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運輸、處置,是大力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的目標;是全面實施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重要基礎,為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在我區的順利開展,現根據盤錦市教育局關於下發全市教育系統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質量,探索學校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可行途徑,推進學校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工作全面開展,提高我區各校師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以實際行動參與垃圾分類的宣傳,掌握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常識。
二、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工作內容
(一)明確垃圾分類標準。
依據《遼寧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導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它垃圾四類。可回收垃圾是指具有市場價格的適宜回收和再利用的廢棄物,包括單獨存放的紙類、塑料、橡膠、金屬、織物、廢舊家具、廢舊家電等。
有害垃圾是指含有害物質,包括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燈管、家用化學品、電池和過期藥品、化妝品等。易腐圾是指因易腐性物質直接或間接產生惡臭的垃圾,包括廚房等產生的廢棄食材、廢棄食物、廢棄食用油;花草、落葉等廢棄物;衛生間的廢紙、衛生巾等廢棄物;其它被易腐性物質污染了的紙張等。其它垃圾是指除上述類別之外,未能單獨收集的、失去利用價值的各類生活垃圾。包括廢棄紙張、塑料、橡膠、宣傳、玻璃等失去利用價值廢棄物。
(二)落實垃圾分類責任。
學校幼兒園的食堂、宿舍樓、教學樓、實驗樓、保安室等分別落實垃圾分類責任部門]和責任人。
(三)分類設施設置標準。
1.實驗樓、宿舍樓區域設置可回收垃圾(藍色)、有害垃圾(紅色)、易腐垃圾(綠色)和其它垃圾(灰色)四類垃圾桶,並將不同種類垃圾圖樣標識印製在桶上;有害垃圾筒的設置數量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其它三類垃圾桶一般為每一個單元樓為一組。
2.教學樓、辦公樓、操場、食堂、保安室等學生集中或人員密集通行區域,應在方便位置放置1-2組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它。
垃圾三類垃圾桶。各單位自行採購標準的垃圾分類桶和標識,並落實責任部門負責垃圾桶的日常維護工作。
(四)垃圾分類作業流程。
1.分類投放。學生或教職工將生活垃圾分類裝入不同垃圾袋內,分別投放到統-設置的對應種類垃圾桶內。
2.監督指導。學校按垃圾投放區域成立值周教師和值周學生組成的垃圾分類督導小組,監督指導師生的垃圾投放,嚴把「垃圾投放關」學校健全保障制度,把垃圾投放工作納入《量化考核》,同評選「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學生文明行為規範生」相結合,使師生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嚴把「習慣養成關」。
3.收集運輸。學校積極同街道、社區或盤錦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聯繫選派垃圾清運員,負責學校垃圾收集和集中貯存,盤錦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定期回收。學校為進出校園車輛和人員辦理通行標識。
三、工作目標
第一階段為試點階段。設立平安學校、西安學校、三校為試點學校,開展試點工作,探索生活垃圾分類保障政策和工作標準,建立長效機制,積累經驗;
第二階段為推廣階段。2017年底前,實現全區學校生活垃圾分類設備完備,人員配備齊全,垃圾分類覆蓋面達100%;
第三階段為鞏固階段。自2018年起,學校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實施,並實現垃圾分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
四、實施措施:
(一)加強領導,完善機制,確保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有序推進。
1、加強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2、健全隊伍,加強垃圾分類管理。
(1)成立各校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明確各部門負責人為各校指導員,具體負責本部門、組(室)的垃圾分類處置工作的日常宣傳指導和管理、監督和檢查。
(2)規範垃圾回收方式和渠道,加強學校層面的垃圾收集和處置工作。
3、加大投入,完善設備設施。
向各部門、組(室)、班級等發放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宣傳資料、垃圾袋等,指導全體教職工、學生將垃圾分類投放;各校增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箱,班級內分設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食堂提供可重複使用餐具,設置餐廚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剩餘湯水桶,會議室設置茶水桶、消毒櫃、陶瓷杯(不使用一次性杯子);辦公室設置可重複使用的辦公用品,自備可重複使用茶杯。
(二)加大宣傳、體驗實踐,確保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有效開展。
1、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教職工大會、校園廣播、電子螢幕、櫥窗、橫幅、黑板報、班會課、展板、分發宣傳手冊等形式,等多種形.式開展垃圾分類普及教育,強化師生垃圾分類減量意識,提升知曉率。
2、多途徑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努力提升垃圾分類減量踐行率。
(三)實施步驟。
(1)前期部署階段(4月18日前)。
(2)試點階段(4月18日-6月25日)試點單位完成垃圾分類設施設置規劃,布置設施設備等工作,6月25日至7月初總結工作經驗。
(3)推廣階段(7月5日-10月31日)在試點工作基礎上,學校同相關部門對接落實垃圾清運員和分類運輸車輛;部署垃圾設施設備,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培養師生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4)提升階段(11月1-12月31)總結經驗,建立管理制度,制定考核辦法,健全垃圾分類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學校垃圾分類管理和配套設施體系建設,逐步提高垃圾分類質量。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明確責任。各校要明確職責,高度重視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要將其作為建設文明校園、落實節能減排的工作來抓,積極做好實施和推進工作。
2、加強監督,務實求效。校領導小組定期對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監督和評價,各部門、級組和班級要加強對責任區域的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的監督,確保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取得實效。
