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基層黨建是構築鄉村振興強大動力系統的關鍵。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要落實指示精神,以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一、建強組織,築牢「橋頭堡」。堅持打牢基礎,讓農村黨組織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戰鬥堡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鄉村治理,是一項十分複雜而艱巨的工作,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才能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村村寨寨。目前,一些鄉村的基層組織弱化、基本公共服務較差、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等等,根治這些亂象,首先必須強化 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領導作用。同時,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的空心化、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必須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依靠強有力的黨組織來領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二、重視人才,選准「領頭羊」。能人治村,鄉村振興。因此,大力培養一大批愛農村、懂農業、愛農民,對農民群眾有感情,對調整產業結構有辦法的「三農」工作隊伍,吸引一批致富能手、在外創業人士、退伍軍人、大學生返鄉投身「三農」工作,鼓勵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的專門實用人才到農村來出「金點子」的人才隊伍是最為關鍵。必須優化村級「兩委」領導班子功能結構,注重加強村黨組織書記能力素質提升,注重培養後備幹部;進一步完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不斷提升幹部隊伍的務實創新能力、帶領致富能力、依法辦事能力等,讓黨員幹部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
三、優化隊伍,夯實「先鋒隊」。按照「嚴格黨員發展質量,抓好黨員教育管理,樹立黨的光輝形象」的要求,全面貫徹發展黨員的工作方針,著眼於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狠抓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使全市農村黨員隊伍不斷壯大,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對黨員創業致富人員進行「能人培訓」,加強對 貧困黨員和老黨員的關心關愛力度。充分發揮黨員在社會治理、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和危難險重等任務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四、依靠群眾,牽住「牛鼻子」。鄉村振興不是少數人的事情,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受益者,必須要把農牧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萬眾一心,就能夠愚公移山,充分發揮廣大農牧民群眾改變鄉村面貌的巨大力量和不可估量的積極性,鄉村振興離不開農牧民群眾以主人翁心態的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定農村經濟發展不能只有「生力軍」,決不能少了眾志成城的「集團軍」。
五、發展產業,找准「突破口」。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就是突破口,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利益聯動發展模式,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業創意文化、觀光休閒等新型業態,推動鄉村向景區、田園變樂園、農村向城鎮轉變。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 經營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現代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為產業融合築平台。農副產品賣出去,「腰包」鼓起來,才是真正的鄉村振興。
六、紮實功底,做好「服務者」。黨員幹部不僅在工作學習中起到引領,更要在服務社會和鄉村振興中樹立典範。做好「服務者」,重在「示範」。中國共產黨是新時代的「引路者」,能夠帶領人民群眾發家致富;黨員幹部就要做好新時代的「服務者」,發揮黨員同志先鋒模範作用。做好「服務者」,貴在「擔當」。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應牢固樹立服務大局、服務中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並時刻牢記使命,真正把心思集中到干實事中去,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做好「服務者」,強在「創新」。幹部隊伍不只是一支作風過硬、紀律從嚴的隊伍,更要是一支思維活躍、勤於奉獻的幹部隊伍,能夠始終念好「四字訣」,靈活運用於工作和服務群眾中,為群眾多辦幾件實事,使黨員幹部牢記宗旨,用創新理念打造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員」。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第一書記鄉村振興講話稿集合6篇[朗讀]
同志們: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市、縣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我鎮就要積極、主動的去實施。3月7日,我們組織各村(社區)支部書記、主任、水井村20名村民代表、相關站所工作人員到梁平區柏家鎮、金帶鎮,墊江縣沙坪鎮實地學習了他們的做法,感悟很深。下面就我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工作和「康養鶴游、清潔家園」行動講以下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工作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確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在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基礎上、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進一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
二、目標任務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三、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和「康養鶴游、清潔家園」工作
(一)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工作。
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要求,切實解決好幾個關鍵問題。
1.鄉村振興的標誌。
一是在農業綠色發展的基礎上,鄉村產業向多樣化發展,鄉村就業創業機會增多;二是鄉村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三是鄉村的功能價值日益凸顯,吸引力顯著增強。
2.如何推動鄉村振興。
按照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統一規劃,因戶施策;整合資源,產業帶動的原則,有序推進、水井村、其餘村(居)試點一個社或一個區域的試點工作。
一是突出「四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改善基礎設施。實施出行公路、生產生活便道、住宅院壩和排水溝的硬化,實現出行、生產便捷;在公路沿線新增植樹造林100畝,大力提升綠化水平,形成景觀綠化帶;推廣美化村民住宅工作,鼓勵村民在房屋周邊種植果木花草,實現出門看見花、抬頭看見綠;實施亮化行動,在村社道路、院落安裝太陽能路燈,實現亮化全覆蓋,解決群眾夜間出行安全問題。
二是突出「七改」,完善生活設施。通過改廚房、改廁所、改電、改能源、改庭院、改風貌、改習慣,逐步打造生態宜人、環境優美的新農村,描繪一幅幅綠樹成蔭、瓜果飄香、雞犬相聞等隨處可見美麗鄉村的迷人畫卷。
三是突出「一旺」,發展特色產業。通過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實現產業興旺。利用優勢,科學規劃產業布局,集中力量發掘本土農業特色亮點,持續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注重發揮農業生態、休閒功能,重點發展綠色農業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四是突出「三歸」,改善居住環境。通過宣傳教育引導,逐步改善群眾生活習慣,實現畜禽歸圈、生活用品擺放歸位、垃圾歸箱,注重清掃保潔,實現垃圾、污水自收治理,讓居家環境變得乾淨整潔,切實提升群眾生活舒適感。
五是突出「四治」,實現鄉風文明。通過有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德治、法治、自治合一,將農村進行有效治理,推動和諧穩定。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實現黨員幹部隊伍固本強基,有效增強黨員幹部隊伍幹事創業激情,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黨組織對農村工作的指導;圍繞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質的主線,通過以文化人,以典型引導人,開展一系列活動,評選五好文明家庭、除陋習樹新風、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先進典型,組建志願者隊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建立鄉規民約,強化村民自治,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加強法制教育,努力實現農村安全穩定和諧。
