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集萃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這部著作,除了可以學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學到關於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和改革開放後的歷史不能相互否定等重要論斷,學到用歷史思維治國理政的方法,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增強做好黨史工作的信心。
在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黨史工作發揮過獨特作用,如黨的兩個歷史問題的決議,就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起到了統一全黨思想、維護黨的團結、凝聚全黨力量的重要作用。正是看到了黨史工作的重要性,黨中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全國建立專門的黨史研究部門,目前已形成中央和省市縣四級基本框架,在黨的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結構深刻變動、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一些地方的黨史工作出現了被邊緣化的情況。從外部來看,主要問題是機構編制不全、職能弱化、游離於中心工作之外等等。從內部來看,主要問題是黨史部門積極性不高、做好黨史工作的信心不足等等。我們要正視、解決這些問題,在主觀上不斷增強做好黨史工作的信心。
黨史工作的信心,源自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史工作的極端重視和對黨史功能的全新認識,無論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還是「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的論述,都生動、明白地說明了黨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這樣的論述,在《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中還有很多,鞭策著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朝著為黨工作這一神聖目標而努力。最近,中央又出台了關於加強地方黨史工作的意見,還將制定出台黨史工作條例,這些都為我們做好黨史工作增加了底氣。
黨史工作的信心,還源自於對全面從嚴治黨形勢的判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加重視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黨治黨的法律法規,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嚴的狀況得到極大改變,黨內政治生活日益趨於規範和健康。在這種大格局下,作為黨的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黨史工作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是可以預見的。
黨史工作的信心,更源自於各級黨史部門的努力。黨史部門在一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是客觀事實,各地也在努力彌補,但無論如何這不能成為我們做不好工作的理由。為此,首先就要從轉變觀念做起。我們需要有老黃牛的精神,但不能只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我們需要有把板凳坐穿的精神,但不能只坐板凳、不站講台。我們需要有「四苦」精神,但不能只會苦幹、不重工作創新。我們需要出成績,但不能只重業內評價、不重社會影響。我們需要加強力量,但不能只滿足於爭取編制,不做結構調整、內部挖潛的文章。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中國共產黨歷史 學習心得集合6篇[朗讀]
根據財政部組織青年幹部開展春節假期調研和「讀看寫思」活動相關要求,趁著今年春節假期,我重新閱讀了《中國共產黨歷史》,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經驗的積累,社會閱歷的增加,在這次閱讀過程中看的想的都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看到的更多是波瀾壯闊的共產黨人奮鬥歷程,但現在看到的更多是自己內心的觸動和感悟。
培根說,讀史可以明智,通過對《黨史》的閱讀學習,有幾點讓我感觸頗深:
一是唯有緊跟黨走才能前途光明。我們的祖輩感謝黨,是因為黨領導全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讓人民抬頭挺胸做了主人;我們的父輩感謝黨,是因為黨領導全國人民從貧困走向富強,讓勞苦大眾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而我們這一代人感謝黨,是因為黨領導勵精圖治、全面實行改革開放,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新時代,時刻能感受到祖國的進步和強盛,體會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可以說,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而去年發生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黨中央運籌帷幄總攬全局,各地科學應對、有條不紊,再次證明黨的領導是我國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更加堅定全國各族人民擁護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唯有努力奮鬥才能取得成功。黨的一百年,雖坎坷多艱,卻壯志不改;雖歷經滄桑,卻勇往直前。從血雨腥風的抗日戰爭到艱苦卓絕的解放戰爭,從建國後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到改革開放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創造了無數驚天動地的偉業,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政黨最強大的生命力,譜寫了人類歷史極其壯麗的奮鬥篇章。現在的人都在講奮鬥,但其實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奮鬥精神蘊含在黨史中,好好學習黨史,才能更加理解奮鬥的真諦,最終取得成功。
