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珍愛生命、預防溺水」,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見的意外事故,一般發生溺水的地點:游泳池、水庫、水坑、池塘、河流、海邊等場所。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發季節,每年夏天都有溺水身亡事故發生。在溺水者當中,有不會游泳的,也有一些會游泳、甚至是水性好的人。
在我們國家,意外傷害是0~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國有近5000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因,10個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0~14歲兒童中,有近6個是因為溺水身亡的。
2012年6月9日,山東省萊蕪市,7名初三學生游泳全部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陽市5名小學生游泳全部溺水身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7名學生在松花江游泳,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16名學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
現在正是天氣炎熱季節,暑期也即將來臨,防溺水傷亡必須要引起每個家庭、學校和所有學生的高度重視。學校德育處在3月7日,給各班下發了「關於防溺水事故的通知」希望各班根據通知內容,認真開展好安全教育活動,在6月15日又給每位同學發放了《致家長的一封信》、《仁和區東風小學防溺水安全知識宣傳》《仁和區東風小學學生防溺水安全保證書》希望每位同學在家裡和自己的父母認真學習。在此學校再次強調要求同學們做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安全意識,加強自我保護,不走河邊,溝沿,不走偏僻的道路,回家時要結伴而行。
二、用學會的防溺水知識運用於實際,堅決杜絕溺水事件的發生。
三、從我做起,聽從長輩教導,嚴守學校紀律,堅決不玩水。
四、在加強自我安全意識的同時,努力做好說服教育工作,對於那些違反學校紀律,私自玩水的行為,要堅決抵制並勸阻。
五、如要游泳要到有資質的游泳場游泳,而且必須要有組織並在大人帶領下方可去游泳。
六、同學間要互相關心、愛護,發現有的同學私自去游泳或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耍,要及時勸阻並告訴老師、家長。
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有人落水,我們在營救時應該怎麼辦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冒然下水營救,因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將十分危險。在水中與落水者糾纏不但會消耗救助者的大量體力,有時甚至會導致救助者體力耗盡最終喪命。所以,發現有人落水,最正確的做法應立即大聲呼救,尋求大人的幫助。同時,可以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拋給落水者。
同學們:生命高於一切,我們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愛生命,預防溺水,杜絕悲劇的發生。
謝謝大家。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暴雨洪澇救援防範演講稿12篇[朗讀]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全市抗洪搶險總結表彰暨抗災救災動員大會,就是要總結抗洪鬥爭取得的重大成績,表彰在抗洪救災中湧現出來的模範集體、模範個人以及在各條戰線上為抗洪救災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全面部署下一階段抗災救災任務,動員全市人民以偉大的抗洪精神,努力把我市發展的各項事業推向前進。剛才,蔭卓同志宣讀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決定,全市有13個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218個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了表彰。在此,我謹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抗洪模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參加抗洪鬥爭的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公安幹警、民兵預備役人員、醫療衛生和新聞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我市抗洪救災的各級領導、兄弟縣區以及為這次抗洪救災奉獻愛心、無私援助的社會各屆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波瀾壯闊的抗洪搶險鬥爭回顧
7月21日以來,我省中部連續遭受暴雨和特大暴雨襲擊,27日的特大暴雨總降雨量突破250毫米,是5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降雨。連續的強降雨,使松花江、飲馬河、霧開河水位迅速上漲,石頭口門水庫最大泄洪量達到700立方米/秒,豐滿水庫最大泄洪量達到4500立方米/秒,我市飲馬河和松花江流域9個鄉鎮國堤內的農田全部被淹,松花江流域3個鄉鎮多處村莊受到洪水侵襲,東西兩線同時告急。這次特大洪澇災害造成大批房屋倒塌,大片農田被淹,大量群眾轉移,大範圍道路、通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損毀。截止目前,全市受災人口近14.18萬人,倒塌房屋590所,毀壞房屋3242所,農作物受災面積85.1萬畝,損毀堤防工程29處,損毀橋樑55座、涵洞111道,毀壞公路7648平方米,毀壞輸電線路56.92公里。全市直接經濟損失近10億元。這次洪災的降雨強度之大、波及範圍之廣、災害損失之重、持續時間之長在我市防洪史上前所未有。
堅決戰勝這場洪水,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衛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一場重大鬥爭,也是對全市人民勇氣、信心與力量的一場嚴峻考驗。面對強降雨、高水位和重災情的嚴重威脅,全市上下全面動員,立即行動,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指導思想,奮力抗洪搶險,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展現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動人場景,奏出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勝利凱歌。
1、科學決策,沉著應對不斷變化的汛情。
自7月21日以來,市委、市政府根據汛情發展變化,多次召開各層次、各類別抗洪救災會議,科學調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全市抗洪工作。防汛之初,根據汛情、雨情,提出了「三個確保」即保國堤、保回水堤、保群眾安全的工作思路。7月26日,石頭口門水庫放流量加大到550立方米/秒,國堤壓力巨大,經過科學研判,確定「有保有舍」的工作思路,要求死保國堤。7月28日,石頭口門水庫計劃放流量增加到700立方米/秒,豐滿水庫放流量計劃增加到2000立方米/秒,形勢異常嚴峻,我們提出了「保證國堤無一處決口,保證不出現一人因災死亡」的雙保目標。按照市裡統一部署,市級各包保領導分赴東西兩線靠前指揮,各鄉鎮街和相關部門嚴陣以待,全力迎戰洪水。
