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習安排,就「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勇擔新時代新使命」,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圍繞「五個方面」,準確把握正確政績觀的精神實質1.圍繞「樹立什麼樣政績觀」,準確把握內涵實質。政績觀是領導幹部世界觀的集中體現,反映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政治立場、格局境界。思想決定行動,有什麼樣的政績觀,就有什麼樣的工作追求。政績觀端正不端正、正確不正確,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事業的成敗。對於正確的政績觀,習近平總書記從深淺、遠近兩個角度做過闡釋,即「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澱之後真正的評價」,廣大黨員幹部都應以此為標準追求自己的政績?
2.圍繞「依靠誰實現政績」,準確把握力量源泉。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正是依靠人民力量的支持,我們黨才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苦難走向輝煌。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絕不是靠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實現的,必須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3.圍繞「為誰建立政績」,準確把握目的動機。習近平同志指出,樹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群眾擁護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是樹立正確政績觀的本質要求。黨員幹部的政績本質上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工作業績,是幫助、引導和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其根本利益的實踐過程。這也決定了我們做工作必須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
4.圍繞「怎樣實現政績」,準備把握方式方法。實幹興邦,空談誤國,「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這是被大量事實和歷史經驗證明了的道理。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一個地區、一個國家要發展起來,取得輝煌的成就,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不滅的文化痕跡,就必須從實幹中開拓出一條路來。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為具體的行動、實際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才算做到位、做到家。
5.圍繞「追求什麼政績」,準確把握評判標準。群眾、實踐和歷史是衡量政績的根本尺度和準繩。因為,群眾對領導幹部的政績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發言權,政績只能由群眾來評判?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政績只能通過實踐來甄別。
歷史是最好的裁判,只有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政績才是真正的政績。群眾檢驗、實踐檢驗和歷史檢驗是相互統一的整體,三者的主體是群眾,統一於群眾公認。也就是說,衡量政績的最終標準是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
二、釐清「五個關係」」,切實避免政績觀錯位的行為偏差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必須警惕政績觀錯位,避免「五重五輕」(重業務指標輕黨建工作、重短期利益輕長遠發展、重個人得失輕行業大局、重上級評價輕群眾認可、重門路關係輕踏實苦幹)的行為偏差,切實釐清「五個關係」:
一是處理好「顯」與「潛」的關係。從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來看,領導幹部的政績不應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更要立足深層的內容上,可以說,沒有深功夫,就沒有真政績。往往重大的改革創新以及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如機構優化職能調整、「三個生態」建設,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接力奮鬥、持續改進才能見成效,這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潛功」精神與境界。
二是處理好「長」與「短」的關係。立足於大勢大局、民生福祉,方能料遠若近,負重前行,以發展的眼光善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兼顧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甘願「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相反,禁錮於個人短期利益,工作中則不免經常患得患失,挑選「開花早、結果快」的任務,樂做「吹糠見米、立竿見影」的工作,甚至不惜「竭澤而漁」「寅吃卯糧」。
三是處理好「公」與「私」的關係。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是檢驗一名黨員幹部黨性純不純、做人正不正的試金石。「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克己奉公」是《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對黨員幹部的根本要求。權力不是「任性」的資本,而是領導幹部「奉獻」的基石,正確的政績觀需要我們擺正權力的位置,做到心不能亂想,嘴不能亂吃,手不能亂伸,筆不能亂簽。
四是處理好「穩」和「進」的關係。「穩和進」體現在政績觀上,就是要腳踏實地、謀定後動、循序漸進,不能頭腦發熱、無視條件、急躁冒進,也不能坐吃山空、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受疫情的影響,恢復經濟增長是全國、全行業共同面對的迫切任務,但我們所追求的經濟增長是高質量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具體到黃岡,應該是符合良好市場生態基礎上的經濟增長。
