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表彰為我區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名師、學科知名教師、優秀教研組長、教育科研能手、模範班主任、教學新秀、師德先進個人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在此,我代表區委、區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久以來辛勤奮戰在教育戰線的廣大教職員工表示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來,在區委的領導下,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認真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不斷鞏固基礎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著力加強特殊教育,積極壯大職業教育,全區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一是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兩年來,累計投資近5億元,全面加大了校舍建設和教學裝備配備力度,全區中心級以上學校基本實現了入樓辦學。二是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制定實施了「深化教學改革、高效課堂構建」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十大行動計劃,學校水平、學生個性化發展都取得長足進步。今年高考升學率達95%,創歷史新高。三是平安校園創建成績顯著。累計投資1億元以上,購置和運營校車149輛,為學校配備了消防設施、監控探頭、一鍵式報警裝置等安保設施,有效保證了學生上下學和在校安全,全省校園校車安全工作現場會在我區召開。四是教師素質和待遇不斷提高。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招聘碩士研究生26人,招聘特崗計劃教師170人,有效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高度重視教師的待遇問題,在持續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了教師崗位設置工作,這項工作實施後,將有效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應該說,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踏實工作、拼搏進取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對教育工作大力支持、努力配合的結果。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就是全區教育隊伍的優秀代表,在你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人民教師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代表了廣大教師任勞任怨、嘔心育人的可貴品質,展示了廣大教師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可敬風範,彰顯了**教育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生動局面。區委、區政府感謝你們,全區39萬人民感謝你們。
下面,借這次教師節表彰大會的機會,就進一步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教育工作,講三個方面問題:
一、凝心聚力,營造氛圍,全力助推和保障教育事業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全區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合力共為,全力推動**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全區上下要對教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有一個更加直接、更加深刻的認識。首先,教育是基礎。教育是發展之根、創新之源。科學研究表明,勞動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就可拉動gdp增幅提高9個百分點;在農村,教育水平提高10%,將使6%—7%的農民脫離農業。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地方,發展的基礎、事業的成敗,歸根結底都源於教育。第二,教育是支撐。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育一流的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把握髮展的主動權。當前,**面臨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長吉圖開發開放、長吉一體化等一系列難得機遇,正處在加快推進「三城一區、幸福**」建設的關鍵時期,只有發展教育、大力開發人力資源,才能摒棄拼資源、拼成本、拼體力的傳統發展模式,才能轉到依靠科技、依靠創新、依靠人才的發展軌道上來。第三,教育是民生。教育寄託著全區幾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嚮往,一個人成才,就能帶動這個家庭致富;一個地方成才的人多了,就能帶動整個地方發展。只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機會,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民生,加速幸福**建設進程。第四,教育是品牌。教育水平的高低,往往衡量著一個地方的發展高度、文明程度和人文厚度。近年來,隨著長春科技學院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長春建築學院、長春旅遊學院等高校的成功落戶,為**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人氣,也增添了無限商機。可以說,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後天的經濟、未來的生產力,在教育上打下的基礎是最具後勁的基礎,在教育上搶抓的機遇是最大的機遇,在教育上贏得的發展是最具價值的發展。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切實做到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需要,不斷推動**教育事業提檔次、上水平。
二要營造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不僅需要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區委、區政府將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全面做好全區教育發展的統籌規劃。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好牽頭負責和管理服務的職責,加強組織協調,強化服務指導,深化改革,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努力創辦人民滿意教育。各鄉鎮(街)和各部門也要牢固樹立長遠意識、大局意識,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重視教育,發展教育,常懷愛教之心、多做利教之事、善解辦教之憂,加強協調、密切配合,齊心協力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凝聚起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要大力發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內容,**有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這一點到任何時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都不能改變。要大力宣傳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傳教育戰線的先進事跡,讓全社會廣泛了解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更加關心、關注教育事業,讓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喜歡教育工作,不斷壯大教育工作隊伍。把尊重教師、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在政治上關心教師的成長進步,在生活上多為教師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積極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二、科學謀劃,奮力拚搏,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我們既要立足當前,抓好教育教學,及時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棟樑之才;又要著眼長遠,結合**的發展實際,做好謀劃,推動**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要注重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教育承載著千家萬戶的希望和夢想,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老百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沉甸甸的「望」字,更多地寄希望於教師、寄希望於學校、寄希望於黨和政府。