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度;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提起楊國強,認識他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他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楊國強同志,籍貫xx市古勞鎮新星村洛社一隊,中共黨員,xx市政協委員、xx市總商會會員、古勞鎮商會副會長、xx市三峽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妻子葉潔芬,與丈夫共同經營三峽鞋材有限公司最新最美家庭事跡材料最新最美家庭事跡材料。育有二個兒子,一個就讀於xx市第一中學,一個出國留學,成績優異。他們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一、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楊國強夫婦家庭多年來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於助人,是鎮里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生活當中,每當發生摩擦時,他們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妻子既是事業的好幫手,又是家庭主婦,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讚揚。
夫婦兩人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每年特定時候,楊國強夫婦就會帶著孩子一齊來到敬老院,探望老人,跟老人閒談家常,送上禮品和慰問金,讓孩子們在為老人家送溫暖、獻愛心的過程中,傳承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最新最美家庭事跡材料事跡材料。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他們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樂。在這個家庭里,雖然他們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大家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構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禮貌家風。
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忙。他們一家人都期望透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忙的鄰居解決一些燃眉之急,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同舟共濟,事業有成
楊國強夫婦是xx市知名的鞋材企業家。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楊國強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幹事業,1993年他透過市場調查後,決定「下海」從商,設廠加工鞋材,一邊經營鞋材,一邊照顧家庭。葉潔芬擔心丈夫一個人太勞累,也堅持要求去廠幫忙,夫妻倆遇到事情一齊商量,遇到困難一齊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雙方老人,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鞋材加工很快打開了銷路,一年純利潤可觀,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長,生活質量得到了提升,夫妻倆成為了該村的致富帶頭人。2016年,夫婦找準時機,拓展業務,轉換經營項目,擴大規模,成立xx市三峽鞋材有限公司,又取得了成功,家庭收入再上一層樓,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最新最美家庭事跡材料最新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三、勤儉持家,崇尚環保
他們家庭倡導禮貌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他們時常教導兒子:「雖然此刻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複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裡或辦公室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熱心公益,助人為樂
致富不忘飲水思源,楊國強夫婦十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作為xx市政協委員、古勞商會副會長,楊國強多方面溝通鎮屬企業老闆,宣傳鎮委、鎮政府的政策法規,在依法納稅、做好社會公益事業及協助鎮中小型企業招收員工等方面,做出了用心貢獻。
多年來,楊國強用心支持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解決工業區廠區道路硬底化最新最美家庭事跡材料事跡材料。07年上半年他搬遷新廠房時,自己拿出3萬多元將廠房前的道路硬底化,並營造好綠化、美化環境,為過往車輛和行人帶給了方便。07年,楊國強夫婦偕同廠辦公室人員來到鎮慈善敬老院慰問,給老人們送上慰問金和慰問品,並花費1萬多元為該院完善辦公設備。四川汶川地震,楊國強慷慨捐出1萬元善款,同時用心發動員工獻愛心,捐款4000元。多年來,夫婦熱心家鄉建設,共捐款18萬多元用於學校建設、修橋築路、興建文化室和龍舟賽事等。
牽手相伴二十個春夏秋冬,楊國強夫婦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楊國強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禮貌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稅務系統最美家庭事跡材料15篇[朗讀]
我的名字叫**,我是**鎮衛生院一名護理工作者,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愛人和我,還有一個和藹可親的婆婆。我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我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攜手搭建起一個幸福的「家」。這些年來,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我和丈夫救死扶傷、愛崗敬業,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稱讚和好評,婆婆勤儉、和藹可親,在家裡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我們的主心骨?
