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過去8年,台海局勢安定祥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兩岸差異的存在和差異導致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2016年5月20日,在選舉中取得明顯優勢的民進黨將進入「執政期」,但民進黨始終不肯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逐步不斷滑向政治僵持與政策對抗的狀態。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保持對形勢與政策的關注度,思考辨析新形勢。
近年來兩岸關係發展成果。
1.1兩岸「三通」
大陸1979年倡議、兩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2008年兩岸周末包機如期實施,兩岸兩會共同簽訂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四項協議,實現了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郵。2009年兩岸實現定期航班,通航、通郵進一步擴大,使兩岸同胞的往來更加便捷。當年6月台灣當局開放大陸企業赴台投資,「陸資入島」正式啟動,兩岸「三通」由「局部、間接、單向」發展為「全面、直接、雙向」,正常交流使兩岸經濟聯繫更加密切,便利了兩岸民眾往來,提高了兩岸產業合作效率,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更加緊密,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了新動力。兩岸人員往來基本實現了正常的雙向交流,旅遊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的主渠道。2008年台灣開放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兩岸同胞企盼已久的陸客團隊游正式啟動。2010年大陸全面開放所有省、區、直轄市赴台團隊旅遊,2011年正式實施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個人旅遊。兩岸旅遊交流合作實現了互利雙贏。大陸是台灣第一大入境旅遊市場,台灣是大陸第三大入境旅遊市場,兩岸已形成互為重要客源市場的穩定格局。兩岸同胞也藉此實現了多渠道、大範圍、多層次交流。
1.2兩岸經濟制度化突破
兩岸兩會自2008年恢復協商以來,至今已經舉行11次會談,針對兩岸交流中的制度性問題,簽署了23項協議。這些協議涵蓋各個領域,有力地促進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增進了兩岸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福祉,得到了兩岸大多數民眾的歡迎和支持。這些協議搭建起兩岸和平穩定與經濟互利的橋樑,使兩岸關係進入66年來最為和平穩定、百姓獲得政策紅利最多的一個階段。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聯繫溝通機制有效運行,為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發揮重要作用。2014年2月,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與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在南京會面,這是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一次正式會面並交換意見。隨著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協商所考慮的層面愈來愈廣,已逐漸碰觸到深水區。
1.3兩岸交往的政治突破
在兩岸均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實現了66年來的首次會面,兩岸政治交往取得歷史性突破,更為兩岸經濟關係制度化夯實基礎。習近平在這次會面中明確表達了大陸對兩岸經濟合作的立場:「我們願意首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兩岸可以加強宏觀政策溝通,發揮好各自優勢,拓展經濟合作空間,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兩岸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1.4兩岸交流的民眾福祉
8年間,開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方便了兩岸民眾往來,提高了台灣企業經營效率,增加了兩岸經濟合作的商機。開放大陸遊客赴台及開放陸生赴台就讀帶動了兩岸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不斷擴大,促進兩岸交通、基礎設施、島內教育等多領域投資,促進了兩岸經濟社會共同進步。兩岸貿易人民幣結算比例逐步提高,台灣金融機構大陸營業網點繼續增加,為兩岸企業和民眾帶來更多便利。此外,海峽西岸經濟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建設的順利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提供了新的平台。廈金海纜與福(州)淡(水)海纜、以及福建向金門地區供水工程正式開通或開工方便了台灣地區金門與淡水民眾的生產生活1。2大陸與台灣社會發展概況對比。
2.1新興產業重心差異
市場導向、市場規模不同,大陸雲端大數據、智能硬體、o2o成為創業者的集聚地。在台灣人還在熱衷於加盟餐飲店,搞花卉、創意精品、居家百貨。對比大陸和台灣的新興行業布局,大陸瞄準了「互。
