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後,我覺得自己的眼界開闊了。中國近代史使我們「知古鑒今」,教會了我們「以史為鏡」來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歷史中最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們中國人民最不能忘記這一段歷史,因為中國幾千年來的恥辱便凝聚在這一百多年中。中國雖然經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繼續長期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國仍然面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嚴重入侵,面臨著國內封建主義勢力的繼續存在。總結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經驗,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習和研究近代史,每個中國人將會加倍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的愛國熱情,強大的凝聚力在此激發。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鬥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頑強地鬥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建立起來的。中國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進行探索,不屈不撓地抗爭,不斷進取,背負著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的東方大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歷史經驗又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中國必須國富民強,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真正地實現振興。而今天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注重經濟的發展,為祖國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這一段歷史清清楚楚地讓我們懂得近代中國的演變。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到農民群眾鬥爭和封建王朝的自救,從資產階級的改良與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從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與新中國的誕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開闢,中國的人民群眾一直走在保家衛國、捍衛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從此中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更是一部富民強國的探索史。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國力所限,中國的百年外交史幾乎變成了一部訂約、修約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條約也成為國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次遭到列強的侵略,而面對侵略,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書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爭之歌。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價值,提出了人的個性解放問題;新中國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軌道。救亡喚起啟蒙,啟蒙為了救亡,民主與科學精神貫穿各個方面,影響整個時代,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百年來,我們在曲折中摸索著前進。但我們中國人們英勇頑強的鬥爭,粉碎了外國列強滅亡中國的陰謀,推動了我們中國的發展。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
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覺醒的喚起,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應使強國富民為己任,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對於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我們更應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國保持飛速發展。我們要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重任,把未來圖上五彩繽紛的顏色。
作為90後的學生,我們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是很優越的了,像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一樣。我們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卻不知道30年前,又是與現在截然不同的一番生活——就在我們的父輩和祖輩生活的那個年頭,人民生活產生水平不是很高的時候。沒有義務制教學的素服和家庭經濟的貧困這兩個原因,許多到學齡的孩子上不起學,讀不起書,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維持生計。教育前景也是十分的蕭條。人們沒有電燈,只能使用蠟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外出打工或回鄉探親只能步行,條件稍好的也只能搭乘渡輪,交通事業極不發達。在郵電方面,人們也只能靠電報互相聯繫,但是打電報既煩瑣又破費,因此許多親人推動聯繫。不僅是家庭個體,這個時候的中國政府也很緊張的很困難的。比如如今繁華的青泥窪橋,在那時的充其量也不過是條小巷子……。
七十年代,由於我國資源不足,人民飲食以粗糧、素食為主。而今,研究發現,城鄉居民間接糧食消費持續增長,已經替代直接糧食消費成為糧食總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鎮居民的食物消費正向動植物並重的方向發展;參照2010年中國營養發展總體目標,目前中國城鄉居民攝入熱量均已達到要求,但是城鎮居民蛋白質攝入尚欠,脂肪攝入量超標較多,食物消費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村居民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費水平和膳食營養水平尚需進一步提高;不論從食物消費結構還是人均攝入能量、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的狀況來看,農村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較城鎮居民要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村居民食物消費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視.想想過去的人民公社,大家吃大鍋飯,然後是糧票吃飯,沒有個魚漂肉票,吃肉都難得那些日子真的不敢想像爺爺奶奶是怎麼過的那段日子,最後個體經營,開始有了幾個冰淇淋球就超級開心的八十年代,各種個體小飯店也一堆一堆的身邊的爸爸媽媽很多都是那個時候發展起來的,再看看那現在肯德基,麥當勞,沒有個幾百萬估計是開不起的,最開始的公家拿錢大家吃飯,然後是個體經營個體戶經濟,到現在我根本弄不清的什麼跨國經濟,亂七八糟的,我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吃到外星人開的餐廳?
