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進展和成效
(一)貫徹落實上級改革部署情況。
今年以來,我縣嚴格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深化的部署,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改革,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全縣產業經濟持續發展,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民生條件明顯改善,黨群、幹群關係進一步融洽。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今年,我縣繼續推進中央部委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改革試點項目4個。民政部改革試點工作試點「救急難」項目於2014年4月部署,目前我縣制定出台了相關文件,明確了救助內容、救助標準、救助程序,設立了「救急難」專項基金200萬元,啟用社會福利院8個編制充實社會救助福利中心專門從事社會救助組織協調工作,與網格化信息隊伍整合組建了社會救助信息員隊伍,建立了救助資金保障機制和民政統籌、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得到民政部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在全國推廣。
此外,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實施的政府機構改革已全面完成機構整合,新機構的「三定」方案已全部出台,所有政府機構已按照新的運行機制正常運轉。縣級黨校辦學體制改革、創新政協工作機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強化基層環保工作改革方案已經全部出台,涉及的相關改革事項已全面完成,新的體制機制已經形成。市委確定的深化預算管理體制改革、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試點改革、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二)自主改革推進情況。
今年年初,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連續召開四次工作會議,聽取我縣18項專項改革牽頭縣級領導的工作彙報,安排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下一步工作。目前,18項專項改革已經全部制定出台了專項改革工作方案,明確了牽頭部門、責任部門,細化工作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列出推進時間表,並在縣電視台進行了公示,各項改革都已經全面進入了實施階段,部分改革推進成效明顯,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
紀檢監察機構改革已全面撤銷27個縣級行政部門、7個直屬事業單位派駐機構,將調整出來的35個派駐部門紀檢崗位編制及組織人事關係、工作經費統一划歸縣紀檢監察機關管理,整合和優化了派出(派駐)紀檢監察人力資源,重新組建9個紀工委,實行鄉鎮分區域、部門分系統直接監管,實現同體監督與異體監督的有機結合,紀檢監察工作垂直管理,制度反腐的「前哨」作用、監督檢查的「堡壘」作用和辦案糾風的「拳頭」作用明顯增強。
深化基層自治改革全面推進,全縣各地發揮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在基層自治的作用,開展電話聯助聯防,實行山灣(小區、院落、樓棟)自治與網格化管理一體運行。麻秧鄉望江村通過村規民約、村務公開的實施,改善了幹群關係,改變了村級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面貌,促進了產業發展,轉化了後進支部,得到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的充分肯定。黃甸鎮勝水村基礎幹部運用qq議事群開展村務公開和一事一議,在較短的時間向外出務工的村民籌集村社道路建設資金126萬元,整修了村社道路,使村民議事扁平化,其經驗在四川日報刊登。
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完成天網工程,全面規範交通標誌燈、線、牌的設立,車輛停放點布局合理,潔城治堵、禁摩禁托系列活動成效明顯,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總分達到71.58分,比2011年提高了29.17分。其中,通過對600位市民問卷調查顯示,市民滿意度明顯提升,達92.3%,比2011年提高了52.6個百分點。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開展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項目,共錄入行政權力事項4101項,行政審批事項由原來的195項減少到167項,減少14%;日常監管項目由原來的131項減少到126項,減少3.8%。全面實施企業並聯審批、國地稅聯合審批、車輛營運並聯審批、「三證聯辦」並聯審批,積極推進聯合圖審工作和網上審批工作,極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此外,今年我縣結合實際還新增了擴權強鎮和鄉鎮垃圾污水建設運營機制改革兩項改革試點。目前,相關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改革方案正在制定過程中,預計年底前進全面實施。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建立強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不斷完善深化制度建設,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項小組工作規則及辦公室細則,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及時傳達貫徹上級各類重大改革部署,分解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聽取各專項小組工作書面彙報,有力的推進深化改革工作的迅速落實。
