毎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存方式,而未婚終老也是一種生存模式,但未婚終老者的初衷只是眼光太高,而後逐漸延續未婚孤獨終老。
在我們單位,就有這麼一位女性,自身條件較好,長相屬於中上等,為人處事比較開朗善良,但是在選擇對象這個問題上,眼光太高,經人介紹多位異性朋友,基本都沒入眼,而且從不拖泥帶水,處理相當直白果斷。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去了,從一個二十多歲年輕比較漂亮的女生,逐漸變成了大齡女性、但是擇偶眼光與心態並沒有改變,而且對自身而言,以前的各項優勢已經蕩然無存,但是並沒有絲毫降低擇偶標準。
降低標準心裡不甘,直到退休了也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另一半,始終過著獨居生活,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毎況日下,最終在晚年的時光中,依靠她親侄兒養老送終,雖然晚年已經後悔,但一切為時已晚,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的結局。
![身邊有沒有未婚終老的故事]()
我們家有一個表姐就是未婚終老的.當然,現在還談不上終老,因為現在才48歲.但是我看她的意思,也不打算再走進婚姻裡面了.之前一直覺得她是一個特別優雅,長的也還挺漂亮的女人,因為沒有生育過,身材也保持的很好.據說年輕的時候也曾談婚論嫁過,但是因為某種情況,男方悔婚了.所以之後她再也沒有找過對象.她一直很努力的工作賺錢,給自己媽媽在家裡修了很大的別墅,在城裡也買了房子.但是在去年的時候.她好像去檢查得了乳腺癌.後來去醫院裡面做了手術,也做了化療,現在好像恢復的還不錯.接下來的日子她應該更不可能結婚了吧.這麼多年一直把心和錢花在爸媽和弟弟身上.希望她年紀大了之後,弟弟和侄子們能好好待她。
有.我隔壁村有一個老阿姨終身未嫁,從三十五歲開始,做販賣煙葉,煙絲度日.家裡父母,哥弟都為她心急.可她說結婚生兒育女要養育他們,還要供他們上學,需要好多錢,沒有工作,難掙錢養家,自己掙來的錢不夠自己花,自己的父母都接濟不上,為何要去受多大的苦和累?父母拗不過她,只好在屋外附近搭一個簡單的房子讓她獨立生活.該阿姨於二零一四年去世.年僅五十九歲。
我老家的一個鄰居楊阿姨當年就是為了等初戀,一輩子沒結婚,現在70歲了一個人住在2間瓦房裡,大夏天去田裡幫別人收小麥,一天可以掙50塊錢,親兄弟不和她來往,生病了也沒人管。
聽家裡的老人說,楊阿姨年輕的時候特別漂亮,梳著一雙長長的馬尾辮,頭髮烏黑髮亮,大大的眼睛十分有神。
因為她那時候長相出色,身材也好,再加上從小像個男孩子一樣喜歡翻上爬下的,身體靈活又矯健。
所以,當時村裡的嗩吶隊看上了她,隊里的人頻繁地去她家,找她父母商量,讓她加入到嗩吶隊里。
那時候嗩吶隊開始流行在吹嗩吶的同時,在臨時搭建的舞台上唱歌跳舞,但是人們的思想還相對封建,敢上台的人並不多。
楊阿姨對唱唱跳跳還挺感興趣的,但是她的父母並不同意,覺得那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會被人指指點點,影響名聲,所以無論嗩吶隊的人怎麼勸,就是不讓楊阿姨去?