五是處理好「立」和「破」的關係。在行業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落實的關鍵之年,面臨「改革創新提質年」的任務要求,破除舊思維,樹立新理念比任何時候都重要。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我們必須切實糾正固守舊模式和老套路的傾向,敢於打破傳統的思維慣性、路徑依賴、政策障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先行先試、大膽創新中闖出新路。
三、找准「五個定位」,全力推動正確政績觀落地落細一是強化大局意識,找准「思想定位」。當前受疫情影響,不僅對湖北經濟、中國經濟影響巨大,對我們經濟增長、專賣管理等各方面也提出新的挑戰,作為專賣專營的央企,更需要我們心中有大局、前進有方向。我將始終把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貫穿始終的根本要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建責任制落實及行業政治生態突出問題全面整改為抓手,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謀劃工作、抓好落實。
二是保持為民情懷,找准「角色定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需要全面貫徹到工作的各個方面,要以人民滿意幸福為工作出發點,千方百計地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現實、最實際的問題上,並認真抓好落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服務人民意識。我將抓實抓好領導幹部一線帶班作業,多聽基層呼聲,汲取一線智慧,通過真正深入基層一線指導,深入工作現場協調,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切實解決好基層工作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三是立足長遠長效,找准「目標定位」。領導幹部的職務有任期,但事業的發展是永無止境、循序漸進的,不會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我們要像跑「接力賽」一樣,一棒接一棒跑下去,跑出屬於自己的好成績。市局黨組提出的「三個生態」正是從長遠長效出發的,我將緊緊圍繞這一總目標,持續優化完善「一好一高」專賣目標管理體系、專賣執法風險防控體系、規範經營防控體系建設,確保分管領域各項工作成效經得起群眾、時間和歷史的檢驗。
四是修煉人生格局,找准「價值定位」。我將在謀大局中折射品格,講大局、講團結、講奉獻。
在謀中心中彰顯擔當,以黨組班子成員間、各部門間的高效協作不斷提升總體運行質量。
在謀長遠中凸顯作為,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視野,提升分管工作的成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幹事創業上,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五是加強自我提升,找准「能力定位」。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高素質的隊伍作為保障。我個人將加強自我學習提升的主動性、積極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到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同時,對於分管領域幹部職工,將以建設「四講四有」(講政治有品格、講責任有擔當、講學習有能力、講紀律有底線)的高素質隊伍為目標,切實營造幹事創業良好氛圍,以紮實作風過硬本領推動各項工作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
一、圍繞「五個方面」,準確把握正確政績觀的精神實質1.圍繞「樹立什麼樣政績觀」,準確把握內涵實質。政績觀是領導幹部世界觀的集中體現,反映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政治立場、格局境界。思想決定行動,有什麼樣的政績觀,就有什麼樣的工作追求。政績觀端正不端正、正確不正確,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事業的成敗。對於正確的政績觀,習近平總書記從深淺、遠近兩個角度做過闡釋,即「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澱之後真正的評價」,廣大黨員幹部都應以此為標準追求自己的政績?
2.圍繞「依靠誰實現政績」,準確把握力量源泉。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正是依靠人民力量的支持,我們黨才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苦難走向輝煌。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絕不是靠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實現的,必須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3.圍繞「為誰建立政績」,準確把握目的動機。習近平同志指出,樹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群眾擁護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是樹立正確政績觀的本質要求。黨員幹部的政績本質上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工作業績,是幫助、引導和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其根本利益的實踐過程。這也決定了我們做工作必須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
4.圍繞「怎樣實現政績」,準備把握方式方法。實幹興邦,空談誤國,「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這是被大量事實和歷史經驗證明了的道理。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一個地區、一個國家要發展起來,取得輝煌的成就,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不滅的文化痕跡,就必須從實幹中開拓出一條路來。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為具體的行動、實際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才算做到位、做到家。
5.圍繞「追求什麼政績」,準確把握評判標準。群眾、實踐和歷史是衡量政績的根本尺度和準繩。因為,群眾對領導幹部的政績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發言權,政績只能由群眾來評判?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政績只能通過實踐來甄別。