7月30日,石頭口門水庫庫容達到5.7億立方米,飲馬河堤防持續高水位運行近7天,險情不斷發生,形勢萬分危急,各鄉鎮結合實際開展了「小中大、642」相結合的巡堤模式,紀檢監察、市委辦、政府辦緊急組成抗洪工作督查組強化巡堤和物資儲備,使險情在第一時間得到發現,第一時間能夠處置。8月4日,在決勝的關鍵時刻,根據天氣變化,全市發布總動員令,92個部門和單位步調一致的組成了1600人的搶險搶轉移突擊隊,24小時待命值守,隨時準備投入抗洪搶險和群眾轉移工作。各鄉鎮、各部門、城區防指也都及時召開緊急會議,對各項抗洪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可以說,符合實際、具有高度預見性的科學決策,保證了抗洪搶險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為奪取抗洪搶險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2、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措施紮實有效。
在汛期之前,市防指和相關部門及時修訂完善了市防汛抗旱工作預案、松花江和飲馬河水災搶險應急預案、城市防洪應急預案,新制定了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為全市防汛抗洪搶險提供了實施依據。進入7月下旬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汛情形勢,水利、財政、林業等各相關部門,東西兩線各鄉鎮街緊急組織編織袋150萬條、鐵線30噸、塑料布8噸、鋼筋10噸、無紡布10萬平方米、木樁1240立方米、發電機組50台套,為抗洪搶險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同時,進一步落實了抗洪責任制,黨政主要領導包戰線,副市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組,村社幹部包堤段。市鄉村社各級幹部全面動員,消防官兵、公檢法幹部、民兵預備役組成了前線抗洪搶險衝鋒隊。水利局在第一時間派出30名水利專家充實到9個重點鄉鎮提供技術指導。在20餘天艱苦卓絕的抗洪搶險中,全市累計出動4萬餘人次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為抗洪鬥爭的勝利提供了充足的組織和人力保障。
3、全力以赴,及時處理各種突發險情。
汛期以來,市防指密切關注雨情、水情變化,及時分析形勢,研究對策,科學指揮調度抗洪搶險工作。7月28日,東湖鎮黑林子村三、四社受洪水圍困,長春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隋忠誠同志親赴一線調度指揮,公安幹警、消防官兵、民兵預備役和鎮村領導火速趕赴現場救援,經過4個小時奮戰,群眾得到妥善轉移,險情全部排除。7月29日,東湖鎮團山村7社發生山體滑坡,包保領導立即趕赴現場,當地、政府立即行動,將受泥石流威脅的5戶群眾緊急轉移。歷史上曾兩次決口的飲馬河雙豐回水堤,自7月23日以來,發生管涌、滑坡、裂縫、滲水等險情70多次,市防指緊急調運編織袋8萬條,木桿5000根,草袋子1800條,塑料布19000平方米,龍嘉和興隆兩鎮投入搶險人員3100多人次,創造了雙豐回水堤在超過歷史最大流量、持續時間最長的情況下無一處決口的奇蹟。8月2日,松花江紅旗大堵截段突然發生多處管涌,其塔木、政府立即組織1000餘人奮戰一夜,消除了險情。在抗洪搶險最緊要的關頭,我市又接到打撈松花江化學原料桶的指令,松花江沿岸三鎮全部動員,交通、環保等部門領導趕赴一線,消防官兵晝夜奮戰,經過連續14天的作戰,成功打撈轉運化工原料桶318個,圓滿完成了任務。在全市上下的全力攻堅下,東西兩線險情全部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4、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減少洪澇災害的影響。
在抗洪救災過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出屯與不出屯相結合」的方式,妥善轉移安置受災群眾。7月29日夜,長春市防指下達了石頭口門水庫上游191米高程以下居民緊急轉移的命令,波泥河和東湖鎮黨委、政府迅速組織1659名群眾緊急轉移。7月29日,我市接到省防指豐滿水庫將泄洪4500立方米/秒的緊急通知後,立即召開會議,確定了「火速轉移群眾,全力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目標,莽卡、其塔木、上河灣3個鄉鎮連夜打響了群眾轉移攻堅戰,在不到48個小時內將洪水威脅區域內的10601名群眾及貴重財產全部進行了安全轉移。
在石頭口門水庫放流進一步加大,飲馬河堤防險情頻出的危急時刻,飲馬河沿線龍嘉、興隆、葦子溝、九郊黨委、政府快速反應,及時對14521名群眾進行了轉移疏散。在小南河水位上漲,市區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市城市防洪指揮部以最快速度對小南河行洪區障礙進行突擊處置,對城區5534人進行妥善轉移。同時,市防指又緊急制定了受洪水威脅的飲馬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和城區的45300名群眾轉移預案,「雙搶」突擊隊連夜與包保區域進行了對接,為轉移群眾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汛期以來,我市採取不同方式轉移32315名群眾,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保證了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乾淨水喝、有病能及時得到救治。
二、抗洪經驗彌足珍貴,抗洪精神催人奮進
一場災害就是一次考驗,每經受一次考驗都會積累一筆精神財富。災情從預警到發生,到處展現出萬眾一心、戰勝洪澇災害的壯麗畫卷。回顧本次抗洪鬥爭,我們之所以能夠全面勝利,總結起來,主要有五點經驗和體會:
第一,省、長春市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精神支柱。各級領導高度關注我市的汛情、災情和群眾安危,直接指揮了這場鬥爭,始終與我們心心相連,同舟共濟。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省人大副主任包秦、長春市市長崔傑,人大主任祝業精,市委副書記李樹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隋忠誠,市委常委、秘書長錢萬成,市人大副主任方曙光,副市長陳巳,都親臨我市抗洪搶險一線,聽取情況、研究汛情,指揮搶險,親切慰問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的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省、長春市人大兩位領導還吃住在防汛指揮部,現場指揮調度抗洪救災和人口轉移。特別在我市抗洪搶險的關鍵時刻,長春市主要領導積極協調省防指,使石頭口門水庫放流兼顧上下游利益,為我們抗洪搶險的決勝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省、長春市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極大地鼓舞了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的士氣,增強增強了我們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第二,各級黨委、政府發揮核心領導作用,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關鍵所在。在整個抗洪救災過程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指導下,靠前指揮、科學調度、周密部署,始終與受災群眾心心相連、患難與共,把抗洪救災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來抓,形成了一整套的防汛抗洪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在決戰的關鍵時期,兩線各鄉鎮黨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行動迅速,堅強有力,步調一致,組織幹部群眾從容應對,牢牢掌控著抗洪局勢,下定決心必保實現「兩個確保」,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使我們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公務員之家。
