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對事物的感觀思想,它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社會存在在我們腦海中的反應。意識形態,可以指導我們的行為,對我們的思想產生影響,一旦意識形態發生改變,我們的所思所想和行為也會產生變化。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從國際情況看,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逐漸向制度危機和價值觀危機延伸演變,西方制度和文化的衰退已經彰顯。同時,伴隨著我們國家綜合實力快速提升、中國文化的優勢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國外敵對勢力把我國的崛起視為西方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威脅,從而加大對我國實施西化和分化。他們利用網絡優勢和話語霸權,以非政府組織、基金會等為掩護,尋找和培養代理人,唱衰中國經濟、虛無黨的歷史、消解文化自信、放大社會負面信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們抹黑中國,甩鍋中國,指使國內敵對勢力,加大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與和平演變力度,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插手我國香港和台灣,企圖搞亂香港,分離台灣或者利用台灣要挾中國。
從國內情況看,隨著我國改革發展步伐加快,社會階層日益分化細化,不同階層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難免發出複雜的社會聲音,發生系列社會事件。國際敵對勢力於是趁火打劫,利用國內的社會事件,如勞資矛盾、刑事案件、醫療事故、民間糾紛等,或無中生有,或借題發揮,興風作浪、炒作熱點、造謠生事,煽動民眾不滿情緒,將矛頭指向黨和政府,製造黨群干群對立,加劇我國意識形態尤其是網絡意識形態鬥爭的嚴峻形勢。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意識形態鬥爭形勢日益複雜多變。在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文字與音頻、影像、圖片、動畫等結合運用,不僅使傳播內容更加立體化,而且容易張冠李戴、移花接木、以假亂真或者斷章取義。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製造不少歪曲黨和政府形象、攻擊社會主義制度、詆毀國家政策的信息。有的直接把一些社會事件的責任引向黨和政府、軍隊和警察,進而鼓吹假如實行西式民主就不會出現類似事件,矛頭直指我國現行政治體制。此類事件往往利用網絡技術的開放性、信息流通的迅捷性、意見表達的全球性造成事件的負面效應成幾何級數增長,因而使意識形態尤其網絡意識形態鬥爭更加複雜。
從意識形態的受眾對象看,中小學生、大學生是最大群體,其次是廣大農村群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僅缺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系統了解、缺少對中國歷史尤其是近現代史、黨史、國史知識的系統學習,也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優良傳統等基本常識的了解,更缺乏對時勢政策的了解和對信息真相的辨識能力,因而對敵對勢力鼓吹傳播的各種錯誤思想觀點缺乏政治鑑別力和政治免疫力。同時,西方意識形態多藉助青年人喜歡的網絡娛樂形式如遊戲、電影、文學、音樂等,潛移默化地向他們灌輸西方價值標準,培養西方意識形態的信眾。隨著網絡受眾群體低齡化越來越嚴重,思想處在叛逆期的未成年人,極易受到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蠱惑和毒害,這進一步增加了網絡意識形態鬥爭的艱巨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部門在意識形態領域採取有力措施,堅決處理了一些故意擾亂主流意識形態工作的人物和事件,但形勢仍不容樂觀。一些觀點和做法帶有極強的隱蔽性、欺騙性和危害性,使意識形態鬥爭呈現更為複雜的局面。
黨的十九大強調,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要求「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但是,一些同志在意識形態領域仍然不敢擔當,面對錯誤思潮不敢旗幟鮮明站出來,有的態度曖昧甚至姑息縱容。一些同志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複雜性認識不足甚至存在錯誤認識,把敢於亮劍的言行視為極「左」,把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與「以階級鬥爭為綱」混為一談,把批駁錯誤思潮和錯誤言論視為「惹事」等等。這些錯誤認識使不少人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採取迴避、躲避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意識形態工作的被動局面,也對未來的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過程中,國際上「唱衰論」「捧殺論」「威脅論」以及抹黑、甩鍋、妖魔化中國等此起彼伏,國內通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之後,親眼見證了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雜音相對減少,但仍有一些吃著中國飯長著外國心的人,明里暗裡與國際上別有用心的人一唱一和、彼此呼應,再加上傳播手段網絡化、傳播受眾低齡化或低學歷化、思想觀點隱蔽化、理論外衣新潮化,使意識形態工作的社會環境和現實條件發生深刻變化,這要求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以積極進取、嚴肅認真的態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從國際情況看,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逐漸向制度危機和價值觀危機延伸演變,西方制度和文化的衰退已經彰顯。