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以效為先,推動營商環境科學發展。
一是推行多種舉措,實現降本增效。通過52項行政審批事項流程再造,平均每項為企業節約成本近200元。部分需要抽取專家的事項,專家聘請費用全部實行了政府購買服務,不讓企業出一分錢。申請人有「一照多證」的辦理需求時,為降低申請人前期準備成本和行政成本,提高踏勘工作效率,將多次踏勘任務合併為一次,實行「多勘合一」。
二是推動「一業一證」,破解發展難題。為破解企業准入不准營、辦多證等問題,進一步降低政府干擾,推動企業自主發展,按照《省加快流程再造推進「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以「證照同辦」「證證同辦」等改革成果為基礎,積極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將一個行業「以部門為中心」的單個事項審批,變為如今「以企業為中心」的一張許可證,實現准入後「一證准營」「拿證即開業」。例如,藥店行業的行政許可法定時限為65個工作日、承諾時限為17個工作日,通過「一業一證」改革,只用3天時間即可拿證,比法定時間提高97%,比承諾時間提高82%。
三是堅持特事特辦,助企復工復產。為破解疫情期間企業發展難題,我們確立了凡是涉及疫情防控相關產品的審批事項,一律開通綠色通道;凡是能網上申請辦理的事項,一律免費郵寄材料,線下不再辦理;凡是能容缺受理的事項,一律容缺受理;凡是能壓縮審批流程的事項,一律對審批人員充分授權,加快內部流轉的「四個一律」保障舉措,最大限度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便利。例如,受疫情影響,湖北格林凱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滿足1000多噸訂單的生產,跨省落戶,實現異地重生,為滿足企業快速落地需要,我局加急辦理審批手續,保障企業僅用十三天時間就完成從註冊到生產,被新聞聯播贊為「火神山」速度。
(二)以質為果,托舉營商環境向上發展。
一是職權下放,開闢重點鎮「綠色審批通道」。為更好促進鄉鎮駐地的企業發展,提高鄉鎮服務企業的主動性和權威性,使企業辦事實現「就近辦、馬上辦、一次辦」的工作目標,我局結合重點鎮建設,按照「依法下放、權責一致、能放即放、按需下放」的原則,拉出了項目立項、用地、規劃、公司設立等首批30個大項80個子項的行政許可事項一次性下放重點鎮,開闢重點鎮「綠色審批通道」,讓駐鄉鎮企業切切實實感受到改革所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是精準對接,打通企業「優質發展通道」。為全面加快企業建設進程,縮短企業落地周期,先後三次召開涉及15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重點工業項目企業座談會,了解企業訴求,與企業精準對接行政審批服務11項;先後5次召開主管部門協調會,集中開展業務研討會20餘次,解決企業開辦、服務鏈條建設中存在的問題5個。
三是局長陪跑,建立完善「政企交流通道」。為準確掌握行政審批流程,檢驗改革成效,從群眾視角著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行局長陪跑制度,以現場體驗、陪同企業辦理、跟蹤企業問效的方式,及時發現堵點、難點、痛點問題,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優的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
(三)依法為本,推動營商環境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自身法治化建設,推進依法行政。著力建立程序意識、規矩意識,嚴格按照省一網通辦和政務服務通用平台,實現線上無縫隙對接和幫辦代辦,做到線下無審批,全面建立我縣依法審批環境。2019年我局組織40餘人參加執法證考試,今年將做到全員覆蓋,所有在職、在編人員全部具備行政執法資格,並逐步推行持證上崗。
二是指導企業法治化建設,推進依法發展。我們不僅為企業送去便企惠企的好政策、好措施,同時也送去助力企業優質發展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政策。利用召開企業座談會、「企業吹哨·部門報到」註冊企業培訓會等時機,多次集中開展法律法規知識普及活動,讓企業發展始終保持在法治化軌道,確保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三是推行企業發展負面清單,推進快速發展。凡是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市場,放寬准入門檻,保證企業快速落地,切切實實讓企業感到發展有希望、落地可作為。
(四)以商為重,促進營商環境協調發展。
一是實行「大受理模式」,讓企業到一窗辦所有事。專門建設行政審批大廳,建立形成40個大項、191個小項「受理標準一元化」,推行綜合受理,建設形成「一個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踏勘、一同出件」的快速審批通道,實現「進一門、到一窗、辦所有事」。
二是實行「不見面審批」,讓企業不出門辦成事。按照「應上盡上、全程在線」的具體要求,推進「一網通辦」智慧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將214個行政許可事項主項、382個實施子項納入網上平台運行,形成全程電子化鏈條,「一網通辦」率達到100%,讓企業不出家門就能辦成事。
三是實行「投訴受理機制」,讓企業做推進改革的「主人翁」。通過座談、走訪等方式建立政企溝通平台,定期聽取企業對改革工作的意見建議。在行政審批大廳設置專門吐槽找茬和投訴受理窗口,公開投訴受理電話,方便辦事企業反饋意見建議,讓企業參與改革,多提訴求,確立企業在改革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起與企業發展溝通的橋樑,著力為企業發展鬆綁解絆。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局雖然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還存在個別問題,需要在工作中繼續強化責任擔當,轉變工作作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政務服務還存在短板。目前,政務服務「一鏈式」辦理鏈條還沒有完全形成;進駐政務服務中心事項分領域內還難以實現「綜合受理」,造成辦事效率低,服務質量難以提升,群眾和企業的體驗感不強,整個政務服務事項中還存在個別服務環節超時現象。