再說說這個交通的問題,爺爺奶奶馬車爬犁的年代,現在變成了娛樂項目了,估計只能在游。
樂場滑雪場才能體驗到,而且價錢還挺貴的,每次去了之後回家說爺爺奶奶還會跟著一起回味,我回味的是開心新鮮,他們老人家回味的當時被迫無奈,那些我想像不到的不開心,後來仔細想想也是我做半個小時玩的挺。
開心,要是做上那麼一整天估計真的是要了命了。爸爸媽媽那陣子全都是乘坐火車,個別的能坐坐大客車,特別是春運期間,這要是能弄到一張火車票簡直是街里街外超級神的人了,再看看那些年的電視小品,什麼買車票的,弄車皮的,鐵老大成了帶頭的,我也就真不明白了,那個破火車怎麼那麼多得人搶著坐,做一次難受好幾天的東西。最後看看我們這代人的交通工具,客車,前面多了一個豪華帶空調的,吹得能讓你腦袋疼,大靠椅比家裡的還舒服,以後坐火車別找我,我真的很喜歡大客車,要是有錢的話飛機更是首選,八個小時的路程五十分鐘就可以搞定了,而且還有漂亮姐姐的專業服務,還有雜誌看,坐在飛機裡面感覺自己就是上帝一樣,有檔次哦,每次都會很驕傲的告訴別人我去哪之後飛回來的,而且價錢也不是很貴,也許是我還沒有掙錢我才會這兒想的吧。但是這就是我們這一代啊,爺爺奶奶可能都不敢坐的我們坐了,爸爸媽媽喜歡做的被我們鄙視了,感覺我們這代好牛的說?
再說說這個經濟哈,經濟錢是不知道越來越值錢了,還是越來越不值錢了,以前糧票是王道,老輩有的時候拿出來還會深情的看看,久久不肯挪開視線,我真不能理解,土掉牙的東西,七十年代時,這要是買一個摩托車才二百多,爹媽那年代還帶那些大墨鏡什麼的,全都十幾塊錢,我看來那些價錢現在只能在青泥窪橋邊上買點街邊貨,還不敢帶在同學面前怕丟人的價位,我們現在隨便買雙鞋不也要二百多麼?!其實也不能怪我們,現在的鞋基本都是這個價錢,有的時候想低調都不知道去什麼地方低調,去什麼地方買那些爺爺奶奶說的革命鞋,過年過節有的孩子接錢接八百多,樂呵呵的,可是現在接三千甚至更多的都有的是,還有你在街邊走路的時候看房子,都快一萬多一平米了,這麼一看現在這個一百一張的紅紙究竟算不算是錢啊!
像是我們這樣子的孩子出生在這個年代,說幸福也算是幸福,說悲哀也是悲哀,社會越來越複雜,你看看現在吃的喝的,出門接觸的,還有手上花的這些,長輩總是說我們生長在花叢中,可是這麼花花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把握呢?我們會努力學習走繼續下去的道路,也希望叔叔阿姨能理解我們面對的這個社會,共同營造更適合發展的社會環境。
「改革開放是由思想解放開始的,而思想解放是由一場大討論開始的」,這場大討論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掀起的思想革命。三十多年的實踐給我們一條重要啟示,社會主義事業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新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不僅僅只是一個創造性的理論建設,它更是一個具有源源不斷的力量的行動綱領。從誕生之日起,就如太陽一樣給中國照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光明的前景。在老百姓心目中,改革開放是偉大的,同時也是最貼心的。黨中央或許還有很多老百姓還並不熟悉的為國為民之策,但是人們都懂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的時候,也吹進了千家萬戶老百姓的心裡。改革開放是什麼已經不需要詳盡精闢的言語表達,當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當人民的生活日新月異,當所有的夢想都瞬間實現,當一切的不可能都變成可能,當屈辱了幾個世紀的中國終於向世界邁出了自信而自豪的腳步時,改革開放就深深地銘刻在億萬同胞激動的心中。可以說,改革開放30年,就是解放思想的30年,耳濡目染,改革開放已經貫注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深入到我們心中了。三十多年的風雨兼程在歷史的篇章里留下了永恆的記載,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只有立足於自己的發展,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不受制於人,才能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鬥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頑強地鬥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建立起來的。中國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進行探索,不屈不撓地抗爭,不斷進取,背負著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的東方大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歷史經驗又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中國必須國富民強,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真正地實現振興。而今天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注重經濟的發展,為祖國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這一段歷史清清楚楚地讓我們懂得近代中國的演變。