歷史是最好的裁判,只有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政績才是真正的政績。群眾檢驗、實踐檢驗和歷史檢驗是相互統一的整體,三者的主體是群眾,統一於群眾公認。也就是說,衡量政績的最終標準是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
二、釐清「五個關係」」,切實避免政績觀錯位的行為偏差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必須警惕政績觀錯位,避免「五重五輕」(重業務指標輕黨建工作、重短期利益輕長遠發展、重個人得失輕行業大局、重上級評價輕群眾認可、重門路關係輕踏實苦幹)的行為偏差,切實釐清「五個關係」:
一是處理好「顯」與「潛」的關係。從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來看,領導幹部的政績不應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更要立足深層的內容上,可以說,沒有深功夫,就沒有真政績。往往重大的改革創新以及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如機構優化職能調整、「三個生態」建設,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接力奮鬥、持續改進才能見成效,這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潛功」精神與境界。
二是處理好「長」與「短」的關係。立足於大勢大局、民生福祉,方能料遠若近,負重前行,以發展的眼光善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兼顧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甘願「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相反,禁錮於個人短期利益,工作中則不免經常患得患失,挑選「開花早、結果快」的任務,樂做「吹糠見米、立竿見影」的工作,甚至不惜「竭澤而漁」「寅吃卯糧」。
三是處理好「公」與「私」的關係。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是檢驗一名黨員幹部黨性純不純、做人正不正的試金石。「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克己奉公」是《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對黨員幹部的根本要求。權力不是「任性」的資本,而是領導幹部「奉獻」的基石,正確的政績觀需要我們擺正權力的位置,做到心不能亂想,嘴不能亂吃,手不能亂伸,筆不能亂簽。
四是處理好「穩」和「進」的關係。「穩和進」體現在政績觀上,就是要腳踏實地、謀定後動、循序漸進,不能頭腦發熱、無視條件、急躁冒進,也不能坐吃山空、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受疫情的影響,恢復經濟增長是全國、全行業共同面對的迫切任務,但我們所追求的經濟增長是高質量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具體到黃岡,應該是符合良好市場生態基礎上的經濟增長。
五是處理好「立」和「破」的關係。在行業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落實的關鍵之年,面臨「改革創新提質年」的任務要求,破除舊思維,樹立新理念比任何時候都重要。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我們必須切實糾正固守舊模式和老套路的傾向,敢於打破傳統的思維慣性、路徑依賴、政策障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先行先試、大膽創新中闖出新路。
三、找准「五個定位」,全力推動正確政績觀落地落細一是強化大局意識,找准「思想定位」。當前受疫情影響,不僅對湖北經濟、中國經濟影響巨大,對我們經濟增長、專賣管理等各方面也提出新的挑戰,作為專賣專營的央企,更需要我們心中有大局、前進有方向。我將始終把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貫穿始終的根本要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建責任制落實及行業政治生態突出問題全面整改為抓手,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謀劃工作、抓好落實。
二是保持為民情懷,找准「角色定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需要全面貫徹到工作的各個方面,要以人民滿意幸福為工作出發點,千方百計地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現實、最實際的問題上,並認真抓好落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服務人民意識。我將抓實抓好領導幹部一線帶班作業,多聽基層呼聲,汲取一線智慧,通過真正深入基層一線指導,深入工作現場協調,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切實解決好基層工作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三是立足長遠長效,找准「目標定位」。領導幹部的職務有任期,但事業的發展是永無止境、循序漸進的,不會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我們要像跑「接力賽」一樣,一棒接一棒跑下去,跑出屬於自己的好成績。市局黨組提出的「三個生態」正是從長遠長效出發的,我將緊緊圍繞這一總目標,持續優化完善「一好一高」專賣目標管理體系、專賣執法風險防控體系、規範經營防控體系建設,確保分管領域各項工作成效經得起群眾、時間和歷史的檢驗。
四是修煉人生格局,找准「價值定位」。我將在謀大局中折射品格,講大局、講團結、講奉獻。
在謀中心中彰顯擔當,以黨組班子成員間、各部門間的高效協作不斷提升總體運行質量。
在謀長遠中凸顯作為,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視野,提升分管工作的成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幹事創業上,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五是加強自我提升,找准「能力定位」。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高素質的隊伍作為保障。我個人將加強自我學習提升的主動性、積極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到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同時,對於分管領域幹部職工,將以建設「四講四有」(講政治有品格、講責任有擔當、講學習有能力、講紀律有底線)的高素質隊伍為目標,切實營造幹事創業良好氛圍,以紮實作風過硬本領推動各項工作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