3、時間步驟。
(1)調查摸底(2018年3月10日前)。
要邁開步子、撲下身子,到社區、到農村、到田間地頭了解農民真實願望,掌控真實情況,針對實際情況,實時調整工作措施,確保鄉村振興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2)宣傳發動(2018年3月20日前)。
整合各方面的宣傳資源,創新宣傳方式,通過鎮村動員會、到村到社院壩會、組織群眾代表外出參觀考察、發放宣傳資料、微xx光村務群等形式,積極營造抬頭可見、駐足即觀的良好效果,形成人人知曉、人人參與、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圍。
(3)具體實施(2018年7月30日前)。
根據工作方案,不急功近利,不搞低水平分散建設,全力推進各項項目實施,確保高效高質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4)驗收總結(2018年8月10日前)。
鎮黨委、政府將對鄉村振興試點實施情況進行認真分析總結、查找不足,落實整改措施。並對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先進做法、優秀人物、典型事例進行提煉總結,形成可全面推廣的經驗。
(二)紮實推動「康養鶴游、清潔家園」活動。
1.實施辦法。
圍繞群眾動手、村上督促、鎮里考評的工作思路,按照「乾淨、整齊、歸位、治理、定時」十字來具體操作,其標準是乾淨整潔、擺放整齊、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確保高效優質開展「清潔家園」活動。
一是群眾動手。通過宣傳動員、教育引導,廣泛發動廣大群眾自覺參與保潔行動,創建宜居宜業生態環境。按照「乾淨、整齊、歸位、治理、定時」十個字來操作。「乾淨」(掃乾淨、洗乾淨、擦乾淨),掃乾淨就是室內庭院、交通道路、田間地頭打掃乾淨,形成常態。洗乾淨就是換洗衣服、鞋子、碗盤洗乾淨,形成常態。擦乾淨就是門、窗、桌、椅擦乾淨,成為常態。「整齊」(擺整齊、碼整齊、放整齊),擺整齊就是鞋子、書報、床鋪、家具特別是廚房等東西擺整齊。碼整齊就是柴草燃料、畜禽飼料、生產肥料等碼整齊。放整齊就是生活用品等放整齊。歸位」(畜禽歸圈、東西歸位、垃圾歸箱),畜禽歸圈就是畜禽定點飼養,家禽和牲畜定點圈養。東西歸位就是家中生活用品歸位,早出門農具取走,回家洗乾淨放回原處。垃圾歸箱,勤撿看得見的垃圾,放入設置垃圾箱和垃圾車,做到生產生活垃圾投放至垃圾箱;「治理」(治水、治髒、治亂)。治水就是整治污水橫流現象,實現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有效治理,保護好飲用水源。治髒就是重點解決好不幹凈、垃圾成堆、亂丟亂倒的行為。治亂就是整治垃圾亂撒亂扔、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等行為。「定時」(定時清掃、定時督查、定時考評):定時清掃就是做到每月逢十每戶大掃除。定時督查就是由村上定期督促檢查(逢一),鎮紀委牽頭,建立健全綜合整治評比打分制度,抽調相關工作人員定期地對清潔家園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出具督查通報。定時考評就是由鎮村對村組進行考評,對宣傳不積極、工作不努力、落實不到位的單位進行滾動曝光,對戶評比,對完成不好的戶進行通報曝光,對工作努力、完成情況好的單位進行表揚,以此表揚先進、鞭策後進。
二是村上督促。通過各類惠民政策「激」、各類評選活動「推」、黨員幹部「帶」、齊心協力「幫」等行動,讓「衛生成為習慣,習慣成為自然」逐步成為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實現由村、社幹部向黨員和村民代表向一般群眾循序推開,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統一。一是做好定期宣傳,堅持每月20日開展清潔家園宣傳活動,通過獎勤罰懶,讓群眾主動改變觀念。二是做好定期檢查,村(居)委、村民小組制定檢查計劃,成立檢查小組,每月逢一進灣入戶檢查督促一次,同時做好隨機抽查。三是做好定期考評,村社幹部堅持將每月、每旬檢查結果通過每月20日的兩代表一委員接待日通報曝光,利用好村村響,在全村範圍進行通報,每一季度將考評結果進行匯總,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三是鎮上考評。將定期檢查、隨機抽查和抓好整改相結合,開展檢查考核和評比工作。定期檢查要做到「三嚴格」,嚴格檢查。開展定期與不定期、xx與交叉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評比結果客觀公正。嚴格督導。成立督導組,每月對村的工作情況或者典型案例進行督查、通報。嚴格考核。一是年終評選出做得好的每村10戶,在全鎮範圍內進行表彰;二是將「清潔家園」納入各村(居)目標考核和市政管理考核,對機制不健全、經費保障不到位、工作排位靠後和群眾滿意度低的村(居)委,進行約談和通報。
2、實施步驟。
一是宣傳動員。在2018年3月10日前,召開動員大會,壓實單位責任,明確目標任務。召開小組院壩宣講會,重點人群交心談心會,學校學生家長會,動員全民凝心聚力抓,共創村容整潔美。
二是全面推進。在全鎮範圍內全力推進「清潔家園」工作,召開清潔家園階段性小結會議,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完成全鎮範圍內的清潔家園行動計劃。
四、責任分工
鎮黨委政府成立鄉村振興試點和清潔家園活動領導小組,黨委書記李德飛為第一組長,鎮長夏建忠為組長,黨委副書記胡昌田、副鎮長田雨鑫為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和相關站所負責人、試點村書記、主任為成員,辦公室下設在鎮農業服務中心,由黨委副書記胡昌田擔任辦公室主任,董軍、陳賢海等同志負責處理具體事務,力求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政策到位、經費到位、措施到位,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和清潔家園活動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是落實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黨支部書記和一班人的作用,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落實村聯繫領導和駐村幹部參與工作,駐村幹部和聯繫領導要深入村社,認真調查研究,圍繞村容整潔,制定整村保潔規劃,切實改善髒亂差的人居環境。
三是落實鎮轄單位和相關站所室力量,籌措和整合各類政策資金,爭取縣級部門支持,為推動鄉村振興和清潔家園行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資金。
四是廣泛動員全鎮村居民自覺投入,完善居民自治,積極開展庭院及道路沿線大掃除行動,做到家家戶戶乾淨整潔。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市、縣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我鎮就要積極、主動的去實施。3月7日,我們組織各村(社區)支部書記、主任、水井村20名村民代表、相關站所工作人員到梁平區柏家鎮、金帶鎮,墊江縣沙坪鎮實地學習了他們的做法,感悟很深。下面就我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工作和「康養鶴游、清潔家園」行動講以下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工作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確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在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基礎上、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進一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
二、目標任務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三、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和「康養鶴游、清潔家園」工作
(一)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工作。
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要求,切實解決好幾個關鍵問題。
1.鄉村振興的標誌。
一是在農業綠色發展的基礎上,鄉村產業向多樣化發展,鄉村就業創業機會增多;二是鄉村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三是鄉村的功能價值日益凸顯,吸引力顯著增強。
2.如何推動鄉村振興。
按照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統一規劃,因戶施策;整合資源,產業帶動的原則,有序推進、水井村、其餘村(居)試點一個社或一個區域的試點工作。
一是突出「四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有效改善基礎設施。實施出行公路、生產生活便道、住宅院壩和排水溝的硬化,實現出行、生產便捷;在公路沿線新增植樹造林100畝,大力提升綠化水平,形成景觀綠化帶;推廣美化村民住宅工作,鼓勵村民在房屋周邊種植果木花草,實現出門看見花、抬頭看見綠;實施亮化行動,在村社道路、院落安裝太陽能路燈,實現亮化全覆蓋,解決群眾夜間出行安全問題。
二是突出「七改」,完善生活設施。通過改廚房、改廁所、改電、改能源、改庭院、改風貌、改習慣,逐步打造生態宜人、環境優美的新農村,描繪一幅幅綠樹成蔭、瓜果飄香、雞犬相聞等隨處可見美麗鄉村的迷人畫卷。