三是唯有不忘初心才能開創未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我們只有學習黨史,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才能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才能堅守住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才能更深地愛黨愛國,深刻銘記新時代賦予我們這代人的使命擔當,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起步之年。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必須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做到自省、自警、自勵,努力奮鬥,勇敢拼搏,用青春和智慧創造新的歷史,鑄就新的輝煌。
培根說,讀史可以明智,通過對《黨史》的閱讀學習,有幾點讓我感觸頗深:
一是唯有緊跟黨走才能前途光明。我們的祖輩感謝黨,是因為黨領導全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讓人民抬頭挺胸做了主人;我們的父輩感謝黨,是因為黨領導全國人民從貧困走向富強,讓勞苦大眾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而我們這一代人感謝黨,是因為黨領導勵精圖治、全面實行改革開放,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新時代,時刻能感受到祖國的進步和強盛,體會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可以說,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而去年發生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黨中央運籌帷幄總攬全局,各地科學應對、有條不紊,再次證明黨的領導是我國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更加堅定全國各族人民擁護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唯有努力奮鬥才能取得成功。黨的一百年,雖坎坷多艱,卻壯志不改;雖歷經滄桑,卻勇往直前。從血雨腥風的抗日戰爭到艱苦卓絕的解放戰爭,從建國後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到改革開放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創造了無數驚天動地的偉業,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政黨最強大的生命力,譜寫了人類歷史極其壯麗的奮鬥篇章。現在的人都在講奮鬥,但其實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奮鬥精神蘊含在黨史中,好好學習黨史,才能更加理解奮鬥的真諦,最終取得成功。
三是唯有不忘初心才能開創未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我們只有學習黨史,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才能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才能堅守住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才能更深地愛黨愛國,深刻銘記新時代賦予我們這代人的使命擔當,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起步之年。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必須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做到自省、自警、自勵,努力奮鬥,勇敢拼搏,用青春和智慧創造新的歷史,鑄就新的輝煌。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後,我覺得自己的眼界開闊了。中國近代史使我們「知古鑒今」,教會了我們「以史為鏡」來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歷史中最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們中國人民最不能忘記這一段歷史,因為中國幾千年來的恥辱便凝聚在這一百多年中。中國雖然經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繼續長期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國仍然面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嚴重入侵,面臨著國內封建主義勢力的繼續存在。總結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經驗,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習和研究近代史,每個中國人將會加倍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的愛國熱情,強大的凝聚力在此激發。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鬥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頑強地鬥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建立起來的。中國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進行探索,不屈不撓地抗爭,不斷進取,背負著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的東方大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歷史經驗又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中國必須國富民強,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真正地實現振興。而今天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注重經濟的發展,為祖國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這一段歷史清清楚楚地讓我們懂得近代中國的演變。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到農民群眾鬥爭和封建王朝的自救,從資產階級的改良與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從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與新中國的誕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開闢,中國的人民群眾一直走在保家衛國、捍衛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從此中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更是一部富民強國的探索史。