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到農民群眾鬥爭和封建王朝的自救,從資產階級的改良與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從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與新中國的誕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開闢,中國的人民群眾一直走在保家衛國、捍衛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從此中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更是一部富民強國的探索史。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國力所限,中國的百年外交史幾乎變成了一部訂約、修約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條約也成為國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次遭到列強的侵略,而面對侵略,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書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爭之歌。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價值,提出了人的個性解放問題;新中國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軌道。救亡喚起啟蒙,啟蒙為了救亡,民主與科學精神貫穿各個方面,影響整個時代,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百年來,我們在曲折中摸索著前進。但我們中國人們英勇頑強的鬥爭,粉碎了外國列強滅亡中國的陰謀,推動了我們中國的發展。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
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覺醒的喚起,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應使強國富民為己任,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對於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我們更應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國保持飛速發展。我們要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重任,把未來圖上五彩繽紛的顏色。
作為90後的學生,我們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是很優越的了,像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一樣。我們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卻不知道30年前,又是與現在截然不同的一番生活——就在我們的父輩和祖輩生活的那個年頭,人民生活產生水平不是很高的時候。沒有義務制教學的素服和家庭經濟的貧困這兩個原因,許多到學齡的孩子上不起學,讀不起書,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維持生計。教育前景也是十分的蕭條。人們沒有電燈,只能使用蠟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外出打工或回鄉探親只能步行,條件稍好的也只能搭乘渡輪,交通事業極不發達。在郵電方面,人們也只能靠電報互相聯繫,但是打電報既煩瑣又破費,因此許多親人推動聯繫。不僅是家庭個體,這個時候的中國政府也很緊張的很困難的。比如如今繁華的青泥窪橋,在那時的充其量也不過是條小巷子……。
七十年代,由於我國資源不足,人民飲食以粗糧、素食為主。而今,研究發現,城鄉居民間接糧食消費持續增長,已經替代直接糧食消費成為糧食總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鎮居民的食物消費正向動植物並重的方向發展;參照2010年中國營養發展總體目標,目前中國城鄉居民攝入熱量均已達到要求,但是城鎮居民蛋白質攝入尚欠,脂肪攝入量超標較多,食物消費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村居民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費水平和膳食營養水平尚需進一步提高;不論從食物消費結構還是人均攝入能量、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的狀況來看,農村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較城鎮居民要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村居民食物消費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視.想想過去的人民公社,大家吃大鍋飯,然後是糧票吃飯,沒有個魚漂肉票,吃肉都難得那些日子真的不敢想像爺爺奶奶是怎麼過的那段日子,最後個體經營,開始有了幾個冰淇淋球就超級開心的八十年代,各種個體小飯店也一堆一堆的身邊的爸爸媽媽很多都是那個時候發展起來的,再看看那現在肯德基,麥當勞,沒有個幾百萬估計是開不起的,最開始的公家拿錢大家吃飯,然後是個體經營個體戶經濟,到現在我根本弄不清的什麼跨國經濟,亂七八糟的,我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吃到外星人開的餐廳?
