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桂陽縣自然資源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強化大局意識、紅線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為我縣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將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特色亮點工作
(一)土地要素保障工作成效顯著。
一是加大土地儲備徵收力度,上半年土地儲備入庫面積478畝,支付征地款2276萬餘元,目前正在組織實施的征地項目還有21個,面積625畝。土地新法出台後,土地儲備徵收工作阻力加大,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相比其它縣市區,工作成效也是很可觀的。二是抓好項目用地規劃支撐,上半年共組織召開全縣規委會議5次,編制地塊控規140餘份,用地藍線120份,在數量上已超過了去年的總和。三是加快用地報批速度,積極跟進項目用地報批的每個環節,確保項目用地及時通過審批,提高一次性通過率。上半年,我縣拿回項目批單14個,報批面積768畝,另外,已審批通過待繳費的項目還有2個,面積80畝,預計近期可拿到批單,正在組卷報批的項目20個,面積約1050畝。有效保障了我縣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四是落實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加快土地供應速度。省廳下發我縣2009年—2015年批而未供用地批文26個,未供土地面積63.4公頃,通過清查補錄一批、限期劃撥一批、限期出讓一批等措施,目前基本完成處置工作,各項任務完成率在全市乃至全省排名都是靠前的。
(二)土地執法整改工作碩果纍纍。
今年上半年,我局特別加強了對土地執法整改工作的力度,到目前為止,已整改到位土地督察遺留問題14個,往年掛賬問題3個,衛片執法檢查問題15個,與往年相比,在整改數量上為歷年之最,整改工作成效在全市名列前茅。在土地督察遺留問題整改方面,今年武督局共反饋我縣62個土地督查遺留問題,其中,要求6月20日前需整改到位的問題19個,已整改到位14個,整改到位率73.6%,需加強監管和逐步規範問題32個;往年掛賬問題3個,已整改到位2個,整改到位率66.6%;在衛片執法整改方面,2018年土地衛片執法發現的違法用地問題8個,已整改到位5個,整改到位率62.5%;2019年季度土地衛片圖斑278個,涉及監測面積3196.3畝,其中占用耕地面積629.3畝,經過地核實、調查舉證,判定違法圖斑14個,涉及監測面積232.2畝,其中占耕地面積58.5畝,已整改到位圖斑8個,整改到位率為57%;今年月度衛片執法工作中,省里下發我縣1-5月份土地衛片圖斑172個,涉及監測面積2742.9畝,其中占用耕地面積200.5畝,經過實地核實、調查舉證,判定違法圖斑3個,已整改到位圖斑2個,整改到位率為66.6%。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紮實做好土地儲備工作。紮實做好建設項目用地徵收儲備工作,特別是重點建設項目用地,想方設法完成征地任務,確保項目用地需求。上半年,土地儲備入庫面積478畝,支付征地款共計2276萬餘元。目前,正在組織實施的征地項目有21個,面積625畝。
(二)全力推進土地 「三項攻堅」工作。
1、土地督察遺留問題。根據武督局《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意見書》(武〔2020〕2號)等文件共反饋我縣62個問題。其中,要求6月20日前需整改到位的問題19個,已整改到位14個,整改到位率63.2%,需加強監管和逐步規範問題32個;2018年土地衛片執法發現的違法用地問題8個,已整改到位5個,整改到位率62.5%;往年掛賬問題3個,已整改到位2個,整改到位率66.6%。
2、耕地占補平衡和增減掛鈎工作。在耕地占補平衡方面,一是落實耕地補充。今年6月前可形成指標的項目有3個開發項目、1個旱改水項目,可形成水田指標數量為517畝,旱地指標數量為582畝;年底可形成指標的項目有3個開發項目,預計可形成旱地指標數量為573.9畝;項目完成80%以上的有1個開發項目、2個旱改水項目,預計年底可新增水田指標數量為1100畝,旱地指標數量為366畝。二是抓好項目立項。符合立項條件的土地開發項目有6個,總規模3530畝,預計可新增耕地2800畝(旱地2620畝,水田180畝)。目前測量工作已完成,已進入招投標程序,預計在7月份可開工建設;符合立項條件的旱改水項目有2個,總規模1660畝,可新增水田1350畝。已進入施工招投標程序,預計6月底可開工建設,12月底完成指標確認和報備。在增減掛鈎工作方面,今年第一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總規模約80公頃,復墾耕地約30公頃(水田2.5公頃,旱地27.5公頃),林地約48公頃,其他農用地約2公頃。目前,項目已完成測量工作,正在啟動招投標程序,預計9月中旬可以開工,爭取12月底完成報備和指標確認。今年第二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正在選址立項當中。
3、項目用地報批工作。上半年,我縣拿回項目批單14個,報批面積768畝,另外,已審批通過待繳費的項目還有2個,面積80畝,預計近期可拿到批單,目前正在組卷報批的項目20個,面積約1050畝,如丹桂園二期項目等。有效保障了我縣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
(三)努力盤活土地收入。科學制定土地出讓計劃,切實做到按計劃供地,合理確定供地規模和節奏,加大土地出讓力度,盤活存量土地。上半年,土地總價款收入7649萬元(其中:招拍掛出讓5392萬元、協議出讓249萬元、補交出讓金147萬元、催繳歷年欠款121萬元、劃撥出讓1740萬元)。另外,還有11宗土地正在掛牌出讓當中,面積163.4畝,近期可實現土地出讓價款收入24881.6萬元。