就**教育來說,如何搞好「頂層設計」,合理布局教育資源,保證教育公平等一系列問題,都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緊密結合「三城一區、幸福**」奮鬥目標,在「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提早謀劃「十三五」教育工作,更加突出教育優先這個戰略導向,更加注重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堅持學前教育抓規範、義務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提質量、職業教育擴規模、民辦教育促發展的總體思路,統籌擺布好當前與長遠、城鎮與農村、政府與市場,以及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關係,不斷完善**教育規劃,牢牢把握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和主動權,走好「上坡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要注重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內在要求。要繼續按照扶強、提弱、促中間的思路和「量力而行、奮力而為」的原則,進一步加大項目爭取和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農村薄弱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使強校更強,弱校不弱。特別是對於土頂、長嶺等地的一些規模小、地域偏遠、基礎條件差的學校,更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危房改造、師資調配、設備更新上給予更多的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之間的差距。同時,要在人才、資金、資源配置上統籌考慮、協調推進,努力實現幼兒教育縮差距、創特色、規範化,義務教育夯基礎、抓內涵、標準化,高中教育提質量、樹品牌、普及化,職業教育擴規模、增就業、專業化。
三要注重深化教育改革,增強發展活力。今天的教育同過去相比,無論是形式、內容,還是要求、內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現在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交織,教育領域新老矛盾疊加,教育的思想觀念和方法不進行大的轉變,體制機制改革不取得質的突破,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就很難有嶄新的局面。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堅持用改革創新的方法推動教育體制機制創新。特別是要按照中央、省市關於教育改革的決策部署,結合**自身發展實際,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一方面,要持續深化教學改革,鞏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著力打造高效課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另一方面,要持續推進多元化辦學體制改革,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辦學,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格局,建立起與經濟轉型相適應、與城市定位相匹配、與群眾期盼相吻合的教育體系,推動全區教育事業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要注重提升辦學質量,突出辦學特色。一方面,要抓質量。質量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也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今後,我們要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加快推進課堂改革,持續推動教育科學全面發展。特別是在教學質量方面,要認真研究、大膽探索,積極引入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的教育人才,充實壯大教師隊伍,以此帶動全區教學質量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抓特色。學校辦出特色,才能彰顯內涵品質,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我區制定實施「教育內涵式發展十大行動計劃」以來,在全區中小學湧現了一大批具有鮮明特色的辦學模式,如二實驗小學的「個性化教育」、162中學的「自信教育」、城中小學的「三球一田徑、三畫一豎笛」特色教學等等,真正使學生培養了一項特長、練就了一項本領、體驗了一份成功、享受了一份快樂。今後,我們要繼續把特色辦學作為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突破口,正確處理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關係,積極探索符合時代要求、順應教育規律、適應競爭需要、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努力實現學校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
三、牢記使命,提升素質,爭做與時俱進的人民滿意教師
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也不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全區廣大教師要自覺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圍繞大局,不辱使命,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藉此機會,對廣大教師提四點希望:
一要堅持師德高尚,做表率之師。「學深為師,品正為范」。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是教師職業之魂。教師的思想情感、人格魅力、學識才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這次我們評選的名師不僅是組織上給予的評價,更是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評價和認可。希望廣大教師要以德立身、嚴於律己,不僅要注重教書、更要注重育人,不僅要注重言傳、更要注重身教,自覺加強師德修養、追求高尚情操、錘鍊高尚品格,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人格魅力,為學生作表率、當楷模。
二要堅持勤勉篤學,做博學之師。人們常說:「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希望廣大教師切實注重自身知識的儲備和素質的提高,把學習當作一種追求、一種責任,爭做愛學習、會學習、終身學習的模範,要善於運用網絡等現代媒體和手段,積極主動地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始終站在教學改革、課程改革的最前沿,讓自己的「一桶水」變成源源不斷的「長流水」,用淵博的學識和高超的教育教學方法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認可和全社會的尊重。
三要堅持真情奉獻,做敬業之師。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有淵博的知識,更要熱心教育事業,甘於奉獻、愛崗敬業。希望全區廣大教師始終保持對教育工作的無限熱愛,以關愛每一名學生為己任,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珍惜三尺講台,潛心教書、靜心育人,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影響學生,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生的一生奠基,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人心田,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四要堅持勤于思考,做創新之師。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創新精神的培養,已經成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廣大教師要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工作要勤思考、善思考、會思考,切實通過思考把知識轉化成才幹、提煉成智慧、凝結成思想,永遠站在教育發展的最前沿和制高點,爭當探索的先鋒,爭做創新的表率。