有一次,嗩吶隊的隊長又帶著一個長相帥氣的年輕小伙子去了楊阿姨家,和楊阿姨的父母說,時代已經變了,不能再老思想了,唱歌跳舞是個輕鬆的活,比種地強多了,現在人家高中生都開始加入嗩吶隊了。
原來隊長帶著的那個小伙子就是他口中的高中生,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十分罕見,這話讓楊阿姨更加動心了。
再加上那個小伙子看起來眉清目秀的,正是楊阿姨喜歡的類型,不足20歲的楊阿姨就在那一次不顧父母的反對,當場答應了隊長的要求,第二天就加入到了嗩吶隊。
剛好那個小伙子和楊阿姨是搭檔,這更讓楊阿姨動心了,在一段時間的相處後,楊阿姨發現自己認定了小伙子,發誓要嫁給他。
那個小伙子也很喜歡氣質不像農村人的楊阿姨,兩人私定了終身,約定好過兩年就和父母說出想結婚的事。
但是,連一年的時間都沒到,小伙子就忽然離開了,連個招呼都沒打。
楊阿姨問嗩吶隊長怎麼回事,才知道小伙子是在家人的要求下當兵去了?
原來小伙子只是嗩吶隊長的親戚,那年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在家裡沒事做,就臨時去嗩吶隊幫幫忙。
楊阿姨天天纏著嗩吶隊長問小伙子當兵的地址,然後給他寫了信。
回信中小伙子讓楊阿姨等他,說他復員後就會娶她。
楊阿姨感覺十分幸福,每天睡覺時都會抱著那封信。
後來她繼續給小伙子寫信,但是再也沒有得到過回信,她安慰自己,可能是小伙子太忙了,或者管得太嚴了,沒辦法給自己回信。
因為天天心裡沒著落,楊阿姨在台上表演的時候狀態也差了很多,總是出錯不說,還鬧出過不少笑話。
又有一次,她在跳舞時注意力不集中,出現了失誤,把自己的腰閃到了,在家裡躺了好幾個月才恢復,但是從此不能跳舞了。
這個時候,嗩吶隊里又進了幾個新的女演員,也用不到楊阿姨了,她也沒再去過那裡。
不知道過了多久,嗩吶隊全部搬到其他城市去了。
在嗩吶隊走之前,楊阿姨專門跑到隊長跟前問那個小伙子的情況,但是隊長說自己也不清楚,只是遠房親戚,很久沒聯繫了。
楊阿姨就只好回家,繼續滿懷期待地等著。
她寫的信,依然是如同石沉大海。
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去她家裡的媒婆特別多,都想給她介紹對象,並且介紹的小伙子也都不錯。
但是,楊阿姨十分執拗,一個都不願意見。
後來楊阿姨的母親以死相逼,要求她相親,她二話沒說,就拿出一瓶農藥跑出了家門。
她的父親一看,連忙追過去奪走了,他十分清楚自己女兒的脾氣,急的時候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她父母也不敢管她的婚事了,想著她等幾年沒消息,自然就不再等了。
然而,一直等到楊阿姨30歲,都還沒有任何消息,楊阿姨卻依舊在倔強地等著,只要聽到別人在她面前提給她介紹對象的事,她必定會馬上翻臉。
又等到了40歲,楊阿姨的父母都身體很差了,沒有精力管她,只是讓她的哥哥和弟弟勸她,趕緊趁著還年輕,找個好人家結婚過日子。
但是不管兄弟們如何給她分析,楊阿姨就是不為所動,從始至終只有一句話「我們說好了,他一復員就會回來找我和我結婚,見不到他我不結婚」。
有一次,她的弟弟太氣憤了,打了她幾巴掌,她還是沒什麼反應?
