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的一個鄰居楊阿姨當年就是為了等初戀,一輩子沒結婚,現在70歲了一個人住在2間瓦房裡,大夏天去田裡幫別人收小麥,一天可以掙50塊錢,親兄弟不和她來往,生病了也沒人管。
聽家裡的老人說,楊阿姨年輕的時候特別漂亮,梳著一雙長長的馬尾辮,頭髮烏黑髮亮,大大的眼睛十分有神。
因為她那時候長相出色,身材也好,再加上從小像個男孩子一樣喜歡翻上爬下的,身體靈活又矯健。
所以,當時村裡的嗩吶隊看上了她,隊里的人頻繁地去她家,找她父母商量,讓她加入到嗩吶隊里。
那時候嗩吶隊開始流行在吹嗩吶的同時,在臨時搭建的舞台上唱歌跳舞,但是人們的思想還相對封建,敢上台的人並不多。
楊阿姨對唱唱跳跳還挺感興趣的,但是她的父母並不同意,覺得那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會被人指指點點,影響名聲,所以無論嗩吶隊的人怎麼勸,就是不讓楊阿姨去?
有一次,嗩吶隊的隊長又帶著一個長相帥氣的年輕小伙子去了楊阿姨家,和楊阿姨的父母說,時代已經變了,不能再老思想了,唱歌跳舞是個輕鬆的活,比種地強多了,現在人家高中生都開始加入嗩吶隊了。
原來隊長帶著的那個小伙子就是他口中的高中生,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十分罕見,這話讓楊阿姨更加動心了。
再加上那個小伙子看起來眉清目秀的,正是楊阿姨喜歡的類型,不足20歲的楊阿姨就在那一次不顧父母的反對,當場答應了隊長的要求,第二天就加入到了嗩吶隊。
剛好那個小伙子和楊阿姨是搭檔,這更讓楊阿姨動心了,在一段時間的相處後,楊阿姨發現自己認定了小伙子,發誓要嫁給他。
那個小伙子也很喜歡氣質不像農村人的楊阿姨,兩人私定了終身,約定好過兩年就和父母說出想結婚的事。
但是,連一年的時間都沒到,小伙子就忽然離開了,連個招呼都沒打。
楊阿姨問嗩吶隊長怎麼回事,才知道小伙子是在家人的要求下當兵去了?
原來小伙子只是嗩吶隊長的親戚,那年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在家裡沒事做,就臨時去嗩吶隊幫幫忙。
楊阿姨天天纏著嗩吶隊長問小伙子當兵的地址,然後給他寫了信。
回信中小伙子讓楊阿姨等他,說他復員後就會娶她。
楊阿姨感覺十分幸福,每天睡覺時都會抱著那封信。
後來她繼續給小伙子寫信,但是再也沒有得到過回信,她安慰自己,可能是小伙子太忙了,或者管得太嚴了,沒辦法給自己回信。
因為天天心裡沒著落,楊阿姨在台上表演的時候狀態也差了很多,總是出錯不說,還鬧出過不少笑話。
又有一次,她在跳舞時注意力不集中,出現了失誤,把自己的腰閃到了,在家裡躺了好幾個月才恢復,但是從此不能跳舞了。
這個時候,嗩吶隊里又進了幾個新的女演員,也用不到楊阿姨了,她也沒再去過那裡。
不知道過了多久,嗩吶隊全部搬到其他城市去了。
在嗩吶隊走之前,楊阿姨專門跑到隊長跟前問那個小伙子的情況,但是隊長說自己也不清楚,只是遠房親戚,很久沒聯繫了。
楊阿姨就只好回家,繼續滿懷期待地等著。
她寫的信,依然是如同石沉大海。
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去她家裡的媒婆特別多,都想給她介紹對象,並且介紹的小伙子也都不錯。
但是,楊阿姨十分執拗,一個都不願意見。
後來楊阿姨的母親以死相逼,要求她相親,她二話沒說,就拿出一瓶農藥跑出了家門。
她的父親一看,連忙追過去奪走了,他十分清楚自己女兒的脾氣,急的時候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她父母也不敢管她的婚事了,想著她等幾年沒消息,自然就不再等了。
然而,一直等到楊阿姨30歲,都還沒有任何消息,楊阿姨卻依舊在倔強地等著,只要聽到別人在她面前提給她介紹對象的事,她必定會馬上翻臉。
又等到了40歲,楊阿姨的父母都身體很差了,沒有精力管她,只是讓她的哥哥和弟弟勸她,趕緊趁著還年輕,找個好人家結婚過日子。
但是不管兄弟們如何給她分析,楊阿姨就是不為所動,從始至終只有一句話「我們說好了,他一復員就會回來找我和我結婚,見不到他我不結婚」。
有一次,她的弟弟太氣憤了,打了她幾巴掌,她還是沒什麼反應?
