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譯文】江南的梅雨季節雨水非常多,長滿了青草的池塘里,處處蛙聲不斷。已過了半夜,約的客人還沒有到,閒著無事,敲著棋子,震落了燈花。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初中語文7-9年級下冊必背64篇古詩文+譯文[朗讀]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譯文】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游山的人空歡喜一場。當你進入萬重山的圍子裡以後,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馬上將你阻攔。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譯文】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游山的人空歡喜一場。當你進入萬重山的圍子裡以後,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馬上將你阻攔。
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譯文】漢文帝在宣室諮詢被放逐的大臣,賈誼的政治才能更是無人能比。可惜漢文帝深夜在虛席上向前移動靠近他,不是關心百姓只是關心鬼神。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譯文】漢文帝在宣室諮詢被放逐的大臣,賈誼的政治才能更是無人能比。可惜漢文帝深夜在虛席上向前移動靠近他,不是關心百姓只是關心鬼神。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迷濛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船隻)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國的悲和恨,對岸酒樓里還在唱著《玉樹後庭花》。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迷濛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船隻)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國的悲和恨,對岸酒樓里還在唱著《玉樹後庭花》。
活板
宋·沈括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譯文】用雕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地這麼做。五代時才(用雕版)印刷五經,以後的經典文獻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慶曆年間,有個叫畢昇的平民,又發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邊緣似的,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先設置一塊鐵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想要印刷,就把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面,於是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滿了一鐵框就成為一塊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鐵板上的藥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麼(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樣平。如果只印兩三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幾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極其快速。通常是做兩塊鐵板,這一塊在印刷,那一塊已另外在排字了,這塊印刷才完,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了,兩塊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個印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同一版內有重複的字。不用時,就用紙條給它們作標誌,(按照字的韻部分類)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籤,用木格子把它們貯存起來。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隨即刻制,用草燒火烘烤,很快就能製成功。不用木料製作字模的原因,是因為木的紋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會和藥物粘在一起,(拆板時)拿不下來,不像用膠泥燒制的字模,印完後再用火一烤,使藥物熔化,用手輕輕一撣,那些字模就會自己掉下來,一點也不會被藥物弄髒。
畢昇死後,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兒們得到,到今天還珍貴地收藏著。
宋·沈括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譯文】用雕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地這麼做。五代時才(用雕版)印刷五經,以後的經典文獻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慶曆年間,有個叫畢昇的平民,又發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邊緣似的,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先設置一塊鐵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想要印刷,就把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面,於是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滿了一鐵框就成為一塊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鐵板上的藥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麼(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樣平。如果只印兩三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幾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極其快速。通常是做兩塊鐵板,這一塊在印刷,那一塊已另外在排字了,這塊印刷才完,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了,兩塊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個印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同一版內有重複的字。不用時,就用紙條給它們作標誌,(按照字的韻部分類)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籤,用木格子把它們貯存起來。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隨即刻制,用草燒火烘烤,很快就能製成功。不用木料製作字模的原因,是因為木的紋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會和藥物粘在一起,(拆板時)拿不下來,不像用膠泥燒制的字模,印完後再用火一烤,使藥物熔化,用手輕輕一撣,那些字模就會自己掉下來,一點也不會被藥物弄髒。
畢昇死後,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兒們得到,到今天還珍貴地收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