三是突出「一旺」,發展特色產業。通過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實現產業興旺。利用優勢,科學規劃產業布局,集中力量發掘本土農業特色亮點,持續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注重發揮農業生態、休閒功能,重點發展綠色農業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四是突出「三歸」,改善居住環境。通過宣傳教育引導,逐步改善群眾生活習慣,實現畜禽歸圈、生活用品擺放歸位、垃圾歸箱,注重清掃保潔,實現垃圾、污水自收治理,讓居家環境變得乾淨整潔,切實提升群眾生活舒適感。
五是突出「四治」,實現鄉風文明。通過有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德治、法治、自治合一,將農村進行有效治理,推動和諧穩定。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實現黨員幹部隊伍固本強基,有效增強黨員幹部隊伍幹事創業激情,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黨組織對農村工作的指導;圍繞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質的主線,通過以文化人,以典型引導人,開展一系列活動,評選五好文明家庭、除陋習樹新風、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先進典型,組建志願者隊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建立鄉規民約,強化村民自治,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加強法制教育,努力實現農村安全穩定和諧。
3、時間步驟。
(1)調查摸底(2018年3月10日前)。
要邁開步子、撲下身子,到社區、到農村、到田間地頭了解農民真實願望,掌控真實情況,針對實際情況,實時調整工作措施,確保鄉村振興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2)宣傳發動(2018年3月20日前)。
整合各方面的宣傳資源,創新宣傳方式,通過鎮村動員會、到村到社院壩會、組織群眾代表外出參觀考察、發放宣傳資料、微xx光村務群等形式,積極營造抬頭可見、駐足即觀的良好效果,形成人人知曉、人人參與、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圍。
(3)具體實施(2018年7月30日前)。
根據工作方案,不急功近利,不搞低水平分散建設,全力推進各項項目實施,確保高效高質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4)驗收總結(2018年8月10日前)。
鎮黨委、政府將對鄉村振興試點實施情況進行認真分析總結、查找不足,落實整改措施。並對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先進做法、優秀人物、典型事例進行提煉總結,形成可全面推廣的經驗。
(二)紮實推動「康養鶴游、清潔家園」活動。
1.實施辦法。
圍繞群眾動手、村上督促、鎮里考評的工作思路,按照「乾淨、整齊、歸位、治理、定時」十字來具體操作,其標準是乾淨整潔、擺放整齊、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確保高效優質開展「清潔家園」活動。
一是群眾動手。通過宣傳動員、教育引導,廣泛發動廣大群眾自覺參與保潔行動,創建宜居宜業生態環境。按照「乾淨、整齊、歸位、治理、定時」十個字來操作。「乾淨」(掃乾淨、洗乾淨、擦乾淨),掃乾淨就是室內庭院、交通道路、田間地頭打掃乾淨,形成常態。洗乾淨就是換洗衣服、鞋子、碗盤洗乾淨,形成常態。擦乾淨就是門、窗、桌、椅擦乾淨,成為常態。「整齊」(擺整齊、碼整齊、放整齊),擺整齊就是鞋子、書報、床鋪、家具特別是廚房等東西擺整齊。碼整齊就是柴草燃料、畜禽飼料、生產肥料等碼整齊。放整齊就是生活用品等放整齊。歸位」(畜禽歸圈、東西歸位、垃圾歸箱),畜禽歸圈就是畜禽定點飼養,家禽和牲畜定點圈養。東西歸位就是家中生活用品歸位,早出門農具取走,回家洗乾淨放回原處。垃圾歸箱,勤撿看得見的垃圾,放入設置垃圾箱和垃圾車,做到生產生活垃圾投放至垃圾箱;「治理」(治水、治髒、治亂)。治水就是整治污水橫流現象,實現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有效治理,保護好飲用水源。治髒就是重點解決好不幹凈、垃圾成堆、亂丟亂倒的行為。治亂就是整治垃圾亂撒亂扔、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等行為。「定時」(定時清掃、定時督查、定時考評):定時清掃就是做到每月逢十每戶大掃除。定時督查就是由村上定期督促檢查(逢一),鎮紀委牽頭,建立健全綜合整治評比打分制度,抽調相關工作人員定期地對清潔家園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出具督查通報。定時考評就是由鎮村對村組進行考評,對宣傳不積極、工作不努力、落實不到位的單位進行滾動曝光,對戶評比,對完成不好的戶進行通報曝光,對工作努力、完成情況好的單位進行表揚,以此表揚先進、鞭策後進。
二是村上督促。通過各類惠民政策「激」、各類評選活動「推」、黨員幹部「帶」、齊心協力「幫」等行動,讓「衛生成為習慣,習慣成為自然」逐步成為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實現由村、社幹部向黨員和村民代表向一般群眾循序推開,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統一。一是做好定期宣傳,堅持每月20日開展清潔家園宣傳活動,通過獎勤罰懶,讓群眾主動改變觀念。二是做好定期檢查,村(居)委、村民小組制定檢查計劃,成立檢查小組,每月逢一進灣入戶檢查督促一次,同時做好隨機抽查。三是做好定期考評,村社幹部堅持將每月、每旬檢查結果通過每月20日的兩代表一委員接待日通報曝光,利用好村村響,在全村範圍進行通報,每一季度將考評結果進行匯總,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三是鎮上考評。將定期檢查、隨機抽查和抓好整改相結合,開展檢查考核和評比工作。定期檢查要做到「三嚴格」,嚴格檢查。開展定期與不定期、xx與交叉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評比結果客觀公正。嚴格督導。成立督導組,每月對村的工作情況或者典型案例進行督查、通報。嚴格考核。一是年終評選出做得好的每村10戶,在全鎮範圍內進行表彰;二是將「清潔家園」納入各村(居)目標考核和市政管理考核,對機制不健全、經費保障不到位、工作排位靠後和群眾滿意度低的村(居)委,進行約談和通報。
2、實施步驟。
一是宣傳動員。在2018年3月10日前,召開動員大會,壓實單位責任,明確目標任務。召開小組院壩宣講會,重點人群交心談心會,學校學生家長會,動員全民凝心聚力抓,共創村容整潔美。
二是全面推進。在全鎮範圍內全力推進「清潔家園」工作,召開清潔家園階段性小結會議,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完成全鎮範圍內的清潔家園行動計劃。
四、責任分工
鎮黨委政府成立鄉村振興試點和清潔家園活動領導小組,黨委書記李德飛為第一組長,鎮長夏建忠為組長,黨委副書記胡昌田、副鎮長田雨鑫為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和相關站所負責人、試點村書記、主任為成員,辦公室下設在鎮農業服務中心,由黨委副書記胡昌田擔任辦公室主任,董軍、陳賢海等同志負責處理具體事務,力求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政策到位、經費到位、措施到位,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和清潔家園活動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是落實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黨支部書記和一班人的作用,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落實村聯繫領導和駐村幹部參與工作,駐村幹部和聯繫領導要深入村社,認真調查研究,圍繞村容整潔,制定整村保潔規劃,切實改善髒亂差的人居環境。
三是落實鎮轄單位和相關站所室力量,籌措和整合各類政策資金,爭取縣級部門支持,為推動鄉村振興和清潔家園行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資金。
四是廣泛動員全鎮村居民自覺投入,完善居民自治,積極開展庭院及道路沿線大掃除行動,做到家家戶戶乾淨整潔。
今天,有幸與xx村的黨員幹部群眾坐在一起,共同探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有關問題,我主要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次黨課。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重點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振興將步履維艱;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才會蹄疾步穩。因此,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如何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關鍵作用。
首先,要堅持黨建引領,使基層組織「強」起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農村千家萬戶,關乎農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主動作為,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推動措施落地生根,為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提供堅強保證。
其次,要堅持黨員帶頭,引領群眾「動」起來。
農村黨員身處基層鄉村一線,與農村群眾聯繫最緊密、關係最親近。因此,實現鄉村振興,絕不能離開廣大農村黨員的參與和奉獻。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思想先進、立場堅定的政治優勢,熟悉政策、引領發展的能力優勢和紮根基層、戰在一線的群眾優勢,帶領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在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推進鄉村振興。
第三,要以鄉風為重點,促進鄉風「美」起來。