一、愛崗敬業、共同進步我的丈夫是一名臨床一線醫生,平時對待生病的小孩及病人能夠做到細心、耐心、友善,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對待患者,他充滿愛心,常常受到病友及家屬的感激。我作為一名護士長,管理全院的護理工作,帶領全院護士做好護理工作,為當地人民醫療健康服務。
二、身體力行、弘揚家庭美德在家裡夫妻二人能夠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的時候就一起共同面對,有分歧的時候我們就共同協商解決問題,我們每年都有一次的外出旅遊休假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一個共識,在單位里我們已經成為了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我來自農村,父母為供我讀書花光了家中的積蓄,他們日夜勞作,身體長年透支,我默默的許下心愿,在我工作以後一定要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201*年的夏天是一個難忘的夏天,我家公的離世給這個家裡帶來了無比的傷痛,往事的點滴湧上心頭,我想起了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拍照、過節日的美好時光,想起了我的家公寬宏大量的臉龐,頓時一股心酸湧上心頭,同時讓我明白了我們的肩上多了一份更大的責任。我和丈夫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讓婆婆過上開心、安逸的生活,過去她為了這個家忙前忙後、很少外出,以後就由我們多點帶她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多去看看這個世界美麗的風景、去品嘗更多的美食。婆婆以前很少外出吃飯,記得有一次我們帶她出去吃西餐,婆婆開心得不得了,還說這輩子都還沒有吃過西餐呢,還為不會使用西餐的刀叉而鬧出了一個小小的笑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這讓我們發現,生活就是如此的簡單,就像婆婆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開心可以使人少生病,總結起來就是簡單的一句話:「開心就好」。孝道一直都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婆婆後來說了一句讓我特別感動的話,她說我要儘量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讓自己生病,儘量不給你們再添麻煩,她怕自己生病會連累我們,這句話更加讓我明白我們肩上的責任。
三、勤儉持家、保護環境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我們夫妻倆能做到吃苦耐勞、勤奮工作、勤儉持家,一分一厘、一釘一鉚、一草一木都能夠合理的利用起來,把錢花在刀刃上。婆婆更是勤儉持家、保護環境能手,她將可以利用的資源都能好好的利用起來,她常常自己在家裡利用多餘的水果皮、青菜頭、菜尾等廢棄物來製作生物酵素,用於清潔碗筷、廚房、拖地等,她常說這樣能把碗筷洗得更乾淨,能更好的清潔廚房,可以減少洗潔精的用量,還能夠保護環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這一點讓我肅然起敬。我們能夠自覺的搞好個人、家庭和工作場所、公共場所等地方的衛生及綠化工作。家庭環境清潔,禮貌待人,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習慣,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裡或辦公室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滴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深的植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的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常常自覺的維護居住區的個人及公共衛生,能做到維護社區的公共利益。
四、愛國守法、廉潔奉公在日常生活中,婆婆常常教導我們做人要奉公守法,要知足常樂。所以我們在耳濡目染的薰陶中能自覺、積極的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五、團結鄰里,互幫互助下午出門買菜的婆婆一路上總會遇到不少剛剛放學回家的小學生,孩子們遠遠看見她,都會熱情地揮手,尊敬地問好。婆婆是退休的兒科醫生,多年的兒科醫生經歷讓她總結出了豐富的經驗,鄰里的孩子們家長都喜歡找她諮詢,她總會仔細了解孩子的飲食起居,耐心與家長溝通,並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提出建議和解決的辦法,從飲食搭配到成長營養,再到常見傳染病預防,她總是耐心地為年輕的家長們答疑解惑。婆婆說,她願意一直義務地幫助孩子們,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我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讓我收穫了幸福和溫暖。但願以後每一天都增加無數個「最美家庭」,使得我們的人與人、家與家之間相處得更加的和諧。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和維護。只有每個人都奉獻出一點愛,「家」才會更加的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和祖國就會更加繁榮昌盛。
一、愛崗敬業、共同進步我的丈夫是一名臨床一線醫生,平時對待生病的小孩及病人能夠做到細心、耐心、友善,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對待患者,他充滿愛心,常常受到病友及家屬的感激。我作為一名護士長,管理全院的護理工作,帶領全院護士做好護理工作,為當地人民醫療健康服務。
二、身體力行、弘揚家庭美德在家裡夫妻二人能夠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的時候就一起共同面對,有分歧的時候我們就共同協商解決問題,我們每年都有一次的外出旅遊休假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一個共識,在單位里我們已經成為了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我來自農村,父母為供我讀書花光了家中的積蓄,他們日夜勞作,身體長年透支,我默默的許下心愿,在我工作以後一定要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201*年的夏天是一個難忘的夏天,我家公的離世給這個家裡帶來了無比的傷痛,往事的點滴湧上心頭,我想起了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拍照、過節日的美好時光,想起了我的家公寬宏大量的臉龐,頓時一股心酸湧上心頭,同時讓我明白了我們的肩上多了一份更大的責任。我和丈夫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讓婆婆過上開心、安逸的生活,過去她為了這個家忙前忙後、很少外出,以後就由我們多點帶她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多去看看這個世界美麗的風景、去品嘗更多的美食。婆婆以前很少外出吃飯,記得有一次我們帶她出去吃西餐,婆婆開心得不得了,還說這輩子都還沒有吃過西餐呢,還為不會使用西餐的刀叉而鬧出了一個小小的笑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這讓我們發現,生活就是如此的簡單,就像婆婆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開心可以使人少生病,總結起來就是簡單的一句話:「開心就好」。孝道一直都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婆婆後來說了一句讓我特別感動的話,她說我要儘量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讓自己生病,儘量不給你們再添麻煩,她怕自己生病會連累我們,這句話更加讓我明白我們肩上的責任。