第三,廣大幹部群眾眾志成城、奮力拚搏,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堅實基礎。在抗洪搶險鬥爭中,我們的各級幹部在驚濤駭浪面前沒有驚慌失措,我們的人民群眾面對失去家園沒有悲觀消沉,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剛才,介紹的13個抗洪模範集體和個人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們中,有20餘天沒有回一次家,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的領導和技術幹部。有毅然放下對個人前途至關重要的公選幹部備考工作,第一時間奔赴前線指揮幹部群眾抗災自救的年青同志。有身患癌症,但晝夜堅守,倒也要倒在大堤上的村黨支部書記。
有不顧小家、一心抗洪的普通黨員等等。同時,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報道抗洪救災進展情況,為抗洪救災提供了強大輿論支持;醫療衛生工作者深入抗洪前線開展災後防疫工作,確保了大災之後無大疫;水利、氣象等部門業務工作者夜以繼日地工作,為決策指揮提供了重要依據;財政、民政、電力、交通等各戰線的同志都把支持抗洪搶險當作首要任務,大力協同,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次洪澇災害,既是一場重大磨難,也是前進中的一場重大考驗。我們的黨員幹部和群眾,用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堅韌的努力戰勝了磨難、經受住了考驗,形成了奪取抗洪救災全面勝利的堅實基礎。
第四,廣大幹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重要保障。災情就是命令,廣大公安、檢察、幹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預備役危難之中顯身手,不畏艱險,頑強拼搏,連續作戰,衝鋒在波峰浪尖,戰鬥在堤防險段,拼搏在緊要關頭,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急難險重任務,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用汗水和忠誠譜寫了軍民警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嶄新篇章,為我市奪取抗洪搶險鬥爭的全面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五,社會各界的大力援助、合力攻堅,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重要力量。大災無情,人間有愛。面對特大洪澇災害,社會各界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踴躍捐款捐物。長春市南關區連夜調配採購了10萬條編織袋,第一時間將抗洪物資及專項救助資金100萬元送到我市抗洪一線;農村商業銀行、山東金鑼集團、吉林宇光能源、吉煤集團龍家堡煤礦、天景食品等全市各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紛紛慷慨解囊;吉林省旺民長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哲以個人名義捐款100萬元;就在會前,吉林廣澤乳業公司還專程舉派人趕來捐款100萬元。各駐市單位、社會團體、機關黨員幹部也踴躍捐款。全市上下處處涌動著濃濃深情,形成了齊心協力抗擊災害的磅礴力量。截止8月14日15時,我市共接收社會各界捐獻款物摺合人民幣近千萬元,為加快災後重建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和物質支持。
在這場氣壯山河的抗洪救災鬥爭中,全市黨員幹部、人民群眾在團結一心,英勇奮戰抗擊洪魔的同時,也創造出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就是全市人民以堅強的意志、巨大的力量熔鑄成的無比珍貴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忍不拔、勇於勝利」的抗洪精神。
在這場抗洪搶險鬥爭中,充分體現了「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抗洪精神。這次洪災雖然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但在抗洪鬥爭中,全市上下充分展示了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充分凝聚了戰勝危難的無窮力量。各級黨組織在困境中奮進,廣大群眾在災害中自立自強,始終保持著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態。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百倍珍惜,永遠保持下去。
在這場抗洪搶險鬥爭中,充分體現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抗洪精神。面對特大洪災,令人感動的是,災難讓我們變得更加勇敢和無私,災難讓我們更加團結和友愛,從市區到農村,從機關到鄉鎮,從各級領導到一般幹部,從共產黨員到普通群眾,85萬人民精誠團結,大地到處涌動著同心同德、團結奮戰的澎湃熱潮,融匯成了抗洪救災的巨大合力。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百倍珍惜,永遠保持下去。
在這場抗洪搶險鬥爭中,充分體現了「堅忍不拔、勇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這次洪水災害來勢之兇猛、持續時間之長、危害範圍之廣史無前例,挑戰著全市人民的精神極限。但面對特大洪災,廣大幹部群眾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誓與洪水決一死戰,越是緊要關頭,越是不屈不撓,沉著應戰,表現出超人的勇氣和驚人的毅力。正是這種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才奏響了抗洪救災的最強音。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百倍珍惜,永遠保持下去。
三、以抗洪精神為動力,全面抓好災後重建工作
洪澇災害給我們留下了創傷和發展障礙,消除災害影響任重道遠,我們必須繼續發揚抗洪精神,抓好災後生產和恢復重建,迅速在全市掀起大災之後大發展的新熱潮。
一是要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今天會議已經下發了《全市抗災救災工作方案》,農業、民政、水利、牧業等各相關部門和受災鄉鎮要按照方案要求,進一步全面科學核實水庫、房屋、農作物、耕地等受災情況,並及時向省和長春市對口部門彙報,全力爭取上級重建項目和資金,幫助災區人民儘快恢復生產生活;民政部門要對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給予更多關愛,及時把符合條件因災致困的家庭納入低保範圍;繼續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積極開展各種慈善募捐活動,採取多種形式幫助災區群眾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糧食、發改、工商等部門要做好糧、油、蔬菜調運工作,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財政和各鄉(鎮)街要組織好受災群眾口糧、食用油、棉衣(被)等物資的採購和發放工作,超前做好受災群眾安全過冬的準備。
衛生部門要組織衛生防疫人員深入災區,紮實做好衛生防疫、水源保護、食品衛生和環境衛生整治,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農業保險機構要做好農業保險查勘理賠工作,對絕收全損的農戶,要迅速按一定比例優先預付賠款;部門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災區正常社會秩序。同時,市直各部門要全力開展對受災較重村的對口幫扶工作,千方百計幫助受災群眾籌集資金和物資,充分調動受災群眾生產自救和重建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部門與受災村對接工作要在8月16日前全部完成。