50歲的時候,她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了,侄子侄女們都快長大成人了,而楊阿姨還在痴心等待著當年的小伙子。
經常有鄰居和她提起這個話題,她也不迴避,總是大大方方地說自己相信對方會回來找她。
現實是殘酷的,楊阿姨大概也知道,那個小伙子回來的機會很渺茫,她開始用勞動麻痹自己。
只要是我們那裡有人找幹活的人,她必定會去,不管是多累的活她都干。
農村的掙錢機會不多,也就是給別人種種或者收收莊稼,一天可以掙幾十塊錢。
一到夏天,村裡那裡留守老人的兒女就會找人幫忙收莊稼,出的錢也不多,很多人都不願意干,但是楊阿姨就願意。
每個夏天,都可以看到她揮舞著鐮刀,幫助別人割那裡小片的收割機收不到的小麥,熱得滿頭大汗,日收入也就50元上下。
在她快60歲的時候,她的哥哥找人給她介紹過幾個單身老頭,她仍然見都不見就拒絕。
她的哥哥很生氣,最後氣得和她斷絕了關係,揚言以後她老了不要找侄子侄女們管,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
她也不在乎,還是天天幹活。
如今的楊阿姨已經70歲出頭了,還是天天在地里幹活,身體還算硬朗,兩年前生過一場大病,兄弟幾個都不管她,還是靠著鄰居們的幫忙才度過的。
她現在已經不提自己的過往了,如果有別人提起,她只是無奈地搖搖頭,嘆息一聲,不說什麼就走開了?
村裡有人說,當年那個小伙子早就結婚了,現在都快四代同堂了,幸福得很,早就忘了楊阿姨。
也有人說,那個小伙子是知道楊阿姨的情況的,但是沒勇氣面對,也不敢和家人坦白,就是個縮頭烏龜。
我想,她應該對自己年輕時的選擇後悔吧。
幸虧楊阿姨一直為人不錯,和周圍的鄰居們相處得非常好,所以遇到事情時,鄰居們也願意盡力幫她的忙。
她曾經說過,自己有一筆不大不小的存款,專門用來感謝最後照顧自己的人,已經立好遺囑,唯一的願望是自己生命終結的時刻,有人守在自己身邊。
希望她如願。
聽家裡的老人說,楊阿姨年輕的時候特別漂亮,梳著一雙長長的馬尾辮,頭髮烏黑髮亮,大大的眼睛十分有神。
因為她那時候長相出色,身材也好,再加上從小像個男孩子一樣喜歡翻上爬下的,身體靈活又矯健。
所以,當時村裡的嗩吶隊看上了她,隊里的人頻繁地去她家,找她父母商量,讓她加入到嗩吶隊里。
那時候嗩吶隊開始流行在吹嗩吶的同時,在臨時搭建的舞台上唱歌跳舞,但是人們的思想還相對封建,敢上台的人並不多。
楊阿姨對唱唱跳跳還挺感興趣的,但是她的父母並不同意,覺得那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會被人指指點點,影響名聲,所以無論嗩吶隊的人怎麼勸,就是不讓楊阿姨去?
有一次,嗩吶隊的隊長又帶著一個長相帥氣的年輕小伙子去了楊阿姨家,和楊阿姨的父母說,時代已經變了,不能再老思想了,唱歌跳舞是個輕鬆的活,比種地強多了,現在人家高中生都開始加入嗩吶隊了。
原來隊長帶著的那個小伙子就是他口中的高中生,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十分罕見,這話讓楊阿姨更加動心了。
再加上那個小伙子看起來眉清目秀的,正是楊阿姨喜歡的類型,不足20歲的楊阿姨就在那一次不顧父母的反對,當場答應了隊長的要求,第二天就加入到了嗩吶隊。
剛好那個小伙子和楊阿姨是搭檔,這更讓楊阿姨動心了,在一段時間的相處後,楊阿姨發現自己認定了小伙子,發誓要嫁給他。
那個小伙子也很喜歡氣質不像農村人的楊阿姨,兩人私定了終身,約定好過兩年就和父母說出想結婚的事。
但是,連一年的時間都沒到,小伙子就忽然離開了,連個招呼都沒打。
楊阿姨問嗩吶隊長怎麼回事,才知道小伙子是在家人的要求下當兵去了?