(二)積極推進民生領域改革。堅持務實求真的態度和問題導向原則,將解決發展中的具體問題作為改革的方向,大膽突破固有的思維方式,有針對性地提出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環境保護和治理機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教育綜合改革、計生衛生體制改革等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改革任務,並以縣級領導牽頭包干負責的方式推進落實,讓改革真正成為推進鹽亭發展的動力源泉。
(三)狠抓改革措施的督查和落實。為推動我縣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落實,縣委健全了改革推進責任制度,強化改革綜合協調和督查,督促改革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每月向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改革推進情況,確保中央、省、市、縣委部署的改革任務的落實。
三、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部分鄉鎮與部門在土地、編制等政策性較強的改革任務推進中存在等待觀望的思想,對改革任務畏難發愁,怕擔風險、擔責任,大膽探索創新的精神不足。二是改革信息溝通不暢,省委、市委的改革政策很多涉密,相關文件基層不能傳閱,致使縣級以下部門對上級的改革部署底數不清、任務不明,上級的關注點不知道,下級改革探索的情況報上去不對路。
四、下步工作的重點和主要舉措
下半年,我縣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全力抓好上級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和我縣各項專項改革任務的落實。
一是進一步細化改革台賬。按照「五個明確」要求,即:明確改革事項、明確牽頭領導、明確責任主體、明確協同單位、明確完成時限,將中央、省、市、縣部署的所有改革任務,按部門職責進行詳細分工,逐一落實改革實施方案中的具體工作,細化並及時更新改革總台賬,及時全面掌握每一項改革進度。
二是進一步強化督查考核。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要制定年度改革目標考核實施意見,強化改革日常督查考核,督促改革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細化工作措施,按照改革時間表推進改革任務的落實,確保按期完成中央、省、市、縣委部署的改革任務。
三是及時總結推廣改革經驗。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根據各專項小組報送情況與督查情況,及時挖掘改革進程中取得的好經驗、好典型、好做法,進行宣傳推廣,形成幹部群眾推進改革的強大的正能量,讓落實改革的「好聲音」更加嘹亮。
五、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建議市委改革辦加強改革信息溝通,適時組織各縣市區改革辦學習外地改革成功經驗,提高基層改革探索的效率。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8篇[朗讀]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意義重大、使命催人。羅陽鎮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化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緊扣做強「六張牌」工作主線,謀深抓實一批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突破性、前瞻性的重大項目、重大產業、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大平台,爭當「兩山」轉化排頭兵,全力打造「山區最美縣城」,加快推動羅陽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全省建設「重要窗口」貢獻更大力量。
(一)在最美山城上培育上要形成新突破、打造新形象。緊盯打造溫州都市區西部重要增長極戰略定位,全力打好「最美山城牌」。(根據縣領導要求,在「最美縣城」建設方面,圍繞「最美山城」「秘境古城」「產業新城」三個角度來貫徹落實陳書記提出的「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以「三城聯建」提出宜居幾大工程、宜游幾大工程、宜業幾大工程。目前主要是21年的工作謀劃。找鵬程要)一是決勝攻堅新城亮點十大工程。圍繞文旅康養、交通物流、民生福祉等十大板塊。堅持拉框架,全力推進高速連接線、天關山路市政道路工程。突出補短板,加快建設農貿市場、婦幼保健院等民生服務工程,重點實施老城區給排水和「上改下」、東部污水等設施更新工程,穩步做好南入城口生態景觀修復、羅陽溪支流改造等生態修復工程,紮實攻堅億聯總部、文祥福地等做地儲備工程,全力推進文化中心、民德學校等文教惠民工程。聚力謀亮點,全速打造環文祥湖生態景觀工程、臥龍山公園等園林景觀工程,積極謀劃縣交通樞紐中心、浙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等產業平台工程,提速打造文祥廣場、特色街區等特色商業工程,高標打造壹號院、都會中心等品質住宅工程。二是衝刺奮戰老城更新十大行動。以奮戰「13580」,建設老城新家園為核心,打造最美山城、秘境古城為目標,以核心老城街區「一街一品牌、一街一產業」為原則,東大街重點打造年代商貿主題街區,廣場路、人民路重點打造商業休閒主題街區,垟心街、橫街重點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街區,化工路、南大街重點打造文化主題街區,北大街重點打造美食娛樂主題街區。全力實施生態大搬遷、產城融合發展、教育綜合提升、康養度假示範、老舊小區改造等十大行動。三是高標實施國文創建三年計劃。奪取國文創建提名權,對標國家文明縣城創建要求,主動找差距、聚焦補短板、全力抓整改,推深做實各項工作任務,常態抓好拆違整治工作,努力在城市管理、移風易俗、人居環境等方面再出新招、再立新功,力爭早日創成全國文明城市。