鄉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堅持把基層黨建與鄉風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大力實施農村環境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要積極倡導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勤儉節約的價值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基層群眾轉變觀念,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以實際行動推動移風易俗,營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鄉風。
第四,要以人才為支撐,讓基層隊伍「壯」起來。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沒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難以實施,再好的資源也難以利用。要抓好基層黨組織書記這個最為根本、最為關鍵的人才,堅持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推動形成「頭雁」效應;要從嚴加強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堅持把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信得過的人選拔到村「兩委」,把好鄉村振興的正確方向;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作用,著力培養好本土人才,同時還要注重人才的引進,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吸引外出能人返鄉創業,努力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
最後,要以產業融合為目標,推動鄉村經濟「活」起來。
實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重點,產業融合是出路。針對農村組織化程度低、傳統生產模式落後等現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農村改革發展的作用,加強統籌,推進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培育和壯大產業化合作社,支持農民創業就業,用黨建融合資源、用活資源,讓農村資源要素充分活起來,凝聚起農村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
總之,就是要將黨建引領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全過程,推動鄉村走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重點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振興將步履維艱;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才會蹄疾步穩。因此,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如何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關鍵作用。
首先,要堅持黨建引領,使基層組織「強」起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農村千家萬戶,關乎農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主動作為,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推動措施落地生根,為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提供堅強保證。
其次,要堅持黨員帶頭,引領群眾「動」起來。
農村黨員身處基層鄉村一線,與農村群眾聯繫最緊密、關係最親近。因此,實現鄉村振興,絕不能離開廣大農村黨員的參與和奉獻。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思想先進、立場堅定的政治優勢,熟悉政策、引領發展的能力優勢和紮根基層、戰在一線的群眾優勢,帶領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在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推進鄉村振興。
第三,要以鄉風為重點,促進鄉風「美」起來。
鄉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堅持把基層黨建與鄉風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大力實施農村環境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要積極倡導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勤儉節約的價值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基層群眾轉變觀念,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以實際行動推動移風易俗,營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鄉風。
第四,要以人才為支撐,讓基層隊伍「壯」起來。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沒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難以實施,再好的資源也難以利用。要抓好基層黨組織書記這個最為根本、最為關鍵的人才,堅持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推動形成「頭雁」效應;要從嚴加強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堅持把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信得過的人選拔到村「兩委」,把好鄉村振興的正確方向;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作用,著力培養好本土人才,同時還要注重人才的引進,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吸引外出能人返鄉創業,努力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
最後,要以產業融合為目標,推動鄉村經濟「活」起來。
實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重點,產業融合是出路。針對農村組織化程度低、傳統生產模式落後等現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農村改革發展的作用,加強統籌,推進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培育和壯大產業化合作社,支持農民創業就業,用黨建融合資源、用活資源,讓農村資源要素充分活起來,凝聚起農村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
總之,就是要將黨建引領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全過程,推動鄉村走向振興。
今天,有幸與xx村的黨員幹部群眾坐在一起,共同探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有關問題,我主要按照「xx」工作要求,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次黨課。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xx著眼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重點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了的基礎。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振興將步履維艱;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才會蹄疾步穩。因此,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如何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關鍵作用。
首先,要堅持黨建引領,使基層組織「強」起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農村千家萬戶,關乎農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主動作為,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推動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為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提供堅強保證。
其次,要堅持黨員帶頭,引領群眾「動」起來。農村黨員身處基層鄉村一線,與農村群眾聯繫最緊密、關係最親近。因此,實現鄉村振興,絕不能離開廣大農村黨員的參與和奉獻。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思想先進、立場堅定的政治優勢,熟悉政策、引領發展的能力優勢和紮根基層、戰在一線的群眾優勢,帶領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在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推進鄉村振興。