二是要支持災區恢復生產。涉農部門要有針對性引導農民開展抗災自救和生產恢復。當前,恢復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是儘快排水排澇,全市各受災區域要確保一周以內完成內澇排水工作,能保一壟保一壟,能保一畝保一畝。因災絕收地塊要抓緊組織毀種補種,涉農部門對所需農業生產資料8月15日前要調配到位,確保恢復生產需要。無法毀種的地塊要納入秋季深松整地計劃,為明年生產做好準備。牧業局要指導牧業養殖戶,及時補欄增養,做好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及動物疫病防控,確保不發生重大疫情。勞動部門要積極組織災區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災區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給予免費培訓,促進受災農民增加勞務收入。
三是要抓好災後重建工作。建設、國土等部門要加強被水浸泡建築的檢查防範工作,絕不能出現災後房屋倒塌造成人員傷亡的情況;發改、建設、民政等部門要結合城市棚戶區改造和泥草房改造,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策支持、群眾自助的方式,抓緊實施抗洪救災新居工程,9月1日以前要全部開工,10月底前受災群眾必須保證遷入新居。對城鄉因災損壞的房屋,9月底前要完成維修加固,確保全部修復到位。
交通部門9月底前要完成水毀、鄉路、橋涵修復重建工作。供電部門要千方百計搶修損壞的電力設施,做到水退到哪裡,電就送到哪裡。水利部門要結合今年發生的水情、工情和險情實際,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先急後緩,分步實施」的原則,抓緊修復堤防險工險段和應急水毀工程,其它水毀工程的設計要立即開始,9月10日前完成並上報審批,所有水毀工程都要在2011年7月1日前完成除險加固。涉及農業的灌溉工程明年春灌前必須修復到位。發改、國土、建設等部門要協同作戰,在救災項目審批和建設施工的過程,開闢綠色通道,保障工程修復進度。
四是抓好汛期安全生產。8月10日,通化市宏遠煤礦發生淹井事故,18名礦工被困。當前,我市仍處於汛期,要吸取通化8.10事故教訓,全力作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特別要進一步加強煤礦和非煤礦山檢查。會後安監等部門要立即對煤礦和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再進行一次徹底全面的排查,嚴防井口灌水和井下透水事故發生,堅決杜絕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五是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要統攬全局,堅持救災工作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堅持一手毫不鬆懈地抓抗洪救災重建,一手堅定不移地抓經濟社會發展。在加快恢復重建的同時,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不遺餘力改善民生,堅定不移推進「兩城兩區」戰略實施,確保我市在大災之年經濟總量不減少,增長速度不下滑,發展質量不降低,目標任務不落空。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全市抗洪搶險總結表彰暨抗災救災動員大會,就是要總結抗洪鬥爭取得的重大成績,表彰在抗洪救災中湧現出來的模範集體、模範個人以及在各條戰線上為抗洪救災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全面部署下一階段抗災救災任務,動員全市人民以偉大的抗洪精神,努力把我市發展的各項事業推向前進。剛才,蔭卓同志宣讀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決定,全市有13個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218個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了表彰。在此,我謹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抗洪模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參加抗洪鬥爭的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公安幹警、民兵預備役人員、醫療衛生和新聞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我市抗洪救災的各級領導、兄弟縣區以及為這次抗洪救災奉獻愛心、無私援助的社會各屆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波瀾壯闊的抗洪搶險鬥爭回顧
7月21日以來,我省中部連續遭受暴雨和特大暴雨襲擊,27日的特大暴雨總降雨量突破250毫米,是5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降雨。連續的強降雨,使松花江、飲馬河、霧開河水位迅速上漲,石頭口門水庫最大泄洪量達到700立方米/秒,豐滿水庫最大泄洪量達到4500立方米/秒,我市飲馬河和松花江流域9個鄉鎮國堤內的農田全部被淹,松花江流域3個鄉鎮多處村莊受到洪水侵襲,東西兩線同時告急。這次特大洪澇災害造成大批房屋倒塌,大片農田被淹,大量群眾轉移,大範圍道路、通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損毀。截止目前,全市受災人口近14.18萬人,倒塌房屋590所,毀壞房屋3242所,農作物受災面積85.1萬畝,損毀堤防工程29處,損毀橋樑55座、涵洞111道,毀壞公路7648平方米,毀壞輸電線路56.92公里。全市直接經濟損失近10億元。這次洪災的降雨強度之大、波及範圍之廣、災害損失之重、持續時間之長在我市防洪史上前所未有。
堅決戰勝這場洪水,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衛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一場重大鬥爭,也是對全市人民勇氣、信心與力量的一場嚴峻考驗。面對強降雨、高水位和重災情的嚴重威脅,全市上下全面動員,立即行動,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指導思想,奮力抗洪搶險,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展現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動人場景,奏出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勝利凱歌。
1、科學決策,沉著應對不斷變化的汛情。
自7月21日以來,市委、市政府根據汛情發展變化,多次召開各層次、各類別抗洪救災會議,科學調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全市抗洪工作。防汛之初,根據汛情、雨情,提出了「三個確保」即保國堤、保回水堤、保群眾安全的工作思路。7月26日,石頭口門水庫放流量加大到550立方米/秒,國堤壓力巨大,經過科學研判,確定「有保有舍」的工作思路,要求死保國堤。7月28日,石頭口門水庫計劃放流量增加到700立方米/秒,豐滿水庫放流量計劃增加到2000立方米/秒,形勢異常嚴峻,我們提出了「保證國堤無一處決口,保證不出現一人因災死亡」的雙保目標。按照市裡統一部署,市級各包保領導分赴東西兩線靠前指揮,各鄉鎮街和相關部門嚴陣以待,全力迎戰洪水。
