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縣財政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立足工作職能,發揮財政逆周期調節作用,堅持加減並行、保壓並舉、質效並重、防放並施,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充分激發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和財政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打出積極財政政策「組合拳」,著力支持「六穩」、落實「六保」,為奪取疫情防控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堅實財政保障。
一、財政主要收支指標
今年上半年,全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實現7.86億元,完成年初任務數(13.09億元)的60.1%,同比增長0.5%。具體情況為:
(一)財政總收入分徵收部門完成情況。稅務部門完成5.77億元,同比增長4.8%;財政部門完成2.09億元,同比下降9.9%。
(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情況。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4.9億元,同比下降7.2%。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8億元,同比下降5.2%;非稅收入完成2.09億元,同比下降9.9%。
(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執行情況。今年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2億元,其中八大支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衛生健康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3.6億元。
二、總結經驗,把握規律,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成效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是突發疫情全民抗疫之年,也是全縣經濟較為困難的一年,是財政收支矛盾異常突出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減稅降費多重壓力,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全縣財政系統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苦幹實幹,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積極對沖疫情不利影響,財政收入實現逆勢上揚。我們頂住了一季度全縣財政收入負增長的壓力,迎難而上,精準施策,奮起直追,實現逆勢競上,保持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態勢,十分來之不易。今年上半年,全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實現7.86億元,完成年初任務數的60.1%,同比增長0.5%,在疫情的不利影響下,財政收入增幅仍然實現增長,實屬不易。
(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為減輕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等經濟實體經營困難,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全面落實國家系列減稅降費和省「穩增長20條」系列政策體系,對國家出台的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等政策,細化工作舉措,及時跟進落實,確保最大程度地釋放政策效應,進一步穩住市場預期,保住市場主體。嚴格落實社保降費減負政策,助力企業「鬆綁」發展,及時調整繳費基數,降低繳費比例。今年以來,為436家參保企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減負1509.27萬元,為207家參保單位工傷保險減負86萬元。
(三)用好用足專項債券拉動擴大有效投資。科學包裝了一批重大項目,積極向上爭取新增地方政府債券,今年我縣提前批次上報新增債券項目60個,總需求61.28億元,今年第二批下達我縣新增專項債券額度2.22億元,第三批下達我縣新增專項債券額度2.22億元,債券資金投向範圍涵蓋交通、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以及公共衛生設施、部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穩投資、補短板重點領域,為進一步穩住全縣經濟發展「基本盤」提供重要支撐。堅決打好防範債務風險攻堅戰,建立健全債務動態監測、風險預警等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切實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
(四)盤活整活財政投入,夯實「三保」基礎。全力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是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是保持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今年以來,縣財政部門積極應對,加強調度分析,牢牢兜住「三保」底線。上半年,共爭取上級各項補助資金19.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517億元,有效保障「三保」資金需求,全縣「三保」運行總體平穩,未出現欠發工資、基本民生及基層運轉保障不到位的情況。
(五)傾斜傾向民生領域,民生保障升溫度。今年上半年,全縣財政民生支出達20.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4%,其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達13.6億元,較好地落實了民生政策,支持了民生事業發展。疫情發生以來,縣財政部門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安排相關經費,並開通「綠色通道」及時撥付防控資金。上半年,全縣共投入疫情防控經費1606萬元,爭取中央財政補助318.92萬元和省級財政補助39.18萬元,市級補助資金16萬元,實際撥付防疫經費1606萬元。共籌集到口罩838982個、防護服到位6442套、84消毒液到位45350斤、紅外線體溫計到位4814個。嚴格落實扶貧投入政策,安排地方公共財政預算資金9250萬元,統籌財政資金1.14億元,全力支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落實國家惠農補助政策,加大「三農」投入力度,有力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認真落實義務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投入政策,有力促進了社會事業發展,推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地共享發展成果,不斷增強獲得感。
