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呼吸的方法。
1.聞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進其香氣,控制一會兒後緩緩吐出。
2.吹蠟燭:模擬吹滅生日蠟燭,深吸一口氣後均勻緩慢地吹,儘可能時間長一點,達到25-30秒為合格。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氣後,從牙縫中發出「噝-----」聲,力求平穩均勻持久。
4.數數:從一數到十,往復循環,一口氣能數多少遍就數多少遍,要數的清晰響亮。
5.用繞口令或近似繞口令的語句練習氣息。如: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兒,拿著杆子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一個棗兒,兩個棗兒,三個棗兒,四個棗兒,五個棗兒,六個棗兒,七個棗兒,八個棗兒,九個棗兒,十個棗兒……這是一個繞口令,一口氣說完才算好。
幼兒口才朗誦訓練內容。
繞口令:優點:1.不僅校正發音,提高說話能力,且幫助掌握呼吸和吐字技巧;
2.加強咬字器官力度。同時鍛鍊氣息和口腔控制能力,提高運氣和吐字功力。
練習要領:1.保持積極振奮狀態;2.感情、聲音、意境相結合,不能只圖快。
內容:(聲情並茂地朗誦給大家庭,看是否現在還有些不好意思,能否做到大方自然地在眾人面前生動的朗誦)。
扁擔長,板凳寬。扁擔沒有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
白貓黑鼻子,黑貓白鼻子,白貓的黑鼻子碰破了黑貓的白鼻子,黑貓的白鼻子碰破了白貓的黑鼻子。
粉紅牆上畫鳳凰,鳳凰畫在粉紅牆,紅鳳凰,黃鳳凰,粉紅鳳凰,花鳳凰。
七加一,七減一,加完減完等於幾,七加一,七減一,加完減完還是七。
一面小花鼓,鼓上畫老虎,小槌敲破了鼓,媽媽用布補,不知是布補虎,還是布補鼓。
小主持人幾歲學合適。
五歲以後學習主持最適宜。
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帶著孩子前來諮詢的家長:「老師,我家寶寶三歲(或四歲)了,能說會道的,現在可以學『小主持人』了嗎?」通常我會告訴家長,最好等孩子滿五歲之後,再來學習小主持人課程。
正常兒童語言的發育可分為6個階段,預備期(0-1歲):咿呀作語和初步理解階段;第一期(1-1.5歲):這時期的語言特色是說單字句,能用手勢、表情輔助語言來表達需要;第二期(1.5-2歲):開始知道「物各有名」,喜歡問其名稱,字句迅速增加;第三期(2-2.5歲):能說短句,會用代詞你、我、他,會用感嘆句來表示感情,用疑問句詢問;第四期(2.5-3歲):會使用複雜句,喜歡提問;完備期(3-6歲):說話流利,會用一切詞類,並能從成人的言談中發現語法關係,修正自己錯誤的暫時性的語法,逐漸形成真正的語言。
兒童語言習得最重要的途徑是模仿,在家長看來,三歲的兒童已經可以使用複雜句流利地敘述和提問,但此時的孩子仍處於語言發育的第五階段,在發音、理解和表達三個方面仍需通過模仿成年人的語言進一步矯正語音、修正語法,從而更為準確地習得語言,形成相對完備的語言體系。在這個年齡階段,讓孩子大量地「模仿」尤為重要。因此,我建議家長先讓孩子學習講故事、幼兒朗誦等模仿類課程,等到有一定基礎之後,再學習「主持人」這種創新類課程。
1.聞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進其香氣,控制一會兒後緩緩吐出。
2.吹蠟燭:模擬吹滅生日蠟燭,深吸一口氣後均勻緩慢地吹,儘可能時間長一點,達到25-30秒為合格。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氣後,從牙縫中發出「噝-----」聲,力求平穩均勻持久。
4.數數:從一數到十,往復循環,一口氣能數多少遍就數多少遍,要數的清晰響亮。
5.用繞口令或近似繞口令的語句練習氣息。如: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兒,拿著杆子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一個棗兒,兩個棗兒,三個棗兒,四個棗兒,五個棗兒,六個棗兒,七個棗兒,八個棗兒,九個棗兒,十個棗兒……這是一個繞口令,一口氣說完才算好。
幼兒口才朗誦訓練內容。
繞口令:優點:1.不僅校正發音,提高說話能力,且幫助掌握呼吸和吐字技巧;
2.加強咬字器官力度。同時鍛鍊氣息和口腔控制能力,提高運氣和吐字功力。
練習要領:1.保持積極振奮狀態;2.感情、聲音、意境相結合,不能只圖快。
內容:(聲情並茂地朗誦給大家庭,看是否現在還有些不好意思,能否做到大方自然地在眾人面前生動的朗誦)。
扁擔長,板凳寬。扁擔沒有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
白貓黑鼻子,黑貓白鼻子,白貓的黑鼻子碰破了黑貓的白鼻子,黑貓的白鼻子碰破了白貓的黑鼻子。
粉紅牆上畫鳳凰,鳳凰畫在粉紅牆,紅鳳凰,黃鳳凰,粉紅鳳凰,花鳳凰。
七加一,七減一,加完減完等於幾,七加一,七減一,加完減完還是七。
一面小花鼓,鼓上畫老虎,小槌敲破了鼓,媽媽用布補,不知是布補虎,還是布補鼓。
小主持人幾歲學合適。
五歲以後學習主持最適宜。
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帶著孩子前來諮詢的家長:「老師,我家寶寶三歲(或四歲)了,能說會道的,現在可以學『小主持人』了嗎?」通常我會告訴家長,最好等孩子滿五歲之後,再來學習小主持人課程。
正常兒童語言的發育可分為6個階段,預備期(0-1歲):咿呀作語和初步理解階段;第一期(1-1.5歲):這時期的語言特色是說單字句,能用手勢、表情輔助語言來表達需要;第二期(1.5-2歲):開始知道「物各有名」,喜歡問其名稱,字句迅速增加;第三期(2-2.5歲):能說短句,會用代詞你、我、他,會用感嘆句來表示感情,用疑問句詢問;第四期(2.5-3歲):會使用複雜句,喜歡提問;完備期(3-6歲):說話流利,會用一切詞類,並能從成人的言談中發現語法關係,修正自己錯誤的暫時性的語法,逐漸形成真正的語言。
兒童語言習得最重要的途徑是模仿,在家長看來,三歲的兒童已經可以使用複雜句流利地敘述和提問,但此時的孩子仍處於語言發育的第五階段,在發音、理解和表達三個方面仍需通過模仿成年人的語言進一步矯正語音、修正語法,從而更為準確地習得語言,形成相對完備的語言體系。在這個年齡階段,讓孩子大量地「模仿」尤為重要。因此,我建議家長先讓孩子學習講故事、幼兒朗誦等模仿類課程,等到有一定基礎之後,再學習「主持人」這種創新類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