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是我們黨重視調查研究的傑出代表。早在青年學生時代,他就開始調查研究。1917年、1918年,毛澤東先後到湖南的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瀏陽等地進行了「遊學」式的考察,加深了他對中國國情的認識,並激發了革命熱情。五四運動後,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毛澤東開始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調查研究。其中1925年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1927年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文獻。1926年,他通過調查研究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撰寫的調查報告《中國佃農生活舉例》,被作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生動的教材。
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毛澤東反覆強調調查研究問題。井岡山時期,他先後進行了寧岡、尋烏、興國等8次較大的調查研究。其中,他在1930年5月撰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和1931年4月起草的調查通知中,相繼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等著名論斷。延安時期,為了使全黨充分認識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毛澤東先後撰寫和起草了《關於農村調查》《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共中央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等系列文章和文件。其中,他在1941年3、4月為《農村調查》所寫的序言和跋中強調指出,調查研究是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中心環節,調查第一是眼睛向下,第二是開調查會;同年5月,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又提出:「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隨後,他逐步把調查研究活動推到全黨範圍內實行,並廣泛應用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實踐中。
新中國成立後的十多年間,毛澤東仍十分重視調查研究,大小調研上百次。1952年10月,毛澤東在河南考察人民勝利渠時,正碰上牧民尚景富趕著羊群迎面走來,尚景富一見小車,就準備趕羊群下堤讓車。毛澤東立即指示停車讓道,並步行上前同他拉家常,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尚景富想不到國家主席會到路邊跟自己說話,還讓「官車」給自己和羊群讓道,這讓他非常激動、終生難忘。
來源:人民網。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出處是哪裡[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