(六)激發乾事創業積極性,提升財政績效管理水平。今年在疫情影響形勢下,堅決貫徹「以收定支」原則,切實瞄準收支平衡總目標,利用財政資金標杆作用,充分發揮單位和部門積極性,精打細算優化支出結構,加大財政資金管理力度。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打好「鐵算盤」、當好「鐵公雞」,一般性支出在上年壓縮5%的基礎上再壓縮10%,確保不該支出的錢一分都不花。全力確保「三保支出」,在巨大的支出壓力下,除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還有效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大土地出讓金收繳力度,著力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盡力激發部門單位積極性,積極籌措資金,通過全面推行鄉鎮機關工作人員績效考核、提高村(社區)幹部報酬待遇、全面落實村(社區)的工作經費和專項經費、對村(社區)經費建立定期增長機制、增加鄉鎮執收執罰補助資金、加大鄉村振興支持力度、推行爭先創優獎勵機制、建立立項爭資工作保障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激發鄉鎮和縣直單位的工作積極性。
今年上半年,縣財政部門頂住經濟「暫停鍵」壓力,按下「恢復鍵」,大力支持復工復產達產,跑出「加速度」,財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疫情影響,我縣落實「三保」任務非常艱巨,主要體現在:民生資金配套壓力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缺口逐年增大,今年社會養老保險支出預計2.3億元;債務還本付息支出壓力大,今年債務還本付息支出預計5.4億元;暫付款規模大,消化壓力大,今年需消化暫付性款項2.018億元。今年我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及財政負擔職業年金預計9433萬元,民生配套資金預計2.18億元,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支出預計3.7億元,需消化暫付性款項2.018億元。
三、創新思維,強化措施,紮實做好下半年各項財政工作
今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全省、全市財政工作會議已作了安排部署,關鍵是要進一步創新思維,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以財政部門高質量的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決勝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及中央、省、市有關會議精神,緊扣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充分發揮財政職能,認真履行好財政服務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使命,努力完成全年各項任務。
(一)扭住財源稅源總開關,開源挖潛促增收。我們協同作戰、攻堅克難,著力夯實稅源基礎,努力開源挖潛,全力促進財稅增收。一是著力厚植主體財源。重點扶持和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主攻電子信息首位產業,做大新材料等優勢產業,著力穩定一產、壯大二產、做活三產,穩固支柱財源。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稅源。加快推進總部經濟發展,著力引進金融服務、信息商務等服務項目,年內力爭引進一家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文旅綜合體建設步伐,培育壯大一批新的財稅增長點。三是加大籌資理財力度。持續推動向上爭資、社會融資、招商引資「三資並舉」。搶抓窗口期,全力向上爭資,抓住國家擴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的機遇,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工作;發揮城控集團融資職能,推動「1+6」平台切實運行,有效整合資產,融通銀資促發展;兌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力支持開放型經濟升級行動。
(二)瞄準收支平衡總目標,精打細算優結構。堅決貫徹「以收定支」原則,切實做到有保有壓。一是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嚴格預算執行,重點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項目安排使用資金,不隨意變更、追加,更不允許超預算或無預算安排支出。二是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樹牢「過緊日子」思想,打好「鐵算盤」、當好「鐵公雞」,一般性支出在上年壓縮5%的基礎上再壓縮10%,確保不該支出的錢一分都不花。三是全力確保「三保支出」。在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的前提下,該保的支出努力保障到位。積極與上級財政部門溝通對接,向上多爭項目和資金,著力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四是有效盤活沉澱資金。對縣財政安排的基本支出結轉結餘資金、項目支出結轉兩年以上的資金和項目支出結餘資金,按規定統一收回縣財政統籌使用,絕不讓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
(三)緊扣績效管理總要求,加大力度強監管。突出財政公共性原則,加強財政預算監管,著力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一是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凡納入縣級預算績效管理範疇的項目,均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強預算績效目標編報,選擇6個單位作為整體支出重點績效目標管理對象。二是實行項目資金與建設成效掛鈎。推行財政支持與爭先創優掛鈎,建立有效的工程項目決策、建設、管理和監督機制,加強財政資金投資評審,提高政府投資效益。三是加強財政預算執行管理。進一步優化資金撥付審核程序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安全運行;強化庫款餘額監控,實時掌握庫款餘額,確保「三保」保障能力,切實防範潛在支付風險。
(四)把牢財政資金評估總關口,花大力氣嚴管控。嚴把監督關口,進一步規範財政資金管理,加強財政資金風險防控,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使用。一是嚴管融資資金和政府債務。重點圍繞解決經濟發展短板、可持續發展問題,做優城控集團,用好政府債券,繼續嚴控政府債務限額在安全警戒線以下,實行融資資金和政府債務績效評估,所有融資項目和資金列入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二是規範項目資金管理。科學合理包裝項目,積極向上爭取項目,項目資金按規定配套,除剛性配套外,本級財政不負擔項目資金。繼續加大財政投資評審力度,對超出評審資金的項目,須經審批後再撥付資金。三是提高財政資金運行效率。進一步優化財政資金撥付程序,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持續加強財政資金動態監管,完善政府採購、公務卡結算制度。
