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市西城區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利用區內央企、地方國企、總部機構資源優勢,緊跟當前數字化、場景化的技術變革趨勢,以新基建為契機布局應用場景建設,挖掘新需求開展應用場景建設,培育新動能產業,探索核心區金融和科技雙輪驅動發展的西城模式。
[關鍵詞]新基建;應用場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29-1445(2020)08-0069-03。
新基建是當前擴內需、穩投資、穩增長、穩就業、促消費、促轉型,化解疫情不利影響,提升創新效能,培植新動能,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市西城區積極落實中央關於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戰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要求,及時發布《西城區加強新裝備新技術應用推進精細化治理和高質量發展賦能計劃》,發揮央企、金融科技企業等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把握住新基建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以新基建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為引領,做好「四個服務」,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力爭成為全市乃至全國新裝備新技術應用建設的高地,爭做全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區。
西城區在新基建中的區位發展優勢。
西城區央企、地方國企、總部機構資源全國領先,在新基建5g基站、區塊鏈、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優勢突出。目前西城區內已有多家央企開展了新基建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同時還有一批圍繞新基建提供技術保障的優勢企業。
聚集著全國5g基站建設的領軍企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是5g基站投資建設的主力,三大運營商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15萬個。2019年底,中國廣電和國家電網確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加速推進5g建設。
擁有區塊鏈研究應用的頭部企業。西城區擁有聯動優勢公司、金鍊匯信(北京)公司、國網區塊鏈(北京)公司等頭部企業以及中國—中東歐區塊鏈卓越中心秘書處等國際資源。聚焦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西城區持續加強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同時作為政務服務區塊鏈應用試點單位,積極推進區塊鏈基礎平台和應用平台建設,加強區塊鏈技術在政務領域的創新應用,在北京率先打造了政務服務「9+1」應用場景。
具有特高壓投資建設的大型國企。國家電網是特高壓項目規劃和投資運營的主力軍,中國能建電力集團公司是特高壓規劃、設計、建設的主要承擔者。一些企業在特高壓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行檢修的信息化方面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參與了國家電網公司電網信息模型標準的起草。
聚集著充電樁建設與運營的頭部企業。國家電網公司是全國公共充電樁運營的頭部企業,2015年成立了國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建設運營的全國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台累計接入充電樁45.7萬個,占全國總量的85%以上。
擁有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的大型企業。中國交通建設股份公司作為交通領域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提前布局新基建領域,目前已與中國通信服務公司等機構達成新基建領域的合作。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北京城市軌道交通諮詢公司等市屬國企也在城際軌道交通的設計、系統建設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長期承擔城市地鐵線路的建設管理任務。
新基建賦能西城區高質量發展新機遇。
新基建為西城區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在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等國內外形勢日益複雜的情況下,西城區發展路徑需要進一步明晰,對於如何發揮區域優勢,加快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方面還應加快創新探索;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新業態、新經濟體量較小,產業結構調整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資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疏解騰退的空間資源還沒有得到高效利用,需要加快對低效樓宇改造提升的進度,為引進優質企業提供空間;城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區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方面尚有諸多需要補齊的短板。
新基建加快促進企業發展壯大。西城區內央企資源豐富,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突出。據統計,2019年區內共有規模以上央屬法人單位793家。轄區內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央企均已加快投資和布局新基建項目。如何助力央企推進新基建項目,將成為西城區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大機遇。此外,西城區內擁有奇安信公司、航天科工智慧公司等前沿科技企業,將成為新基建項目的主要參與者,隨著新基建的實施,這類高新技術企業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新基建有效帶動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新基建不僅能夠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創新和金融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加快傳統金融機構向智慧銀行、智慧網點等數字化轉型,推動以移動支付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場景拓展;同時也能夠有效賦能商務、零售、文化等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拓展應用場景,實現精準感知、在線處理、智能決策、體驗式服務等,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促進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傳統產業的能級。
新基建有力賦能政府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政府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等領域還有提升空間。「十三五」以來,西城區推進智慧城市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在智慧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智慧政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著建設模式單一、業務和技術深度融合不夠、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和綜合應用不足等問題。藉助新基建發展機遇,能夠有效補齊現有智慧西城建設中的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推進區域大數據中心平台的建設,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實現城市萬物的互聯互通。