三、勤儉持家、保護環境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我們夫妻倆能做到吃苦耐勞、勤奮工作、勤儉持家,一分一厘、一釘一鉚、一草一木都能夠合理的利用起來,把錢花在刀刃上。婆婆更是勤儉持家、保護環境能手,她將可以利用的資源都能好好的利用起來,她常常自己在家裡利用多餘的水果皮、青菜頭、菜尾等廢棄物來製作生物酵素,用於清潔碗筷、廚房、拖地等,她常說這樣能把碗筷洗得更乾淨,能更好的清潔廚房,可以減少洗潔精的用量,還能夠保護環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這一點讓我肅然起敬。我們能夠自覺的搞好個人、家庭和工作場所、公共場所等地方的衛生及綠化工作。家庭環境清潔,禮貌待人,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習慣,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裡或辦公室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滴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深的植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的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常常自覺的維護居住區的個人及公共衛生,能做到維護社區的公共利益。
四、愛國守法、廉潔奉公在日常生活中,婆婆常常教導我們做人要奉公守法,要知足常樂。所以我們在耳濡目染的薰陶中能自覺、積極的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五、團結鄰里,互幫互助下午出門買菜的婆婆一路上總會遇到不少剛剛放學回家的小學生,孩子們遠遠看見她,都會熱情地揮手,尊敬地問好。婆婆是退休的兒科醫生,多年的兒科醫生經歷讓她總結出了豐富的經驗,鄰里的孩子們家長都喜歡找她諮詢,她總會仔細了解孩子的飲食起居,耐心與家長溝通,並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提出建議和解決的辦法,從飲食搭配到成長營養,再到常見傳染病預防,她總是耐心地為年輕的家長們答疑解惑。婆婆說,她願意一直義務地幫助孩子們,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我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讓我收穫了幸福和溫暖。但願以後每一天都增加無數個「最美家庭」,使得我們的人與人、家與家之間相處得更加的和諧。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和維護。只有每個人都奉獻出一點愛,「家」才會更加的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和祖國就會更加繁榮昌盛。
楊勇、男、漢族,xx年7月生。xx年1月參加工作,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城區中隊負責。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暗暗告訴自己要做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一年來,他用的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入警時的誓言。
一、盡職盡責,使永善城區交通擁堵現象得到緩解。
楊勇同志紮根基層、無私奉獻、忠實履行職責,擔任城區中隊負責人以來,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堅持站好每一班崗。工作兢兢業業,成為了其他同志學習的楷模。
永善縣城街道由於歷史原因,街道非常狹窄,加之溪洛渡水電站的修建,大量的車流、人流湧入永善,永善縣城交通擁堵現象極端嚴重。在這樣的條件下,楊勇同志始終以糾正違法、違章、疏通交通,以全力保障城區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為已任,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採取了在城區重點路段、時段定人、定責的辦法,帶著戰友們時時守候在交通易堵的路口,使城區交通擁堵現象短時間內得到緩解,城區交通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得到了縣委政府和縣公安局的肯定。
20xx年1月,正逢春運要啟動時,永善城區進行部分街道維修,本來狹窄的街道只可用原來一半的寬度行車,一分鐘沒有交警指揮,兩邊的車輛就會堵上一長串,楊勇同志帶著城區中隊的兄弟姐妹們,日夜守候在公路維修段上,任憑寒風凜冽,白手套總是在空中揮舞,一天下來,個個白帽子變成了黑帽子,警服變成了黃色,但是交警的形象在人民的心目中確沒有退色,反而更加輝煌閃亮了。
二、全力以赴,組織開展各種專項行動。
為達到「降事故、保平安」的目的,楊勇同志按照大隊的安排,認真組織城區中隊開展無牌無證、涉酒駕車、高速飈車等各種專項行動。
特別是對永善振興大街夜晚高速飈車現象嚴重的情況,楊勇同志認真思考,在城區中隊集思廣益,制定方案。夜晚,當人們進入夢鄉,正在酣睡時,警燈還在正在振興大街不停的閃亮,楊勇和戰友們正在開展高速行車專項整治行動。通過10餘晚上了連續作戰,共扣留二輪摩托車20餘輛,警告教育10餘人,高速行車違法者終於被懾服了,現在的振興大街,夜晚燈火輝煌,交通井然有序,處於一片祥和之中。
春運快到了,為凈化交通環境,楊勇又組織開展了酒後駕車、無牌無證、疲勞駕駛等專項行動,為春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心懷關愛、誠心宣傳。
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就必須提高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高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意識是預防交通事故的根本方法,只有提高安全意識,才能有效地預防交通事故。楊勇雖然參加工作時間不久,但這些道理他確非常明白,因而他在帶領民警巡邏時,加強駕駛人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在糾正違章時,不忘宣傳提示駕駛員尊章守法,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否則害人害已,做到糾正一次違法,送你一片關愛。在路面執勤中不忘給駕駛員們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和問候。
參加工作以來,他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宗旨,定期帶領戰友開展「五進」工作。開展交通法規宣傳教育活動,使自己所承包的車輛及駕駛人和廣大群眾受到教育,同時做好車輛及駕駛人台賬建立工作,到目前為止,進學校講課10餘次,播放交通事故教育警示片10餘場次,發放材料2000餘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人們的安全行車意識明顯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滿腔熱血搞春運,無怨無悔為人民。
20xx年春運啟動後,大量的車流,人流,物流蜂擁而至,給交通管理的工作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和挑戰,社會各界倍加關注,滯後的交通基礎設施給交通管理工作帶來極大難度,在這種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楊勇同志帶領中隊同志放棄周末節假日的休息時間,不停地奔走在縣城的各個街道路口和城邊的雙鳳公路,任憑雪花怎樣飄舞,寒風怎樣吹刮,他們毅然站立在交通路口,向來往的車輛招手,向返家的旅客致意,為困難的車輛施援。我想在旅客們的旅途中什麼都可以忘記,唯一忘不了的是風雪中由我們的交警築成的這一道風景線?