原來小伙子只是嗩吶隊長的親戚,那年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在家裡沒事做,就臨時去嗩吶隊幫幫忙。
楊阿姨天天纏著嗩吶隊長問小伙子當兵的地址,然後給他寫了信。
回信中小伙子讓楊阿姨等他,說他復員後就會娶她。
楊阿姨感覺十分幸福,每天睡覺時都會抱著那封信。
後來她繼續給小伙子寫信,但是再也沒有得到過回信,她安慰自己,可能是小伙子太忙了,或者管得太嚴了,沒辦法給自己回信。
因為天天心裡沒著落,楊阿姨在台上表演的時候狀態也差了很多,總是出錯不說,還鬧出過不少笑話。
又有一次,她在跳舞時注意力不集中,出現了失誤,把自己的腰閃到了,在家裡躺了好幾個月才恢復,但是從此不能跳舞了。
這個時候,嗩吶隊里又進了幾個新的女演員,也用不到楊阿姨了,她也沒再去過那裡。
不知道過了多久,嗩吶隊全部搬到其他城市去了。
在嗩吶隊走之前,楊阿姨專門跑到隊長跟前問那個小伙子的情況,但是隊長說自己也不清楚,只是遠房親戚,很久沒聯繫了。
楊阿姨就只好回家,繼續滿懷期待地等著。
她寫的信,依然是如同石沉大海。
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去她家裡的媒婆特別多,都想給她介紹對象,並且介紹的小伙子也都不錯。
但是,楊阿姨十分執拗,一個都不願意見。
後來楊阿姨的母親以死相逼,要求她相親,她二話沒說,就拿出一瓶農藥跑出了家門。
她的父親一看,連忙追過去奪走了,他十分清楚自己女兒的脾氣,急的時候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她父母也不敢管她的婚事了,想著她等幾年沒消息,自然就不再等了。
然而,一直等到楊阿姨30歲,都還沒有任何消息,楊阿姨卻依舊在倔強地等著,只要聽到別人在她面前提給她介紹對象的事,她必定會馬上翻臉。
又等到了40歲,楊阿姨的父母都身體很差了,沒有精力管她,只是讓她的哥哥和弟弟勸她,趕緊趁著還年輕,找個好人家結婚過日子。
但是不管兄弟們如何給她分析,楊阿姨就是不為所動,從始至終只有一句話「我們說好了,他一復員就會回來找我和我結婚,見不到他我不結婚」。
有一次,她的弟弟太氣憤了,打了她幾巴掌,她還是沒什麼反應?
50歲的時候,她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了,侄子侄女們都快長大成人了,而楊阿姨還在痴心等待著當年的小伙子。
經常有鄰居和她提起這個話題,她也不迴避,總是大大方方地說自己相信對方會回來找她。
現實是殘酷的,楊阿姨大概也知道,那個小伙子回來的機會很渺茫,她開始用勞動麻痹自己。
只要是我們那裡有人找幹活的人,她必定會去,不管是多累的活她都干。
農村的掙錢機會不多,也就是給別人種種或者收收莊稼,一天可以掙幾十塊錢。
一到夏天,村裡那裡留守老人的兒女就會找人幫忙收莊稼,出的錢也不多,很多人都不願意干,但是楊阿姨就願意。
每個夏天,都可以看到她揮舞著鐮刀,幫助別人割那裡小片的收割機收不到的小麥,熱得滿頭大汗,日收入也就50元上下。
在她快60歲的時候,她的哥哥找人給她介紹過幾個單身老頭,她仍然見都不見就拒絕。
她的哥哥很生氣,最後氣得和她斷絕了關係,揚言以後她老了不要找侄子侄女們管,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
她也不在乎,還是天天幹活。
如今的楊阿姨已經70歲出頭了,還是天天在地里幹活,身體還算硬朗,兩年前生過一場大病,兄弟幾個都不管她,還是靠著鄰居們的幫忙才度過的。
她現在已經不提自己的過往了,如果有別人提起,她只是無奈地搖搖頭,嘆息一聲,不說什麼就走開了?
村裡有人說,當年那個小伙子早就結婚了,現在都快四代同堂了,幸福得很,早就忘了楊阿姨。
也有人說,那個小伙子是知道楊阿姨的情況的,但是沒勇氣面對,也不敢和家人坦白,就是個縮頭烏龜。
我想,她應該對自己年輕時的選擇後悔吧。
幸虧楊阿姨一直為人不錯,和周圍的鄰居們相處得非常好,所以遇到事情時,鄰居們也願意盡力幫她的忙。
她曾經說過,自己有一筆不大不小的存款,專門用來感謝最後照顧自己的人,已經立好遺囑,唯一的願望是自己生命終結的時刻,有人守在自己身邊。
希望她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