7月30日,石頭口門水庫庫容達到5.7億立方米,飲馬河堤防持續高水位運行近7天,險情不斷發生,形勢萬分危急,各鄉鎮結合實際開展了「小中大、642」相結合的巡堤模式,紀檢監察、市委辦、政府辦緊急組成抗洪工作督查組強化巡堤和物資儲備,使險情在第一時間得到發現,第一時間能夠處置。8月4日,在決勝的關鍵時刻,根據天氣變化,全市發布總動員令,92個部門和單位步調一致的組成了1600人的搶險搶轉移突擊隊,24小時待命值守,隨時準備投入抗洪搶險和群眾轉移工作。各鄉鎮、各部門、城區防指也都及時召開緊急會議,對各項抗洪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可以說,符合實際、具有高度預見性的科學決策,保證了抗洪搶險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為奪取抗洪搶險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2、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措施紮實有效。
在汛期之前,市防指和相關部門及時修訂完善了市防汛抗旱工作預案、松花江和飲馬河水災搶險應急預案、城市防洪應急預案,新制定了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為全市防汛抗洪搶險提供了實施依據。進入7月下旬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汛情形勢,水利、財政、林業等各相關部門,東西兩線各鄉鎮街緊急組織編織袋150萬條、鐵線30噸、塑料布8噸、鋼筋10噸、無紡布10萬平方米、木樁1240立方米、發電機組50台套,為抗洪搶險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同時,進一步落實了抗洪責任制,黨政主要領導包戰線,副市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組,村社幹部包堤段。市鄉村社各級幹部全面動員,消防官兵、公檢法幹部、民兵預備役組成了前線抗洪搶險衝鋒隊。水利局在第一時間派出30名水利專家充實到9個重點鄉鎮提供技術指導。在20餘天艱苦卓絕的抗洪搶險中,全市累計出動4萬餘人次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為抗洪鬥爭的勝利提供了充足的組織和人力保障。
3、全力以赴,及時處理各種突發險情。
汛期以來,市防指密切關注雨情、水情變化,及時分析形勢,研究對策,科學指揮調度抗洪搶險工作。7月28日,東湖鎮黑林子村三、四社受洪水圍困,長春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隋忠誠同志親赴一線調度指揮,公安幹警、消防官兵、民兵預備役和鎮村領導火速趕赴現場救援,經過4個小時奮戰,群眾得到妥善轉移,險情全部排除。7月29日,東湖鎮團山村7社發生山體滑坡,包保領導立即趕赴現場,當地、政府立即行動,將受泥石流威脅的5戶群眾緊急轉移。歷史上曾兩次決口的飲馬河雙豐回水堤,自7月23日以來,發生管涌、滑坡、裂縫、滲水等險情70多次,市防指緊急調運編織袋8萬條,木桿5000根,草袋子1800條,塑料布19000平方米,龍嘉和興隆兩鎮投入搶險人員3100多人次,創造了雙豐回水堤在超過歷史最大流量、持續時間最長的情況下無一處決口的奇蹟。8月2日,松花江紅旗大堵截段突然發生多處管涌,其塔木、政府立即組織1000餘人奮戰一夜,消除了險情。在抗洪搶險最緊要的關頭,我市又接到打撈松花江化學原料桶的指令,松花江沿岸三鎮全部動員,交通、環保等部門領導趕赴一線,消防官兵晝夜奮戰,經過連續14天的作戰,成功打撈轉運化工原料桶318個,圓滿完成了任務。在全市上下的全力攻堅下,東西兩線險情全部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4、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減少洪澇災害的影響。
在抗洪救災過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出屯與不出屯相結合」的方式,妥善轉移安置受災群眾。7月29日夜,長春市防指下達了石頭口門水庫上游191米高程以下居民緊急轉移的命令,波泥河和東湖鎮黨委、政府迅速組織1659名群眾緊急轉移。7月29日,我市接到省防指豐滿水庫將泄洪4500立方米/秒的緊急通知後,立即召開會議,確定了「火速轉移群眾,全力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目標,莽卡、其塔木、上河灣3個鄉鎮連夜打響了群眾轉移攻堅戰,在不到48個小時內將洪水威脅區域內的10601名群眾及貴重財產全部進行了安全轉移。
在石頭口門水庫放流進一步加大,飲馬河堤防險情頻出的危急時刻,飲馬河沿線龍嘉、興隆、葦子溝、九郊黨委、政府快速反應,及時對14521名群眾進行了轉移疏散。在小南河水位上漲,市區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市城市防洪指揮部以最快速度對小南河行洪區障礙進行突擊處置,對城區5534人進行妥善轉移。同時,市防指又緊急制定了受洪水威脅的飲馬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和城區的45300名群眾轉移預案,「雙搶」突擊隊連夜與包保區域進行了對接,為轉移群眾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汛期以來,我市採取不同方式轉移32315名群眾,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保證了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乾淨水喝、有病能及時得到救治。
二、抗洪經驗彌足珍貴,抗洪精神催人奮進
一場災害就是一次考驗,每經受一次考驗都會積累一筆精神財富。災情從預警到發生,到處展現出萬眾一心、戰勝洪澇災害的壯麗畫卷。回顧本次抗洪鬥爭,我們之所以能夠全面勝利,總結起來,主要有五點經驗和體會:
第一,省、長春市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精神支柱。各級領導高度關注我市的汛情、災情和群眾安危,直接指揮了這場鬥爭,始終與我們心心相連,同舟共濟。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省人大副主任包秦、長春市市長崔傑,人大主任祝業精,市委副書記李樹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隋忠誠,市委常委、秘書長錢萬成,市人大副主任方曙光,副市長陳巳,都親臨我市抗洪搶險一線,聽取情況、研究汛情,指揮搶險,親切慰問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的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省、長春市人大兩位領導還吃住在防汛指揮部,現場指揮調度抗洪救災和人口轉移。特別在我市抗洪搶險的關鍵時刻,長春市主要領導積極協調省防指,使石頭口門水庫放流兼顧上下游利益,為我們抗洪搶險的決勝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省、長春市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極大地鼓舞了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的士氣,增強增強了我們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第二,各級黨委、政府發揮核心領導作用,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關鍵所在。在整個抗洪救災過程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指導下,靠前指揮、科學調度、周密部署,始終與受災群眾心心相連、患難與共,把抗洪救災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來抓,形成了一整套的防汛抗洪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在決戰的關鍵時期,兩線各鄉鎮黨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行動迅速,堅強有力,步調一致,組織幹部群眾從容應對,牢牢掌控著抗洪局勢,下定決心必保實現「兩個確保」,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使我們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公務員之家。