大年三十,當人們沉浸在煙花爆竹聲中,享受著與親人團聚的幸福與喜慶時,他卻丟下已身懷六甲的妻子一個人在家,自己在寒風中守衛著自己的崗位,她對自己的妻子說:「交通安全是我的使命,只有交通安全、暢通,我的心裡才可能舒暢。」在他看來,人民群眾的安全高於一切。
交通管理工作其實很平凡,每時每刻都面對人、車、路的交通參與者,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楊勇同志憑著滿腔的熱情和無怨無悔的付出,在短短的時間裡樹造了交警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他說在今後的工。
作中,他將以更加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更加務實的創業精神去體現交通警察的無私與奉獻,努力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一、盡職盡責,使永善城區交通擁堵現象得到緩解。
楊勇同志紮根基層、無私奉獻、忠實履行職責,擔任城區中隊負責人以來,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堅持站好每一班崗。工作兢兢業業,成為了其他同志學習的楷模。
永善縣城街道由於歷史原因,街道非常狹窄,加之溪洛渡水電站的修建,大量的車流、人流湧入永善,永善縣城交通擁堵現象極端嚴重。在這樣的條件下,楊勇同志始終以糾正違法、違章、疏通交通,以全力保障城區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為已任,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採取了在城區重點路段、時段定人、定責的辦法,帶著戰友們時時守候在交通易堵的路口,使城區交通擁堵現象短時間內得到緩解,城區交通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得到了縣委政府和縣公安局的肯定。
20xx年1月,正逢春運要啟動時,永善城區進行部分街道維修,本來狹窄的街道只可用原來一半的寬度行車,一分鐘沒有交警指揮,兩邊的車輛就會堵上一長串,楊勇同志帶著城區中隊的兄弟姐妹們,日夜守候在公路維修段上,任憑寒風凜冽,白手套總是在空中揮舞,一天下來,個個白帽子變成了黑帽子,警服變成了黃色,但是交警的形象在人民的心目中確沒有退色,反而更加輝煌閃亮了。
二、全力以赴,組織開展各種專項行動。
為達到「降事故、保平安」的目的,楊勇同志按照大隊的安排,認真組織城區中隊開展無牌無證、涉酒駕車、高速飈車等各種專項行動。
特別是對永善振興大街夜晚高速飈車現象嚴重的情況,楊勇同志認真思考,在城區中隊集思廣益,制定方案。夜晚,當人們進入夢鄉,正在酣睡時,警燈還在正在振興大街不停的閃亮,楊勇和戰友們正在開展高速行車專項整治行動。通過10餘晚上了連續作戰,共扣留二輪摩托車20餘輛,警告教育10餘人,高速行車違法者終於被懾服了,現在的振興大街,夜晚燈火輝煌,交通井然有序,處於一片祥和之中。
春運快到了,為凈化交通環境,楊勇又組織開展了酒後駕車、無牌無證、疲勞駕駛等專項行動,為春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心懷關愛、誠心宣傳。
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就必須提高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高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意識是預防交通事故的根本方法,只有提高安全意識,才能有效地預防交通事故。楊勇雖然參加工作時間不久,但這些道理他確非常明白,因而他在帶領民警巡邏時,加強駕駛人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在糾正違章時,不忘宣傳提示駕駛員尊章守法,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否則害人害已,做到糾正一次違法,送你一片關愛。在路面執勤中不忘給駕駛員們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和問候。
參加工作以來,他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宗旨,定期帶領戰友開展「五進」工作。開展交通法規宣傳教育活動,使自己所承包的車輛及駕駛人和廣大群眾受到教育,同時做好車輛及駕駛人台賬建立工作,到目前為止,進學校講課10餘次,播放交通事故教育警示片10餘場次,發放材料2000餘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人們的安全行車意識明顯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滿腔熱血搞春運,無怨無悔為人民。
20xx年春運啟動後,大量的車流,人流,物流蜂擁而至,給交通管理的工作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和挑戰,社會各界倍加關注,滯後的交通基礎設施給交通管理工作帶來極大難度,在這種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楊勇同志帶領中隊同志放棄周末節假日的休息時間,不停地奔走在縣城的各個街道路口和城邊的雙鳳公路,任憑雪花怎樣飄舞,寒風怎樣吹刮,他們毅然站立在交通路口,向來往的車輛招手,向返家的旅客致意,為困難的車輛施援。我想在旅客們的旅途中什麼都可以忘記,唯一忘不了的是風雪中由我們的交警築成的這一道風景線?
