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個時間段,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空想社會主義從1516年托馬斯·莫爾發表《烏托邦》到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之前,這段時間有330多年,在整個社會主義五百年中占三分之二。這300多年,在生產力上,是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發展的時期;在社會制度上,是西歐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是空想社會主義時期。空想社會主義講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聽起來很像科學社會主義,那為什麼還說他們是空想社會主義呢?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有一個非常公允的說法,他說:「所有這些空想社會主義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所設計的模範社會的原則和明確的活動方式上。但是,這些模範社會如何取代現存社會的問題,他們從未認真地考慮過。他們對於從富裕的或有權勢的資助人那裡得到幫助這一點抱有模糊的希望。」?
2.第二個時間段,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恩格斯指出,為了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就必須首先把它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所謂現實,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講,機器大工業逐漸成為主流,生產越來越成為真正的社會化大生產。隨著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工人階級隊伍迅速擴大,工人運動也迅速發展起來。19世紀三四十年代爆發了歐洲三大工人運動,代表著歐洲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馬克思恩格斯縱覽時代風雲,吸收時代精華,開創了科學社會主義。1845年馬克思恩格斯寫出了《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一次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闡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科學社會主義正式誕生。1867年,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系統地闡釋了剩餘價值學說。1880年,恩格斯發表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系統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
3.第三個時間段,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19世紀最後3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世界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與此相適應,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向壟斷轉變,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入到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時代。作為帝國主義薄弱環節的俄國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溫床。1917年首先爆發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治,但軟弱無力的資產階級無法解決日益激化的國內各種經濟、社會、政治矛盾,列寧毫不遲疑地領導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直接成果就是建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十月革命之後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先後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和新經濟政策,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4.第四個時間段,蘇聯模式逐步形成。史達林在列寧逝世之後,逐步放棄了新經濟政策,建立了以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和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三位一體」的蘇聯模式,以及重工業優先的發展戰略。蘇聯模式逐步形成,不完全是史達林個人意志的產物,更多是蘇聯國情、歷史傳統和時代特徵的產物。蘇聯模式的短期成功導致大多數人忽略了其暴露的和潛在的問題,反而將其神聖化為社會主義的普遍原則和基本制度。蘇聯在赫魯雪夫時期以及勃列日涅夫早期的改革都沒能真正觸及蘇聯模式的核心。蘇聯解體證明這種模式的根本問題是逐漸背棄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初心——為生產力發展開闢道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
5.第五個時間段,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主義在中國用了30多年時間從思潮、運動發展到制度,為社會主義實現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嶄新課題。剛開始,我們只能學習蘇聯經驗,但在實踐中很快就察覺到蘇聯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蘇為鑑,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毛澤東發表的《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主要標誌,我們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認識。在後來的實踐中,儘管探索艱辛坎坷,但我們黨取得的積極成果是極其寶貴的,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6.第六個時間段,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次科技和產業革命是向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邁進的時代,是和平與發展成為主題的時代,是兩種社會制度長期並存、合作和鬥爭的時代,給社會主義提出了全新的問題。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社會主義要發展,必須證明自己能夠比資本主義更快發展生產力,更有效提升綜合國力,更好滿足人民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通過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系統回答了時代之問。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革命性地改變和深化了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實現了在社會主義最根本問題上的思想解放。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理論、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三位一體的,是對科學社會主義規範理論的革命性發展,為真正超越蘇聯模式、跟上時代步伐提供了基本理論支撐。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等,都是吸收了人類文明成果的重大創新,開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領域。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理論,進一步釐清了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關係,進一步深化了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最大規模、最快速度的現代化建設奇蹟,初步用實踐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2.第二個時間段,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恩格斯指出,為了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就必須首先把它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所謂現實,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講,機器大工業逐漸成為主流,生產越來越成為真正的社會化大生產。隨著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工人階級隊伍迅速擴大,工人運動也迅速發展起來。19世紀三四十年代爆發了歐洲三大工人運動,代表著歐洲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馬克思恩格斯縱覽時代風雲,吸收時代精華,開創了科學社會主義。1845年馬克思恩格斯寫出了《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一次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闡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科學社會主義正式誕生。1867年,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系統地闡釋了剩餘價值學說。1880年,恩格斯發表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系統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
3.第三個時間段,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19世紀最後3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世界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與此相適應,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向壟斷轉變,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入到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時代。作為帝國主義薄弱環節的俄國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溫床。1917年首先爆發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治,但軟弱無力的資產階級無法解決日益激化的國內各種經濟、社會、政治矛盾,列寧毫不遲疑地領導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直接成果就是建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十月革命之後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先後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和新經濟政策,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4.第四個時間段,蘇聯模式逐步形成。史達林在列寧逝世之後,逐步放棄了新經濟政策,建立了以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和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三位一體」的蘇聯模式,以及重工業優先的發展戰略。蘇聯模式逐步形成,不完全是史達林個人意志的產物,更多是蘇聯國情、歷史傳統和時代特徵的產物。蘇聯模式的短期成功導致大多數人忽略了其暴露的和潛在的問題,反而將其神聖化為社會主義的普遍原則和基本制度。蘇聯在赫魯雪夫時期以及勃列日涅夫早期的改革都沒能真正觸及蘇聯模式的核心。蘇聯解體證明這種模式的根本問題是逐漸背棄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初心——為生產力發展開闢道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
5.第五個時間段,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主義在中國用了30多年時間從思潮、運動發展到制度,為社會主義實現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嶄新課題。剛開始,我們只能學習蘇聯經驗,但在實踐中很快就察覺到蘇聯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蘇為鑑,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毛澤東發表的《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主要標誌,我們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認識。在後來的實踐中,儘管探索艱辛坎坷,但我們黨取得的積極成果是極其寶貴的,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6.第六個時間段,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次科技和產業革命是向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邁進的時代,是和平與發展成為主題的時代,是兩種社會制度長期並存、合作和鬥爭的時代,給社會主義提出了全新的問題。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社會主義要發展,必須證明自己能夠比資本主義更快發展生產力,更有效提升綜合國力,更好滿足人民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通過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系統回答了時代之問。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革命性地改變和深化了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實現了在社會主義最根本問題上的思想解放。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理論、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三位一體的,是對科學社會主義規範理論的革命性發展,為真正超越蘇聯模式、跟上時代步伐提供了基本理論支撐。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等,都是吸收了人類文明成果的重大創新,開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領域。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理論,進一步釐清了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關係,進一步深化了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最大規模、最快速度的現代化建設奇蹟,初步用實踐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