第三,要以鄉風文明為重點,促進鄉風「美」起來。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堅持把基層黨建與鄉風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大力實施農村環境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要積極倡導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勤儉節約的價值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基層群眾轉變觀念,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以實際行動推動移風易俗,營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鄉風。
第四,要以人才為支撐,讓基層隊伍「壯」起來。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沒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難以實施,再好的資源也難以利用。要抓好基層黨組織書記這個最為根本、最為關鍵的人才,堅持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推動形成「頭雁」效應;要從嚴加強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堅持把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信得過的人選拔到村「兩委」,把好鄉村振興的正確方向;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作用,著力培養好本土人才,同時還要注重人才的引進,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吸引外出能人返鄉創業,努力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
最後,要以產業融合為目標,推動鄉村經濟「活」起來。實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重點,產業融合是出路。針對農村組織化程度低、傳統生產模式落後等現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農村改革發展的作用,加強統籌規劃,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培育和壯大農業產業化合作社,支持農民創業就業,用黨建融合資源、用活資源,讓農村資源要素充分活起來,凝聚起農村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總之,就是要將黨建引領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全過程,推動鄉村走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xx著眼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重點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了的基礎。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振興將步履維艱;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才會蹄疾步穩。因此,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如何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關鍵作用。
首先,要堅持黨建引領,使基層組織「強」起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農村千家萬戶,關乎農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主動作為,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推動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為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提供堅強保證。
其次,要堅持黨員帶頭,引領群眾「動」起來。農村黨員身處基層鄉村一線,與農村群眾聯繫最緊密、關係最親近。因此,實現鄉村振興,絕不能離開廣大農村黨員的參與和奉獻。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思想先進、立場堅定的政治優勢,熟悉政策、引領發展的能力優勢和紮根基層、戰在一線的群眾優勢,帶領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在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推進鄉村振興。
第三,要以鄉風文明為重點,促進鄉風「美」起來。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堅持把基層黨建與鄉風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大力實施農村環境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要積極倡導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勤儉節約的價值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基層群眾轉變觀念,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以實際行動推動移風易俗,營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鄉風。
第四,要以人才為支撐,讓基層隊伍「壯」起來。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沒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難以實施,再好的資源也難以利用。要抓好基層黨組織書記這個最為根本、最為關鍵的人才,堅持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推動形成「頭雁」效應;要從嚴加強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堅持把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信得過的人選拔到村「兩委」,把好鄉村振興的正確方向;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作用,著力培養好本土人才,同時還要注重人才的引進,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吸引外出能人返鄉創業,努力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
最後,要以產業融合為目標,推動鄉村經濟「活」起來。實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重點,產業融合是出路。針對農村組織化程度低、傳統生產模式落後等現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農村改革發展的作用,加強統籌規劃,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培育和壯大農業產業化合作社,支持農民創業就業,用黨建融合資源、用活資源,讓農村資源要素充分活起來,凝聚起農村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總之,就是要將黨建引領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全過程,推動鄉村走向振興。
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齊聚北京舉辦這次座談會,目的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共商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助力鄉村振興大計,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農村雙創推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持續推動農村雙創掀起新浪潮,保持好態勢,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新動能。首先,我代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農村創業創新推進協調機制辦公室,對座談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出席本次論壇的各位來賓表示誠摯歡迎。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雙創風生水起、蓬勃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親切關懷、賦予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李克強總理強調,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和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等,都為農村雙創送出了政策大禮包,為農村雙創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下面,結合學習中央精神,我講五點意見,跟大家分享交流。
一、準確把握農村雙創形勢特點