大年三十,當人們沉浸在煙花爆竹聲中,享受著與親人團聚的幸福與喜慶時,他卻丟下已身懷六甲的妻子一個人在家,自己在寒風中守衛著自己的崗位,她對自己的妻子說:「交通安全是我的使命,只有交通安全、暢通,我的心裡才可能舒暢。」在他看來,人民群眾的安全高於一切。
交通管理工作其實很平凡,每時每刻都面對人、車、路的交通參與者,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楊勇同志憑著滿腔的熱情和無怨無悔的付出,在短短的時間裡樹造了交警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他說在今後的工。
作中,他將以更加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更加務實的創業精神去體現交通警察的無私與奉獻,努力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家就像根,永遠是落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暖;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
有人問,家是什麼?家是一份責任,家是彼此的真誠相待,家是溫暖的港灣。因為有了溫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才會溫暖絢麗。有這樣一家人,她們夫妻和睦、她們尊老愛幼、她們勤儉節約、她們鄰里和睦......她們家是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她們夫妻始終堅持百善孝為先,並由此來教育孩子,她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這就是永昌縣城關鎮天繡苑社區孝老愛親最美家庭楊彥蘭家庭?
家和萬事興,寬容暖人心。楊彥蘭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三代同堂,上有年邁的婆婆,下有可愛的雙胞胎兒子和一個小女兒,雖然她和丈夫都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但是他們勤勞節儉,靠兩人打工的收入,日子過得還算甜蜜。小兩口結婚以來,一直與婆婆一起吃住,家庭和諧美滿。
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每當發生摩擦時,兩口子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夫婦兩人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妻子總是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讚揚。在這個家庭里,雖然她們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每個家庭成員都以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得態度相處,自然形成了寬容與尊重的文明家風。
真心待人是她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左領右舍都能夠和睦相處,但凡鄰居們需要幫忙,她們都熱心相助。她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鄰居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百善孝為先,行動顯真情。家庭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婆媳關係是家庭關係的重要方面,也是關係家庭和睦、幸福美滿的要素之一。有人說:天下的婆媳關係最難處,是一對天生的矛盾無法解決。楊彥蘭卻來不這麼認為,她與婆婆的相處中總是相互溫暖著彼此。結婚以來,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一家人的身上,從結婚到現在,從沒和婆婆紅過臉,吵過架,婆婆待她如親閨女,她待婆婆如親媽,融洽的相處,真誠的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的一天,她的丈夫潘自忠不幸遭遇車禍去世,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一個家庭失去主要勞動力,使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當時她的兩個兒子才8歲。她每天除了悉心照顧婆婆和兩個孩子,還要出去打工,每天過的忙忙碌碌,有時候累的倒頭就睡,但她沒有一句怨言,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扛起了養家的重擔。
2011年,她和靜寧縣單身小伙王軍賢相識、相愛、結婚。婚後,她不忍心讓婆婆一個人生活,毅然選擇和前婆婆住在一起,王軍賢受到楊彥蘭的影響,更是把妻子的前婆婆當成自己的母親孝順,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幫老人家庭到鄉下地里干農活、空閒的時候陪她聊天,這些都被婆婆看在眼裡暖在心裡,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2015年,年邁的婆婆得了縱膈腫瘤。術後,楊彥蘭兩口子每天都不辭辛苦地照顧婆婆,從沒有抱怨過。在她的悉心照顧之下,婆婆術後恢復的很好,平安出院了。回到家裡,她還是一如既往的照顧婆婆,擔心婆婆因為病情而食慾不佳,每天都變著花樣做飯,每頓飯總是先問婆婆喜歡吃什麼。一天三頓,一年365天,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年邁的老人、需要照顧的孩子、窘迫的家庭經濟條件,即使如此,她們也沒有向生活妥協,依然在舉步維艱的生活中向前走著。她們從來沒有因為家庭的負擔而產生過放棄的念頭,小兩口在如山的重擔面前毅然站立,每日辛勤的汗水和細緻的照顧使這個家始終閃爍著溫馨的燈火?