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國力所限,中國的百年外交史幾乎變成了一部訂約、修約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條約也成為國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次遭到列強的侵略,而面對侵略,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書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爭之歌。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價值,提出了人的個性解放問題;新中國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軌道。救亡喚起啟蒙,啟蒙為了救亡,民主與科學精神貫穿各個方面,影響整個時代,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百年來,我們在曲折中摸索著前進。但我們中國人們英勇頑強的鬥爭,粉碎了外國列強滅亡中國的陰謀,推動了我們中國的發展。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
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覺醒的喚起,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應使強國富民為己任,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對於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我們更應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國保持飛速發展。我們要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重任,把未來圖上五彩繽紛的顏色。
作為90後的學生,我們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是很優越的了,像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一樣。我們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卻不知道30年前,又是與現在截然不同的一番生活——就在我們的父輩和祖輩生活的那個年頭,人民生活產生水平不是很高的時候。沒有義務制教學的素服和家庭經濟的貧困這兩個原因,許多到學齡的孩子上不起學,讀不起書,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維持生計。教育前景也是十分的蕭條。人們沒有電燈,只能使用蠟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外出打工或回鄉探親只能步行,條件稍好的也只能搭乘渡輪,交通事業極不發達。在郵電方面,人們也只能靠電報互相聯繫,但是打電報既煩瑣又破費,因此許多親人推動聯繫。不僅是家庭個體,這個時候的中國政府也很緊張的很困難的。比如如今繁華的青泥窪橋,在那時的充其量也不過是條小巷子……。
七十年代,由於我國資源不足,人民飲食以粗糧、素食為主。而今,研究發現,城鄉居民間接糧食消費持續增長,已經替代直接糧食消費成為糧食總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鎮居民的食物消費正向動植物並重的方向發展;參照2010年中國營養發展總體目標,目前中國城鄉居民攝入熱量均已達到要求,但是城鎮居民蛋白質攝入尚欠,脂肪攝入量超標較多,食物消費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村居民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費水平和膳食營養水平尚需進一步提高;不論從食物消費結構還是人均攝入能量、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的狀況來看,農村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較城鎮居民要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村居民食物消費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視.想想過去的人民公社,大家吃大鍋飯,然後是糧票吃飯,沒有個魚漂肉票,吃肉都難得那些日子真的不敢想像爺爺奶奶是怎麼過的那段日子,最後個體經營,開始有了幾個冰淇淋球就超級開心的八十年代,各種個體小飯店也一堆一堆的身邊的爸爸媽媽很多都是那個時候發展起來的,再看看那現在肯德基,麥當勞,沒有個幾百萬估計是開不起的,最開始的公家拿錢大家吃飯,然後是個體經營個體戶經濟,到現在我根本弄不清的什麼跨國經濟,亂七八糟的,我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吃到外星人開的餐廳?
再說說這個交通的問題,爺爺奶奶馬車爬犁的年代,現在變成了娛樂項目了,估計只能在游。
樂場滑雪場才能體驗到,而且價錢還挺貴的,每次去了之後回家說爺爺奶奶還會跟著一起回味,我回味的是開心新鮮,他們老人家回味的當時被迫無奈,那些我想像不到的不開心,後來仔細想想也是我做半個小時玩的挺。
開心,要是做上那麼一整天估計真的是要了命了。爸爸媽媽那陣子全都是乘坐火車,個別的能坐坐大客車,特別是春運期間,這要是能弄到一張火車票簡直是街里街外超級神的人了,再看看那些年的電視小品,什麼買車票的,弄車皮的,鐵老大成了帶頭的,我也就真不明白了,那個破火車怎麼那麼多得人搶著坐,做一次難受好幾天的東西。最後看看我們這代人的交通工具,客車,前面多了一個豪華帶空調的,吹得能讓你腦袋疼,大靠椅比家裡的還舒服,以後坐火車別找我,我真的很喜歡大客車,要是有錢的話飛機更是首選,八個小時的路程五十分鐘就可以搞定了,而且還有漂亮姐姐的專業服務,還有雜誌看,坐在飛機裡面感覺自己就是上帝一樣,有檔次哦,每次都會很驕傲的告訴別人我去哪之後飛回來的,而且價錢也不是很貴,也許是我還沒有掙錢我才會這兒想的吧。但是這就是我們這一代啊,爺爺奶奶可能都不敢坐的我們坐了,爸爸媽媽喜歡做的被我們鄙視了,感覺我們這代好牛的說?
再說說這個經濟哈,經濟錢是不知道越來越值錢了,還是越來越不值錢了,以前糧票是王道,老輩有的時候拿出來還會深情的看看,久久不肯挪開視線,我真不能理解,土掉牙的東西,七十年代時,這要是買一個摩托車才二百多,爹媽那年代還帶那些大墨鏡什麼的,全都十幾塊錢,我看來那些價錢現在只能在青泥窪橋邊上買點街邊貨,還不敢帶在同學面前怕丟人的價位,我們現在隨便買雙鞋不也要二百多麼?!其實也不能怪我們,現在的鞋基本都是這個價錢,有的時候想低調都不知道去什麼地方低調,去什麼地方買那些爺爺奶奶說的革命鞋,過年過節有的孩子接錢接八百多,樂呵呵的,可是現在接三千甚至更多的都有的是,還有你在街邊走路的時候看房子,都快一萬多一平米了,這麼一看現在這個一百一張的紅紙究竟算不算是錢啊!
