土地自己不想種了,讓周某甲自行安排,她和周某乙一起好好贍養老人,並保證以後對老人多加關心。周某甲也表示以後不再罵人、打人,好好修身養性,安度晚年。經過調解員不懈努力,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
【調解結果】。
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1.何某不再強行要求耕種周某甲的土地,由周某甲自行安排土地的耕種,如果周某甲願意拿給她耕種,也不反對。
2.何某好好贍養周某甲,負責好周某甲的飲食、衣物、住所,保證讓周某甲衣食無憂。
3.周某甲以後不得隨便罵人,更不能打人。
【案例點評】。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這一美德在部分地方卻逐漸淡化,也造成了一些矛盾糾紛,因此,調解員在調解婚姻家庭糾紛時,對這一傳統美德大力弘揚,讓當事人心裡有所觸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在調解糾紛過程中,通過宣傳解讀《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婚姻法》,促進糾紛的解決,形成養老、敬老的良好風氣。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法律問答
- 答案列表
重慶市銅梁區周某甲與何某婚姻家庭糾紛調解案[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