以德育人做到言傳身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楊彥蘭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她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下,孩子們從小就懂得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媽媽給他們買了什麼好吃的他們都拿來給奶奶吃,樂得老人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經常鼓勵他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教育孩子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受父母的影響,孩子們都培養出自立自強的性格,在生活上獨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進,在學習上努力拚搏,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茅。
楊彥蘭時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複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份,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靠物質上的,精神上的相濡以沫也很重要,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家人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坦誠相待等等才能構建一個「家和萬事興」的和諧氛圍。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楊彥蘭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能在茫茫人海中相互選擇成為一家人,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緣份,自然要格外珍惜愛護。」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穫了幸福和溫暖。
有人問,家是什麼?家是一份責任,家是彼此的真誠相待,家是溫暖的港灣。因為有了溫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才會溫暖絢麗。有這樣一家人,她們夫妻和睦、她們尊老愛幼、她們勤儉節約、她們鄰里和睦......她們家是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她們夫妻始終堅持百善孝為先,並由此來教育孩子,她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這就是永昌縣城關鎮天繡苑社區孝老愛親最美家庭楊彥蘭家庭?
家和萬事興,寬容暖人心。楊彥蘭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三代同堂,上有年邁的婆婆,下有可愛的雙胞胎兒子和一個小女兒,雖然她和丈夫都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但是他們勤勞節儉,靠兩人打工的收入,日子過得還算甜蜜。小兩口結婚以來,一直與婆婆一起吃住,家庭和諧美滿。
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每當發生摩擦時,兩口子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夫婦兩人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妻子總是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讚揚。在這個家庭里,雖然她們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每個家庭成員都以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得態度相處,自然形成了寬容與尊重的文明家風。
真心待人是她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左領右舍都能夠和睦相處,但凡鄰居們需要幫忙,她們都熱心相助。她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鄰居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百善孝為先,行動顯真情。家庭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婆媳關係是家庭關係的重要方面,也是關係家庭和睦、幸福美滿的要素之一。有人說:天下的婆媳關係最難處,是一對天生的矛盾無法解決。楊彥蘭卻來不這麼認為,她與婆婆的相處中總是相互溫暖著彼此。結婚以來,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一家人的身上,從結婚到現在,從沒和婆婆紅過臉,吵過架,婆婆待她如親閨女,她待婆婆如親媽,融洽的相處,真誠的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的一天,她的丈夫潘自忠不幸遭遇車禍去世,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一個家庭失去主要勞動力,使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當時她的兩個兒子才8歲。她每天除了悉心照顧婆婆和兩個孩子,還要出去打工,每天過的忙忙碌碌,有時候累的倒頭就睡,但她沒有一句怨言,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扛起了養家的重擔。
2011年,她和靜寧縣單身小伙王軍賢相識、相愛、結婚。婚後,她不忍心讓婆婆一個人生活,毅然選擇和前婆婆住在一起,王軍賢受到楊彥蘭的影響,更是把妻子的前婆婆當成自己的母親孝順,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幫老人家庭到鄉下地里干農活、空閒的時候陪她聊天,這些都被婆婆看在眼裡暖在心裡,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2015年,年邁的婆婆得了縱膈腫瘤。術後,楊彥蘭兩口子每天都不辭辛苦地照顧婆婆,從沒有抱怨過。在她的悉心照顧之下,婆婆術後恢復的很好,平安出院了。回到家裡,她還是一如既往的照顧婆婆,擔心婆婆因為病情而食慾不佳,每天都變著花樣做飯,每頓飯總是先問婆婆喜歡吃什麼。一天三頓,一年365天,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年邁的老人、需要照顧的孩子、窘迫的家庭經濟條件,即使如此,她們也沒有向生活妥協,依然在舉步維艱的生活中向前走著。她們從來沒有因為家庭的負擔而產生過放棄的念頭,小兩口在如山的重擔面前毅然站立,每日辛勤的汗水和細緻的照顧使這個家始終閃爍著溫馨的燈火?