我國農村是廣闊舞台,農民群體人多力量大,農業農村蘊含巨大的創造活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歷了一波又一波創業熱潮,大體上分三次。第一次是鄉村集體和能人創業。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億萬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村大舉發展工商建運服等二三產業,鄉村集體經濟多點開花,農村能人紛紛加入創業隊伍,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這是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鄉鎮企業的本質就是農民創辦企業,在農村創辦了各類產業的過程,曾經一度形成了國民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第二次農村青壯年就近創業和進城務工經商創業。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講話之後,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轉型,大量青壯農民工就地就近或到城裡務工經商創業,同時大量城鎮體制內人員「下海」到農村創業,帶來了新一輪農村創業浪潮。第三次是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農」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城鄉交流日益密切,為農村雙創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更好的要素和更大的舞台,推動形成了農村雙創新熱潮。
(一)農村雙創人數不斷增多。主要是農民工、大中專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企業主、城鎮和「海歸」等返鄉下鄉人員,統稱為「雁歸」,近5年增幅均保持在兩位數左右。目前,返鄉下鄉農村雙創人員達740萬人,其中農民工約占7成,平均年齡44.3歲,高中和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占40.7%。他們與本鄉非農創業的3140萬人一道,共同形成磅礴的農村雙創主體力量。
(二)農村雙創領域不斷拓寬。據調查,82%的返鄉下鄉雙創項目屬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領域,廣泛覆蓋特色種養、加工流通、休閒旅遊、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工藝製造等特色化、小眾類、中高端、高附加值產業,並且融入到當地的現代農業和特色經濟中。
(三)農村雙創水平不斷提高。54.3%的返鄉下鄉雙創主體通過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創業創新,創辦的大多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動能產業,現代要素投入增加,89.3%是多人聯合創業、合作創業、抱團創業,管理方式更新。
如今,全國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從一條條創業大街的創業者,到農村企業「內部雙創」的大工匠,再到投身「網際網路+農業+扶貧」的「農創客」,越來越多來自農村雙創、涵蓋一二三產業的人們投身其中,被中央領導熱情地讚揚為中國鄉鎮企業的2.0升級版。
二、深刻認識農村雙創重要意義
從各地看,農村雙創是一支龐大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紅利和發展紅利,已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為解決當前矛盾提供了新辦法,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一是為現代農業建設增添了新要素。農村雙創人員帶著深厚的農業情懷,利用多年打拚積累的技術、資金、經驗和市場渠道開展雙創,實現理念回農、人才回歸、技術回鄉和資金回流,帶動能人返鄉、企業興鄉和市民下鄉,他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引入農業,有效提高了創新效率、縮短了創新路徑,提升了農業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水平。
二是為農村經濟發展增強了新動能。農村雙創人員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成為產業發展的帶動者、城市文明的傳播者和美麗鄉村的建設者,給農村留下了資源要素、資金技術、產業體系、經營理念、營收模式,為鄉村產業興旺提供強大的引擎,成為鄉村振興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三是為農民就業增收增加了新渠道。農村雙創人員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他們以創意為源帶動創新,以創新為魂帶動創業,以創業為根帶動就業,形成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帶動就業者的良性互動格局,平均每個經濟實體可帶動8個農民就業,他們在自己成為財富的創造者和擁有者的同時,也使農民分享到雙創帶來的紅利,帶動小農戶一起奔小康。
四是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城鄉融合發展增補了新力量。農村雙創人員大多既懂城市、又懂農村,他們以工業化理念搞生產、以市場化理念搞營銷、以城鎮化理念搞融合,增強了供給側對需求側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架起了城鄉互動融合的橋樑,探索出構建新型城鄉關係的新模式。
總的看,農村雙創激發出了億萬農民的想像力、創新力、創造力,農村廣闊天地任他們揮灑豪情、施展才幹,廣大農村真正成為他們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三、緊緊抓住農村雙創良好機遇
黨的十九大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重大政策導向。我們要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再造農村創業創新新輝煌。
首先是政策推動機遇。國家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政策環境越來越優,給農村雙創帶來更大空間、更好機遇。我們要看到這一點,把握好難得的歷史機遇。
其次是基礎條件機遇。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等公共服務條件逐步改善,以全程冷鏈為代表的現代物流向農村加快延伸,改善了農村設施條件,提升了流通效率。
第三是對接主體機遇。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加工企業、休閒農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越來越成熟,總量已達到400萬家,農村的經紀人、供貨商、分銷商、共享農莊等大量湧現,為農村雙創提供了更多平台載體。
第四是消費升級機遇。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人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休閒旅遊觀光、農耕文化體驗等需求越來越旺盛,為農村雙創帶來了無限商機。現在到農村吃喝玩住、賞花摘果、農事體驗、養眼養胃養肺養心養腦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農產品加工業成為22萬億元、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7400億元、農村電子商務成為1.25萬億元營業收入的巨大產業。所有這些,都為農村雙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四、牢固樹立農村雙創新的理念
新時代,農村雙創不能再沿用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老辦法,不能搞坐等上門、一成不變的舊模式,要特別注意以創意促創新、以創新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
一要樹立大農業融合雙創理念。現在人們對農業的功能要求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再滿足於提供吃飽喝足穿暖的原料,更需要一些文化體驗、休閒娛樂、教育科普、健康養生等生態文化功能,發展「農業+」工業、商業、休閒旅遊、康養、文化、教育等多種模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廣大農民能夠實實在在分享到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二要樹立大市場抱團雙創理念。現在的市場是買全國賣全國、買全球賣全球的大市場,要搞出名堂、樹立品牌,僅靠單個主體「唱獨角戲」「跑單幫」已很難實現,尤其很多新主體是搞農業的新生力量,經驗不足,難以抵禦農業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質量安全風險。這就需要通過聯合與合作模式開展雙創,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雙創聯盟,抱團闖市場。
三要樹立大生態綠色雙創理念。綠色是農業的本色,稻田就是濕地,麥田就是綠地,油菜田就是花海,草原就是屏障,森林就是碳匯。農業本身就是生態產業,能夠給人們提供清心養眼洗肺的好去處。搞雙創,要把農業的綠色價值挖掘出來,不僅生產各種綠色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還要提供更多清新的空氣、潔凈的田園,打造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稻花麥浪、綠草牛羊、荷花錦鯉、雞鴨成群相映成趣的生產生態新景觀。
四要樹立大網絡聯通雙創理念。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農村雙創要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現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騰籠換鳥」「鳥槍換炮」「機器換人」「電商換市」等一系列新變革,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推進農村雙創要樹立網際網路思維、用好信息化手段,把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與生產、加工、流通、管理、服務和消費等各環節連在一起,實現產品相通、信息相通、服務相通、利益共享,打造「網際網路+」農村雙創新模式,發展電子商務、眾籌農業、網上農場、網上農家樂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把藏在深山無人知的優質土特產品更多地擺到城裡人的家中。