(四)認真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堅持規劃引領,圍繞「五區」(即城區、園區、新區、棚戶區、景區)狠抓規劃工作,一是完善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任務,做到有規可依;二是深化園區規劃設計;三是高站位謀劃濱江新區、臨港新區規劃;四是高規格高要求做好棚戶區改造規劃;五是切實抓好景區詳細規劃等,同時,按照部省市安排部署,我縣現已全面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組織機構、經費、人員都已落實,目前正在掛網選定編制單位,預計6月23日舉行公開招投標。通過以上規劃工作的實施,現我縣規劃體系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日益更新。
(五)切實貫徹落實土地新政。一是批而未供用地處置工作。省廳下發我縣2009年—2015年批而未供用地批文26個,未供土地面積63.4公頃,通過清查補錄一批、限期劃撥一批、限期出讓一批等措施,目前基本完成處置工作,各項任務完成率在全市乃至全省排名都是靠前的。為了加快土地的供應工作,我縣已提前部署了2016年—2018年的批而未供用地批文的清查工作。二是閒置土地處置工作。我縣疑似閒置土地5宗,如桂陽縣全民健身中心二期田經運動場項目等,目前正在立案處置當中,爭取儘快按要求處置到位。
(六)紮實推進礦業轉型綠色發展工作。我縣現有82個採礦權,30個探礦權。在礦業權管理工作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是穩步推進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制定了《桂陽縣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擬成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強化領導,明確各部門職責,力爭在今年將我縣砂石土礦減少控制在21家。二是紮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制定並下發了加快推進我縣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精心指導各礦山企業強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按要求完成綠色礦山建設目標。目前,我縣已建成綠色礦山2家,正在組織綠色礦山評估驗收1家,到今年底計劃共完成綠色礦山建設6家。三是大力實施「礦山復綠」行動。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景則景」的原則,今年我縣「礦山復綠」面積180多畝。四是加大對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治理。針對礦山開採引發的地質災害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我局實施了黃沙坪街道上銀山村大井頭北段地面塌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黃沙坪街道上銀山地面塌陷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2019年第一期),有效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改善了礦區生態環境。
(七)有序開展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根據省市工作安排部署,我縣已召開了動員培訓會,制定了工作方案,機構和經費都已落實,項目分三個標段進行了招投標,目前,三個標段的技術單位已對16個鄉鎮的108個行政村開展了權籍調查,完成權籍調查宗地數共計70491宗,其中宅基地70121宗、集體建設用地370宗。
(八)積極開展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在2019年的衛片執法工作中,部下發我縣2019年衛片疑似違法圖斑點278個,涉及監測面積3196.3畝,其中占用耕地面積629.3畝(基本農田面積137.1畝)。經過地核實、調查舉證,判定違法圖斑14個,涉及監測面積232.2畝,其中占耕地面積58.5畝。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圖斑8個,整改到位率為57.1%,未整改到位6個均占用基本農田。在今年的月度衛片執法工作中,部下發我縣今年1-5月份土地衛片遙感監測圖斑172個,涉及監測面積2742.9畝,其中占用耕地面積200.5畝(基本農田面積74.5畝)。經過實地核實、調查舉證,判定違法圖斑3個,實際查處面積120.44畝,其中涉及耕地14.7畝。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圖斑2個,整改到位率為66.6%,未整改到位1個。
(九)紮實開展「三調」專項調查工作。我縣作為湖南省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先行開展縣,已完成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資料庫建庫工作,通過市級複查、省級預檢,基礎數據於2019年12月15日上交國家級核查驗收當中,目前正在進行統一時點更新、內業整理,以及耕地流入/流出、耕地種植屬性等9個專項調查工作。
