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推進我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進程,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創建優良校風、教風和學風,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根據《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結合學校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今年)》、《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和《東北林業大學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質量實施方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依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以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踐行師德師風規範、弘揚高尚師德師風為目標,大力營造立德樹人的良好氛圍,促進教師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設一支德學雙馨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二、目標任務
(一)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廣大教師要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認真學習和遵守黨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執教,嚴格教育教學紀律,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以優良的思想政治素質影響和引領學生。
(二)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理想。
廣大教師應志存高遠,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樂於奉獻,要有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以培養優秀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努力成為為人民服務踐履篤行的典範。
(三)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
廣大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力提倡教師團結合作、協力攻關的團隊精神;自覺加強師德師風修養,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遵守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學術道德規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風範去影響和培養學生。
(四)著力解決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深入分析學校在師德師風教育、師德師風建設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重點查找教師在政治思想、教育觀念、組織紀律、工作態度、廉潔從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於違反師德師風規範的現象要進行批評教育,對情節嚴重、造成重大影響的違反師德師風規範的行為要及時進行處理和糾正。
(五)構建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永恆主題,研究和探索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將師德師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有機結合,健全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六)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創新。
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明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重點,積極推進理念、體制、機制等方面改革與創新,突出時代性、加強針對性、提高實效性,使師德師風建設更貼近實際、貼近教師、貼近學生,把師德師風規範的主要內容具體化、規範化,使之成為全體教師普遍認同的行為準則。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組織領導。學校成立由校領導負責,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研究生院、科學技術研究院、人事與專家工作處、監察處、校工會等相關職能處室及各院(部)負責人組成的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總體規劃和協調。各院(部)成立由黨政領導、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小組,把師德師風建設與日常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工作結合起來。
(二)強化師德師風專項教育。
健全師德師風培訓機制,多渠道、分層次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堅持經常性教育與集中性教育相結合,重點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規範教育、法製法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風和學術規範教育等專項教育培訓。建立健全青年教師導師制,強化青年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調動教師教學、科研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
(三)嚴格師德師風考核管理。
進一步完善新教師聘用和教師資格准入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質、思想道德品質作為必備條件和重要考察內容。定期開展師德師風狀況專項檢查,建立健全簡便易行的師德師風考核辦法,把考核結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範圍,並作為崗位聘用、培訓及進修、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嚴格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設立「師德師風舉報信箱」,公布「師德師風舉報電話」,廣泛接受各界的監督、意見和建議。
(四)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宣傳和激勵。
擴大師德師風宣傳。通過開展師德師風先進個人評選、組織優秀師德師風典型進行重點宣傳等一系列活動,廣泛宣傳師德師風先進事跡,營造師德師風的良好風尚。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激勵措施,對在師德師風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學校進行表彰和獎勵,並在崗位聘用、培訓及進修、各類評優獎勵等方面,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考慮。
(五)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
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加強對教師的心理疏導,緩解教師壓力。尊重教師勞動成果,理解教師苦衷,減輕教師的社會壓力和心理負荷,營造一個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組織開展有益教師身心健康的團體性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培養體系,提高教師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六)深入開展師德師風研究工作。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探索師德師風建設問題的新思路、新內容、新方法和新機制。對於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從學術層面進行科學研究,不斷從師德師風建設的實踐中概括、總結、升華師德師風建設的理論,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科學化。
