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置換模式:是「騙局」還是「自救手段」?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民間不良債權債務總量也明顯激增。除了個人的借款,工程費用難以收回,各種資產管理公司、擔保公司、p2p公司的賬本更大量存在,無法想像其規模的大小。
在這樣的社會現象下,對於不良債權的處置,全國新興起了「債權置換」的變革模式,公司資產管理合同的金額崩潰,部分資產的貨款相抵,餘額由銀行貸款/現金支付等彌補。
然而,這種新型模式對理財客戶來說,看似派到了用場,但「債權置換」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它是否具有合法性?是騙局還是救命草?讓我們一起來論證:
一、債權置換是如何產生的?
近年來,在民間大面積存在不良債權債務的情況下,處理不良債權債務的新方法逐漸出現。那是置換。當時這種方式沒有被命名為債權置換,並沒有形成一定規模,但在個別地區個別企業存在於狹小範圍內。隨著這種模式成功化解了許多不良債權債務之後,越來越多的債權人對債權置換慢慢從陌生到懷疑,進而到關注,到考察,到信賴。到2016年,這種置換模式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並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行業——債權置換。到2016年下半年,市場上已有數十家專業的債權置換公司,債權置換行業無疑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朝陽行業。
二、債權置換是否有法律依據?
將債權人所持有的債權轉移給第三方,完全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9條明確規定,債權轉讓是合法的。
法律原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9條: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
三、債權置換都能置換什麼?
目前,債權置換行業的主要置換物有以下幾種:不動產、車位、汽車等有價商品,且正在擴充中,但債權置換公司沒有買賣產品,他們只提供一種方法,解決你的不良債權,交換專業資產團隊選擇的高保險產品。
四、債權置換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債權人拿著自己的欠條、無法追回的理財合同、其他各種難以收回的死賬爛賬,到債券置換公司。這些債權置換公司向債權者提供不動產、汽車、車位、商品等實物。
如果客戶有了心儀的資產,比如房產,然後客戶就將自己的債權轉移給債權置換公司,並支付3%服務費。同時,債權置換公司會以一定比例將房產提供給債權人。其中債權可以充抵總房價的一定比例。
客戶在擁有了例如房產之後,可以選擇出售,租賃,自住等方式,實現不良債權的變現。如果債權人所置換的房子剛好升值了,那麼恭喜你,你不但將不良債權成功變現,而且還有盈利。如果債權人置換的房產降價了,債權人也不會有更多的損失。因為一般情況下也很難降低30%,如果房價降低30%,那麼中國房地產市場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債權置換是「時生」的新模式,這是目前最有效的,使債權所有者迅速停止損害的方法,但不適合所有人。因為客戶需要一定的「自我救濟成本」,所以在進行債權置換時,不僅要認識目標物,還要結合自己的經濟負擔能力等實際情況。
此文章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法律問答
- 答案列表
債權置換模式:是 騙局 還是 自救手段[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