聯網+」,台灣大力發展「文化及創意產業」。最終網際網路+之下,大陸誕生了許多為投資所追捧的明星企業,硬體方面也連帶產生了革新。在台灣「文創」之下,誕生了:手工肥皂店、手工手提袋店、可以讀書的寵物圖書館,提高商品的附加價值。大陸年輕人競爭壓力大,競爭意識強烈。比起台灣年輕人,人文素養卻有所欠缺,在國際競爭中可能遭到質疑。台灣年輕人競爭壓力小,素質教育普及,包容精神更強卻缺乏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使台灣在國際競爭中有落後趨勢。
2.2政治差異
2.2.1台灣社會
台灣最低工資標準是兩萬台幣,相當於人民幣四千快,沒有人會比這低。但在台灣經濟困境下,無論藍綠都難以在財政上取得亮眼的成績以說服人民支持自己,於是有操弄政治議題攝取民意的事件發生。整個台灣社會追求政治正確的熱情高於大陸,所以操弄一個政治議題更普遍,綠營在過去一方面批評馬英九油價電價雙漲,要求調低電價油價。隨後又批評馬英九要啟用核電站,指核電站隨時可能爆炸,要求非核家園,發動地方黨部組織示威甚至喊出了用愛發電的口號。除了這種假議題之外,就是統獨之爭、對外關係了。兩黨都熱衷於利用手下媒體機器造勢,媒體完全不求證,直接偽造新聞。著名的「強國人鼎泰豐餐桌上撒尿,尿到小籠包蒸籠里,還要求服務員免費換菜」的假新聞曾經被炒的島內盡人皆知。兩黨黨媒熱衷於此是因為議題往往是捆綁進行的。國民黨等於親中,所以要儘可能污名化中國,就可以打擊親中的國民黨。反之在綠營支持者眼裡,國民黨也在儘可能污名化日本,打擊民進黨。
2.2.2大陸社會
在大陸社會公平問題依舊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對弱勢群體的工人利益與農民利益,缺乏有力的保護。工人在工業生產中支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福利與薪酬無法維持他們過著稍為象樣的生活。農民利益,更是受到了嚴重的工農業產品剪刀差的侵害,耕地被國家與商業團體人、工廠主徵用時,農民獲得的賠償遠低於應得標準。
政府官員的權力的取得與使用缺乏民意基礎。基層與中層官員不是選舉出來的,而是任命為主的。權力使用缺乏民意機構必要的監督。政府開支不夠透明。在大陸尤其是公民的文化與政治發展權利沒得到有力的保護。缺乏公民參與政治與社會管理的公平競爭上崗的途徑。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正在醞釀中,何時得到執行,令人拭目以待。幹部任命中的公示制度對權力的取得有著一種約束力,待聘用幹部的公開答辯,令幹部使用透明度有所加強。
人權方面,出版權正開始逐步放開,出版行為向商業行為回歸,為人們的文化權利的實現提供了制度保證。網絡上自由言論程度較高。但政治發展權利方面,限制尚多,沒有提供足夠的空間讓人發展。政黨法與結社法規尚未單獨制定出來。
兩岸差異的啟示與影響
《獨裁者手冊》的觀點——政治家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儘可能維持以及延長他的統治,而要做到這一點,他只需要照顧好那些「在選舉中,對他上台有決定性影響的人」。在中國大陸,全體成年公民是名義上的選舉者,人大代表是有影響力的選舉者。在台灣,這個群體卻很大,是台灣1800萬選民。民主雖然是普世價值,但也要操作得當才能為良政助攻,否則一旦淪為民粹,哪怕是一個標榜民主的地區或者國家,也無法逃脫劣政的魔爪。台灣政黨之間不健康的惡性競爭關係,相互拆台,沒有大局觀使很多台灣人表示過對台灣政治的失望,這種失望不是說政黨更替就有希望了,而是兩邊都失望,徹底的失望,「誰上來都一樣,藍綠都是一丘之貉」。對執政黨的缺乏信任就容易導致執政黨無論幹什麼都會被惡意揣測動機,再加上某些新聞媒體都特別擅長煽風點火,本來可能是善意的政策,經過社交媒體發酵,都變得面目可憎。民眾開始對人不對事,政治正確掩蓋了事實正確,為了反對而反對,意識形態壓過了事實真相。無論是台灣還是大陸,普羅大眾的民主素養還有待提高,對民粹可能帶來的問題缺乏防範意識,立場不夠穩定,容易被媒體和情緒化演講煽動而改變立場,對「集體的麻木」,「庸眾的勝利」缺乏必要的警惕?
台灣馬英九將「九二共識」這個視為自己政治生涯的功績之一,而綠營對此基本上是不予理睬。李登輝認為「九二共識」不存在,蔡英文始終不肯說出這四個字。「九二共識」大陸宣傳的重點是在「一個中國」,而台灣理解的是「一中各表」。「一個中國」是所有大陸人的原則,台灣問題,兩岸關係對中國大陸的社會和政治影響觸及太深,所以「一個中國」也是政府絕對不能退讓的態度。而台灣的年輕一代,已經幾乎全都缺失中國認同感,蔡英文的執政也必將著力於提升台灣的「華人性」,降低其「中華性」。黃安,周子瑜事件,臉書表情包罵戰等一系列事件,徹底揭開了兩岸民眾間的掩藏已久的矛盾,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隨著民進黨上台,兩岸民間往來與交流、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但因台灣政治大環境與兩岸關係形勢的變化,其熱度可能會下降,規模可能會縮小。
當代大學生面對兩岸關係發展新形勢。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形勢與政策,思辨地思考問題,不盲目地受輿論的引導。為了維護和平統一我們首先能做的是保持現有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自我完善積極投入社會建設,因為大陸的綜合實力是兩岸關係的最重要籌碼。
參考文獻:
[1]朱磊.回望一起走過的路——兩岸經濟交流合作8年來成果顯著[j].兩岸關係,2016,05:31-34。
[2]陳水扁否認「九二共識」將持久傷害台灣前途[eb/ol]./2001-11-08/26/136894.html,2001-11-08/2013-12-20。
[3]台灣媒體指責陳水扁「正在製造台灣人民的悲哀」[eb/ol]./2002-08-04/26/208770.html,2002-08-04/2013-12-20。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正確認識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形勢心得6篇[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