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這段話內涵豐富、高度凝練、鼓舞人心,其鮮明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人民主體地位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根本立場、根本目的、根本動力和根本方法;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就是要更好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新的歷史偉業高度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鬥目標。「三個堅持、一個全面、兩個不斷」,既是總結歷史的深刻啟示,又是面向未來的莊嚴宣示,深刻揭示了70年來我國取得「史詩般的進步」的根本原因,再次吹響了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進軍號角,必將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我們黨和人民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如椽巨筆公眾號整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願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歷史啟示我們:前進征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勝利之路、團結之路和奮鬥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勝利之路。沿著這條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中國人民意氣風發走在了時代前列,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然而,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實踐探索過程充滿艱辛。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內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歷史充分說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團結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致辭時指出:「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團結的力量來自人民有信仰,有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團結的力量來自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0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實踐充分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匯聚起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奮鬥之路。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寄託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鬥和創造。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更是奮鬥者的舞台。前進征程上,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把我們的人民共和國鞏固好、發展好。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情黨情民情的新變化新挑戰,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可以想見,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和鬥爭、風險和挑戰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必須丟掉幻想,準備鬥爭,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廣大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教育培訓領導幹部的主渠道。黨校(行政學院)承擔著為領導幹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主業主課定位,以培養造就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為主要目標,發揮幹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諮詢作用。要突出抓好堅持黨校姓黨、從嚴治校、質量立校等關鍵環節,鞏固深化機構改革和主題教育成果,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著力解決政治上、作風上、工作上的突出問題,力戒幹部培訓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深化用學術講政治的教學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教育學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我們黨和人民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如椽巨筆公眾號整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願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歷史啟示我們:前進征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勝利之路、團結之路和奮鬥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勝利之路。沿著這條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中國人民意氣風發走在了時代前列,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然而,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實踐探索過程充滿艱辛。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內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歷史充分說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團結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致辭時指出:「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團結的力量來自人民有信仰,有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團結的力量來自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0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實踐充分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匯聚起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奮鬥之路。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寄託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鬥和創造。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更是奮鬥者的舞台。前進征程上,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把我們的人民共和國鞏固好、發展好。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情黨情民情的新變化新挑戰,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可以想見,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和鬥爭、風險和挑戰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必須丟掉幻想,準備鬥爭,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廣大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教育培訓領導幹部的主渠道。黨校(行政學院)承擔著為領導幹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主業主課定位,以培養造就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為主要目標,發揮幹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諮詢作用。要突出抓好堅持黨校姓黨、從嚴治校、質量立校等關鍵環節,鞏固深化機構改革和主題教育成果,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著力解決政治上、作風上、工作上的突出問題,力戒幹部培訓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深化用學術講政治的教學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教育學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