(十)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強地質災害汛前巡、排查工作,下發了《關於做好今年桂陽縣地質災害汛前排查的通知》,組織技術支撐單位及各中心所工作人員對各隱患點開展汛前巡、排查。二是編制了《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三是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值守制度。安排人員24小時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及時傳達上級地質災害防治相關精神,根據降雨情況,調度監測員進行巡查監測。四是加快推進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實施,如正和鎮肖家坳小區滑坡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等。
(十一)進一步完善不動產登記改革工作。按照省市要求積極推進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要求,我縣成立了由財政、國土、住建、稅務等多個部門為成員的改革領導小組,設立了交易、納稅、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窗口,推行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辦理、優化業務流程、創新便民服務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縮短了群眾等待時間。通過改革,所有登記業務辦理時限壓縮至10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業務實現了5個工作日內辦結,註銷登記等簡單業務實現當天辦結,查封登記業務即到即辦,比法定時間壓縮了68%。特別是針對特定人群,我中心推出了預約上門服務業務,極大地方便了行動不便的市民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獲得了廣大市民的點贊。
(十二)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一是強化學習教育。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提高幹部職工的政治理論修養,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切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強化建章立制。制定並下發了深化作風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讓幹部職工明明白白做事,規規矩矩做人;三是強化考勤管理。對幹部職工實行指紋簽到,門前懸掛工作人員去向牌,公布工作去向,規範了人員管理,方便了群眾辦事;四是強化警示教育。利用大廳led顯示屏及樓層電腦顯示屏,對近年市縣紀委通報的違反作風建設的典型案例進行滾動播放,以此時刻提醒和教育幹部職工。五是強化監督檢查。充分發揮監督職責,定期、不定期開展檢查,通報各種作風不良行為問題,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行為,確保作風建設各項制度落到實處。通過以上舉措,幹部職工充分認識到作風建設的重要性,並時刻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不放鬆,積極打造服務型機關,努力營造自然資源隊伍的新形象,新常態,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三、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徵收工作阻力大。主要表現為群眾利益訴求過高。在征地拆遷過程中,個別群眾對政府徵收土地要價高。另外,各指揮部在實施征地拆遷時補償標準不盡相同,有高有低、征地拆遷戶之間互相攀比,政府對不合理訴求缺少有效的處置機制,特別是有些項目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後,在實施過程中群眾不配合征地拆遷,導致項目難以實施,工作開展非常困難。
(二)水田指標嚴重緊缺。由於耕地開發項目從立項到驗收時間長,特別是水田補充很難選址,可開發水田的資源匱乏,再加上我縣重點項目占用耕地面積數量大,導致我縣項目用地占用了耕地的,特別是水田的,耕地占補平衡工作難度大,且難以保障。目前,我縣嚴重缺少占補平衡的水田指標,多個重點項目及基礎設施項目無法及時上報,嚴重影響了今年的報批工作,特別是部分武督局督查整改項目,由於指標的緊缺,影響了整改工作的進展。
四、下半年工作計劃
1.進一步加大土地報批力度,保障重點項目用地。努力完成全年4000畝的用地報批任務,切實保障全縣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特別是家居智造產業園,「融郴達江」戰略等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
2.進一步提高耕地保護水平,確保耕地動態平衡。積極實施和爭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全年完成2000畝的耕地占補平衡任務。
3.用好用足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今年爭取完成兩期增減掛鈎項目的立項、實施、驗收報備工作,面積約2400畝。
4.進一步加大土地儲備供應力度,努力盤活存量土地。全年確保土地徵收儲備1000畝以上;努力盤活存量土地,確保年度供地率達標,全年完成土地收入7億元,為全縣經濟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5.進一步規範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全面推進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工作,力爭到今年底我縣砂石土礦控制在21家以內,完成綠色礦山建設6家。