像是我們這樣子的孩子出生在這個年代,說幸福也算是幸福,說悲哀也是悲哀,社會越來越複雜,你看看現在吃的喝的,出門接觸的,還有手上花的這些,長輩總是說我們生長在花叢中,可是這麼花花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把握呢?我們會努力學習走繼續下去的道路,也希望叔叔阿姨能理解我們面對的這個社會,共同營造更適合發展的社會環境。
「改革開放是由思想解放開始的,而思想解放是由一場大討論開始的」,這場大討論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掀起的思想革命。三十多年的實踐給我們一條重要啟示,社會主義事業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新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不僅僅只是一個創造性的理論建設,它更是一個具有源源不斷的力量的行動綱領。從誕生之日起,就如太陽一樣給中國照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光明的前景。在老百姓心目中,改革開放是偉大的,同時也是最貼心的。黨中央或許還有很多老百姓還並不熟悉的為國為民之策,但是人們都懂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的時候,也吹進了千家萬戶老百姓的心裡。改革開放是什麼已經不需要詳盡精闢的言語表達,當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當人民的生活日新月異,當所有的夢想都瞬間實現,當一切的不可能都變成可能,當屈辱了幾個世紀的中國終於向世界邁出了自信而自豪的腳步時,改革開放就深深地銘刻在億萬同胞激動的心中。可以說,改革開放30年,就是解放思想的30年,耳濡目染,改革開放已經貫注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深入到我們心中了。三十多年的風雨兼程在歷史的篇章里留下了永恆的記載,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只有立足於自己的發展,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不受制於人,才能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鬥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頑強地鬥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建立起來的。中國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進行探索,不屈不撓地抗爭,不斷進取,背負著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的東方大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歷史經驗又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中國必須國富民強,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真正地實現振興。而今天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注重經濟的發展,為祖國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這一段歷史清清楚楚地讓我們懂得近代中國的演變。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到農民群眾鬥爭和封建王朝的自救,從資產階級的改良與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從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與新中國的誕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開闢,中國的人民群眾一直走在保家衛國、捍衛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從此中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更是一部富民強國的探索史。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國力所限,中國的百年外交史幾乎變成了一部訂約、修約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條約也成為國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次遭到列強的侵略,而面對侵略,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書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爭之歌。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價值,提出了人的個性解放問題;新中國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軌道。救亡喚起啟蒙,啟蒙為了救亡,民主與科學精神貫穿各個方面,影響整個時代,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百年來,我們在曲折中摸索著前進。但我們中國人們英勇頑強的鬥爭,粉碎了外國列強滅亡中國的陰謀,推動了我們中國的發展。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
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覺醒的喚起,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應使強國富民為己任,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對於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我們更應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國保持飛速發展。我們要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重任,把未來圖上五彩繽紛的顏色。
作為90後的學生,我們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是很優越的了,像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一樣。我們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卻不知道30年前,又是與現在截然不同的一番生活——就在我們的父輩和祖輩生活的那個年頭,人民生活產生水平不是很高的時候。沒有義務制教學的素服和家庭經濟的貧困這兩個原因,許多到學齡的孩子上不起學,讀不起書,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維持生計。教育前景也是十分的蕭條。人們沒有電燈,只能使用蠟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外出打工或回鄉探親只能步行,條件稍好的也只能搭乘渡輪,交通事業極不發達。在郵電方面,人們也只能靠電報互相聯繫,但是打電報既煩瑣又破費,因此許多親人推動聯繫。不僅是家庭個體,這個時候的中國政府也很緊張的很困難的。比如如今繁華的青泥窪橋,在那時的充其量也不過是條小巷子……。
七十年代,由於我國資源不足,人民飲食以粗糧、素食為主。而今,研究發現,城鄉居民間接糧食消費持續增長,已經替代直接糧食消費成為糧食總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鎮居民的食物消費正向動植物並重的方向發展;參照2010年中國營養發展總體目標,目前中國城鄉居民攝入熱量均已達到要求,但是城鎮居民蛋白質攝入尚欠,脂肪攝入量超標較多,食物消費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村居民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費水平和膳食營養水平尚需進一步提高;不論從食物消費結構還是人均攝入能量、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的狀況來看,農村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較城鎮居民要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村居民食物消費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視.想想過去的人民公社,大家吃大鍋飯,然後是糧票吃飯,沒有個魚漂肉票,吃肉都難得那些日子真的不敢想像爺爺奶奶是怎麼過的那段日子,最後個體經營,開始有了幾個冰淇淋球就超級開心的八十年代,各種個體小飯店也一堆一堆的身邊的爸爸媽媽很多都是那個時候發展起來的,再看看那現在肯德基,麥當勞,沒有個幾百萬估計是開不起的,最開始的公家拿錢大家吃飯,然後是個體經營個體戶經濟,到現在我根本弄不清的什麼跨國經濟,亂七八糟的,我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吃到外星人開的餐廳?