(二)在重大項目攻堅上要扛起新擔當、奪取新勝果。堅持「項目為王」,始終保持對重點項目強攻態勢。一是強保障、破難題。政策攻堅,老城改造專班「雙管齊下」延伸拓展「10個專班大推進」機制,聚焦落地難、推進慢等問題,開展山城力量專項攻堅行動,集中解決政策處理問題,強化土地「雙清」和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有效騰挪發展空間。資金要素更加完善二是強攻堅、補短板。強力落實「百億交通」工程,全力建設235國道羅陽至司前段,加快推進等長壟至洲嶺公路等「四好農村公路」,早日完成城區道路的「上改下」「白改黑」,全面構建立體交通網絡。三是強招引,重實效。謀大招強持續擴大有效投,護航保障中農德勝、明德學校等5個招商產業項目有序推進,總部經濟年度增收2億元以上。
(三)在產業發展壯大上要探索新路徑、拓展新平台。因地制宜推動綠色農業、生態工業、旅遊主業協同發展。一是高標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帶。加快完成黨建文化引領、清廉文化示範的「古韻·逸境」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積極謀劃培育以下洪區塊為主的東部鄉村振興示範帶和以南院洲嶺為主的南部鄉村振興示範帶。繼續實施南院、洲嶺、下洪原鄉鎮駐地「美麗城鎮」建設;二是借勢打造康養休閒首選地。深度融入縣「走走泰順、一切都順」的旅遊ip,結合嶺北「美麗鄉村」等特色資源,抓項目建設、抓品牌創建、抓旅遊營銷,推動旅遊與數字經濟、時尚運動、健康養生、生態農業、文化創意、現代商貿、教育研學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做優做精旅遊主業。三是蓄力壯大產業發展新平台。加快推進「低小散」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溫州西南生態產業集聚區。極搭建羅陽小微園、南部生態產業園、南院石材產業園等產業平台,力爭實現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破零」,培育壯大「月光經濟」「道口經濟」,助力羅陽經濟崛起發展。
(五)在民生福祉增進上要把准新定位、實現新作為。抓牢「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這一宗旨,全力為群眾解難題、增福祉、享公平。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建設文祥幼兒園、鹿泰幼兒園,開工建設縣職教中心擴建、北辰學校等校建項目,不斷優化全鎮教育布局。二是周細做實民生服務。穩步建設樟嫩梓水庫及供水工程等重大民生項目,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強化社保擴面征繳,確保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殯葬改革,全面推廣集中辦喪模式。豐富文化服務配套,強化村居文化禮堂服務供給。三是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集中力量培育村集體產業,通過資產經營、資源入股、村企共建等模式,多措並舉穩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力爭全鎮6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再上新台階。
(六)在社會治理創新上要完善新體系、塑造新標杆。準確把握社會變化趨勢,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一是共建新時代閩浙邊合作發展先行區。立足省市打造浙閩合作發展區的戰略部署和泰順獨特的區位優勢,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共治共護、交通樞紐互聯互通、社會治理聯防聯控、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十大行動」,與福建壽寧、福安、柘榮、福鼎等縣(市)在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二是完善平安羅陽基層治理服務體系。安全生產舉措繼續深化,圍繞新的一輪三年安全生產方案抓好重點領域安全生產防範措施。主動順應生態大搬遷工作不斷深化、進城百姓管理服務需求日漸迫切的現實需求,高水平推進鎮域治理現代化,完善打造「提前預防、即時響應、無縫對接、穩妥處置」的平安羅陽綜合管理指揮體系,不斷提高解決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三是優化聯防聯治大數據管理平台。總結提煉和全面運用疫情防控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依託健康碼監測、大數據排查、雲計算等數字化技術,整合資源、下沉力量,加快打造「網絡化+大數據」信息服務平台。試行開放式小區業委會、樓宇長等自治自管新模式,全力打造管理精細化、服務高效化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城市管理還是啥不清晰)。
(七)在從嚴管黨治黨上要把好新航向、鍛造新鐵軍。強化黨建主業主責,切實發揮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深入貫徹「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加快打造「山城紅」基層黨建品牌。依託「百名幹部檢視培養」「千名黨員教育培訓」「萬名人才回歸培育」,著力鍛造「有視野、有激情、有智慧、有勇氣、有情懷」的羅陽鐵軍。認真落實黨風「兩個責任」「一崗雙責」,不斷強化「從嚴治黨」導向。