加強新基建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對策 把握四個方面進行戰略謀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的醫療體系短板,加強醫療健康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及臨床與防控相結合的創新技術與方法研究,加快智慧醫療應用場景建設。落實市政府關於應用場景建設的相關要求,在市科委的指導下,加強與「三城一區」和城市副中心的資源對接和成果共享,為推進「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供支撐。堅持非首都功能疏解與核心區優勢資源輸出統籌結合,輻射帶動以雄安新區為核心的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促進區域資源共建共享、協同發展。在新基建項目中發揮區域企業技術資源優勢,為國內其他地區提升創新效能、升級產業層次、培植新動能方面貢獻西城智慧。
加強與轄區新基建建設主體的對接與合作,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對於技術成熟、路徑清晰的企業,如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做好金融、人才、技術等服務保障,協助其凝練並發布應用場景建設需求,並與「三大科學城」做好對接。支持建設單位、企業、科研院所等聯合搭建試驗性應用場景平台,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轉化。
發揮金科新區優勢,加強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積極對接新基建融資需求,開發一批適合新基建項目特點的創新金融產品,以智慧金融服務補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短板;以技術創新全面提升金融監管效率。依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聚焦電子及網絡支付、金融安全等領域,加快金融科技領域「卡脖子」和「顛覆性」技術集中攻關。
針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的醫療研發能力弱的問題,探索成立市區聯合自然科學基金,提升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能力。依託區內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資源,加強臨床與防控相結合的創新技術和方法研究,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科技戰略儲備。加強醫療機構與電信運營商、企業的合作,搭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台。
聚焦新基建優勢領域,設立專項資金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大力引進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加強新基建與場景深度融合,推動以技術創新為依託的應用場景建設。圍繞工業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領域開展應用創新和示範,同時探索交叉領域的融合應用。
堅持創新發展,深化對應用場景及其作用的認識。1牢固樹立「創新無處不在,處處皆為場景」的理念,聚焦產業發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居民消費等領域,推動新裝備、新技術應用場景落地。總結智慧政務等應用場景建設經驗向全市推廣。支持區域內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企業購買網絡安全等服務和產品。加強與「三城一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合作,主動挖掘區內企業在新基建過程中的需求,主動引導其向城市副中心進行定向轉移;對於缺乏產業化場地的,協助企業與亦莊進行對接,促進「三城一區」的新技術新產品在新基建項目中的應用,推出一批具有較強示範作用的融合應用場景。有效發揮區域內新基建承接、運營企業和工程技術服務企業集聚的優勢,主動服務津冀和全國,提供技術和諮詢服務。支持各類金融機構為新技術新產品的轉化應用提供保障。支持區內新基建承擔單位、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等合作制定新基建領域標準。
加強國際合作,加快新基建項目的技術創新。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已有國際合作項目資源,提升國際合作交流水平,打造國際合作示範項目。推進數據技術、標準、園區、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培育具有國際化、頂尖、高端的國際合作項目。
[參考文獻]。
[1]黃波.加速布局「新基建」為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n].科技日報,2020-04-02。
[2]馬化騰.推動上「雲」用「數」建設產業網際網路[n].人民日報,2020-05-07。
[3]李彥宏.「新基建」加速智能經濟到來[n].人民日報,2020-05-08。
[關鍵詞]新基建;應用場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29-1445(2020)08-0069-03。
新基建是當前擴內需、穩投資、穩增長、穩就業、促消費、促轉型,化解疫情不利影響,提升創新效能,培植新動能,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市西城區積極落實中央關於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戰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要求,及時發布《西城區加強新裝備新技術應用推進精細化治理和高質量發展賦能計劃》,發揮央企、金融科技企業等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把握住新基建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以新基建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為引領,做好「四個服務」,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力爭成為全市乃至全國新裝備新技術應用建設的高地,爭做全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區。
西城區在新基建中的區位發展優勢。
西城區央企、地方國企、總部機構資源全國領先,在新基建5g基站、區塊鏈、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優勢突出。目前西城區內已有多家央企開展了新基建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同時還有一批圍繞新基建提供技術保障的優勢企業。
聚集著全國5g基站建設的領軍企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是5g基站投資建設的主力,三大運營商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15萬個。2019年底,中國廣電和國家電網確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加速推進5g建設。
擁有區塊鏈研究應用的頭部企業。西城區擁有聯動優勢公司、金鍊匯信(北京)公司、國網區塊鏈(北京)公司等頭部企業以及中國—中東歐區塊鏈卓越中心秘書處等國際資源。聚焦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西城區持續加強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同時作為政務服務區塊鏈應用試點單位,積極推進區塊鏈基礎平台和應用平台建設,加強區塊鏈技術在政務領域的創新應用,在北京率先打造了政務服務「9+1」應用場景。
具有特高壓投資建設的大型國企。國家電網是特高壓項目規劃和投資運營的主力軍,中國能建電力集團公司是特高壓規劃、設計、建設的主要承擔者。一些企業在特高壓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行檢修的信息化方面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參與了國家電網公司電網信息模型標準的起草。
聚集著充電樁建設與運營的頭部企業。國家電網公司是全國公共充電樁運營的頭部企業,2015年成立了國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建設運營的全國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台累計接入充電樁45.7萬個,占全國總量的85%以上。
擁有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的大型企業。中國交通建設股份公司作為交通領域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提前布局新基建領域,目前已與中國通信服務公司等機構達成新基建領域的合作。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北京城市軌道交通諮詢公司等市屬國企也在城際軌道交通的設計、系統建設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長期承擔城市地鐵線路的建設管理任務。
新基建賦能西城區高質量發展新機遇。