四、師德師風規範與基本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學校提出以下師德師風規範與基本要求。
(一)愛國守法。
1.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自覺遵守各級教育行政、紀檢監察等有關部門和學校制定的政策、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
2.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依法履行教師職責。
3.團結互助,顧全大局,自覺維護學校利益和榮譽。
4.不向學生和社會散布違背四項基本原則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言論。
5.按照《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要求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6.崇尚科學,遠離邪教,不參與、不傳播、不搞封建迷信活動。
(二)教書育人。
1.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
2.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嚴慈相濟,教學相長,誨人不倦,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自尊、自信、自強、自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5.堅持高尚情操,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6.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三)為人師表。
1.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言行一致,舉止文明,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2.誠實守信、淡泊名利,公正廉潔、踏實嚴謹,以高尚師德師風和學識風範教育感染學生。
3.做實踐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模範,彰顯人民教師的人格魅力。
4.不借工作之便向學生、家長索要錢物和禮品,不讓學生家長為自己謀取私利提供服務。
5.堅持原則,明辨是非,主持正義,倡導先進,勇於抵制不正之風。
6.尊重同事,團結協作,追求學校、團隊和個人事業的共同發展。
7.不向學生推銷任何商品或強迫學生購買未經批准的各種學習資料。
8.注重儀表,教學區穿著服裝做到整齊、整潔、大方、得體。
9.舉止文明,禮貌大方,包括坐、立、行的姿態以及動作、教態、禮儀等。
10.語言規範、準確、健康、純潔,不把低級庸俗、粗魯污穢的語言帶到課堂,不用尖酸刻薄、有傷風雅的侮辱性語言挖苦、嘲弄、辱罵學生,不講粗話、怪話和髒話。
11.謙虛謹慎,妥善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維護同事之間團結,不相互詆毀。
12.不因學生表現、學習成績好壞、家庭背景或與教師的近疏情況而表現不同的態度。
(四)敬業愛生。
1.愛崗敬業,熱愛教育,恪盡職守,樂於奉獻,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2.精心備課,認真上課,講究方式方法,不出科學性、知識性、技術性錯誤。
3.按時上下課,不擅自曠課、調課,不酒後上課,上課不外出、不會客、不抽煙、不使用手機。
4.端正考風考紀,以考風促學風,不弄虛作假,嚴格要求學生,不縱容、包庇學生的違紀、違法和違背道德等不良行為。
5.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積極支持和參與教育教學改革。
6.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熱心幫助學生成長。
7.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8.尊重學生,不出現損傷學生自尊心的言行,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9.保護學生,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防止學生發生安全事故,善於引導學生團結和化解學生中產生的矛盾。
10.正確評價學生,為學生提供平等表現、創造和成功的機會。
(五)嚴謹治學。
1.弘揚科學精神,勇於探索,追求真理;勇於修正錯誤,精益求精。
2.發揚學術民主,講究學術道德,秉持學術良知,恪守學術規範。
3.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更新豐富教學內容。
4.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維護學術自由和學術尊嚴,誠實守信,抵制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
5.樹立求是認真、勤奮好學、虛心踏實、慎思明辨的學風,從思想、道德、學識上加強修養。
6.刻苦鑽研業務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努力拓展知識覆蓋面;了解和掌握前沿科技信息知識,並用於教育教學。
(六)服務社會。
1.心繫社會,敢於擔當,聯繫實際,勇於實踐,樹立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人生態度。
2.積極服務大眾,能夠產學研結合,能夠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不懈努力。
3.積極傳播優秀文化,普及科學知識。
4.熱心公益,願意接受社會諮詢。
五、師德師風失范及處理辦法
學校將教師的師德師風表現納入年度工作考核範圍,並作為學校崗位聘用、培訓進修、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師德師風失范的教師按照如下方式處理。
1.對於一般違反師德師風規範的,由教師所在單位進行批評教育,責令進行整改。
2.對出現下列違反師德師風規範情況之一的教師,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根據情節輕重,1—3年內不允許參加學校的崗位聘用、培訓進修和評優獎勵等。
(1)受黨紀、政紀或刑事處罰的。
(2)工作態度差,教學紀律渙散,造成重大教學責任事故的。
(3)違反學術道德規範,出現學術不端行為的。
(4)授課過程中,發表違背黨和國家法律、方針政策等言論,傳播煽動性話題或散布一些錯誤言論而誤導學生,並造成較壞影響的。
(5)向學生和家長索要或收受財物、謀私利,損害教師形象和學校聲譽的。
(6)以職謀私,非法侵占學校公共財物或非法侵占研究經費的。
(7)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的。
(8)歧視、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挾嫌報復,損害學生利益的。
(9)泄露試題,評卷不公,擅自篡改考試成績的。
(10)向學生私賣教材、參考資料而謀取個人利益的。
(11)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詆毀他人等行為的。
(12)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無理取鬧,糾纏、恐嚇或威脅其他教職工或學生,影響學校正常工作或社會秩序的。
(13)參與賭博、盜竊、打架鬥毆等行為的。
(14)其他違反師德師風規範、嚴重影響學校聲譽和教師形象的行為。