以德育人做到言傳身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楊彥蘭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她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下,孩子們從小就懂得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媽媽給他們買了什麼好吃的他們都拿來給奶奶吃,樂得老人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經常鼓勵他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教育孩子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受父母的影響,孩子們都培養出自立自強的性格,在生活上獨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進,在學習上努力拚搏,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茅。
楊彥蘭時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複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份,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靠物質上的,精神上的相濡以沫也很重要,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家人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坦誠相待等等才能構建一個「家和萬事興」的和諧氛圍。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楊彥蘭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能在茫茫人海中相互選擇成為一家人,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緣份,自然要格外珍惜愛護。」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穫了幸福和溫暖。
談起xxxx的家庭,很多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她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們家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傳統之家,有奶奶、公公、婆婆、丈夫和一個健康聰明的女兒。成家十幾年來,她們夫妻恩愛、孝敬老人、關懷子女、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贏得了周圍人們的讚美。
她的丈夫xxxx是政府辦公室的一名文秘工作者,辦公室的工作繁雜、瑣碎、清苦,工作沒有規律,經常加班加點,有時候因為起草領導講話、各種信息、等各種綜合材料不分晝夜,連續作戰,好幾天都回不了家,節假日更是少的可憐。十幾年來,他在工作中一向嚴格要求自己,不浮躁,用心培養「埋頭苦幹的實幹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甘於清貧的奉獻精神,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在生活上,不慕奢華,艱苦樸素,從來沒有打著領導的旗號為自己謀求私利,時刻維護領導和自身的形象,多次被縣上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這些榮譽的取得既凝聚著xxxx多年的心血,更飽含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讓丈夫因家務而分心,xxxx承擔起了家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在工作中她也不甘落後,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她始終愛崗敬業、踏踏實實、勤學苦練。她注重學習、善於思考。自調入住建局工作之後,作為一個門外漢,為適應新環境的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她加強學習,提高各方面素質。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開展需要經常起草一些文件、講話等,丈夫xxxx既是生活中的好伴侶又是事業中的好幫手,他指導她學習市、縣各類文件及領導重要講話等,從抄寫公文入手,逐漸熟悉業務,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憑著過硬的理論基礎,紮實的文化功底和干一行、愛一行的堅定信念,很快適應了新崗位,在較短時間內逐漸成長為一名業務骨幹。她先後起草了《莊浪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管理辦法》、《莊浪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等,規範了文檔管理,為以後的工作帶給了參考和制度保障。
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xxxx結婚後和公公婆婆一齊住,第二年,從農村將丈夫的奶奶接來一齊住,當時老人76歲,她生育了6個子女,三男三女,丈夫的父親是老大,按照農村的習俗老人就應在小兒子家住,但是她覺的自己和丈夫都有工作,為了老人能安度晚年,依然將她接到自己家中來住,如今老人92歲高齡,身體健康,每年生日都要為老人慶祝。婆婆身體一向不好,雙腿患有骨質增生,常常痛的走不動,她們四處求醫、買藥,多年來,住了好幾次醫院,但是沒有起色,這兩年老人幾乎癱瘓,應對兩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沒有怨言,和丈夫公公一齊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她們。2013年聽說西京醫院能夠治療婆婆的病,她們一家十分高興,但是醫藥費很貴,公公婆婆聽說需要二十幾萬元,一下子傻眼了,哪裡找那麼多錢啊。她為了不讓婆婆有心理負擔,寬慰說:「此刻有醫療合作,不用怕,花多少錢都能給報銷的」。她們夫妻一面從銀行貸款一面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並向單位請了20多天的假,帶著老人到西京醫院理解治療,在醫院裡她細心的照料著婆婆,為她洗腳,擦身體,累的滿頭大汗,為了給老人增加營養,他們夫妻吃青菜住便宜的旅館,給老人買牛肉、雞湯,病室里的。
病友都以為她們是母女關係,聽說是婆媳十分羨慕的說「這樣的媳婦此刻很少找了」,聽到別人的誇獎,婆婆笑的合不上嘴,可她只是說應給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困擾婆婆多年的病看好了,再也聽不到老人的呻吟和嘆息,看到走出家門和別人一樣能夠串門的婆婆,他們夫妻感到無比的幸福。她的公公今年69歲,看到孩子們的辛苦孝敬,對他們也很好,強著幫他們整理家務、接送孩子等等,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安心工作,一家人其樂融融。
健康的家庭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才能得以健康的發展和延續。xxxx作為母親,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孩子生活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孩子成才的重任;丈夫工作忙,但依然抽時間來陪伴女兒,而且他們還身先士卒,要求女兒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用行動教育著女兒,感染著女兒。女兒董重陽從上幼兒園第一天起,表現一向很好,培養了良好的習慣,深得老師的喜愛和同學的喜歡。