第三,廣大幹部群眾眾志成城、奮力拚搏,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堅實基礎。在抗洪搶險鬥爭中,我們的各級幹部在驚濤駭浪面前沒有驚慌失措,我們的人民群眾面對失去家園沒有悲觀消沉,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剛才,介紹的13個抗洪模範集體和個人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們中,有20餘天沒有回一次家,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的領導和技術幹部。有毅然放下對個人前途至關重要的公選幹部備考工作,第一時間奔赴前線指揮幹部群眾抗災自救的年青同志。有身患癌症,但晝夜堅守,倒也要倒在大堤上的村黨支部書記。
有不顧小家、一心抗洪的普通黨員等等。同時,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報道抗洪救災進展情況,為抗洪救災提供了強大輿論支持;醫療衛生工作者深入抗洪前線開展災後防疫工作,確保了大災之後無大疫;水利、氣象等部門業務工作者夜以繼日地工作,為決策指揮提供了重要依據;財政、民政、電力、交通等各戰線的同志都把支持抗洪搶險當作首要任務,大力協同,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次洪澇災害,既是一場重大磨難,也是前進中的一場重大考驗。我們的黨員幹部和群眾,用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堅韌的努力戰勝了磨難、經受住了考驗,形成了奪取抗洪救災全面勝利的堅實基礎。
第四,廣大幹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重要保障。災情就是命令,廣大公安、檢察、幹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預備役危難之中顯身手,不畏艱險,頑強拼搏,連續作戰,衝鋒在波峰浪尖,戰鬥在堤防險段,拼搏在緊要關頭,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急難險重任務,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用汗水和忠誠譜寫了軍民警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嶄新篇章,為我市奪取抗洪搶險鬥爭的全面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五,社會各界的大力援助、合力攻堅,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重要力量。大災無情,人間有愛。面對特大洪澇災害,社會各界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踴躍捐款捐物。長春市南關區連夜調配採購了10萬條編織袋,第一時間將抗洪物資及專項救助資金100萬元送到我市抗洪一線;農村商業銀行、山東金鑼集團、吉林宇光能源、吉煤集團龍家堡煤礦、天景食品等全市各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紛紛慷慨解囊;吉林省旺民長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哲以個人名義捐款100萬元;就在會前,吉林廣澤乳業公司還專程舉派人趕來捐款100萬元。各駐市單位、社會團體、機關黨員幹部也踴躍捐款。全市上下處處涌動著濃濃深情,形成了齊心協力抗擊災害的磅礴力量。截止8月14日15時,我市共接收社會各界捐獻款物摺合人民幣近千萬元,為加快災後重建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和物質支持。
在這場氣壯山河的抗洪救災鬥爭中,全市黨員幹部、人民群眾在團結一心,英勇奮戰抗擊洪魔的同時,也創造出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就是全市人民以堅強的意志、巨大的力量熔鑄成的無比珍貴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忍不拔、勇於勝利」的抗洪精神。
在這場抗洪搶險鬥爭中,充分體現了「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抗洪精神。這次洪災雖然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但在抗洪鬥爭中,全市上下充分展示了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充分凝聚了戰勝危難的無窮力量。各級黨組織在困境中奮進,廣大群眾在災害中自立自強,始終保持著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態。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百倍珍惜,永遠保持下去。
在這場抗洪搶險鬥爭中,充分體現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抗洪精神。面對特大洪災,令人感動的是,災難讓我們變得更加勇敢和無私,災難讓我們更加團結和友愛,從市區到農村,從機關到鄉鎮,從各級領導到一般幹部,從共產黨員到普通群眾,85萬人民精誠團結,大地到處涌動著同心同德、團結奮戰的澎湃熱潮,融匯成了抗洪救災的巨大合力。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百倍珍惜,永遠保持下去。
在這場抗洪搶險鬥爭中,充分體現了「堅忍不拔、勇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這次洪水災害來勢之兇猛、持續時間之長、危害範圍之廣史無前例,挑戰著全市人民的精神極限。但面對特大洪災,廣大幹部群眾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誓與洪水決一死戰,越是緊要關頭,越是不屈不撓,沉著應戰,表現出超人的勇氣和驚人的毅力。正是這種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才奏響了抗洪救災的最強音。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百倍珍惜,永遠保持下去。
三、以抗洪精神為動力,全面抓好災後重建工作
洪澇災害給我們留下了創傷和發展障礙,消除災害影響任重道遠,我們必須繼續發揚抗洪精神,抓好災後生產和恢復重建,迅速在全市掀起大災之後大發展的新熱潮。
一是要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今天會議已經下發了《全市抗災救災工作方案》,農業、民政、水利、牧業等各相關部門和受災鄉鎮要按照方案要求,進一步全面科學核實水庫、房屋、農作物、耕地等受災情況,並及時向省和長春市對口部門彙報,全力爭取上級重建項目和資金,幫助災區人民儘快恢復生產生活;民政部門要對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給予更多關愛,及時把符合條件因災致困的家庭納入低保範圍;繼續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積極開展各種慈善募捐活動,採取多種形式幫助災區群眾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糧食、發改、工商等部門要做好糧、油、蔬菜調運工作,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財政和各鄉(鎮)街要組織好受災群眾口糧、食用油、棉衣(被)等物資的採購和發放工作,超前做好受災群眾安全過冬的準備。
衛生部門要組織衛生防疫人員深入災區,紮實做好衛生防疫、水源保護、食品衛生和環境衛生整治,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農業保險機構要做好農業保險查勘理賠工作,對絕收全損的農戶,要迅速按一定比例優先預付賠款;部門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災區正常社會秩序。同時,市直各部門要全力開展對受災較重村的對口幫扶工作,千方百計幫助受災群眾籌集資金和物資,充分調動受災群眾生產自救和重建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部門與受災村對接工作要在8月16日前全部完成。
