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治療高血壓是需要從生活習慣、飲食方式、精神因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治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會因為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影響整個治療。在這些因素中,飲食因素是高血壓病友最容易忽略但又最容易改正的。所謂「藥補」不如「食補」,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通過「吃飯」讓高血壓「低頭」
定時定量,少食多餐。
吃飯不宜過飽,飯後適當活動。高血壓多發生於老年人和肥胖者,吃飯七成飽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使體重保持在理想範圍以內。這對控制血壓和血脂的升高以及改善患者的自覺症狀很有好處。
適當攝入低脂肪、優質蛋白質食物。
每日脂肪的攝入不超過50克,在限量範圍內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和肉類,它們可能會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對增加微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有一定作用。
大豆蛋白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濃度,防止高血壓的發生髮展。每周進食2~3次魚類、雞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的排出而起到降壓作用。此外,脫脂牛奶、酸奶、海魚類等,對於降壓也有一定作用。
限制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如動物內臟、肥肉、魚子、蛋黃、烏賊魚等。如果長期進食高膽固醇的食物,可能導致高脂血症,使動脈內脂肪沉積,加重高血壓的發展。
提倡吃谷薯類食物。
如澱粉、麵粉、米、紅薯等。特別是玉米面、燕麥、蕎麥、小米等含膳食纖維較多的食物等促進胃腸道蠕動,有利於膽固醇的排除。少進食含單糖和雙糖類食物,如:果糖等,以防止血脂增高。
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
它們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膳食纖維等,有利於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還可促進膽固醇的排出,防止高血壓的發展。
多選用含鈣高的食物。
如奶製品、豆製品、海產品、綠色蔬菜等,對於血管有保護作用,並有一定的降壓功效。
忌食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及濃肉湯等。
它們可能加重內臟的負擔,對高血壓不利。
飲食要清淡,不宜太咸。
這一點是高血壓患者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因為大量的科學調查表明,「吃得咸」或「口重」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食鹽攝入越多,高血壓發病率就越高。因為如果人體攝入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量過多,就會造成體內水和鈉,而導致血管管腔變細,血管阻力增加,使血壓上升;並能增加腎臟負擔,造成排鈉障礙,從而使血壓升高,並且可能對抗降壓藥物的作用而影響降壓效果。這些研究表明了限制食鹽的重要性。正常人每日只需要0.5~2克鹽就可以維持生理活動的需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日攝入6~8克鹽是安全的。由於我國膳食方式的獨特性,鹽是創造美味佳肴的主要調味品,因此在我國的高血壓人群中,限鹽的任務就更加艱巨。根據膳食調查,我國目前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7~20克左右,遠遠超過了需要量的標準。因此,一般要求高血壓患者將口味變清淡,每日限制食鹽在3~5克。同時還應當注意,並不是只有食鹽中才含有鈉,所以在限鹽的情況下,一定還要注意減少高鈉食品,諸如鹹肉、罐頭、火腿、加鹼發酵的食品等都應當限制。一個人長期生活形成的飲食習慣是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的。這需要患者認識到我們倡導的飲食方式是科學的,是有利於疾病治療的飲食。如果患者的飲食習慣與之相差很遠,就希望患者在今後的日子裡逐漸改正,讓良好的飲食習慣幫助患者降壓。需要提醒的是,科學的飲食對降壓有利,但是仍應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不能取代降壓藥物的作用。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高血壓要吃什麼食物、什麼水果[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