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衰竭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腎功能在短時間內(數小時或數周內)急劇減退,使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迅速升高並引起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及急性尿毒症症狀。如果急性腎衰發生在原有的慢性腎功能不全基礎上,肌酐清除率較原水平又下降15%以上即可診斷。急性腎衰竭最特徵性的表現是進行性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肌酐每日升高44.2μmol/l(0.5mg/dl)以上,尿素氮升高3.57~10.71mmol/l(10~30mg/dl)連續數日可診斷急性腎衰竭。患者不一定出現無尿或少尿,若發生急性腎衰竭而尿量又在500ml以上者則稱為非少尿性急性腎衰竭。
治療的基本原則是積極治療原發病,預防急性腎衰併發症的發生。對於各種引起急性腎衰的原發病如嚴重外傷、嚴重感染等,應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特別要處理好血容量不足、休克和清除壞死組織等。少尿期的治療重點是調節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供給足夠營養,適當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儘可能補充高生物價的優質動物蛋白,臥床休息等。早期預防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減少急性腎功能衰竭者發生感染、出血和昏迷等併發症。在多尿期,由於腎小球濾過率尚未恢復而腎小管濃縮功能仍較差,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鉀仍可繼續上升,因此治療重點依然是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控制氮質血症,尤其注意失水和低鉀血症。水和飲食的控制可逐日放寬,病人可逐漸地恢復正常的飲食。在恢復期主要是根據病人的情況加強調養和逐漸恢復活動量。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什麼是急性腎功能衰竭[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