下半年,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迎難而上、奮發作為,努力完成全年各項財政工作任務,為不斷開闢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新境界作出更大貢獻。
一、財政主要收支指標
今年上半年,全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實現7.86億元,完成年初任務數(13.09億元)的60.1%,同比增長0.5%。具體情況為:
(一)財政總收入分徵收部門完成情況。稅務部門完成5.77億元,同比增長4.8%;財政部門完成2.09億元,同比下降9.9%。
(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情況。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4.9億元,同比下降7.2%。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8億元,同比下降5.2%;非稅收入完成2.09億元,同比下降9.9%。
(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執行情況。今年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2億元,其中八大支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衛生健康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3.6億元。
二、總結經驗,把握規律,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成效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是突發疫情全民抗疫之年,也是全縣經濟較為困難的一年,是財政收支矛盾異常突出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減稅降費多重壓力,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全縣財政系統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苦幹實幹,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積極對沖疫情不利影響,財政收入實現逆勢上揚。我們頂住了一季度全縣財政收入負增長的壓力,迎難而上,精準施策,奮起直追,實現逆勢競上,保持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態勢,十分來之不易。今年上半年,全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實現7.86億元,完成年初任務數的60.1%,同比增長0.5%,在疫情的不利影響下,財政收入增幅仍然實現增長,實屬不易。
(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為減輕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等經濟實體經營困難,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全面落實國家系列減稅降費和省「穩增長20條」系列政策體系,對國家出台的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等政策,細化工作舉措,及時跟進落實,確保最大程度地釋放政策效應,進一步穩住市場預期,保住市場主體。嚴格落實社保降費減負政策,助力企業「鬆綁」發展,及時調整繳費基數,降低繳費比例。今年以來,為436家參保企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減負1509.27萬元,為207家參保單位工傷保險減負86萬元。
(三)用好用足專項債券拉動擴大有效投資。科學包裝了一批重大項目,積極向上爭取新增地方政府債券,今年我縣提前批次上報新增債券項目60個,總需求61.28億元,今年第二批下達我縣新增專項債券額度2.22億元,第三批下達我縣新增專項債券額度2.22億元,債券資金投向範圍涵蓋交通、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以及公共衛生設施、部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穩投資、補短板重點領域,為進一步穩住全縣經濟發展「基本盤」提供重要支撐。堅決打好防範債務風險攻堅戰,建立健全債務動態監測、風險預警等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切實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
(四)盤活整活財政投入,夯實「三保」基礎。全力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是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是保持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今年以來,縣財政部門積極應對,加強調度分析,牢牢兜住「三保」底線。上半年,共爭取上級各項補助資金19.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517億元,有效保障「三保」資金需求,全縣「三保」運行總體平穩,未出現欠發工資、基本民生及基層運轉保障不到位的情況。
(五)傾斜傾向民生領域,民生保障升溫度。今年上半年,全縣財政民生支出達20.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4%,其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達13.6億元,較好地落實了民生政策,支持了民生事業發展。疫情發生以來,縣財政部門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安排相關經費,並開通「綠色通道」及時撥付防控資金。上半年,全縣共投入疫情防控經費1606萬元,爭取中央財政補助318.92萬元和省級財政補助39.18萬元,市級補助資金16萬元,實際撥付防疫經費1606萬元。共籌集到口罩838982個、防護服到位6442套、84消毒液到位45350斤、紅外線體溫計到位4814個。嚴格落實扶貧投入政策,安排地方公共財政預算資金9250萬元,統籌財政資金1.14億元,全力支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落實國家惠農補助政策,加大「三農」投入力度,有力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認真落實義務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投入政策,有力促進了社會事業發展,推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地共享發展成果,不斷增強獲得感。
