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我認為要從以下五點做起:
一是抓績效考評。對坐而論道、只說不幹,要敢於較真,敢於碰硬。
二是樹進取精神。必須在集體中樹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工作作風,始終保持旺盛鬥志,知難而進,做到不解決問題不撒手,不出成效不罷休。
三是破難點疑點。對難點、疑點問題不等、不靠的探索精神。積極主動地解決;瞄準重點、難點、弱點問題,積極探索,認真研究,千方百計地解決。
四是立制度規矩。對得過且過,患得患失,坐井觀天,自我獨立的漠不關心,遇事不開動腦筋現象,用制度說話。
五是彰「擔當」精神。對少貪事,繞道走,怕惹麻煩,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人,進行責任追究,大力彰顯勇於「擔當」的人與事。
資料連結:
一、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的表現:
1、工作推之卻之,過多地強調理由,用都辦不到作為藉口。
2、工作責任心差,明哲保身,求無過、求平安的好人思想。
3、遇難而退,喪失信心的悲觀主義。
4、得過且過,患得患失,沒有提高自身素質的想法。
5、總說別人不好,推卸責任,不大膽開展工作。
6、天下太平,沒有危機意識,不追求事情的真正原因。
7、坐井觀天,自我獨立的漠不關心,遇事不開動腦筋,缺乏「擔當」精神。
8、少貪事,繞道走,免惹麻煩主義,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幹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筆者認為,有的同志談到,隨著年齡、崗位的變化,或多或少有自我滿足的心態,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太平官」思想,過多考慮自己的平安和個人得失,有老好人思想,前怕狼、後怕虎,不敢去硬碰硬、直面主要矛盾。幹部「安於現狀」並非「不思進取」,對「名利」可安於現狀、對「工作」不能「不思進取」。
某些幹部習慣安於現狀,平平淡淡;有的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盯著位子熬「年頭」,盯著好處算「日子」,患得患失,不利於仕途升遷的活不幹。有的幹部,抱著安安穩穩「只要不出事」的心理,既怕出「風頭」,也不想出「彩頭」。有得幹部發現問題,不敢一針見血地指問題,反而對問題視而不見,裝聾作啞,導致問題長期潛伏,怕傷及臉面,礙及情面,就沒法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
黨員幹部要「在其位、謀其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要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有公僕意識,正確對待名利與得失,正確處理做官與做事、權力與責任的關係,盡心、盡力、盡責地完成好本職工作,真正體現「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本色。切實把工作當事業干,把崗位當陣地守,擺脫名韁利絆,戒除浮躁心態。
領導幹部身上明顯存在的、必須解決也能夠解決的突出問題。要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利器,敢於揭短亮醜,勇於接受批評。「只有無私無畏,找准問題,直面問題,教育實踐活動才可能開局良好、才可能成功。」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對待幹部作風問題,如此動真格、不護短,莫讓抓作風建成走形式。
一是抓績效考評。對坐而論道、只說不幹,要敢於較真,敢於碰硬。
二是樹進取精神。必須在集體中樹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工作作風,始終保持旺盛鬥志,知難而進,做到不解決問題不撒手,不出成效不罷休。
三是破難點疑點。對難點、疑點問題不等、不靠的探索精神。積極主動地解決;瞄準重點、難點、弱點問題,積極探索,認真研究,千方百計地解決。
四是立制度規矩。對得過且過,患得患失,坐井觀天,自我獨立的漠不關心,遇事不開動腦筋現象,用制度說話。
五是彰「擔當」精神。對少貪事,繞道走,怕惹麻煩,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人,進行責任追究,大力彰顯勇於「擔當」的人與事。
資料連結:
一、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的表現:
1、工作推之卻之,過多地強調理由,用都辦不到作為藉口。
2、工作責任心差,明哲保身,求無過、求平安的好人思想。
3、遇難而退,喪失信心的悲觀主義。
4、得過且過,患得患失,沒有提高自身素質的想法。
5、總說別人不好,推卸責任,不大膽開展工作。
6、天下太平,沒有危機意識,不追求事情的真正原因。
7、坐井觀天,自我獨立的漠不關心,遇事不開動腦筋,缺乏「擔當」精神。
8、少貪事,繞道走,免惹麻煩主義,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幹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筆者認為,有的同志談到,隨著年齡、崗位的變化,或多或少有自我滿足的心態,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太平官」思想,過多考慮自己的平安和個人得失,有老好人思想,前怕狼、後怕虎,不敢去硬碰硬、直面主要矛盾。幹部「安於現狀」並非「不思進取」,對「名利」可安於現狀、對「工作」不能「不思進取」。
某些幹部習慣安於現狀,平平淡淡;有的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盯著位子熬「年頭」,盯著好處算「日子」,患得患失,不利於仕途升遷的活不幹。有的幹部,抱著安安穩穩「只要不出事」的心理,既怕出「風頭」,也不想出「彩頭」。有得幹部發現問題,不敢一針見血地指問題,反而對問題視而不見,裝聾作啞,導致問題長期潛伏,怕傷及臉面,礙及情面,就沒法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
黨員幹部要「在其位、謀其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要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有公僕意識,正確對待名利與得失,正確處理做官與做事、權力與責任的關係,盡心、盡力、盡責地完成好本職工作,真正體現「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本色。切實把工作當事業干,把崗位當陣地守,擺脫名韁利絆,戒除浮躁心態。
領導幹部身上明顯存在的、必須解決也能夠解決的突出問題。要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利器,敢於揭短亮醜,勇於接受批評。「只有無私無畏,找准問題,直面問題,教育實踐活動才可能開局良好、才可能成功。」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對待幹部作風問題,如此動真格、不護短,莫讓抓作風建成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