同志們,**過去的發展,鐫刻著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印跡;**未來的發展,更需我們倍加努力。讓我們凝心聚力、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努力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為建設「三城一區、幸福**」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衷心祝願全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表彰為我區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名師、學科知名教師、優秀教研組長、教育科研能手、模範班主任、教學新秀、師德先進個人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在此,我代表區委、區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久以來辛勤奮戰在教育戰線的廣大教職員工表示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來,在區委的領導下,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認真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不斷鞏固基礎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著力加強特殊教育,積極壯大職業教育,全區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一是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兩年來,累計投資近5億元,全面加大了校舍建設和教學裝備配備力度,全區中心級以上學校基本實現了入樓辦學。二是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制定實施了「深化教學改革、高效課堂構建」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十大行動計劃,學校水平、學生個性化發展都取得長足進步。今年高考升學率達95%,創歷史新高。三是平安校園創建成績顯著。累計投資1億元以上,購置和運營校車149輛,為學校配備了消防設施、監控探頭、一鍵式報警裝置等安保設施,有效保證了學生上下學和在校安全,全省校園校車安全工作現場會在我區召開。四是教師素質和待遇不斷提高。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招聘碩士研究生26人,招聘特崗計劃教師170人,有效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高度重視教師的待遇問題,在持續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了教師崗位設置工作,這項工作實施後,將有效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應該說,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踏實工作、拼搏進取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對教育工作大力支持、努力配合的結果。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就是全區教育隊伍的優秀代表,在你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人民教師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代表了廣大教師任勞任怨、嘔心育人的可貴品質,展示了廣大教師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可敬風範,彰顯了**教育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生動局面。區委、區政府感謝你們,全區39萬人民感謝你們。
下面,借這次教師節表彰大會的機會,就進一步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教育工作,講三個方面問題:
一、凝心聚力,營造氛圍,全力助推和保障教育事業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全區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合力共為,全力推動**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全區上下要對教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有一個更加直接、更加深刻的認識。首先,教育是基礎。教育是發展之根、創新之源。科學研究表明,勞動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就可拉動gdp增幅提高9個百分點;在農村,教育水平提高10%,將使6%—7%的農民脫離農業。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地方,發展的基礎、事業的成敗,歸根結底都源於教育。第二,教育是支撐。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育一流的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把握髮展的主動權。當前,**面臨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長吉圖開發開放、長吉一體化等一系列難得機遇,正處在加快推進「三城一區、幸福**」建設的關鍵時期,只有發展教育、大力開發人力資源,才能摒棄拼資源、拼成本、拼體力的傳統發展模式,才能轉到依靠科技、依靠創新、依靠人才的發展軌道上來。第三,教育是民生。教育寄託著全區幾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嚮往,一個人成才,就能帶動這個家庭致富;一個地方成才的人多了,就能帶動整個地方發展。只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機會,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民生,加速幸福**建設進程。第四,教育是品牌。教育水平的高低,往往衡量著一個地方的發展高度、文明程度和人文厚度。近年來,隨著長春科技學院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長春建築學院、長春旅遊學院等高校的成功落戶,為**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人氣,也增添了無限商機。可以說,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後天的經濟、未來的生產力,在教育上打下的基礎是最具後勁的基礎,在教育上搶抓的機遇是最大的機遇,在教育上贏得的發展是最具價值的發展。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切實做到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需要,不斷推動**教育事業提檔次、上水平。
二要營造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不僅需要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區委、區政府將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全面做好全區教育發展的統籌規劃。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好牽頭負責和管理服務的職責,加強組織協調,強化服務指導,深化改革,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努力創辦人民滿意教育。各鄉鎮(街)和各部門也要牢固樹立長遠意識、大局意識,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重視教育,發展教育,常懷愛教之心、多做利教之事、善解辦教之憂,加強協調、密切配合,齊心協力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凝聚起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要大力發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內容,**有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這一點到任何時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都不能改變。要大力宣傳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傳教育戰線的先進事跡,讓全社會廣泛了解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更加關心、關注教育事業,讓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喜歡教育工作,不斷壯大教育工作隊伍。把尊重教師、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在政治上關心教師的成長進步,在生活上多為教師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積極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二、科學謀劃,奮力拚搏,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我們既要立足當前,抓好教育教學,及時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棟樑之才;又要著眼長遠,結合**的發展實際,做好謀劃,推動**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要注重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教育承載著千家萬戶的希望和夢想,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老百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沉甸甸的「望」字,更多地寄希望於教師、寄希望於學校、寄希望於黨和政府。