3、加強宣傳,各校要加強宣傳垃圾分類減量活動,並注重挖掘活動中的典型案例,及時上報,使師生自覺踐行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全方位全角度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
一、指導思想
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質量,探索學校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可行途徑,推進學校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工作全面開展,提高我區各校師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以實際行動參與垃圾分類的宣傳,掌握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常識。
二、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工作內容
(一)明確垃圾分類標準。
依據《遼寧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導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它垃圾四類。可回收垃圾是指具有市場價格的適宜回收和再利用的廢棄物,包括單獨存放的紙類、塑料、橡膠、金屬、織物、廢舊家具、廢舊家電等。
有害垃圾是指含有害物質,包括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燈管、家用化學品、電池和過期藥品、化妝品等。易腐圾是指因易腐性物質直接或間接產生惡臭的垃圾,包括廚房等產生的廢棄食材、廢棄食物、廢棄食用油;花草、落葉等廢棄物;衛生間的廢紙、衛生巾等廢棄物;其它被易腐性物質污染了的紙張等。其它垃圾是指除上述類別之外,未能單獨收集的、失去利用價值的各類生活垃圾。包括廢棄紙張、塑料、橡膠、宣傳、玻璃等失去利用價值廢棄物。
(二)落實垃圾分類責任。
學校幼兒園的食堂、宿舍樓、教學樓、實驗樓、保安室等分別落實垃圾分類責任部門]和責任人。
(三)分類設施設置標準。
1.實驗樓、宿舍樓區域設置可回收垃圾(藍色)、有害垃圾(紅色)、易腐垃圾(綠色)和其它垃圾(灰色)四類垃圾桶,並將不同種類垃圾圖樣標識印製在桶上;有害垃圾筒的設置數量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其它三類垃圾桶一般為每一個單元樓為一組。
2.教學樓、辦公樓、操場、食堂、保安室等學生集中或人員密集通行區域,應在方便位置放置1-2組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它。
垃圾三類垃圾桶。各單位自行採購標準的垃圾分類桶和標識,並落實責任部門負責垃圾桶的日常維護工作。
(四)垃圾分類作業流程。
1.分類投放。學生或教職工將生活垃圾分類裝入不同垃圾袋內,分別投放到統-設置的對應種類垃圾桶內。
2.監督指導。學校按垃圾投放區域成立值周教師和值周學生組成的垃圾分類督導小組,監督指導師生的垃圾投放,嚴把「垃圾投放關」學校健全保障制度,把垃圾投放工作納入《量化考核》,同評選「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學生文明行為規範生」相結合,使師生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嚴把「習慣養成關」。
3.收集運輸。學校積極同街道、社區或盤錦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聯繫選派垃圾清運員,負責學校垃圾收集和集中貯存,盤錦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定期回收。學校為進出校園車輛和人員辦理通行標識。
三、工作目標
第一階段為試點階段。設立平安學校、西安學校、三校為試點學校,開展試點工作,探索生活垃圾分類保障政策和工作標準,建立長效機制,積累經驗;
第二階段為推廣階段。2017年底前,實現全區學校生活垃圾分類設備完備,人員配備齊全,垃圾分類覆蓋面達100%;
第三階段為鞏固階段。自2018年起,學校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實施,並實現垃圾分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
四、實施措施:
(一)加強領導,完善機制,確保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有序推進。
1、加強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2、健全隊伍,加強垃圾分類管理。
(1)成立各校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明確各部門負責人為各校指導員,具體負責本部門、組(室)的垃圾分類處置工作的日常宣傳指導和管理、監督和檢查。
(2)規範垃圾回收方式和渠道,加強學校層面的垃圾收集和處置工作。
3、加大投入,完善設備設施。
向各部門、組(室)、班級等發放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宣傳資料、垃圾袋等,指導全體教職工、學生將垃圾分類投放;各校增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箱,班級內分設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食堂提供可重複使用餐具,設置餐廚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剩餘湯水桶,會議室設置茶水桶、消毒櫃、陶瓷杯(不使用一次性杯子);辦公室設置可重複使用的辦公用品,自備可重複使用茶杯。
(二)加大宣傳、體驗實踐,確保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有效開展。
1、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教職工大會、校園廣播、電子螢幕、櫥窗、橫幅、黑板報、班會課、展板、分發宣傳手冊等形式,等多種形.式開展垃圾分類普及教育,強化師生垃圾分類減量意識,提升知曉率。
2、多途徑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努力提升垃圾分類減量踐行率。
(三)實施步驟。
(1)前期部署階段(4月18日前)。
(2)試點階段(4月18日-6月25日)試點單位完成垃圾分類設施設置規劃,布置設施設備等工作,6月25日至7月初總結工作經驗。
(3)推廣階段(7月5日-10月31日)在試點工作基礎上,學校同相關部門對接落實垃圾清運員和分類運輸車輛;部署垃圾設施設備,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培養師生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4)提升階段(11月1-12月31)總結經驗,建立管理制度,制定考核辦法,健全垃圾分類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學校垃圾分類管理和配套設施體系建設,逐步提高垃圾分類質量。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明確責任。各校要明確職責,高度重視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要將其作為建設文明校園、落實節能減排的工作來抓,積極做好實施和推進工作。
2、加強監督,務實求效。校領導小組定期對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監督和評價,各部門、級組和班級要加強對責任區域的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的監督,確保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取得實效。
3、加強宣傳,各校要加強宣傳垃圾分類減量活動,並注重挖掘活動中的典型案例,及時上報,使師生自覺踐行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全方位全角度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