新基建為西城區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在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等國內外形勢日益複雜的情況下,西城區發展路徑需要進一步明晰,對於如何發揮區域優勢,加快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方面還應加快創新探索;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新業態、新經濟體量較小,產業結構調整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資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疏解騰退的空間資源還沒有得到高效利用,需要加快對低效樓宇改造提升的進度,為引進優質企業提供空間;城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區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方面尚有諸多需要補齊的短板。
新基建加快促進企業發展壯大。西城區內央企資源豐富,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突出。據統計,2019年區內共有規模以上央屬法人單位793家。轄區內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央企均已加快投資和布局新基建項目。如何助力央企推進新基建項目,將成為西城區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大機遇。此外,西城區內擁有奇安信公司、航天科工智慧公司等前沿科技企業,將成為新基建項目的主要參與者,隨著新基建的實施,這類高新技術企業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新基建有效帶動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新基建不僅能夠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創新和金融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加快傳統金融機構向智慧銀行、智慧網點等數字化轉型,推動以移動支付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場景拓展;同時也能夠有效賦能商務、零售、文化等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拓展應用場景,實現精準感知、在線處理、智能決策、體驗式服務等,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促進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傳統產業的能級。
新基建有力賦能政府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政府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等領域還有提升空間。「十三五」以來,西城區推進智慧城市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在智慧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智慧政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著建設模式單一、業務和技術深度融合不夠、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和綜合應用不足等問題。藉助新基建發展機遇,能夠有效補齊現有智慧西城建設中的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推進區域大數據中心平台的建設,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實現城市萬物的互聯互通。
加強新基建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對策 把握四個方面進行戰略謀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的醫療體系短板,加強醫療健康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及臨床與防控相結合的創新技術與方法研究,加快智慧醫療應用場景建設。落實市政府關於應用場景建設的相關要求,在市科委的指導下,加強與「三城一區」和城市副中心的資源對接和成果共享,為推進「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供支撐。堅持非首都功能疏解與核心區優勢資源輸出統籌結合,輻射帶動以雄安新區為核心的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促進區域資源共建共享、協同發展。在新基建項目中發揮區域企業技術資源優勢,為國內其他地區提升創新效能、升級產業層次、培植新動能方面貢獻西城智慧。
加強與轄區新基建建設主體的對接與合作,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對於技術成熟、路徑清晰的企業,如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做好金融、人才、技術等服務保障,協助其凝練並發布應用場景建設需求,並與「三大科學城」做好對接。支持建設單位、企業、科研院所等聯合搭建試驗性應用場景平台,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轉化。
發揮金科新區優勢,加強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積極對接新基建融資需求,開發一批適合新基建項目特點的創新金融產品,以智慧金融服務補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短板;以技術創新全面提升金融監管效率。依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聚焦電子及網絡支付、金融安全等領域,加快金融科技領域「卡脖子」和「顛覆性」技術集中攻關。
針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的醫療研發能力弱的問題,探索成立市區聯合自然科學基金,提升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能力。依託區內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資源,加強臨床與防控相結合的創新技術和方法研究,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科技戰略儲備。加強醫療機構與電信運營商、企業的合作,搭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台。
聚焦新基建優勢領域,設立專項資金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大力引進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加強新基建與場景深度融合,推動以技術創新為依託的應用場景建設。圍繞工業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領域開展應用創新和示範,同時探索交叉領域的融合應用。
堅持創新發展,深化對應用場景及其作用的認識。1牢固樹立「創新無處不在,處處皆為場景」的理念,聚焦產業發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居民消費等領域,推動新裝備、新技術應用場景落地。總結智慧政務等應用場景建設經驗向全市推廣。支持區域內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企業購買網絡安全等服務和產品。加強與「三城一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合作,主動挖掘區內企業在新基建過程中的需求,主動引導其向城市副中心進行定向轉移;對於缺乏產業化場地的,協助企業與亦莊進行對接,促進「三城一區」的新技術新產品在新基建項目中的應用,推出一批具有較強示範作用的融合應用場景。有效發揮區域內新基建承接、運營企業和工程技術服務企業集聚的優勢,主動服務津冀和全國,提供技術和諮詢服務。支持各類金融機構為新技術新產品的轉化應用提供保障。支持區內新基建承擔單位、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等合作制定新基建領域標準。
加強國際合作,加快新基建項目的技術創新。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已有國際合作項目資源,提升國際合作交流水平,打造國際合作示範項目。推進數據技術、標準、園區、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培育具有國際化、頂尖、高端的國際合作項目。
[參考文獻]。
[1]黃波.加速布局「新基建」為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n].科技日報,2020-04-02。
[2]馬化騰.推動上「雲」用「數」建設產業網際網路[n].人民日報,2020-05-07。
[3]李彥宏.「新基建」加速智能經濟到來[n].人民日報,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