(一)在最美山城上培育上要形成新突破、打造新形象。緊盯打造溫州都市區西部重要增長極戰略定位,全力打好「最美山城牌」。(根據縣領導要求,在「最美縣城」建設方面,圍繞「最美山城」「秘境古城」「產業新城」三個角度來貫徹落實陳書記提出的「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以「三城聯建」提出宜居幾大工程、宜游幾大工程、宜業幾大工程。目前主要是21年的工作謀劃。找鵬程要)一是決勝攻堅新城亮點十大工程。圍繞文旅康養、交通物流、民生福祉等十大板塊。堅持拉框架,全力推進高速連接線、天關山路市政道路工程。突出補短板,加快建設農貿市場、婦幼保健院等民生服務工程,重點實施老城區給排水和「上改下」、東部污水等設施更新工程,穩步做好南入城口生態景觀修復、羅陽溪支流改造等生態修復工程,紮實攻堅億聯總部、文祥福地等做地儲備工程,全力推進文化中心、民德學校等文教惠民工程。聚力謀亮點,全速打造環文祥湖生態景觀工程、臥龍山公園等園林景觀工程,積極謀劃縣交通樞紐中心、浙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等產業平台工程,提速打造文祥廣場、特色街區等特色商業工程,高標打造壹號院、都會中心等品質住宅工程。二是衝刺奮戰老城更新十大行動。以奮戰「13580」,建設老城新家園為核心,打造最美山城、秘境古城為目標,以核心老城街區「一街一品牌、一街一產業」為原則,東大街重點打造年代商貿主題街區,廣場路、人民路重點打造商業休閒主題街區,垟心街、橫街重點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街區,化工路、南大街重點打造文化主題街區,北大街重點打造美食娛樂主題街區。全力實施生態大搬遷、產城融合發展、教育綜合提升、康養度假示範、老舊小區改造等十大行動。三是高標實施國文創建三年計劃。奪取國文創建提名權,對標國家文明縣城創建要求,主動找差距、聚焦補短板、全力抓整改,推深做實各項工作任務,常態抓好拆違整治工作,努力在城市管理、移風易俗、人居環境等方面再出新招、再立新功,力爭早日創成全國文明城市。
(二)在重大項目攻堅上要扛起新擔當、奪取新勝果。堅持「項目為王」,始終保持對重點項目強攻態勢。一是強保障、破難題。政策攻堅,老城改造專班「雙管齊下」延伸拓展「10個專班大推進」機制,聚焦落地難、推進慢等問題,開展山城力量專項攻堅行動,集中解決政策處理問題,強化土地「雙清」和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有效騰挪發展空間。資金要素更加完善二是強攻堅、補短板。強力落實「百億交通」工程,全力建設235國道羅陽至司前段,加快推進等長壟至洲嶺公路等「四好農村公路」,早日完成城區道路的「上改下」「白改黑」,全面構建立體交通網絡。三是強招引,重實效。謀大招強持續擴大有效投,護航保障中農德勝、明德學校等5個招商產業項目有序推進,總部經濟年度增收2億元以上。
(三)在產業發展壯大上要探索新路徑、拓展新平台。因地制宜推動綠色農業、生態工業、旅遊主業協同發展。一是高標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帶。加快完成黨建文化引領、清廉文化示範的「古韻·逸境」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積極謀劃培育以下洪區塊為主的東部鄉村振興示範帶和以南院洲嶺為主的南部鄉村振興示範帶。繼續實施南院、洲嶺、下洪原鄉鎮駐地「美麗城鎮」建設;二是借勢打造康養休閒首選地。深度融入縣「走走泰順、一切都順」的旅遊ip,結合嶺北「美麗鄉村」等特色資源,抓項目建設、抓品牌創建、抓旅遊營銷,推動旅遊與數字經濟、時尚運動、健康養生、生態農業、文化創意、現代商貿、教育研學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做優做精旅遊主業。三是蓄力壯大產業發展新平台。加快推進「低小散」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溫州西南生態產業集聚區。極搭建羅陽小微園、南部生態產業園、南院石材產業園等產業平台,力爭實現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破零」,培育壯大「月光經濟」「道口經濟」,助力羅陽經濟崛起發展。
(五)在民生福祉增進上要把准新定位、實現新作為。抓牢「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這一宗旨,全力為群眾解難題、增福祉、享公平。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建設文祥幼兒園、鹿泰幼兒園,開工建設縣職教中心擴建、北辰學校等校建項目,不斷優化全鎮教育布局。二是周細做實民生服務。穩步建設樟嫩梓水庫及供水工程等重大民生項目,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強化社保擴面征繳,確保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殯葬改革,全面推廣集中辦喪模式。豐富文化服務配套,強化村居文化禮堂服務供給。三是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集中力量培育村集體產業,通過資產經營、資源入股、村企共建等模式,多措並舉穩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力爭全鎮6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再上新台階。
(六)在社會治理創新上要完善新體系、塑造新標杆。準確把握社會變化趨勢,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一是共建新時代閩浙邊合作發展先行區。立足省市打造浙閩合作發展區的戰略部署和泰順獨特的區位優勢,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共治共護、交通樞紐互聯互通、社會治理聯防聯控、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十大行動」,與福建壽寧、福安、柘榮、福鼎等縣(市)在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二是完善平安羅陽基層治理服務體系。安全生產舉措繼續深化,圍繞新的一輪三年安全生產方案抓好重點領域安全生產防範措施。主動順應生態大搬遷工作不斷深化、進城百姓管理服務需求日漸迫切的現實需求,高水平推進鎮域治理現代化,完善打造「提前預防、即時響應、無縫對接、穩妥處置」的平安羅陽綜合管理指揮體系,不斷提高解決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三是優化聯防聯治大數據管理平台。總結提煉和全面運用疫情防控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依託健康碼監測、大數據排查、雲計算等數字化技術,整合資源、下沉力量,加快打造「網絡化+大數據」信息服務平台。試行開放式小區業委會、樓宇長等自治自管新模式,全力打造管理精細化、服務高效化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城市管理還是啥不清晰)。