二是要支持災區恢復生產。涉農部門要有針對性引導農民開展抗災自救和生產恢復。當前,恢復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是儘快排水排澇,全市各受災區域要確保一周以內完成內澇排水工作,能保一壟保一壟,能保一畝保一畝。因災絕收地塊要抓緊組織毀種補種,涉農部門對所需農業生產資料8月15日前要調配到位,確保恢復生產需要。無法毀種的地塊要納入秋季深松整地計劃,為明年生產做好準備。牧業局要指導牧業養殖戶,及時補欄增養,做好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及動物疫病防控,確保不發生重大疫情。勞動部門要積極組織災區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災區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給予免費培訓,促進受災農民增加勞務收入。
三是要抓好災後重建工作。建設、國土等部門要加強被水浸泡建築的檢查防範工作,絕不能出現災後房屋倒塌造成人員傷亡的情況;發改、建設、民政等部門要結合城市棚戶區改造和泥草房改造,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策支持、群眾自助的方式,抓緊實施抗洪救災新居工程,9月1日以前要全部開工,10月底前受災群眾必須保證遷入新居。對城鄉因災損壞的房屋,9月底前要完成維修加固,確保全部修復到位。
交通部門9月底前要完成水毀、鄉路、橋涵修復重建工作。供電部門要千方百計搶修損壞的電力設施,做到水退到哪裡,電就送到哪裡。水利部門要結合今年發生的水情、工情和險情實際,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先急後緩,分步實施」的原則,抓緊修復堤防險工險段和應急水毀工程,其它水毀工程的設計要立即開始,9月10日前完成並上報審批,所有水毀工程都要在2011年7月1日前完成除險加固。涉及農業的灌溉工程明年春灌前必須修復到位。發改、國土、建設等部門要協同作戰,在救災項目審批和建設施工的過程,開闢綠色通道,保障工程修復進度。
四是抓好汛期安全生產。8月10日,通化市宏遠煤礦發生淹井事故,18名礦工被困。當前,我市仍處於汛期,要吸取通化8.10事故教訓,全力作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特別要進一步加強煤礦和非煤礦山檢查。會後安監等部門要立即對煤礦和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再進行一次徹底全面的排查,嚴防井口灌水和井下透水事故發生,堅決杜絕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五是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要統攬全局,堅持救災工作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堅持一手毫不鬆懈地抓抗洪救災重建,一手堅定不移地抓經濟社會發展。在加快恢復重建的同時,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不遺餘力改善民生,堅定不移推進「兩城兩區」戰略實施,確保我市在大災之年經濟總量不減少,增長速度不下滑,發展質量不降低,目標任務不落空。
大家好。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
暴雨防範的主要措施:
當身處戶外無法及時找到安全避雨場地時,需遠離樹木和桅杆,不要站在山頂、樓頂或其他導電性高的物體上;不要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遇到閃電打雷時不宜把羽毛球拍、釣魚杆、竹杆等扛在肩上。
預防居民住房發生小內澇,可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舊房屋或在低洼地勢住宅的居住人員應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
關閉煤氣閥和電源開關。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暴雨時常伴有大風,請將置於窗外的花盆等易墜物品移入室內,避免高空墜物,導致傷人現象。
雨天電動車充電應格外小心,避免電器線路入水受潮引發短路造成起火。不得長時間充電,充電時要遠離可燃物。
駕駛員遇到路面或立交橋下積水過深時,應儘量繞行,避免強行通過。汽車在低洼處熄火,千萬不要在車上等候,應下車到高處等待救援。
雷雨天氣容易發生泥石流、山體滑坡,需要特別提出的是,下雨天不要在工地附近避雨,防止工地建築受暴雨沖刷發生塌陷,造成傷亡,若開車途中無法找到合適的停車地方,司機應儘量避開山坡、山路等距山較近的地方,因為受暴雨沖刷影響,地質疏鬆,山地易發生泥石流。在山區旅遊時,注意防範山洪。上游來水突然混濁、水位上漲較快時,須特別注意。
謝謝大家。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
暴雨防範的主要措施:
當身處戶外無法及時找到安全避雨場地時,需遠離樹木和桅杆,不要站在山頂、樓頂或其他導電性高的物體上;不要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遇到閃電打雷時不宜把羽毛球拍、釣魚杆、竹杆等扛在肩上。
預防居民住房發生小內澇,可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舊房屋或在低洼地勢住宅的居住人員應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
關閉煤氣閥和電源開關。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暴雨時常伴有大風,請將置於窗外的花盆等易墜物品移入室內,避免高空墜物,導致傷人現象。
雨天電動車充電應格外小心,避免電器線路入水受潮引發短路造成起火。不得長時間充電,充電時要遠離可燃物。
駕駛員遇到路面或立交橋下積水過深時,應儘量繞行,避免強行通過。汽車在低洼處熄火,千萬不要在車上等候,應下車到高處等待救援。
雷雨天氣容易發生泥石流、山體滑坡,需要特別提出的是,下雨天不要在工地附近避雨,防止工地建築受暴雨沖刷發生塌陷,造成傷亡,若開車途中無法找到合適的停車地方,司機應儘量避開山坡、山路等距山較近的地方,因為受暴雨沖刷影響,地質疏鬆,山地易發生泥石流。在山區旅遊時,注意防範山洪。上游來水突然混濁、水位上漲較快時,須特別注意。
謝謝大家。
大家好。
暴雨,是降水強度很大的雨。雨勢傾盆。連續24小時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
中國氣象上規定,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50毫米以下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特大暴雨」。
暴雨前的準備:
●檢查房屋,如果是危舊房屋或處於地勢低洼的地方,應及時轉移。
●暫停室外活動,學校可以暫時停課。
●檢查電路、爐火等設施是否安全,關閉電源總開關。
●提前收蓋露天晾曬物品,收拾家中貴重物品放到檔上或置於高處。
●暫停田間勞動,戶外人員應立即到地勢高的地方或山洞暫避。
應急要點:
●預防居民住房發生小內澇,可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舊房屋或在地窪地勢住宅的人員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
●關閉煤氣閥和電源總開關。
●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立即停止田間農事活動和戶外活動。
●在戶外積水中行走時,要注意觀察,貼近建築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注意夜間的暴雨提防舊房屋倒塌傷人。
●不要在下大雨時騎自行車。在積水中行走要注意觀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駕駛員遇到路面或立交橋下積水過深時,應儘量繞行,避免強行通過。
●雨天汽車在低洼處熄火,千萬不要在車上等候,下車到高處等待救援。
謝謝大家。
暴雨,是降水強度很大的雨。雨勢傾盆。連續24小時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