二是降本增效不徹底,服務企業還不全面。企業在開辦過程中,還不能做到「只進一扇門,開辦全完成」,仍需要跑多個地方、多個部門。雖然企業登記已經實現了全程免費,但企業刻章、稅控盤仍需要企業交費。
三是行業規劃不足,審管不暢。由於缺少行業、部門規劃,導致我們在審批過程中缺少審批依據,審管互動還不夠順暢,業務協同不夠的情況依然存在,制約了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效率,也給群眾辦事帶來極大不便。
四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存在問題。線上審批鏈條還未建成,落實線上大項目工改系統還不到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個別部門職能未劃轉到位,政務服務鏈條上的「三集中三到位」進駐工作未完全落實,無法真正開展並聯審批、限時辦結等工作,給企業帶來推諉辦、拖著辦等困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們將緊盯問題短板,重點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補齊政務短板。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從政府層面加強調度,推動「一鏈式」辦理模式,將服務鏈條上涉及的公安、社保、醫保、公積金、銀行、民政等關係到群眾和企業切實利益的民生事項應進盡進,切實讓企業和群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
二是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為新開辦企業免費贈送包含營業執照、印章、稅控設備、發票等在內的「服務禮包」;同時,全面梳理業務流程,轉變幫辦服務模式,以化繁為簡、一目了然為目標,製作流程化、清單化、模塊化服務指南,便於企業快辦快結。
三是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儘快完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多渠道聽取各方面意見及建議,通過企業評、第三方評、申請人當面評、背對背評等評價機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倒逼工作人員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樹牢服務為民、真情為民意識,讓企業和群眾不僅把事辦成,還要辦的暖心、舒心,最終實現讓群眾滿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狠抓落實、擔當作為,為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以效為先,推動營商環境科學發展。
一是推行多種舉措,實現降本增效。通過52項行政審批事項流程再造,平均每項為企業節約成本近200元。部分需要抽取專家的事項,專家聘請費用全部實行了政府購買服務,不讓企業出一分錢。申請人有「一照多證」的辦理需求時,為降低申請人前期準備成本和行政成本,提高踏勘工作效率,將多次踏勘任務合併為一次,實行「多勘合一」。
二是推動「一業一證」,破解發展難題。為破解企業准入不准營、辦多證等問題,進一步降低政府干擾,推動企業自主發展,按照《省加快流程再造推進「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以「證照同辦」「證證同辦」等改革成果為基礎,積極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將一個行業「以部門為中心」的單個事項審批,變為如今「以企業為中心」的一張許可證,實現准入後「一證准營」「拿證即開業」。例如,藥店行業的行政許可法定時限為65個工作日、承諾時限為17個工作日,通過「一業一證」改革,只用3天時間即可拿證,比法定時間提高97%,比承諾時間提高82%。
三是堅持特事特辦,助企復工復產。為破解疫情期間企業發展難題,我們確立了凡是涉及疫情防控相關產品的審批事項,一律開通綠色通道;凡是能網上申請辦理的事項,一律免費郵寄材料,線下不再辦理;凡是能容缺受理的事項,一律容缺受理;凡是能壓縮審批流程的事項,一律對審批人員充分授權,加快內部流轉的「四個一律」保障舉措,最大限度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便利。例如,受疫情影響,湖北格林凱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滿足1000多噸訂單的生產,跨省落戶,實現異地重生,為滿足企業快速落地需要,我局加急辦理審批手續,保障企業僅用十三天時間就完成從註冊到生產,被新聞聯播贊為「火神山」速度。
(二)以質為果,托舉營商環境向上發展。
一是職權下放,開闢重點鎮「綠色審批通道」。為更好促進鄉鎮駐地的企業發展,提高鄉鎮服務企業的主動性和權威性,使企業辦事實現「就近辦、馬上辦、一次辦」的工作目標,我局結合重點鎮建設,按照「依法下放、權責一致、能放即放、按需下放」的原則,拉出了項目立項、用地、規劃、公司設立等首批30個大項80個子項的行政許可事項一次性下放重點鎮,開闢重點鎮「綠色審批通道」,讓駐鄉鎮企業切切實實感受到改革所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是精準對接,打通企業「優質發展通道」。為全面加快企業建設進程,縮短企業落地周期,先後三次召開涉及15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重點工業項目企業座談會,了解企業訴求,與企業精準對接行政審批服務11項;先後5次召開主管部門協調會,集中開展業務研討會20餘次,解決企業開辦、服務鏈條建設中存在的問題5個。
