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省《「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科普部按照省科協黨組的統一部署,聚焦主責主業,認真組織開展「科普江蘇」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專項行動,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前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情況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黨史學習教育要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只有準確把握黨史學習教育「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根本要求,在碰問題、出良策、抓落實、改機制等關鍵環節用心用力用情,著力構建黨史學習教育踐行方法體系,才能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從3月份以來,科普部在積極參與省科協機關黨委組織的各項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基礎上,立足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依照科普工作職能,結合科普工作領域,針對基層科普工作的短板,制訂了《「科普江蘇」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專項行動》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志願聯合服務行動、院士專家基層科普行動和全媒體科普宣傳行動,明確了「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預期目標、具體項目和工作舉措,有計劃有重點地全面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
一是志願聯合服務行動。2019年以來,省科協指導全省科協系統成立各級各類科技志願服務隊伍,開展科技志願服務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省各行各業也湧現了很多優秀的科技志願服務典型,我省1支服務隊、1名志願者和2個服務項目先後被中國科協評為科技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其中,「院士專家科普鄉村行」項目還被評為今年度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最佳志願服務項目。目前,我省註冊科技志願者75338人,註冊科技志願服務隊1810個,平台發布科技志願服務活動5619場,創建科技志願服務品牌項目134個,排名均居全國前列。為提高科技志願者管理能力,今年以來,先後組織對徐州市科協系統、省級學會幹部共230餘人進行培訓。5月12日,連雲港、南通、鹽城等多地科協均圍繞「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主題,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
二是院士專家基層科普行動。圍繞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健康江蘇等主題,組織院士專家基層科普行動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全年計劃200場次。其中4月份組織院士專家科普進校園21場,進社區8場,進鄉村3場。另外,與中國宇航學會聯合主辦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暨航天科普大講堂活動,中國工程院鐘山院士至啟動儀式現場作專題科普報告,8位航天領域院士專家同步走進全省13所大中小學舉辦航天專題科普報告會,在全省全面啟動青少年航天知識網絡大賽。
5月上中旬,徐州市科協、教育局聯合開展「中科院老科學家進校園巡講」活動,邀請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一行5位老科學家走進徐州市5區3縣各中小學校,分別圍繞《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航天遙感與現代戰爭》《逐夢太空做航天事業接班人》《生態、生命、生活》《離我們越來越近的機器人》五大專題開展科普宣講65場。全市6萬餘名中小學生與老科學家零距離接觸、互動、交流;同時配合開展「科學快車」、「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使最新科研成果的科普展品走進校園,服務於科學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承載科學夢想、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播撒科學種子」的目的。
三是全媒體科普宣傳行動。持續推進科普中國落地應用,將科普中國信息員打造成為服務基層群眾的「移動e站」,切實打通科普傳播的「最後一公里」,目前我省科普中國信息員註冊數25.8萬人,科普中國資源傳播量834.1萬次,位居全國前列。加強江蘇「科普雲」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推進科普資源開發,今年4月,新上傳科普資源26.7gb。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科普部和省科普服務中心組成調研組先後赴揚州、連雲港、鹽城、淮安、宿遷和徐州6市共9個縣(市、區)26個點進行實地調研,全面了解掌握全省現有系統內科技館、擴大開放試點科普場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等科普場館體系基礎設施配套及整體運行實效等情況。積極向中國科協申請今年度科普大篷車展品更新及省級資源共享試點,常熟市科協獲得Ⅳ型科普大篷車展品更新項目。為進一步繁榮江蘇科普創作事業,培育和凝聚優秀科普創作人才,4月份啟動實施實施了省科普創作出版扶持計劃。5月份,向省科技廳提名推薦今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科普類項目6項。
二、下一步「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計劃
(一)持續推進科技志願服務聯合行動。結合今年科普宣傳周主題,動員全省各級各類科技志願服務隊伍,充分調動以基層「四長」為代表的各領域一線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利用好新時代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平台,廣泛開展以科技惠民、科學普及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志願服務,滿足群眾對新時代科普服務的需求。對今年科技志願服務先進典型、科技志願服務及科普中國信息傳播工作優秀組織單位進行集中宣傳報道,大力弘揚志願精神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進一步提高公眾對我省科技志願服務的關注度,增強科技志願服務在社會上尤其是科技界中的影響力,動員和激發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積極投身科技志願服務。5月底,計劃在泰州舉辦今年科技志願服務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培訓班,進一步加強科技志願服務和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隊伍建設,提升全省各級科協組織的科技志願服務與鄉村振興服務能力。
(二)持續開展科普基層行活動。按照年度院士專家科普基層行總安排,圍繞公眾關切的疫情防控、防災減災、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危化品安全、智慧城市、健康江蘇、綠色生態、垃圾分類等主題,積極與基層科協做好供需對接,制定活動計劃,開展科普基層行活動。10月份,將組織開展科普演講能力提升培訓,遴選一批高端科普專家充實到省科技傳播專家演講團隊伍,促進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技傳播專家科普公共服務能力。下半年,赴無錫等4市開展以文藝巡演、現場展示等為主的安全應急環省行活動。
(三)進一步加強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建設。要綜合運用常態化平台和新媒介,提高公眾對科普活動參與度,實現優質科普信息和資源的精準推送,健全高、中、低端科普資源供需對接機制,不斷完善應急科普工作機制,做好平戰結合,提高科普傳播力和影響力。要持續推進科普中國、江蘇科普雲在基層特別是城市農村社區的落地應用,加強科普中國信息傳播工作。組織開展科普公益作品大賽、科普攝影大賽和科普創作出版扶持計劃評審,激勵全社會積極參與科普作品的創作,讓科研最新發現、科技最新成果進入千家萬戶、融入生產生活。
(四)面向基層,解難題辦實事。針對基層科普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科普大篷車、流動科技館利用率、覆蓋面不高的現狀,要加快構建現代科技場館體系,科學整合實體科科普場館、流動科技館、數字科技館資源,在科普的推廣內容、空間、人群覆蓋上實現科普全域化。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園區、企業等社會科普場館向社會公眾免費或擴大開放,形成布局優化、普惠可及的科普公共服務網絡,切實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一是繼續開展科技館體系實地調研,儘快制定出台《江蘇省科普大篷車使用管理辦法》和《江蘇省流動科技館使用管理辦法》;二是為推進優質科普展教品資源共享,實施蘇中地區流動科技館4+2輪換展計劃,通過政府採購將中科館開發的六套不同主題的流動科技館分別投放到揚州市6個縣區,每套流動科技館在每個縣區巡展半年,實現三年內輪換展全覆蓋的目標;三是對科普大篷車的管理,採取「科學統籌、整體盤活,有效覆蓋、評估跟進」的原則,依據全省重點區域、重點人群的實際需求,加強與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等相關科普設施工作協同,在做好省級科普大篷車社會化運行試點工作和全省科普大篷車運行數據監測的基礎上,加強與市縣科協科普大篷車資源共享和協調聯動,共同推動科普大篷車全域流動,全面提升科普大篷車的受眾覆蓋面和社會使用效能。四是6月份開始,通過移動紅色畫廊、科學現場秀、講述科學家故事、徵文和攝影活動等多種形式,圍繞「紅色百年路•科普萬里行」主題集中組織開展中國共產黨黨史與我國科技發展歷程相結合的科普大篷車主題活動30場。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情況彙報11篇[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