中國氣象上規定,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按其降水強度大小又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99.9毫米稱「暴雨」;100~250毫米以下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稱「特大暴雨」。
暴雨前的準備:
●檢查房屋,如果是危舊房屋或處於地勢低洼的地方,應及時轉移。
●暫停室外活動,學校可以暫時停課。
●檢查電路、爐火等設施是否安全,關閉電源總開關。
●提前收蓋露天晾曬物品,收拾家中貴重物品放到檔上或置於高處。
●暫停田間勞動,戶外人員應立即到地勢高的地方或山洞暫避。
應急要點:
●預防居民住房發生小內澇,可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舊房屋或在地窪地勢住宅的人員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
●關閉煤氣閥和電源總開關。
●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立即停止田間農事活動和戶外活動。
●在戶外積水中行走時,要注意觀察,貼近建築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注意夜間的暴雨提防舊房屋倒塌傷人。
●不要在下大雨時騎自行車。在積水中行走要注意觀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駕駛員遇到路面或立交橋下積水過深時,應儘量繞行,避免強行通過。
●雨天汽車在低洼處熄火,千萬不要在車上等候,下車到高處等待救援。
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防溺水安全教育。
天氣越來越炎熱,我校為了增強同學們防災避險的能力,利用櫥窗,黑板報、班隊會等形式進行安全的教育。今天,我想利用國旗下講話的機會,重點講一講夏季預防溺水的事情。
游泳,是廣大少年兒童喜愛的體育鍛鍊項目之一。然而,不做好準備、缺少安全防範意識,遇到意外時慌張、不能沉著自救,極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
在我們國家,意外傷害是0~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國有近5000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意外溺水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因。
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見的意外事故,一般發生溺水的地點:游泳池、水庫、水坑、池塘、河流、海邊等場所。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發季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發生。在溺水者當中,有的是不會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會游泳、水性好的人。現在正是天氣逐漸轉熱季節,暑期即將來臨,中小學生溺水傷亡的事故也明顯多了起來。
在這裡我建議大家:
一、不要私自一人外出遊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玩耍、游泳。
二、游泳到有資質的游泳場游泳,而且必須要有組織並在大人帶領下方可去游泳。
三、同學間要互相關心、愛護,發現有的同學私自去游泳或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耍,要及時勸阻並告訴老師、家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有人落水,我們在營救時應該怎麼辦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冒然下水營救。發現有人落水,最正確的做法應立即大聲呼救,尋求大人的幫助。同時,可以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拋給落水者?
最後,再次提醒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識,安全第一,防患於未然。水無情,人有情。其實,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注意各種游水、戲水事項,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學會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時如何搶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防止的。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防溺水安全教育。
天氣越來越炎熱,我校為了增強同學們防災避險的能力,利用櫥窗,黑板報、班隊會等形式進行安全的教育。今天,我想利用國旗下講話的機會,重點講一講夏季預防溺水的事情。
游泳,是廣大少年兒童喜愛的體育鍛鍊項目之一。然而,不做好準備、缺少安全防範意識,遇到意外時慌張、不能沉著自救,極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
在我們國家,意外傷害是0~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國有近5000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意外溺水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因。
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見的意外事故,一般發生溺水的地點:游泳池、水庫、水坑、池塘、河流、海邊等場所。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發季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發生。在溺水者當中,有的是不會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會游泳、水性好的人。現在正是天氣逐漸轉熱季節,暑期即將來臨,中小學生溺水傷亡的事故也明顯多了起來。
在這裡我建議大家:
一、不要私自一人外出遊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玩耍、游泳。
二、游泳到有資質的游泳場游泳,而且必須要有組織並在大人帶領下方可去游泳。
三、同學間要互相關心、愛護,發現有的同學私自去游泳或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耍,要及時勸阻並告訴老師、家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有人落水,我們在營救時應該怎麼辦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冒然下水營救。發現有人落水,最正確的做法應立即大聲呼救,尋求大人的幫助。同時,可以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拋給落水者?
最後,再次提醒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識,安全第一,防患於未然。水無情,人有情。其實,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注意各種游水、戲水事項,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學會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時如何搶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防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