(七)在從嚴管黨治黨上要把好新航向、鍛造新鐵軍。強化黨建主業主責,切實發揮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深入貫徹「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加快打造「山城紅」基層黨建品牌。依託「百名幹部檢視培養」「千名黨員教育培訓」「萬名人才回歸培育」,著力鍛造「有視野、有激情、有智慧、有勇氣、有情懷」的羅陽鐵軍。認真落實黨風「兩個責任」「一崗雙責」,不斷強化「從嚴治黨」導向。
按照《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19年工作要點》和《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19年推進的重大改革事項》的要求,龍山街道高度重視,按照工作分工要求,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將我街道2019年深化改革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
街道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為組長,各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辦、所為成員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按職責權限,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將工作任務層層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先後召開3次專題會議,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對街道村(社區)幹部進行政策理論和業務培訓,增強各級幹部對全面深化改革文件精神的理解和掌握。領導小組定期開展督促檢查,指導各部門開展工作,對工作推進情況逐條逐項開展督促,對工作開展好的單位進行表彰獎勵,交流經驗。對工作不力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切實增強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提高執政能力,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二、我街道承擔的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完成情況
1、深化便民服務制度改革。目前,我街道已在10個村居全部建立村級便民服務點,逐步規範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打造一支為民服務隊。實行定崗定責制,各窗口單位固定人員值班,細化責任範圍,突出各窗口單位效能建設主體責任,責任到人,進一步加強了窗口乾部管理,轉變了幹部作風,提高服務群眾的效率。強化考評落實,制定《部門績效評定細則》,將機關效能建設與績效考評相結合,實行績效情況月登記和考評累積制,進一部加強便民服務中心管理,年終將對照考評細則兌現獎懲。
2、深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改革。我街道積極開展文化廣場建設工作,投入資金124萬元,為轄區十里塘社區、龍山社區、十裡頭村、胡山村、雙店村、朱崗村、常崗村等7個村(社區)建設了文化廣場。7個村(社區)的文化廣場的設施均達到了「六有」:有一個簡易戲台(含文化牆);有一個宣傳欄;有高杆路燈;有一套文化器材;有一套廣播器材;有一套體育器材(3-5組健身器材),惠及轄區群眾3萬餘人,為轄區居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極大地豐富了轄區居民文化生活。
3、深化農村和農業體制改革。目前,為了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經濟結構,龍山街道大充分發揮近城靠路的地緣優勢,按照種養結構調優、加工能力調強、經營規模調大的要求,著力打造稻麥、中草藥、畜禽、水產、蔬菜、花卉苗木等優勢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高附加值農業,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有序流轉,促進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全街道土地流轉1.6萬餘畝,發展家庭農場29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3家。
4、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革。2019年,龍山街道完成農村戶廁改造1044戶,剷除、刷白小廣告10000餘條,清理陳年垃圾200餘車,整治廢品收購站5個,改造和拆除旱廁24座,對3個無物業管理小區衛生環境進行了全面整治改善,杜絕了轄區內的店外經營和家畜散養現象。街道為轄區10個村社區配備了垃圾清運隊伍,新修建垃圾池10座,配備垃圾桶1830個,移動垃圾箱36個,極大的改善了轄區人居環境。
三、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街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探索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改革創新意識不強,大膽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存在一定程度色求穩怕擔風險保守理念;二是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結構轉型的力度還不大;三是真正探索的內容不夠深入,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足。
四、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突出深化改革工作,貫徹依法治國,強化依法行政,加強制度建設,細化服務,促進公正執法。