再說說這個交通的問題,爺爺奶奶馬車爬犁的年代,現在變成了娛樂項目了,估計只能在游。
樂場滑雪場才能體驗到,而且價錢還挺貴的,每次去了之後回家說爺爺奶奶還會跟著一起回味,我回味的是開心新鮮,他們老人家回味的當時被迫無奈,那些我想像不到的不開心,後來仔細想想也是我做半個小時玩的挺。
開心,要是做上那麼一整天估計真的是要了命了。爸爸媽媽那陣子全都是乘坐火車,個別的能坐坐大客車,特別是春運期間,這要是能弄到一張火車票簡直是街里街外超級神的人了,再看看那些年的電視小品,什麼買車票的,弄車皮的,鐵老大成了帶頭的,我也就真不明白了,那個破火車怎麼那麼多得人搶著坐,做一次難受好幾天的東西。最後看看我們這代人的交通工具,客車,前面多了一個豪華帶空調的,吹得能讓你腦袋疼,大靠椅比家裡的還舒服,以後坐火車別找我,我真的很喜歡大客車,要是有錢的話飛機更是首選,八個小時的路程五十分鐘就可以搞定了,而且還有漂亮姐姐的專業服務,還有雜誌看,坐在飛機裡面感覺自己就是上帝一樣,有檔次哦,每次都會很驕傲的告訴別人我去哪之後飛回來的,而且價錢也不是很貴,也許是我還沒有掙錢我才會這兒想的吧。但是這就是我們這一代啊,爺爺奶奶可能都不敢坐的我們坐了,爸爸媽媽喜歡做的被我們鄙視了,感覺我們這代好牛的說?
再說說這個經濟哈,經濟錢是不知道越來越值錢了,還是越來越不值錢了,以前糧票是王道,老輩有的時候拿出來還會深情的看看,久久不肯挪開視線,我真不能理解,土掉牙的東西,七十年代時,這要是買一個摩托車才二百多,爹媽那年代還帶那些大墨鏡什麼的,全都十幾塊錢,我看來那些價錢現在只能在青泥窪橋邊上買點街邊貨,還不敢帶在同學面前怕丟人的價位,我們現在隨便買雙鞋不也要二百多麼?!其實也不能怪我們,現在的鞋基本都是這個價錢,有的時候想低調都不知道去什麼地方低調,去什麼地方買那些爺爺奶奶說的革命鞋,過年過節有的孩子接錢接八百多,樂呵呵的,可是現在接三千甚至更多的都有的是,還有你在街邊走路的時候看房子,都快一萬多一平米了,這麼一看現在這個一百一張的紅紙究竟算不算是錢啊!