3.對嚴重違反職業道德的教師,退出教師隊伍,同時根據學校對工作人員處分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質量的教師決定高質量的教育,高質量的教育才能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影響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把師德師風建設同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構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方位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學校的師德師風水平,開創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新局面。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今年)》、《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和《東北林業大學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質量實施方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依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以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踐行師德師風規範、弘揚高尚師德師風為目標,大力營造立德樹人的良好氛圍,促進教師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設一支德學雙馨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二、目標任務
(一)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廣大教師要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認真學習和遵守黨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執教,嚴格教育教學紀律,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以優良的思想政治素質影響和引領學生。
(二)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理想。
廣大教師應志存高遠,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樂於奉獻,要有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以培養優秀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努力成為為人民服務踐履篤行的典範。
(三)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
廣大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力提倡教師團結合作、協力攻關的團隊精神;自覺加強師德師風修養,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遵守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學術道德規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風範去影響和培養學生。
(四)著力解決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深入分析學校在師德師風教育、師德師風建設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重點查找教師在政治思想、教育觀念、組織紀律、工作態度、廉潔從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於違反師德師風規範的現象要進行批評教育,對情節嚴重、造成重大影響的違反師德師風規範的行為要及時進行處理和糾正。
(五)構建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永恆主題,研究和探索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將師德師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有機結合,健全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六)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創新。
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明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重點,積極推進理念、體制、機制等方面改革與創新,突出時代性、加強針對性、提高實效性,使師德師風建設更貼近實際、貼近教師、貼近學生,把師德師風規範的主要內容具體化、規範化,使之成為全體教師普遍認同的行為準則。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組織領導。學校成立由校領導負責,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研究生院、科學技術研究院、人事與專家工作處、監察處、校工會等相關職能處室及各院(部)負責人組成的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總體規劃和協調。各院(部)成立由黨政領導、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小組,把師德師風建設與日常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工作結合起來。
(二)強化師德師風專項教育。
健全師德師風培訓機制,多渠道、分層次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堅持經常性教育與集中性教育相結合,重點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規範教育、法製法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風和學術規範教育等專項教育培訓。建立健全青年教師導師制,強化青年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調動教師教學、科研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
(三)嚴格師德師風考核管理。
進一步完善新教師聘用和教師資格准入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質、思想道德品質作為必備條件和重要考察內容。定期開展師德師風狀況專項檢查,建立健全簡便易行的師德師風考核辦法,把考核結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範圍,並作為崗位聘用、培訓及進修、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嚴格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設立「師德師風舉報信箱」,公布「師德師風舉報電話」,廣泛接受各界的監督、意見和建議。
(四)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宣傳和激勵。
擴大師德師風宣傳。通過開展師德師風先進個人評選、組織優秀師德師風典型進行重點宣傳等一系列活動,廣泛宣傳師德師風先進事跡,營造師德師風的良好風尚。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激勵措施,對在師德師風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學校進行表彰和獎勵,並在崗位聘用、培訓及進修、各類評優獎勵等方面,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考慮。
(五)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
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加強對教師的心理疏導,緩解教師壓力。尊重教師勞動成果,理解教師苦衷,減輕教師的社會壓力和心理負荷,營造一個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組織開展有益教師身心健康的團體性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培養體系,提高教師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六)深入開展師德師風研究工作。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探索師德師風建設問題的新思路、新內容、新方法和新機制。對於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從學術層面進行科學研究,不斷從師德師風建設的實踐中概括、總結、升華師德師風建設的理論,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科學化。