50歲的時候,她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了,侄子侄女們都快長大成人了,而楊阿姨還在痴心等待著當年的小伙子。
經常有鄰居和她提起這個話題,她也不迴避,總是大大方方地說自己相信對方會回來找她。
現實是殘酷的,楊阿姨大概也知道,那個小伙子回來的機會很渺茫,她開始用勞動麻痹自己。
只要是我們那裡有人找幹活的人,她必定會去,不管是多累的活她都干。
農村的掙錢機會不多,也就是給別人種種或者收收莊稼,一天可以掙幾十塊錢。
一到夏天,村裡那裡留守老人的兒女就會找人幫忙收莊稼,出的錢也不多,很多人都不願意干,但是楊阿姨就願意。
每個夏天,都可以看到她揮舞著鐮刀,幫助別人割那裡小片的收割機收不到的小麥,熱得滿頭大汗,日收入也就50元上下。
在她快60歲的時候,她的哥哥找人給她介紹過幾個單身老頭,她仍然見都不見就拒絕。
她的哥哥很生氣,最後氣得和她斷絕了關係,揚言以後她老了不要找侄子侄女們管,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
她也不在乎,還是天天幹活。
如今的楊阿姨已經70歲出頭了,還是天天在地里幹活,身體還算硬朗,兩年前生過一場大病,兄弟幾個都不管她,還是靠著鄰居們的幫忙才度過的。
她現在已經不提自己的過往了,如果有別人提起,她只是無奈地搖搖頭,嘆息一聲,不說什麼就走開了?
村裡有人說,當年那個小伙子早就結婚了,現在都快四代同堂了,幸福得很,早就忘了楊阿姨。
也有人說,那個小伙子是知道楊阿姨的情況的,但是沒勇氣面對,也不敢和家人坦白,就是個縮頭烏龜。
我想,她應該對自己年輕時的選擇後悔吧。
幸虧楊阿姨一直為人不錯,和周圍的鄰居們相處得非常好,所以遇到事情時,鄰居們也願意盡力幫她的忙。
她曾經說過,自己有一筆不大不小的存款,專門用來感謝最後照顧自己的人,已經立好遺囑,唯一的願望是自己生命終結的時刻,有人守在自己身邊。
希望她如願。
金姑是終身未嫁,為娘家做牛做馬,原以為在娘家會有一席之地,卻在60歲時被母親許配給了65歲的遠房表哥,奉勸女孩嫁人趁早,留個自己的娃。
金姑是我娘家村的人,她算是一個傳奇,村公園修建的時候,她捐了5萬元,她一直沒出嫁。
金姑的婚姻其實是被她的母親耽誤。
金姑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大姐,下面有三個弟弟.金姑的父母其實也是比較重男輕女.父母本來是不想讓兩個女兒上學.大姐就無所謂了,因為她本身不想學習,所以大姐就16歲的時候嫁人了,而金姑不願意,她就要上學,父母不讓她上學,她就自己上山去采山楂,去砍柴,然後把柴火送到學校裡面,把山楂賣給學生,學校就收下了金姑,然而金姑還是上到初中畢業就沒有繼續求學了,因為父母拿棍子打她,不讓她上學了,要她打工賺錢,培養三個弟弟讀書。
當時的初中文化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金姑就去一家中醫藥店裡學認藥,她聰明又勤快,三年學徒一過,就是正式工了,能拿錢了。
這時候的金姑已經19歲了,相當於有鐵飯碗的人了,介紹對象的媒婆過來很多,但是金姑的父母全部拒絕了,母親說:我家金姑不嫁人的,她賺錢是要培養三個弟弟。
金姑賺的錢全部交給了母親,母親培養了三個弟弟,三個弟弟都是高中文化,他們都沒有考上大學,但是就這樣子,在村裡也是橫著走了,因為誰家都沒有像他們家有三個高中文化的孩子,三個弟弟很容易娶妻。
金姑30歲的時候,三個弟弟都娶上了妻子,並且每家都生了兩個孩子,大弟兩個兒子,二弟一兒一女,小弟兩個女兒。
金姑這時候已經自己出來開了一家藥店,她看中了她店裡的一個湖北來的員工,那個員工是大專生,是醫生,比金姑大三歲,兩人情投意合。
但是金姑的父母知道了,說:外地的就是圖你的藥店,你跟他,你的藥店就留給你大弟。
在父母的阻攔下,那個湖北醫生就辭職離去,金姑很傷心,三個弟弟說:二姐,你為我們吃了那麼多苦,你就不要嫁人,我們養你。
金姑的藥店很賺錢,金姑的眼光又好,買了幾處房子,可是在50歲的時候,這些房子都過戶給了侄子們,因為侄子們說以後給她養老送終。
村裡有什麼事情,金姑也算獨門獨戶,修橋鋪路捐錢,金姑都很熱心?