6.進一步加強執法監察工作,切實保護自然資源。一是全面完成2018年武漢局督察遺留問題和2018年度剩餘衛片違法圖斑整改工作;二是積極開展2019年度衛片和今年月度衛片違法圖斑的核查、查處、整改工作;三是強化違法問責力度,對於土地違法案件,本著即查事又查人的原則,配合縣委縣政府,問責一批幹部,形成打擊違法用地的高壓態勢。四是做好違建別墅清理整治回頭看工作,以及繼續打贏「掃黑除惡」攻堅戰;五是加大動態巡查力度,強化巡查效果,強化執法合力,最大限度減少自然資源違法案件的發生。
7.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確保生命財產安全。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值守制度,切實加強汛期險情巡、排查工作。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進一步落實群測群防體系。加大對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和搬遷避讓項目的推進力度,積極向上爭取地質災害治理資金,爭取將荷葉太清礦區生態環境修復項目立項,申報資金2億元,將舂陵江鎮陶源村大山尾自然村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立項,申報資金350萬元。
8.全力推進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工作,到今年底,確保我縣順利完成權籍調查100%、登記頒證率90%以上,共計28.5萬宗的工作目標。
9.全面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多規合一」的信息平台。今年10月底前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製成果工作,並於年底前完成規劃成果報省政府批覆;年底完成三條控制線的劃定和落地,納入全國統一、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形成一張底圖,實現部門信息共享;完成甘甜中學片區、城北片區、臨港新區、珍珠大道兩側、蓮花大道兩側、以及11個分散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完成25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10.全面完成耕地細化調查等九個「三調」專項調查、數據分析匯總評價和國家驗收工作,並在「三調」統一時點更新基礎上開展2019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工作。
11.加大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置力度,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努力完成金域中央、聚龍閣、新東方建材城等遺留問題的處理,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12.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建立新的考核方式,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一、特色亮點工作
(一)土地要素保障工作成效顯著。
一是加大土地儲備徵收力度,上半年土地儲備入庫面積478畝,支付征地款2276萬餘元,目前正在組織實施的征地項目還有21個,面積625畝。土地新法出台後,土地儲備徵收工作阻力加大,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相比其它縣市區,工作成效也是很可觀的。二是抓好項目用地規劃支撐,上半年共組織召開全縣規委會議5次,編制地塊控規140餘份,用地藍線120份,在數量上已超過了去年的總和。三是加快用地報批速度,積極跟進項目用地報批的每個環節,確保項目用地及時通過審批,提高一次性通過率。上半年,我縣拿回項目批單14個,報批面積768畝,另外,已審批通過待繳費的項目還有2個,面積80畝,預計近期可拿到批單,正在組卷報批的項目20個,面積約1050畝。有效保障了我縣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四是落實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加快土地供應速度。省廳下發我縣2009年—2015年批而未供用地批文26個,未供土地面積63.4公頃,通過清查補錄一批、限期劃撥一批、限期出讓一批等措施,目前基本完成處置工作,各項任務完成率在全市乃至全省排名都是靠前的。
(二)土地執法整改工作碩果纍纍。
今年上半年,我局特別加強了對土地執法整改工作的力度,到目前為止,已整改到位土地督察遺留問題14個,往年掛賬問題3個,衛片執法檢查問題15個,與往年相比,在整改數量上為歷年之最,整改工作成效在全市名列前茅。在土地督察遺留問題整改方面,今年武督局共反饋我縣62個土地督查遺留問題,其中,要求6月20日前需整改到位的問題19個,已整改到位14個,整改到位率73.6%,需加強監管和逐步規範問題32個;往年掛賬問題3個,已整改到位2個,整改到位率66.6%;在衛片執法整改方面,2018年土地衛片執法發現的違法用地問題8個,已整改到位5個,整改到位率62.5%;2019年季度土地衛片圖斑278個,涉及監測面積3196.3畝,其中占用耕地面積629.3畝,經過地核實、調查舉證,判定違法圖斑14個,涉及監測面積232.2畝,其中占耕地面積58.5畝,已整改到位圖斑8個,整改到位率為57%;今年月度衛片執法工作中,省里下發我縣1-5月份土地衛片圖斑172個,涉及監測面積2742.9畝,其中占用耕地面積200.5畝,經過實地核實、調查舉證,判定違法圖斑3個,已整改到位圖斑2個,整改到位率為66.6%。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紮實做好土地儲備工作。紮實做好建設項目用地徵收儲備工作,特別是重點建設項目用地,想方設法完成征地任務,確保項目用地需求。上半年,土地儲備入庫面積478畝,支付征地款共計2276萬餘元。目前,正在組織實施的征地項目有21個,面積625畝。