就**教育來說,如何搞好「頂層設計」,合理布局教育資源,保證教育公平等一系列問題,都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緊密結合「三城一區、幸福**」奮鬥目標,在「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提早謀劃「十三五」教育工作,更加突出教育優先這個戰略導向,更加注重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堅持學前教育抓規範、義務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提質量、職業教育擴規模、民辦教育促發展的總體思路,統籌擺布好當前與長遠、城鎮與農村、政府與市場,以及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關係,不斷完善**教育規劃,牢牢把握教育工作的正確方向和主動權,走好「上坡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要注重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內在要求。要繼續按照扶強、提弱、促中間的思路和「量力而行、奮力而為」的原則,進一步加大項目爭取和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農村薄弱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使強校更強,弱校不弱。特別是對於土頂、長嶺等地的一些規模小、地域偏遠、基礎條件差的學校,更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危房改造、師資調配、設備更新上給予更多的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之間的差距。同時,要在人才、資金、資源配置上統籌考慮、協調推進,努力實現幼兒教育縮差距、創特色、規範化,義務教育夯基礎、抓內涵、標準化,高中教育提質量、樹品牌、普及化,職業教育擴規模、增就業、專業化。
三要注重深化教育改革,增強發展活力。今天的教育同過去相比,無論是形式、內容,還是要求、內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現在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交織,教育領域新老矛盾疊加,教育的思想觀念和方法不進行大的轉變,體制機制改革不取得質的突破,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就很難有嶄新的局面。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堅持用改革創新的方法推動教育體制機制創新。特別是要按照中央、省市關於教育改革的決策部署,結合**自身發展實際,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一方面,要持續深化教學改革,鞏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著力打造高效課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另一方面,要持續推進多元化辦學體制改革,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辦學,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格局,建立起與經濟轉型相適應、與城市定位相匹配、與群眾期盼相吻合的教育體系,推動全區教育事業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要注重提升辦學質量,突出辦學特色。一方面,要抓質量。質量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也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今後,我們要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加快推進課堂改革,持續推動教育科學全面發展。特別是在教學質量方面,要認真研究、大膽探索,積極引入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的教育人才,充實壯大教師隊伍,以此帶動全區教學質量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抓特色。學校辦出特色,才能彰顯內涵品質,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我區制定實施「教育內涵式發展十大行動計劃」以來,在全區中小學湧現了一大批具有鮮明特色的辦學模式,如二實驗小學的「個性化教育」、162中學的「自信教育」、城中小學的「三球一田徑、三畫一豎笛」特色教學等等,真正使學生培養了一項特長、練就了一項本領、體驗了一份成功、享受了一份快樂。今後,我們要繼續把特色辦學作為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突破口,正確處理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關係,積極探索符合時代要求、順應教育規律、適應競爭需要、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努力實現學校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
三、牢記使命,提升素質,爭做與時俱進的人民滿意教師
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也不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全區廣大教師要自覺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圍繞大局,不辱使命,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藉此機會,對廣大教師提四點希望:
一要堅持師德高尚,做表率之師。「學深為師,品正為范」。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是教師職業之魂。教師的思想情感、人格魅力、學識才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這次我們評選的名師不僅是組織上給予的評價,更是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評價和認可。希望廣大教師要以德立身、嚴於律己,不僅要注重教書、更要注重育人,不僅要注重言傳、更要注重身教,自覺加強師德修養、追求高尚情操、錘鍊高尚品格,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人格魅力,為學生作表率、當楷模。
二要堅持勤勉篤學,做博學之師。人們常說:「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希望廣大教師切實注重自身知識的儲備和素質的提高,把學習當作一種追求、一種責任,爭做愛學習、會學習、終身學習的模範,要善於運用網絡等現代媒體和手段,積極主動地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始終站在教學改革、課程改革的最前沿,讓自己的「一桶水」變成源源不斷的「長流水」,用淵博的學識和高超的教育教學方法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認可和全社會的尊重。
三要堅持真情奉獻,做敬業之師。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有淵博的知識,更要熱心教育事業,甘於奉獻、愛崗敬業。希望全區廣大教師始終保持對教育工作的無限熱愛,以關愛每一名學生為己任,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珍惜三尺講台,潛心教書、靜心育人,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影響學生,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生的一生奠基,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人心田,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四要堅持勤于思考,做創新之師。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創新精神的培養,已經成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廣大教師要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工作要勤思考、善思考、會思考,切實通過思考把知識轉化成才幹、提煉成智慧、凝結成思想,永遠站在教育發展的最前沿和制高點,爭當探索的先鋒,爭做創新的表率。
同志們,**過去的發展,鐫刻著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印跡;**未來的發展,更需我們倍加努力。讓我們凝心聚力、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努力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為建設「三城一區、幸福**」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衷心祝願全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