(六)激發乾事創業積極性,提升財政績效管理水平。今年在疫情影響形勢下,堅決貫徹「以收定支」原則,切實瞄準收支平衡總目標,利用財政資金標杆作用,充分發揮單位和部門積極性,精打細算優化支出結構,加大財政資金管理力度。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打好「鐵算盤」、當好「鐵公雞」,一般性支出在上年壓縮5%的基礎上再壓縮10%,確保不該支出的錢一分都不花。全力確保「三保支出」,在巨大的支出壓力下,除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還有效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大土地出讓金收繳力度,著力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盡力激發部門單位積極性,積極籌措資金,通過全面推行鄉鎮機關工作人員績效考核、提高村(社區)幹部報酬待遇、全面落實村(社區)的工作經費和專項經費、對村(社區)經費建立定期增長機制、增加鄉鎮執收執罰補助資金、加大鄉村振興支持力度、推行爭先創優獎勵機制、建立立項爭資工作保障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激發鄉鎮和縣直單位的工作積極性。
今年上半年,縣財政部門頂住經濟「暫停鍵」壓力,按下「恢復鍵」,大力支持復工復產達產,跑出「加速度」,財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疫情影響,我縣落實「三保」任務非常艱巨,主要體現在:民生資金配套壓力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缺口逐年增大,今年社會養老保險支出預計2.3億元;債務還本付息支出壓力大,今年債務還本付息支出預計5.4億元;暫付款規模大,消化壓力大,今年需消化暫付性款項2.018億元。今年我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及財政負擔職業年金預計9433萬元,民生配套資金預計2.18億元,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支出預計3.7億元,需消化暫付性款項2.018億元。
三、創新思維,強化措施,紮實做好下半年各項財政工作
今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全省、全市財政工作會議已作了安排部署,關鍵是要進一步創新思維,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以財政部門高質量的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決勝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及中央、省、市有關會議精神,緊扣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充分發揮財政職能,認真履行好財政服務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使命,努力完成全年各項任務。
(一)扭住財源稅源總開關,開源挖潛促增收。我們協同作戰、攻堅克難,著力夯實稅源基礎,努力開源挖潛,全力促進財稅增收。一是著力厚植主體財源。重點扶持和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主攻電子信息首位產業,做大新材料等優勢產業,著力穩定一產、壯大二產、做活三產,穩固支柱財源。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稅源。加快推進總部經濟發展,著力引進金融服務、信息商務等服務項目,年內力爭引進一家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文旅綜合體建設步伐,培育壯大一批新的財稅增長點。三是加大籌資理財力度。持續推動向上爭資、社會融資、招商引資「三資並舉」。搶抓窗口期,全力向上爭資,抓住國家擴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的機遇,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工作;發揮城控集團融資職能,推動「1+6」平台切實運行,有效整合資產,融通銀資促發展;兌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力支持開放型經濟升級行動。
(二)瞄準收支平衡總目標,精打細算優結構。堅決貫徹「以收定支」原則,切實做到有保有壓。一是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嚴格預算執行,重點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項目安排使用資金,不隨意變更、追加,更不允許超預算或無預算安排支出。二是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樹牢「過緊日子」思想,打好「鐵算盤」、當好「鐵公雞」,一般性支出在上年壓縮5%的基礎上再壓縮10%,確保不該支出的錢一分都不花。三是全力確保「三保支出」。在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的前提下,該保的支出努力保障到位。積極與上級財政部門溝通對接,向上多爭項目和資金,著力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四是有效盤活沉澱資金。對縣財政安排的基本支出結轉結餘資金、項目支出結轉兩年以上的資金和項目支出結餘資金,按規定統一收回縣財政統籌使用,絕不讓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
(三)緊扣績效管理總要求,加大力度強監管。突出財政公共性原則,加強財政預算監管,著力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一是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凡納入縣級預算績效管理範疇的項目,均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強預算績效目標編報,選擇6個單位作為整體支出重點績效目標管理對象。二是實行項目資金與建設成效掛鈎。推行財政支持與爭先創優掛鈎,建立有效的工程項目決策、建設、管理和監督機制,加強財政資金投資評審,提高政府投資效益。三是加強財政預算執行管理。進一步優化資金撥付審核程序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安全運行;強化庫款餘額監控,實時掌握庫款餘額,確保「三保」保障能力,切實防範潛在支付風險。
(四)把牢財政資金評估總關口,花大力氣嚴管控。嚴把監督關口,進一步規範財政資金管理,加強財政資金風險防控,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使用。一是嚴管融資資金和政府債務。重點圍繞解決經濟發展短板、可持續發展問題,做優城控集團,用好政府債券,繼續嚴控政府債務限額在安全警戒線以下,實行融資資金和政府債務績效評估,所有融資項目和資金列入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二是規範項目資金管理。科學合理包裝項目,積極向上爭取項目,項目資金按規定配套,除剛性配套外,本級財政不負擔項目資金。繼續加大財政投資評審力度,對超出評審資金的項目,須經審批後再撥付資金。三是提高財政資金運行效率。進一步優化財政資金撥付程序,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持續加強財政資金動態監管,完善政府採購、公務卡結算制度。
下半年,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迎難而上、奮發作為,努力完成全年各項財政工作任務,為不斷開闢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新境界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