像是我們這樣子的孩子出生在這個年代,說幸福也算是幸福,說悲哀也是悲哀,社會越來越複雜,你看看現在吃的喝的,出門接觸的,還有手上花的這些,長輩總是說我們生長在花叢中,可是這麼花花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把握呢?我們會努力學習走繼續下去的道路,也希望叔叔阿姨能理解我們面對的這個社會,共同營造更適合發展的社會環境。
「改革開放是由思想解放開始的,而思想解放是由一場大討論開始的」,這場大討論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掀起的思想革命。三十多年的實踐給我們一條重要啟示,社會主義事業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新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不僅僅只是一個創造性的理論建設,它更是一個具有源源不斷的力量的行動綱領。從誕生之日起,就如太陽一樣給中國照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光明的前景。在老百姓心目中,改革開放是偉大的,同時也是最貼心的。黨中央或許還有很多老百姓還並不熟悉的為國為民之策,但是人們都懂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的時候,也吹進了千家萬戶老百姓的心裡。改革開放是什麼已經不需要詳盡精闢的言語表達,當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當人民的生活日新月異,當所有的夢想都瞬間實現,當一切的不可能都變成可能,當屈辱了幾個世紀的中國終於向世界邁出了自信而自豪的腳步時,改革開放就深深地銘刻在億萬同胞激動的心中。可以說,改革開放30年,就是解放思想的30年,耳濡目染,改革開放已經貫注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深入到我們心中了。三十多年的風雨兼程在歷史的篇章里留下了永恆的記載,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只有立足於自己的發展,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不受制於人,才能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1921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秉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天闢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完成救國大業、興國大業,推進富國大業、強國大業。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以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艱辛奮鬥和曲折探索為敘述脈絡,深入總結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只有全面地學習黨史、了解黨史、用好黨史,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現在,更好地面向和開創未來,為新時期新征程寫下「精彩註腳」。
學史則居安思危,回顧走過的路,黨史正如明燈,照亮腳下前行道路。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前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無論是偉大事業發展還是個人成長,都需要常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前行道路上面臨著無數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百年非凡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著一種重要的品質,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為我們應對內外部複雜情況變化、解決現實困難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歷史經驗中蘊含著居安思危的大智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學習歷史、銘記歷史中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舉一反三,用歷史經驗看未來,提早作出戰略布局,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知史則求真務實,不忘來時的路,黨史正如清泉,滋潤一方思想沃土。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歷史中探求經世致用、治國興邦的務實舉措用以指導和解決現實問題。黨的百年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蘊含著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走向勝利與輝煌的根本原因。實事求是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項理論成果的基礎,為中國共產黨人奠定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石。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正確指引下,把實事求是貫穿於治國理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艱難探索中克服困難、改正錯誤,與時俱進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學識知史,就是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求真務實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強黨性原則。
用史則行至穩遠,走好前行的路,黨史正如號角,激發拼搏奮進力量。以史為鑑,就是要鑑往知來,領悟歷史演變規律,正確分析把握髮展趨勢,認識歷史必然、掌握歷史主動,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來。學史用史是我們牢記黨的初心、踐行黨的使命的重要途徑,只有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才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乘風破浪、行至穩遠。百年黨史資政育人,要在學史用史中解讀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碼」,以「趕考」的清醒繼承和發揚革命鬥爭精神,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凝聚起一往無前的拼搏奮進力量,推動黨和人民偉大事業不斷向前。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以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艱辛奮鬥和曲折探索為敘述脈絡,深入總結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發展壯大的輝煌歷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只有全面地學習黨史、了解黨史、用好黨史,才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現在,更好地面向和開創未來,為新時期新征程寫下「精彩註腳」。
學史則居安思危,回顧走過的路,黨史正如明燈,照亮腳下前行道路。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前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無論是偉大事業發展還是個人成長,都需要常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前行道路上面臨著無數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百年非凡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著一種重要的品質,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為我們應對內外部複雜情況變化、解決現實困難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歷史經驗中蘊含著居安思危的大智慧,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學習歷史、銘記歷史中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舉一反三,用歷史經驗看未來,提早作出戰略布局,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知史則求真務實,不忘來時的路,黨史正如清泉,滋潤一方思想沃土。以史為鑑,就是要學會在歷史中探求經世致用、治國興邦的務實舉措用以指導和解決現實問題。黨的百年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蘊含著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走向勝利與輝煌的根本原因。實事求是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各項理論成果的基礎,為中國共產黨人奠定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基石。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正確指引下,把實事求是貫穿於治國理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艱難探索中克服困難、改正錯誤,與時俱進大踏步趕上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學識知史,就是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求真務實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強黨性原則。