(二)全力推進土地 「三項攻堅」工作。
1、土地督察遺留問題。根據武督局《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意見書》(武〔2020〕2號)等文件共反饋我縣62個問題。其中,要求6月20日前需整改到位的問題19個,已整改到位14個,整改到位率63.2%,需加強監管和逐步規範問題32個;2018年土地衛片執法發現的違法用地問題8個,已整改到位5個,整改到位率62.5%;往年掛賬問題3個,已整改到位2個,整改到位率66.6%。
2、耕地占補平衡和增減掛鈎工作。在耕地占補平衡方面,一是落實耕地補充。今年6月前可形成指標的項目有3個開發項目、1個旱改水項目,可形成水田指標數量為517畝,旱地指標數量為582畝;年底可形成指標的項目有3個開發項目,預計可形成旱地指標數量為573.9畝;項目完成80%以上的有1個開發項目、2個旱改水項目,預計年底可新增水田指標數量為1100畝,旱地指標數量為366畝。二是抓好項目立項。符合立項條件的土地開發項目有6個,總規模3530畝,預計可新增耕地2800畝(旱地2620畝,水田180畝)。目前測量工作已完成,已進入招投標程序,預計在7月份可開工建設;符合立項條件的旱改水項目有2個,總規模1660畝,可新增水田1350畝。已進入施工招投標程序,預計6月底可開工建設,12月底完成指標確認和報備。在增減掛鈎工作方面,今年第一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總規模約80公頃,復墾耕地約30公頃(水田2.5公頃,旱地27.5公頃),林地約48公頃,其他農用地約2公頃。目前,項目已完成測量工作,正在啟動招投標程序,預計9月中旬可以開工,爭取12月底完成報備和指標確認。今年第二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正在選址立項當中。
3、項目用地報批工作。上半年,我縣拿回項目批單14個,報批面積768畝,另外,已審批通過待繳費的項目還有2個,面積80畝,預計近期可拿到批單,目前正在組卷報批的項目20個,面積約1050畝,如丹桂園二期項目等。有效保障了我縣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
(三)努力盤活土地收入。科學制定土地出讓計劃,切實做到按計劃供地,合理確定供地規模和節奏,加大土地出讓力度,盤活存量土地。上半年,土地總價款收入7649萬元(其中:招拍掛出讓5392萬元、協議出讓249萬元、補交出讓金147萬元、催繳歷年欠款121萬元、劃撥出讓1740萬元)。另外,還有11宗土地正在掛牌出讓當中,面積163.4畝,近期可實現土地出讓價款收入24881.6萬元。
(四)認真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堅持規劃引領,圍繞「五區」(即城區、園區、新區、棚戶區、景區)狠抓規劃工作,一是完善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任務,做到有規可依;二是深化園區規劃設計;三是高站位謀劃濱江新區、臨港新區規劃;四是高規格高要求做好棚戶區改造規劃;五是切實抓好景區詳細規劃等,同時,按照部省市安排部署,我縣現已全面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組織機構、經費、人員都已落實,目前正在掛網選定編制單位,預計6月23日舉行公開招投標。通過以上規劃工作的實施,現我縣規劃體系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日益更新。
(五)切實貫徹落實土地新政。一是批而未供用地處置工作。省廳下發我縣2009年—2015年批而未供用地批文26個,未供土地面積63.4公頃,通過清查補錄一批、限期劃撥一批、限期出讓一批等措施,目前基本完成處置工作,各項任務完成率在全市乃至全省排名都是靠前的。為了加快土地的供應工作,我縣已提前部署了2016年—2018年的批而未供用地批文的清查工作。二是閒置土地處置工作。我縣疑似閒置土地5宗,如桂陽縣全民健身中心二期田經運動場項目等,目前正在立案處置當中,爭取儘快按要求處置到位。
(六)紮實推進礦業轉型綠色發展工作。我縣現有82個採礦權,30個探礦權。在礦業權管理工作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是穩步推進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制定了《桂陽縣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擬成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強化領導,明確各部門職責,力爭在今年將我縣砂石土礦減少控制在21家。二是紮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制定並下發了加快推進我縣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精心指導各礦山企業強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按要求完成綠色礦山建設目標。目前,我縣已建成綠色礦山2家,正在組織綠色礦山評估驗收1家,到今年底計劃共完成綠色礦山建設6家。三是大力實施「礦山復綠」行動。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景則景」的原則,今年我縣「礦山復綠」面積180多畝。四是加大對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治理。針對礦山開採引發的地質災害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我局實施了黃沙坪街道上銀山村大井頭北段地面塌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黃沙坪街道上銀山地面塌陷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2019年第一期),有效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改善了礦區生態環境。