xxxx一家幸福生活的同時也不忘記幫忙別人,在她結婚前就明白丈夫有一個殘疾的叔叔,生活困難,丈夫說叔叔家有姊妹三個,他們兄妹三個一人要幫忙一個,她是十分支持丈夫的想法,結婚後,為了幫忙七歲的堂弟能夠讀成書,她們把他接到縣城,住在自己家,供吃供喝,一晃十二年,一個七歲的孩子長大成人,順利的考上了大學,此刻堂弟快要大學畢業了,他對他的堂哥和堂嫂就像親哥哥親嫂嫂一樣,親戚朋友也十分尊重xxxx,他們都說能讓一個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在自己家吃住十二年不容易啊!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們所做的事是每個社會公民所就應做的平凡小事,但他們懂得:幸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庭成員之間要用心照顧對方,用情建設家園,大事面前懂得奉獻,小事面前明白珍惜。當建立和諧社會成為主旋律的這天,xxxx的家庭無疑是一個和諧家庭的榜樣!值得我們每個家庭學習和推廣。如果每一對夫婦、每一個家庭、都能樂觀向上、互敬互愛、任勞任怨,那麼平凡生活就會變得甜甜蜜蜜,普通家庭就會變得美美滿滿,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
她的丈夫xxxx是政府辦公室的一名文秘工作者,辦公室的工作繁雜、瑣碎、清苦,工作沒有規律,經常加班加點,有時候因為起草領導講話、各種信息、等各種綜合材料不分晝夜,連續作戰,好幾天都回不了家,節假日更是少的可憐。十幾年來,他在工作中一向嚴格要求自己,不浮躁,用心培養「埋頭苦幹的實幹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甘於清貧的奉獻精神,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在生活上,不慕奢華,艱苦樸素,從來沒有打著領導的旗號為自己謀求私利,時刻維護領導和自身的形象,多次被縣上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這些榮譽的取得既凝聚著xxxx多年的心血,更飽含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讓丈夫因家務而分心,xxxx承擔起了家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在工作中她也不甘落後,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她始終愛崗敬業、踏踏實實、勤學苦練。她注重學習、善於思考。自調入住建局工作之後,作為一個門外漢,為適應新環境的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她加強學習,提高各方面素質。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開展需要經常起草一些文件、講話等,丈夫xxxx既是生活中的好伴侶又是事業中的好幫手,他指導她學習市、縣各類文件及領導重要講話等,從抄寫公文入手,逐漸熟悉業務,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憑著過硬的理論基礎,紮實的文化功底和干一行、愛一行的堅定信念,很快適應了新崗位,在較短時間內逐漸成長為一名業務骨幹。她先後起草了《莊浪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管理辦法》、《莊浪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等,規範了文檔管理,為以後的工作帶給了參考和制度保障。
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xxxx結婚後和公公婆婆一齊住,第二年,從農村將丈夫的奶奶接來一齊住,當時老人76歲,她生育了6個子女,三男三女,丈夫的父親是老大,按照農村的習俗老人就應在小兒子家住,但是她覺的自己和丈夫都有工作,為了老人能安度晚年,依然將她接到自己家中來住,如今老人92歲高齡,身體健康,每年生日都要為老人慶祝。婆婆身體一向不好,雙腿患有骨質增生,常常痛的走不動,她們四處求醫、買藥,多年來,住了好幾次醫院,但是沒有起色,這兩年老人幾乎癱瘓,應對兩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沒有怨言,和丈夫公公一齊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她們。2013年聽說西京醫院能夠治療婆婆的病,她們一家十分高興,但是醫藥費很貴,公公婆婆聽說需要二十幾萬元,一下子傻眼了,哪裡找那麼多錢啊。她為了不讓婆婆有心理負擔,寬慰說:「此刻有醫療合作,不用怕,花多少錢都能給報銷的」。她們夫妻一面從銀行貸款一面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並向單位請了20多天的假,帶著老人到西京醫院理解治療,在醫院裡她細心的照料著婆婆,為她洗腳,擦身體,累的滿頭大汗,為了給老人增加營養,他們夫妻吃青菜住便宜的旅館,給老人買牛肉、雞湯,病室里的。
病友都以為她們是母女關係,聽說是婆媳十分羨慕的說「這樣的媳婦此刻很少找了」,聽到別人的誇獎,婆婆笑的合不上嘴,可她只是說應給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困擾婆婆多年的病看好了,再也聽不到老人的呻吟和嘆息,看到走出家門和別人一樣能夠串門的婆婆,他們夫妻感到無比的幸福。她的公公今年69歲,看到孩子們的辛苦孝敬,對他們也很好,強著幫他們整理家務、接送孩子等等,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安心工作,一家人其樂融融。
健康的家庭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才能得以健康的發展和延續。xxxx作為母親,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孩子生活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孩子成才的重任;丈夫工作忙,但依然抽時間來陪伴女兒,而且他們還身先士卒,要求女兒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用行動教育著女兒,感染著女兒。女兒董重陽從上幼兒園第一天起,表現一向很好,培養了良好的習慣,深得老師的喜愛和同學的喜歡。
xxxx一家幸福生活的同時也不忘記幫忙別人,在她結婚前就明白丈夫有一個殘疾的叔叔,生活困難,丈夫說叔叔家有姊妹三個,他們兄妹三個一人要幫忙一個,她是十分支持丈夫的想法,結婚後,為了幫忙七歲的堂弟能夠讀成書,她們把他接到縣城,住在自己家,供吃供喝,一晃十二年,一個七歲的孩子長大成人,順利的考上了大學,此刻堂弟快要大學畢業了,他對他的堂哥和堂嫂就像親哥哥親嫂嫂一樣,親戚朋友也十分尊重xxxx,他們都說能讓一個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在自己家吃住十二年不容易啊!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們所做的事是每個社會公民所就應做的平凡小事,但他們懂得:幸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庭成員之間要用心照顧對方,用情建設家園,大事面前懂得奉獻,小事面前明白珍惜。當建立和諧社會成為主旋律的這天,xxxx的家庭無疑是一個和諧家庭的榜樣!值得我們每個家庭學習和推廣。如果每一對夫婦、每一個家庭、都能樂觀向上、互敬互愛、任勞任怨,那麼平凡生活就會變得甜甜蜜蜜,普通家庭就會變得美美滿滿,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