同時,伴隨著我們國家綜合實力快速提升、中國文化的優勢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國外敵對勢力把我國的崛起視為西方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威脅,從而加大對我國實施西化和分化。他們利用網絡優勢和話語霸權,以非政府組織、基金會等為掩護,尋找和培養代理人,唱衰中國經濟、虛無黨的歷史、消解文化自信、放大社會負面信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們抹黑中國,甩鍋中國,指使國內敵對勢力,加大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與和平演變力度,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插手我國香港和台灣,企圖搞亂香港,分離台灣或者利用台灣要挾中國。
從國內情況看,隨著我國改革發展步伐加快,社會階層日益分化細化,不同階層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難免發出複雜的社會聲音,發生系列社會事件。國際敵對勢力於是趁火打劫,利用國內的社會事件,如勞資矛盾、刑事案件、醫療事故、民間糾紛等,或無中生有,或借題發揮,興風作浪、炒作熱點、造謠生事,煽動民眾不滿情緒,將矛頭指向黨和政府,製造黨群干群對立,加劇我國意識形態尤其是網絡意識形態鬥爭的嚴峻形勢。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意識形態鬥爭形勢日益複雜多變。在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文字與音頻、影像、圖片、動畫等結合運用,不僅使傳播內容更加立體化,而且容易張冠李戴、移花接木、以假亂真或者斷章取義。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製造不少歪曲黨和政府形象、攻擊社會主義制度、詆毀國家政策的信息。有的直接把一些社會事件的責任引向黨和政府、軍隊和警察,進而鼓吹假如實行西式民主就不會出現類似事件,矛頭直指我國現行政治體制。此類事件往往利用網絡技術的開放性、信息流通的迅捷性、意見表達的全球性造成事件的負面效應成幾何級數增長,因而使意識形態尤其網絡意識形態鬥爭更加複雜。
從意識形態的受眾對象看,中小學生、大學生是最大群體,其次是廣大農村群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僅缺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系統了解、缺少對中國歷史尤其是近現代史、黨史、國史知識的系統學習,也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優良傳統等基本常識的了解,更缺乏對時勢政策的了解和對信息真相的辨識能力,因而對敵對勢力鼓吹傳播的各種錯誤思想觀點缺乏政治鑑別力和政治免疫力。同時,西方意識形態多藉助青年人喜歡的網絡娛樂形式如遊戲、電影、文學、音樂等,潛移默化地向他們灌輸西方價值標準,培養西方意識形態的信眾。隨著網絡受眾群體低齡化越來越嚴重,思想處在叛逆期的未成年人,極易受到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蠱惑和毒害,這進一步增加了網絡意識形態鬥爭的艱巨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部門在意識形態領域採取有力措施,堅決處理了一些故意擾亂主流意識形態工作的人物和事件,但形勢仍不容樂觀。一些觀點和做法帶有極強的隱蔽性、欺騙性和危害性,使意識形態鬥爭呈現更為複雜的局面。
黨的十九大強調,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要求「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但是,一些同志在意識形態領域仍然不敢擔當,面對錯誤思潮不敢旗幟鮮明站出來,有的態度曖昧甚至姑息縱容。一些同志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複雜性認識不足甚至存在錯誤認識,把敢於亮劍的言行視為極「左」,把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與「以階級鬥爭為綱」混為一談,把批駁錯誤思潮和錯誤言論視為「惹事」等等。這些錯誤認識使不少人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採取迴避、躲避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意識形態工作的被動局面,也對未來的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過程中,國際上「唱衰論」「捧殺論」「威脅論」以及抹黑、甩鍋、妖魔化中國等此起彼伏,國內通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之後,親眼見證了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雜音相對減少,但仍有一些吃著中國飯長著外國心的人,明里暗裡與國際上別有用心的人一唱一和、彼此呼應,再加上傳播手段網絡化、傳播受眾低齡化或低學歷化、思想觀點隱蔽化、理論外衣新潮化,使意識形態工作的社會環境和現實條件發生深刻變化,這要求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以積極進取、嚴肅認真的態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