(七)有序開展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根據省市工作安排部署,我縣已召開了動員培訓會,制定了工作方案,機構和經費都已落實,項目分三個標段進行了招投標,目前,三個標段的技術單位已對16個鄉鎮的108個行政村開展了權籍調查,完成權籍調查宗地數共計70491宗,其中宅基地70121宗、集體建設用地370宗。
(八)積極開展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在2019年的衛片執法工作中,部下發我縣2019年衛片疑似違法圖斑點278個,涉及監測面積3196.3畝,其中占用耕地面積629.3畝(基本農田面積137.1畝)。經過地核實、調查舉證,判定違法圖斑14個,涉及監測面積232.2畝,其中占耕地面積58.5畝。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圖斑8個,整改到位率為57.1%,未整改到位6個均占用基本農田。在今年的月度衛片執法工作中,部下發我縣今年1-5月份土地衛片遙感監測圖斑172個,涉及監測面積2742.9畝,其中占用耕地面積200.5畝(基本農田面積74.5畝)。經過實地核實、調查舉證,判定違法圖斑3個,實際查處面積120.44畝,其中涉及耕地14.7畝。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圖斑2個,整改到位率為66.6%,未整改到位1個。
(九)紮實開展「三調」專項調查工作。我縣作為湖南省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先行開展縣,已完成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資料庫建庫工作,通過市級複查、省級預檢,基礎數據於2019年12月15日上交國家級核查驗收當中,目前正在進行統一時點更新、內業整理,以及耕地流入/流出、耕地種植屬性等9個專項調查工作。
(十)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強地質災害汛前巡、排查工作,下發了《關於做好今年桂陽縣地質災害汛前排查的通知》,組織技術支撐單位及各中心所工作人員對各隱患點開展汛前巡、排查。二是編制了《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三是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值守制度。安排人員24小時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及時傳達上級地質災害防治相關精神,根據降雨情況,調度監測員進行巡查監測。四是加快推進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實施,如正和鎮肖家坳小區滑坡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等。
(十一)進一步完善不動產登記改革工作。按照省市要求積極推進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要求,我縣成立了由財政、國土、住建、稅務等多個部門為成員的改革領導小組,設立了交易、納稅、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窗口,推行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辦理、優化業務流程、創新便民服務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縮短了群眾等待時間。通過改革,所有登記業務辦理時限壓縮至10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業務實現了5個工作日內辦結,註銷登記等簡單業務實現當天辦結,查封登記業務即到即辦,比法定時間壓縮了68%。特別是針對特定人群,我中心推出了預約上門服務業務,極大地方便了行動不便的市民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獲得了廣大市民的點贊。
(十二)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一是強化學習教育。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提高幹部職工的政治理論修養,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切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強化建章立制。制定並下發了深化作風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讓幹部職工明明白白做事,規規矩矩做人;三是強化考勤管理。對幹部職工實行指紋簽到,門前懸掛工作人員去向牌,公布工作去向,規範了人員管理,方便了群眾辦事;四是強化警示教育。利用大廳led顯示屏及樓層電腦顯示屏,對近年市縣紀委通報的違反作風建設的典型案例進行滾動播放,以此時刻提醒和教育幹部職工。五是強化監督檢查。充分發揮監督職責,定期、不定期開展檢查,通報各種作風不良行為問題,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行為,確保作風建設各項制度落到實處。通過以上舉措,幹部職工充分認識到作風建設的重要性,並時刻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不放鬆,積極打造服務型機關,努力營造自然資源隊伍的新形象,新常態,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三、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徵收工作阻力大。主要表現為群眾利益訴求過高。在征地拆遷過程中,個別群眾對政府徵收土地要價高。另外,各指揮部在實施征地拆遷時補償標準不盡相同,有高有低、征地拆遷戶之間互相攀比,政府對不合理訴求缺少有效的處置機制,特別是有些項目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後,在實施過程中群眾不配合征地拆遷,導致項目難以實施,工作開展非常困難。