四、師德師風規範與基本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學校提出以下師德師風規範與基本要求。
(一)愛國守法。
1.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自覺遵守各級教育行政、紀檢監察等有關部門和學校制定的政策、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
2.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依法履行教師職責。
3.團結互助,顧全大局,自覺維護學校利益和榮譽。
4.不向學生和社會散布違背四項基本原則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言論。
5.按照《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要求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6.崇尚科學,遠離邪教,不參與、不傳播、不搞封建迷信活動。
(二)教書育人。
1.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
2.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嚴慈相濟,教學相長,誨人不倦,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自尊、自信、自強、自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5.堅持高尚情操,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6.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三)為人師表。
1.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言行一致,舉止文明,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2.誠實守信、淡泊名利,公正廉潔、踏實嚴謹,以高尚師德師風和學識風範教育感染學生。
3.做實踐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模範,彰顯人民教師的人格魅力。
4.不借工作之便向學生、家長索要錢物和禮品,不讓學生家長為自己謀取私利提供服務。
5.堅持原則,明辨是非,主持正義,倡導先進,勇於抵制不正之風。
6.尊重同事,團結協作,追求學校、團隊和個人事業的共同發展。
7.不向學生推銷任何商品或強迫學生購買未經批准的各種學習資料。
8.注重儀表,教學區穿著服裝做到整齊、整潔、大方、得體。
9.舉止文明,禮貌大方,包括坐、立、行的姿態以及動作、教態、禮儀等。
10.語言規範、準確、健康、純潔,不把低級庸俗、粗魯污穢的語言帶到課堂,不用尖酸刻薄、有傷風雅的侮辱性語言挖苦、嘲弄、辱罵學生,不講粗話、怪話和髒話。
11.謙虛謹慎,妥善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維護同事之間團結,不相互詆毀。
12.不因學生表現、學習成績好壞、家庭背景或與教師的近疏情況而表現不同的態度。
(四)敬業愛生。
1.愛崗敬業,熱愛教育,恪盡職守,樂於奉獻,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2.精心備課,認真上課,講究方式方法,不出科學性、知識性、技術性錯誤。
3.按時上下課,不擅自曠課、調課,不酒後上課,上課不外出、不會客、不抽煙、不使用手機。
4.端正考風考紀,以考風促學風,不弄虛作假,嚴格要求學生,不縱容、包庇學生的違紀、違法和違背道德等不良行為。
5.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積極支持和參與教育教學改革。
6.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熱心幫助學生成長。
7.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8.尊重學生,不出現損傷學生自尊心的言行,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9.保護學生,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防止學生發生安全事故,善於引導學生團結和化解學生中產生的矛盾。
10.正確評價學生,為學生提供平等表現、創造和成功的機會。
(五)嚴謹治學。
1.弘揚科學精神,勇於探索,追求真理;勇於修正錯誤,精益求精。
2.發揚學術民主,講究學術道德,秉持學術良知,恪守學術規範。
3.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更新豐富教學內容。
4.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維護學術自由和學術尊嚴,誠實守信,抵制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
5.樹立求是認真、勤奮好學、虛心踏實、慎思明辨的學風,從思想、道德、學識上加強修養。
6.刻苦鑽研業務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努力拓展知識覆蓋面;了解和掌握前沿科技信息知識,並用於教育教學。
(六)服務社會。
1.心繫社會,敢於擔當,聯繫實際,勇於實踐,樹立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人生態度。
2.積極服務大眾,能夠產學研結合,能夠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不懈努力。
3.積極傳播優秀文化,普及科學知識。
4.熱心公益,願意接受社會諮詢。
五、師德師風失范及處理辦法
學校將教師的師德師風表現納入年度工作考核範圍,並作為學校崗位聘用、培訓進修、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師德師風失范的教師按照如下方式處理。
1.對於一般違反師德師風規範的,由教師所在單位進行批評教育,責令進行整改。
2.對出現下列違反師德師風規範情況之一的教師,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根據情節輕重,1—3年內不允許參加學校的崗位聘用、培訓進修和評優獎勵等。
(1)受黨紀、政紀或刑事處罰的。
(2)工作態度差,教學紀律渙散,造成重大教學責任事故的。
(3)違反學術道德規範,出現學術不端行為的。
(4)授課過程中,發表違背黨和國家法律、方針政策等言論,傳播煽動性話題或散布一些錯誤言論而誤導學生,並造成較壞影響的。
(5)向學生和家長索要或收受財物、謀私利,損害教師形象和學校聲譽的。
(6)以職謀私,非法侵占學校公共財物或非法侵占研究經費的。
(7)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的。
(8)歧視、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挾嫌報復,損害學生利益的。
(9)泄露試題,評卷不公,擅自篡改考試成績的。
(10)向學生私賣教材、參考資料而謀取個人利益的。
(11)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詆毀他人等行為的。
(12)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無理取鬧,糾纏、恐嚇或威脅其他教職工或學生,影響學校正常工作或社會秩序的。
(13)參與賭博、盜竊、打架鬥毆等行為的。
(14)其他違反師德師風規範、嚴重影響學校聲譽和教師形象的行為。
3.對嚴重違反職業道德的教師,退出教師隊伍,同時根據學校對工作人員處分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質量的教師決定高質量的教育,高質量的教育才能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影響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把師德師風建設同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構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方位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學校的師德師風水平,開創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