三是局長陪跑,建立完善「政企交流通道」。為準確掌握行政審批流程,檢驗改革成效,從群眾視角著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行局長陪跑制度,以現場體驗、陪同企業辦理、跟蹤企業問效的方式,及時發現堵點、難點、痛點問題,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優的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
(三)依法為本,推動營商環境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自身法治化建設,推進依法行政。著力建立程序意識、規矩意識,嚴格按照省一網通辦和政務服務通用平台,實現線上無縫隙對接和幫辦代辦,做到線下無審批,全面建立我縣依法審批環境。2019年我局組織40餘人參加執法證考試,今年將做到全員覆蓋,所有在職、在編人員全部具備行政執法資格,並逐步推行持證上崗。
二是指導企業法治化建設,推進依法發展。我們不僅為企業送去便企惠企的好政策、好措施,同時也送去助力企業優質發展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政策。利用召開企業座談會、「企業吹哨·部門報到」註冊企業培訓會等時機,多次集中開展法律法規知識普及活動,讓企業發展始終保持在法治化軌道,確保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三是推行企業發展負面清單,推進快速發展。凡是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市場,放寬准入門檻,保證企業快速落地,切切實實讓企業感到發展有希望、落地可作為。
(四)以商為重,促進營商環境協調發展。
一是實行「大受理模式」,讓企業到一窗辦所有事。專門建設行政審批大廳,建立形成40個大項、191個小項「受理標準一元化」,推行綜合受理,建設形成「一個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踏勘、一同出件」的快速審批通道,實現「進一門、到一窗、辦所有事」。
二是實行「不見面審批」,讓企業不出門辦成事。按照「應上盡上、全程在線」的具體要求,推進「一網通辦」智慧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將214個行政許可事項主項、382個實施子項納入網上平台運行,形成全程電子化鏈條,「一網通辦」率達到100%,讓企業不出家門就能辦成事。
三是實行「投訴受理機制」,讓企業做推進改革的「主人翁」。通過座談、走訪等方式建立政企溝通平台,定期聽取企業對改革工作的意見建議。在行政審批大廳設置專門吐槽找茬和投訴受理窗口,公開投訴受理電話,方便辦事企業反饋意見建議,讓企業參與改革,多提訴求,確立企業在改革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起與企業發展溝通的橋樑,著力為企業發展鬆綁解絆。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局雖然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還存在個別問題,需要在工作中繼續強化責任擔當,轉變工作作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政務服務還存在短板。目前,政務服務「一鏈式」辦理鏈條還沒有完全形成;進駐政務服務中心事項分領域內還難以實現「綜合受理」,造成辦事效率低,服務質量難以提升,群眾和企業的體驗感不強,整個政務服務事項中還存在個別服務環節超時現象。
二是降本增效不徹底,服務企業還不全面。企業在開辦過程中,還不能做到「只進一扇門,開辦全完成」,仍需要跑多個地方、多個部門。雖然企業登記已經實現了全程免費,但企業刻章、稅控盤仍需要企業交費。
三是行業規劃不足,審管不暢。由於缺少行業、部門規劃,導致我們在審批過程中缺少審批依據,審管互動還不夠順暢,業務協同不夠的情況依然存在,制約了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效率,也給群眾辦事帶來極大不便。
四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存在問題。線上審批鏈條還未建成,落實線上大項目工改系統還不到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個別部門職能未劃轉到位,政務服務鏈條上的「三集中三到位」進駐工作未完全落實,無法真正開展並聯審批、限時辦結等工作,給企業帶來推諉辦、拖著辦等困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們將緊盯問題短板,重點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補齊政務短板。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從政府層面加強調度,推動「一鏈式」辦理模式,將服務鏈條上涉及的公安、社保、醫保、公積金、銀行、民政等關係到群眾和企業切實利益的民生事項應進盡進,切實讓企業和群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
二是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為新開辦企業免費贈送包含營業執照、印章、稅控設備、發票等在內的「服務禮包」;同時,全面梳理業務流程,轉變幫辦服務模式,以化繁為簡、一目了然為目標,製作流程化、清單化、模塊化服務指南,便於企業快辦快結。
三是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儘快完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多渠道聽取各方面意見及建議,通過企業評、第三方評、申請人當面評、背對背評等評價機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倒逼工作人員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樹牢服務為民、真情為民意識,讓企業和群眾不僅把事辦成,還要辦的暖心、舒心,最終實現讓群眾滿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狠抓落實、擔當作為,為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