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是網格員上門登記的第二周了,天天和居民打交道,看了很多,也感觸了很多。這次工作體驗也讓我真切看到了這座繁華城市的另外一面。
走在喧鬧的商業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叫賣的商販,各式各樣的商品,無一不刺激著我的任何一根神經。就在這臨街的商鋪後面,就是我所管轄的網格區域:六十年代的老式居民樓,可以想像一下,與現在現代化的住宅小區比,它顯得太古老與久遠。斑駁的水泥外牆,錯綜複雜的電線像蜘蛛網纏在上面,居民外窗改造得參差不齊,晾曬的衣物時而滴幾點水,有的廚房的排氣扇排出來的黑油滴在外牆上以及下面搖搖欲墜的擋雨塑料棚上。
走進低矮的單元樓,敲了敲我今天要調查的第一戶居民的門。老式的鐵防盜門開著,裡面刷著米黃色漆的木門鎖著。開門的是一位背稍微有點駝頭髮花白走路顫顫巍巍的老大爺。說明了我的來歷,大爺熱心的把我請進屋。我環顧室內,除了簡陋還是簡陋。刷著綠色的牆漆早已剝落得斑斑點點,帶著窗戶的黃色木門,也因年代太久而顯得暗淡。透過門道,我看到裡面臥室是擠著張木床,旁邊放著八十年代老式的五斗櫃。
經過了解,胡大爺已經八十多了,退休多年,老伴早年去世,大女兒也六十多了,卻因身體殘疾一直未成家,和老父親住一起。兒子媳婦孫子也住在這邊。給我反映情況的是他的兒媳,可能是大爺耳背,每當我問一個問題,她都會俯首貼著大爺的耳朵再說一遍,從她的耐心與說話的語氣,我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孝順的兒媳,這也定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當我問及生活上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樸實地搖搖頭:我有退休金,我的女兒有殘疾證,有低保,能享受國家和政府很多關照和優惠政策?
我感慨萬千,我被他們的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及和諧相處的氛圍所感動。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仍然能保持樂觀與豁然,獨立與自強。突然之間,我覺得自己好渺小,幸福並不是外在環境所決定,而是人的內心的幸福體驗,是。
我不知道我是怎樣走出這戶人家,又是怎樣和他們道別。只知道,這棟樓如同一個時空隧道,將我從一個時尚、便捷、現代、人與人淡漠的二十一世紀帶入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讓我體驗了一回淳樸、自然、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坦誠。同時,我愈發感覺到作為一名社區網格管理員的責任之大與使命之重。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網格員工作日誌[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