五、積極推動農村雙創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門積極發揮牽頭作用,抓政策、建機制、育主體、樹典型、搭平台,推動農村雙創取得了一定成效。發布了1096個農村雙創園區,印發了指導園區(基地)建設的意見,遴選推介了200個農村雙創帶頭人和100個典型縣,組織了3萬多人參加農村雙創項目創意大賽,近期印發了《農業農村部關於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通知》。但也要看到,農村雙創仍處於起步階段,面臨支持政策散、服務指導缺、創業融資難、人才留不住等問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轉變觀念、創新思路,為農村雙創主體清障搭台、營造環境。要在政策、產業、人才、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構建起相互協同的支撐體系,將農村雙創引向深入。
第一,健全政策體系。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雙創的系列政策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加大督導力度,推動落實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等「八大政策禮包」,實施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構建全鏈條優惠政策體系,儘快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農民勇於創業、各方參加創業的新機制。
第二,打造平台載體。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和當地資源稟賦,聯合相關部門培育一批國家農村雙創園區(基地)。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鼓勵在規模種養、採摘分揀、物流保鮮、加工流通、休閒旅遊、健康養生和電商營銷等環節開展創業創新,打造從低端到高端梯次發展的產業鏈條。
第三,培育人才隊伍。抓住農村雙創主體培育這個「牛鼻子」,把支持農村雙創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結合起來,完善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通過開展「百縣千鄉萬名帶頭人」培育和百萬人才培訓活動,到今年培育40萬人次農村雙創人才。
第四,完善公共服務。打造一批標準高、服務優、帶動作用強的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市縣政府設立農村雙創聯合服務窗口,建立健全農村雙創協調推進機制,講好雙創故事,宣傳好模式好經驗,營造創業創新良好氛圍。
同志們、朋友們。
當年,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發揚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受盡千辛萬苦、走盡千山萬水的「四千」精神,為改變農村貧困落後面貌發揮了歷史性作用;如今,農村雙創風生水起,一定能為農業農村發展再造新的輝煌。我們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深入推進農村雙創,迅速在全國農村掀起雙創熱潮,不斷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各地區、各部門、各機構和廣大農村雙創主體的共同努力下,農村雙創必將創出新天地,鄉村振興必將給農業農村帶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農業一定會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村一定會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農民一定會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今天,我們齊聚北京舉辦這次座談會,目的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共商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助力鄉村振興大計,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農村雙創推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持續推動農村雙創掀起新浪潮,保持好態勢,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新動能。首先,我代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農村創業創新推進協調機制辦公室,對座談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出席本次論壇的各位來賓表示誠摯歡迎。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雙創風生水起、蓬勃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親切關懷、賦予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李克強總理強調,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和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等,都為農村雙創送出了政策大禮包,為農村雙創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下面,結合學習中央精神,我講五點意見,跟大家分享交流。
一、準確把握農村雙創形勢特點
我國農村是廣闊舞台,農民群體人多力量大,農業農村蘊含巨大的創造活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歷了一波又一波創業熱潮,大體上分三次。第一次是鄉村集體和能人創業。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億萬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村大舉發展工商建運服等二三產業,鄉村集體經濟多點開花,農村能人紛紛加入創業隊伍,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這是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鄉鎮企業的本質就是農民創辦企業,在農村創辦了各類產業的過程,曾經一度形成了國民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第二次農村青壯年就近創業和進城務工經商創業。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講話之後,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轉型,大量青壯農民工就地就近或到城裡務工經商創業,同時大量城鎮體制內人員「下海」到農村創業,帶來了新一輪農村創業浪潮。第三次是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農」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城鄉交流日益密切,為農村雙創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更好的要素和更大的舞台,推動形成了農村雙創新熱潮。
(一)農村雙創人數不斷增多。主要是農民工、大中專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企業主、城鎮和「海歸」等返鄉下鄉人員,統稱為「雁歸」,近5年增幅均保持在兩位數左右。目前,返鄉下鄉農村雙創人員達740萬人,其中農民工約占7成,平均年齡44.3歲,高中和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占40.7%。他們與本鄉非農創業的3140萬人一道,共同形成磅礴的農村雙創主體力量。
(二)農村雙創領域不斷拓寬。據調查,82%的返鄉下鄉雙創項目屬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領域,廣泛覆蓋特色種養、加工流通、休閒旅遊、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工藝製造等特色化、小眾類、中高端、高附加值產業,並且融入到當地的現代農業和特色經濟中。
(三)農村雙創水平不斷提高。54.3%的返鄉下鄉雙創主體通過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創業創新,創辦的大多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動能產業,現代要素投入增加,89.3%是多人聯合創業、合作創業、抱團創業,管理方式更新。
如今,全國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從一條條創業大街的創業者,到農村企業「內部雙創」的大工匠,再到投身「網際網路+農業+扶貧」的「農創客」,越來越多來自農村雙創、涵蓋一二三產業的人們投身其中,被中央領導熱情地讚揚為中國鄉鎮企業的2.0升級版。
二、深刻認識農村雙創重要意義
從各地看,農村雙創是一支龐大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紅利和發展紅利,已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為解決當前矛盾提供了新辦法,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一是為現代農業建設增添了新要素。農村雙創人員帶著深厚的農業情懷,利用多年打拚積累的技術、資金、經驗和市場渠道開展雙創,實現理念回農、人才回歸、技術回鄉和資金回流,帶動能人返鄉、企業興鄉和市民下鄉,他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引入農業,有效提高了創新效率、縮短了創新路徑,提升了農業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水平。