用史則行至穩遠,走好前行的路,黨史正如號角,激發拼搏奮進力量。以史為鑑,就是要鑑往知來,領悟歷史演變規律,正確分析把握髮展趨勢,認識歷史必然、掌握歷史主動,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來。學史用史是我們牢記黨的初心、踐行黨的使命的重要途徑,只有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才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乘風破浪、行至穩遠。百年黨史資政育人,要在學史用史中解讀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碼」,以「趕考」的清醒繼承和發揚革命鬥爭精神,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凝聚起一往無前的拼搏奮進力量,推動黨和人民偉大事業不斷向前。
黨的歷史可以說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奮鬥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理論創新和飛躍的歷史;是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歷經各種風險和考驗,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歷史。這部歷史無論從什麼樣的高度解讀,對於黨和國家,對於人民大眾,對於中華民族,對於人類文明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作為歷史它既是以往道路的豐碑,又是開闢未來的起點,是中華民族重新崛起走向繁榮富強的里程碑。通過初步學習,讓我感受頗多,收益匪淺。下面我就學習《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至三章談幾點體會:
一、堅守初心使命,實現偉大夢想
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在弱小中發展壯大,在困境中絕處逢生,在攻堅克難中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於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通過學習《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章,讓我從思想到靈魂再一次接受中國共產黨最先進的思想、最偉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業洗禮,再一次感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深刻含義,讓我堅信我們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的方向是明朗的。只要我們堅守初心,實幹苦幹,抓住歷史機遇,銳意進取開闢新局,偉大的「中國夢」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二、正確看待歷史,凝聚前行力量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章中提到「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歷史性決策,如果沒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國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習總書記強調,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一路走來,累積了大量攻堅克難的辦法,蘊含著歷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在治國理政、治黨治軍、內政外交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通過學習,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程是曲折的,所以要從不同角度去看待歷史,要從黨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智慧和力量,汲取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汲取推進黨的建設的智慧和力量。將歷史智慧轉化為前進力量,才能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把黨的歷史上形成的大智慧傳承下去,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使「中國號」這艘巨輪繼續破浪前進、行穩致遠。
三、把握學習重點,提高能力素質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章,描述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對開展黨史作的重要論述。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時也強調,「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加強黨史學習,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更是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系統回答了為什麼學、學什麼、如何學等重要問題,為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所以學好黨史,有利於不斷增強業務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更加自覺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學好黨史,能夠進一步提升素質,涵養能力,提高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立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從而更好地掌握真實情況,把握客觀規律,發揚艱苦奮鬥、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貫徹落實好;學好黨史,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增添力量、堅定信念、提升能力,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崗?
一、堅守初心使命,實現偉大夢想
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在弱小中發展壯大,在困境中絕處逢生,在攻堅克難中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於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通過學習《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章,讓我從思想到靈魂再一次接受中國共產黨最先進的思想、最偉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業洗禮,再一次感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深刻含義,讓我堅信我們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的方向是明朗的。只要我們堅守初心,實幹苦幹,抓住歷史機遇,銳意進取開闢新局,偉大的「中國夢」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二、正確看待歷史,凝聚前行力量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章中提到「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歷史性決策,如果沒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國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習總書記強調,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一路走來,累積了大量攻堅克難的辦法,蘊含著歷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在治國理政、治黨治軍、內政外交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通過學習,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程是曲折的,所以要從不同角度去看待歷史,要從黨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智慧和力量,汲取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汲取推進黨的建設的智慧和力量。將歷史智慧轉化為前進力量,才能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把黨的歷史上形成的大智慧傳承下去,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使「中國號」這艘巨輪繼續破浪前進、行穩致遠。
三、把握學習重點,提高能力素質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章,描述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對開展黨史作的重要論述。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時也強調,「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加強黨史學習,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更是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系統回答了為什麼學、學什麼、如何學等重要問題,為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所以學好黨史,有利於不斷增強業務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更加自覺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學好黨史,能夠進一步提升素質,涵養能力,提高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立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從而更好地掌握真實情況,把握客觀規律,發揚艱苦奮鬥、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貫徹落實好;學好黨史,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增添力量、堅定信念、提升能力,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