金姑60歲的時候生病了,糖尿病,眼睛都模糊看不清,她在醫院看病的時候,家裡的三個侄子正在為誰繼承藥店而打架,二弟家的二兒說:我讀了醫科大學就是為了繼承二姑的藥店。
沒有一個親人在醫院看金姑,只有村裡派了一個阿嫂做代表去醫院服侍金姑,村裡說金姑這些年給村裡也做了不少的貢獻,所以她生病,村裡也願意派人去照顧她。
金姑出院後,在母親家休養,母親給她做了三天的飯,催她趕緊將藥店過戶,免得三個孫子爭藥店要出人命了。
藥店的店鋪都是金姑自己買下來的,有1000平方,現在價錢值一千萬,怎麼不叫人心動?
金姑沒有過戶藥店,藥店在金姑的管理下,模式很成熟,金姑已經退居二線了,她只需要收錢就可以了。
金姑怎麼也沒有想到,她那個85歲的老母親居然把她那個65歲的,喪妻多年的表哥介紹給金姑做老伴?
母親說:女人還是要靠一個老伴才能給你伺候好,我都是85歲了,我不可能照顧你的,你想靠侄子那是不可能的,他們還有自己的家,還有自己的父母,指望你的三個弟弟養你,也是不可能的,他們自己都自顧不暇了,怎麼可能照顧你.你就嫁給你那個表哥吧,剛好他也有一個女兒,你對他的女兒好些,他們也會照顧你的,免得你死後還是孤墳一座?
金姑又氣又急,道:我早就買好了公墓了,睡在公墓里我也不寂寞.我年輕的時候不嫁人,你們都光叫我賺錢給大家花,好了,我現在老了,你卻叫我嫁人,你叫我的老臉往哪裡擱啊!
年輕的時候看這些人都看不上眼,現在那個表哥遊手好閒,品德不好,她怎麼會看上眼.寧可孤獨終老,也不願意找一個人去做個伴?
金姑對侄子說:你們不要去爭搶我的藥店了,我對你們也是不錯,你們的房子都是我過戶給你們,我這個藥店就是我終老藥店,我是靠它來養老,我已經將藥店分成十股,給我店裡的員工8股,我手裡還有2股,我都放在村大隊里了,誰給我送終,給誰一股,還有一股給大隊做公益。
三個甌柑提問:身邊有沒有未婚終老的故事?有,很多,金姑的算一例。
題主所說的有一個70歲的女人開中 藥鋪,終身未嫁,中 藥鋪有侄子繼承,卻沒人給她養老,生病了,還有母親95歲給她做飯吃,這說明了這個女人沒有給自己留好後路,把自己手頭的錢全部撒出去了,卻沒給自己留出一分錢,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動作,都說手裡有錢,心中不慌。
就像金姑說:我可以將我買的房子過戶給侄子們,但是我的藥店就是我終老藥店,我是不會把她過戶給他們,這是我的底線。
金姑的晚年還是比較瀟洒,加入老年旅遊團,還請了一個住家保姆,照顧得身體不錯,只不過她常對那些未婚不願意嫁人的大齡剩女道:只要你們現在還能生小孩,你們還是趕緊找一個人嫁了,生一個小孩,這樣的話,你的人生才會有意義點,我後悔的就是沒有生一個小孩.女人要對自己好,一定想開一點。
當然,像女的未婚終老的不是很多,男的未婚終老的太多了,基本是侄子送終,如果侄子也沒有的話,就是村大隊組織辦喪事。
其實我覺得還是要找個對象結婚好,就像我們村裡有個人36歲了,娶了個46歲的離異女,將女方的孩子視若親生,以後也是有人養老送終了。
如果沒有孤獨終老的勇氣,那就趁早結婚生子,免得錯過生娃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