二是為農村經濟發展增強了新動能。農村雙創人員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成為產業發展的帶動者、城市文明的傳播者和美麗鄉村的建設者,給農村留下了資源要素、資金技術、產業體系、經營理念、營收模式,為鄉村產業興旺提供強大的引擎,成為鄉村振興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三是為農民就業增收增加了新渠道。農村雙創人員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他們以創意為源帶動創新,以創新為魂帶動創業,以創業為根帶動就業,形成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帶動就業者的良性互動格局,平均每個經濟實體可帶動8個農民就業,他們在自己成為財富的創造者和擁有者的同時,也使農民分享到雙創帶來的紅利,帶動小農戶一起奔小康。
四是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城鄉融合發展增補了新力量。農村雙創人員大多既懂城市、又懂農村,他們以工業化理念搞生產、以市場化理念搞營銷、以城鎮化理念搞融合,增強了供給側對需求側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架起了城鄉互動融合的橋樑,探索出構建新型城鄉關係的新模式。
總的看,農村雙創激發出了億萬農民的想像力、創新力、創造力,農村廣闊天地任他們揮灑豪情、施展才幹,廣大農村真正成為他們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三、緊緊抓住農村雙創良好機遇
黨的十九大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重大政策導向。我們要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再造農村創業創新新輝煌。
首先是政策推動機遇。國家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政策環境越來越優,給農村雙創帶來更大空間、更好機遇。我們要看到這一點,把握好難得的歷史機遇。
其次是基礎條件機遇。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等公共服務條件逐步改善,以全程冷鏈為代表的現代物流向農村加快延伸,改善了農村設施條件,提升了流通效率。
第三是對接主體機遇。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加工企業、休閒農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越來越成熟,總量已達到400萬家,農村的經紀人、供貨商、分銷商、共享農莊等大量湧現,為農村雙創提供了更多平台載體。
第四是消費升級機遇。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人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休閒旅遊觀光、農耕文化體驗等需求越來越旺盛,為農村雙創帶來了無限商機。現在到農村吃喝玩住、賞花摘果、農事體驗、養眼養胃養肺養心養腦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農產品加工業成為22萬億元、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7400億元、農村電子商務成為1.25萬億元營業收入的巨大產業。所有這些,都為農村雙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四、牢固樹立農村雙創新的理念
新時代,農村雙創不能再沿用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老辦法,不能搞坐等上門、一成不變的舊模式,要特別注意以創意促創新、以創新促創業、以創業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
一要樹立大農業融合雙創理念。現在人們對農業的功能要求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再滿足於提供吃飽喝足穿暖的原料,更需要一些文化體驗、休閒娛樂、教育科普、健康養生等生態文化功能,發展「農業+」工業、商業、休閒旅遊、康養、文化、教育等多種模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廣大農民能夠實實在在分享到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二要樹立大市場抱團雙創理念。現在的市場是買全國賣全國、買全球賣全球的大市場,要搞出名堂、樹立品牌,僅靠單個主體「唱獨角戲」「跑單幫」已很難實現,尤其很多新主體是搞農業的新生力量,經驗不足,難以抵禦農業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質量安全風險。這就需要通過聯合與合作模式開展雙創,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雙創聯盟,抱團闖市場。
三要樹立大生態綠色雙創理念。綠色是農業的本色,稻田就是濕地,麥田就是綠地,油菜田就是花海,草原就是屏障,森林就是碳匯。農業本身就是生態產業,能夠給人們提供清心養眼洗肺的好去處。搞雙創,要把農業的綠色價值挖掘出來,不僅生產各種綠色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還要提供更多清新的空氣、潔凈的田園,打造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稻花麥浪、綠草牛羊、荷花錦鯉、雞鴨成群相映成趣的生產生態新景觀。
四要樹立大網絡聯通雙創理念。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農村雙創要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現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騰籠換鳥」「鳥槍換炮」「機器換人」「電商換市」等一系列新變革,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推進農村雙創要樹立網際網路思維、用好信息化手段,把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與生產、加工、流通、管理、服務和消費等各環節連在一起,實現產品相通、信息相通、服務相通、利益共享,打造「網際網路+」農村雙創新模式,發展電子商務、眾籌農業、網上農場、網上農家樂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把藏在深山無人知的優質土特產品更多地擺到城裡人的家中。
五、積極推動農村雙創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門積極發揮牽頭作用,抓政策、建機制、育主體、樹典型、搭平台,推動農村雙創取得了一定成效。發布了1096個農村雙創園區,印發了指導園區(基地)建設的意見,遴選推介了200個農村雙創帶頭人和100個典型縣,組織了3萬多人參加農村雙創項目創意大賽,近期印發了《農業農村部關於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通知》。但也要看到,農村雙創仍處於起步階段,面臨支持政策散、服務指導缺、創業融資難、人才留不住等問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轉變觀念、創新思路,為農村雙創主體清障搭台、營造環境。要在政策、產業、人才、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構建起相互協同的支撐體系,將農村雙創引向深入。
第一,健全政策體系。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雙創的系列政策特別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加大督導力度,推動落實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等「八大政策禮包」,實施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構建全鏈條優惠政策體系,儘快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農民勇於創業、各方參加創業的新機制。
第二,打造平台載體。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和當地資源稟賦,聯合相關部門培育一批國家農村雙創園區(基地)。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鼓勵在規模種養、採摘分揀、物流保鮮、加工流通、休閒旅遊、健康養生和電商營銷等環節開展創業創新,打造從低端到高端梯次發展的產業鏈條。
第三,培育人才隊伍。抓住農村雙創主體培育這個「牛鼻子」,把支持農村雙創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結合起來,完善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通過開展「百縣千鄉萬名帶頭人」培育和百萬人才培訓活動,到今年培育40萬人次農村雙創人才。
第四,完善公共服務。打造一批標準高、服務優、帶動作用強的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市縣政府設立農村雙創聯合服務窗口,建立健全農村雙創協調推進機制,講好雙創故事,宣傳好模式好經驗,營造創業創新良好氛圍。
同志們、朋友們。
當年,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發揚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受盡千辛萬苦、走盡千山萬水的「四千」精神,為改變農村貧困落後面貌發揮了歷史性作用;如今,農村雙創風生水起,一定能為農業農村發展再造新的輝煌。我們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深入推進農村雙創,迅速在全國農村掀起雙創熱潮,不斷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各地區、各部門、各機構和廣大農村雙創主體的共同努力下,農村雙創必將創出新天地,鄉村振興必將給農業農村帶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農業一定會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村一定會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農民一定會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