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雙方都有權利看護自己的孩子,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如果對方不讓你看孩子,可能是因為雙方之間存在矛盾或爭議,或者對方不願意共同撫養孩子。這時,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和孩子的利益,具體如下:
協商解決:首先可以嘗試與對方進行協商,商定孩子的監護權和撫養權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如果對方不願意進行協商,可以考慮藉助律師或調解機構等第三方機構進行調解。
提起訴訟:如果無法通過協商解決,可以考慮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對方讓你看孩子。在訴訟過程中,需要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有撫養孩子的能力和條件。
尋求法律援助:如果自己無法承擔法律費用,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保護自己的權益:在孩子的撫養和監護權問題上,需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要求對方恢復自己看孩子的權利,同時也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救助。
總之,離婚後,孩子的撫養和監護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雙方進行協商和解決。如果無法協商,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和孩子的利益。
- 法律問答
- 答案列表
離婚後,她/他不讓我看孩子怎麼辦[朗讀]
夫妻雙方協議離婚後,孩子歸父親撫養,母親多次要求對孩子進行探望卻被阻攔,父親能否拒絕母親探視孩子?一起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基本案情
01
黃某與呂某原系夫妻關係,婚後育有一女。三年前,二人因感情不和協議離婚,約定孩子由男方呂某撫養,在不影響孩子生活的前提下,女方黃某每星期休息日可探望一次或帶女兒外出遊玩。之後黃某要求探望女兒,呂某態度惡劣,總以各種理由予以拒絕,因未能及時接到女兒,嚴重影響了母女親情。黃某與呂某多次協商未果,遂黃某訴至法院,要求每周六上午十點至周日下午五點探望女兒。
法院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子女無論由父方或母方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法院認為,探望時長過長或者過短,均會對孩子的正常生活、學習產生影響,從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角度考慮,酌情確定原告於每周周六上午十時至周日上午十時探望女兒,如周六正常上課或者有其他特殊情況(如重要節日、生日等),雙方在庭審中均同意自行協商。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
法官說法
探視權是不撫養子女的一方享有的法律規定的權利,撫養方應予以協助。探望權的行使可以增加子女與未直接教育的父或母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從而降低離異家庭對子女的傷害程度,是為了孩子在父母離婚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得到雙方的關愛,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基本案情
01
黃某與呂某原系夫妻關係,婚後育有一女。三年前,二人因感情不和協議離婚,約定孩子由男方呂某撫養,在不影響孩子生活的前提下,女方黃某每星期休息日可探望一次或帶女兒外出遊玩。之後黃某要求探望女兒,呂某態度惡劣,總以各種理由予以拒絕,因未能及時接到女兒,嚴重影響了母女親情。黃某與呂某多次協商未果,遂黃某訴至法院,要求每周六上午十點至周日下午五點探望女兒。
法院審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子女無論由父方或母方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法院認為,探望時長過長或者過短,均會對孩子的正常生活、學習產生影響,從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角度考慮,酌情確定原告於每周周六上午十時至周日上午十時探望女兒,如周六正常上課或者有其他特殊情況(如重要節日、生日等),雙方在庭審中均同意自行協商。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
法官說法
探視權是不撫養子女的一方享有的法律規定的權利,撫養方應予以協助。探望權的行使可以增加子女與未直接教育的父或母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從而降低離異家庭對子女的傷害程度,是為了孩子在父母離婚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得到雙方的關愛,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