2、進一步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經濟發展難題,轉變單一產業,加快優化產業結構建設,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3、結合實際合理確定發展目標,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摒棄腐朽觀念,鼓勵領導、幹部大膽改革,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爭取在重點項目和關鍵環節上有所突破,不斷激發活力。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
街道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為組長,各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辦、所為成員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按職責權限,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將工作任務層層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先後召開3次專題會議,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對街道村(社區)幹部進行政策理論和業務培訓,增強各級幹部對全面深化改革文件精神的理解和掌握。領導小組定期開展督促檢查,指導各部門開展工作,對工作推進情況逐條逐項開展督促,對工作開展好的單位進行表彰獎勵,交流經驗。對工作不力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切實增強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提高執政能力,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二、我街道承擔的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完成情況
1、深化便民服務制度改革。目前,我街道已在10個村居全部建立村級便民服務點,逐步規範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打造一支為民服務隊。實行定崗定責制,各窗口單位固定人員值班,細化責任範圍,突出各窗口單位效能建設主體責任,責任到人,進一步加強了窗口乾部管理,轉變了幹部作風,提高服務群眾的效率。強化考評落實,制定《部門績效評定細則》,將機關效能建設與績效考評相結合,實行績效情況月登記和考評累積制,進一部加強便民服務中心管理,年終將對照考評細則兌現獎懲。
2、深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改革。我街道積極開展文化廣場建設工作,投入資金124萬元,為轄區十里塘社區、龍山社區、十裡頭村、胡山村、雙店村、朱崗村、常崗村等7個村(社區)建設了文化廣場。7個村(社區)的文化廣場的設施均達到了「六有」:有一個簡易戲台(含文化牆);有一個宣傳欄;有高杆路燈;有一套文化器材;有一套廣播器材;有一套體育器材(3-5組健身器材),惠及轄區群眾3萬餘人,為轄區居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極大地豐富了轄區居民文化生活。
3、深化農村和農業體制改革。目前,為了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經濟結構,龍山街道大充分發揮近城靠路的地緣優勢,按照種養結構調優、加工能力調強、經營規模調大的要求,著力打造稻麥、中草藥、畜禽、水產、蔬菜、花卉苗木等優勢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高附加值農業,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有序流轉,促進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全街道土地流轉1.6萬餘畝,發展家庭農場29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3家。
4、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革。2019年,龍山街道完成農村戶廁改造1044戶,剷除、刷白小廣告10000餘條,清理陳年垃圾200餘車,整治廢品收購站5個,改造和拆除旱廁24座,對3個無物業管理小區衛生環境進行了全面整治改善,杜絕了轄區內的店外經營和家畜散養現象。街道為轄區10個村社區配備了垃圾清運隊伍,新修建垃圾池10座,配備垃圾桶1830個,移動垃圾箱36個,極大的改善了轄區人居環境。
三、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街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探索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改革創新意識不強,大膽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存在一定程度色求穩怕擔風險保守理念;二是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結構轉型的力度還不大;三是真正探索的內容不夠深入,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足。
四、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突出深化改革工作,貫徹依法治國,強化依法行政,加強制度建設,細化服務,促進公正執法。
2、進一步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經濟發展難題,轉變單一產業,加快優化產業結構建設,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3、結合實際合理確定發展目標,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摒棄腐朽觀念,鼓勵領導、幹部大膽改革,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爭取在重點項目和關鍵環節上有所突破,不斷激發活力。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