(二)水田指標嚴重緊缺。由於耕地開發項目從立項到驗收時間長,特別是水田補充很難選址,可開發水田的資源匱乏,再加上我縣重點項目占用耕地面積數量大,導致我縣項目用地占用了耕地的,特別是水田的,耕地占補平衡工作難度大,且難以保障。目前,我縣嚴重缺少占補平衡的水田指標,多個重點項目及基礎設施項目無法及時上報,嚴重影響了今年的報批工作,特別是部分武督局督查整改項目,由於指標的緊缺,影響了整改工作的進展。
四、下半年工作計劃
1.進一步加大土地報批力度,保障重點項目用地。努力完成全年4000畝的用地報批任務,切實保障全縣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特別是家居智造產業園,「融郴達江」戰略等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
2.進一步提高耕地保護水平,確保耕地動態平衡。積極實施和爭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全年完成2000畝的耕地占補平衡任務。
3.用好用足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今年爭取完成兩期增減掛鈎項目的立項、實施、驗收報備工作,面積約2400畝。
4.進一步加大土地儲備供應力度,努力盤活存量土地。全年確保土地徵收儲備1000畝以上;努力盤活存量土地,確保年度供地率達標,全年完成土地收入7億元,為全縣經濟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5.進一步規範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全面推進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工作,力爭到今年底我縣砂石土礦控制在21家以內,完成綠色礦山建設6家。
6.進一步加強執法監察工作,切實保護自然資源。一是全面完成2018年武漢局督察遺留問題和2018年度剩餘衛片違法圖斑整改工作;二是積極開展2019年度衛片和今年月度衛片違法圖斑的核查、查處、整改工作;三是強化違法問責力度,對於土地違法案件,本著即查事又查人的原則,配合縣委縣政府,問責一批幹部,形成打擊違法用地的高壓態勢。四是做好違建別墅清理整治回頭看工作,以及繼續打贏「掃黑除惡」攻堅戰;五是加大動態巡查力度,強化巡查效果,強化執法合力,最大限度減少自然資源違法案件的發生。
7.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確保生命財產安全。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值守制度,切實加強汛期險情巡、排查工作。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進一步落實群測群防體系。加大對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和搬遷避讓項目的推進力度,積極向上爭取地質災害治理資金,爭取將荷葉太清礦區生態環境修復項目立項,申報資金2億元,將舂陵江鎮陶源村大山尾自然村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立項,申報資金350萬元。
8.全力推進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工作,到今年底,確保我縣順利完成權籍調查100%、登記頒證率90%以上,共計28.5萬宗的工作目標。
9.全面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多規合一」的信息平台。今年10月底前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製成果工作,並於年底前完成規劃成果報省政府批覆;年底完成三條控制線的劃定和落地,納入全國統一、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形成一張底圖,實現部門信息共享;完成甘甜中學片區、城北片區、臨港新區、珍珠大道兩側、蓮花大道兩側、以及11個分散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完成25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10.全面完成耕地細化調查等九個「三調」專項調查、數據分析匯總評價和國家驗收工作,並在「三調」統一時點更新基礎上開展2019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工作。
11.加大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置力度,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努力完成金域中央、聚龍閣、新東方建材城等遺留問題的處理,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12.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建立新的考核方式,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