再說說這個交通的問題,爺爺奶奶馬車爬犁的年代,現在變成了娛樂項目了,估計只能在游。
樂場滑雪場才能體驗到,而且價錢還挺貴的,每次去了之後回家說爺爺奶奶還會跟著一起回味,我回味的是開心新鮮,他們老人家回味的當時被迫無奈,那些我想像不到的不開心,後來仔細想想也是我做半個小時玩的挺。
開心,要是做上那麼一整天估計真的是要了命了。爸爸媽媽那陣子全都是乘坐火車,個別的能坐坐大客車,特別是春運期間,這要是能弄到一張火車票簡直是街里街外超級神的人了,再看看那些年的電視小品,什麼買車票的,弄車皮的,鐵老大成了帶頭的,我也就真不明白了,那個破火車怎麼那麼多得人搶著坐,做一次難受好幾天的東西。最後看看我們這代人的交通工具,客車,前面多了一個豪華帶空調的,吹得能讓你腦袋疼,大靠椅比家裡的還舒服,以後坐火車別找我,我真的很喜歡大客車,要是有錢的話飛機更是首選,八個小時的路程五十分鐘就可以搞定了,而且還有漂亮姐姐的專業服務,還有雜誌看,坐在飛機裡面感覺自己就是上帝一樣,有檔次哦,每次都會很驕傲的告訴別人我去哪之後飛回來的,而且價錢也不是很貴,也許是我還沒有掙錢我才會這兒想的吧。但是這就是我們這一代啊,爺爺奶奶可能都不敢坐的我們坐了,爸爸媽媽喜歡做的被我們鄙視了,感覺我們這代好牛的說?
再說說這個經濟哈,經濟錢是不知道越來越值錢了,還是越來越不值錢了,以前糧票是王道,老輩有的時候拿出來還會深情的看看,久久不肯挪開視線,我真不能理解,土掉牙的東西,七十年代時,這要是買一個摩托車才二百多,爹媽那年代還帶那些大墨鏡什麼的,全都十幾塊錢,我看來那些價錢現在只能在青泥窪橋邊上買點街邊貨,還不敢帶在同學面前怕丟人的價位,我們現在隨便買雙鞋不也要二百多麼?!其實也不能怪我們,現在的鞋基本都是這個價錢,有的時候想低調都不知道去什麼地方低調,去什麼地方買那些爺爺奶奶說的革命鞋,過年過節有的孩子接錢接八百多,樂呵呵的,可是現在接三千甚至更多的都有的是,還有你在街邊走路的時候看房子,都快一萬多一平米了,這麼一看現在這個一百一張的紅紙究竟算不算是錢啊!
像是我們這樣子的孩子出生在這個年代,說幸福也算是幸福,說悲哀也是悲哀,社會越來越複雜,你看看現在吃的喝的,出門接觸的,還有手上花的這些,長輩總是說我們生長在花叢中,可是這麼花花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把握呢?我們會努力學習走繼續下去的道路,也希望叔叔阿姨能理解我們面對的這個社會,共同營造更適合發展的社會環境。
「改革開放是由思想解放開始的,而思想解放是由一場大討論開始的」,這場大討論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掀起的思想革命。三十多年的實踐給我們一條重要啟示,社會主義事業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新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不僅僅只是一個創造性的理論建設,它更是一個具有源源不斷的力量的行動綱領。從誕生之日起,就如太陽一樣給中國照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光明的前景。在老百姓心目中,改革開放是偉大的,同時也是最貼心的。黨中央或許還有很多老百姓還並不熟悉的為國為民之策,但是人們都懂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的時候,也吹進了千家萬戶老百姓的心裡。改革開放是什麼已經不需要詳盡精闢的言語表達,當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當人民的生活日新月異,當所有的夢想都瞬間實現,當一切的不可能都變成可能,當屈辱了幾個世紀的中國終於向世界邁出了自信而自豪的腳步時,改革開放就深深地銘刻在億萬同胞激動的心中。可以說,改革開放30年,就是解放思想的30年,耳濡目染,改革開放已經貫注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深入到我們心中了。三十多年的風雨兼程在歷史的篇章里留下了永恆的記載,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只有立足於自己的發展,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不受制於人,才能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