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我們有事自己去村頭、鎮里辦理,要跑好幾趟。現在是縣的幹部也來上門服務,黨和政府的政策真是好啊!」 日前,貴州省綏陽縣太白鎮水壩村貧困戶楊朝秀拿到幫扶幹部辦好的慢特病證,心裡很激動。不久前,該縣委組織部駐村小分隊在走訪排查中,發現楊朝秀疑似高血壓病,於是帶她去鎮衛生院進行檢查確診。幫扶幹部邱紅向楊朝秀認真講解了健康 扶貧 政策,將辦理好的慢性病證送到楊朝秀手中。像王光揚一樣新,目前全縣已辦理慢性病證 3848 人,殘疾證 3743 人。這只是該縣在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主題教育中開展 「 紅色引領 」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開展 「 紅色教育 」,錘鍊黨性修養 「 梘壩鎮,紅色文化歷史厚重,是中共綏陽縣委的誕生地。1943 年,溫凱廷等人在綏陽縣梘壩小校成立中共綏陽特支,後改為縣委,他們以教書為掩護,傳播進步思想,積蓄革命力量。自從陳列館於 2017 年建起後,全縣的幹部經常來這裡接受紅色教育。」 梘壩鎮黨委書記賈波說。綏陽是一片紅色故土,是全省 37 個老區縣之一,遵義會議召開時,中國工農紅軍紅九軍團第八團駐紮綏陽,警戒盤踞在正安的國民黨軍蔣在珍師,從東面保衛會議的召開。紅軍長征經過此地已經過去 80 多年,新的長征仍在繼續。走好 「 新長征 」,該縣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讓紅色深入人心,讓紅色凝聚能量,讓紅色激發鬥志。該縣以黨支部為基本單位,以 「 三會一課 」 、黨員活動日、主題黨日活動為基本形式,專題學黨史國史,組織黨員幹部到紅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以追尋紅色足跡、現場專題黨課、重溫入黨誓詞、重讀入黨申請、聆聽紅色故事、暢談體驗感悟、唱紅色革命歌曲等活動形式,對黨員幹部開展體驗式情景教學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的 「 紅色初心 」。據悉,該縣組織集中學習 800 余場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1200 余次,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200 余次,參觀革命遺址並組織宣誓 240 余場次,過紅色組織生活 550 余次。打造 「 紅色堡壘 」,築牢戰鬥陣地 開展活動場所陣地化、工作隊伍專業化、支部活動正常化、工作制度規範化、組織領導體系化、支部作用實效化的 「 六化 」 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把黨支部建到村民小組聚居區、脫貧攻堅產業一線 、民生項目一線,推動黨的 「 兩個覆蓋 」 堅強有力。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17 名村黨組織書記實行 「 一肩挑 」。為 46 個貧困村派駐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長、工作隊員和第一書記。調整村黨組織書記 8 名、第一書記 15 名、駐村幹部 42 人。舉辦農村(社區) 「 領頭雁 」 培訓 班 3 期,培訓幹部 620 余名,實現村 「 兩委 」 、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全覆蓋。同時全面推行 「 掛幫聯包 」 責任 制,紮實推進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注入新活力。開展 「 百名農業專家下基層 」 工作,統籌開展 46 個貧困村的 71 個主導產業項目的指導服務工作。加強農村黨組織和產業發展 「 領頭雁 」 建設,推行 「 三培養三引領 」,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返鄉創業人員中的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引領農村創新創業主體壯大;把黨員培養成創業帶頭人或合作社負責人,引領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把黨員帶頭人、負責人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或村 「 兩委 」 委員,引領群眾脫貧致富。同時緊扣精準扶貧要求,採取 「321 + 1」 模式調整幫扶力量,將教師、醫技工作者、公安幹警納入貧困戶幫扶工作,與貧困群眾結成幫扶對子,真正把貧困戶帶動起來。以產業為主導,著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探索創建 「 一村一特 」「 一鄉一品 」 黨建品牌,形成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產業黨組織為支撐、專業黨小組為基礎、帶富能力強的黨員為動力的新型組織體系。激發 「 紅色動能 」,提升攻堅力量 黨員幹部從革命傳統中感悟崇高,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化思想自覺為行動自覺,把紅色教育成效落實到真抓實幹、幹事創業上。為推進問題持續整改,解決 「 兩不愁三保障 」 突出問題補短板,全面提升脫貧質量,縣委下派縣直機關 70 %的幹部 「 寄宿 」 村組一線開展補短板 「 訪查改 」 清零工作。縣級幹部以上率下、靠前指揮,到聯繫鎮村調研指導工作,現場解決脫貧攻堅有關問題;15 個鄉鎮黨委書記、 119 個村黨支部書記和 46 個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遍訪貧困戶;縣直部門 70 %的黨員幹部深入分包村了解情況,解決問題;8000 余名幫扶幹部走村入戶,頂烈日、冒酷暑,結對子、解民難,了解群眾需求,完善幫扶措施,聚焦 「 兩不愁三保障 」 重點,橫縱到邊 「 拉網式 」 大排查,全方位大 「 體檢 」。據了解,該縣實施 「 組組通 」 公路項目 5100 個 1086 公里,實施 8 個鄉鎮 32 個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建基站 245 座,新增通訊光纜 4080 千米,改造農村電網 1008 千米,種植辣椒 25.6 萬畝,金銀花 1.2 萬畝,蔬菜 13 萬畝。完成農村危房改造 9080 戶,集中流轉土地 21.84 畝提供給 165 戶有需求意願的搬遷戶用於發展微田園、小菜園。通過培訓轉移就業、市場調劑、政府促進等解決就業 2500 餘人。資助困難家庭學生 7188 人。截止目前,全縣 3 個貧困鄉鎮全部出列,46 個貧困村已出列 45 個,貧困發生率下降為 2.28 %。歷史漸行漸遠,精神光照千秋。主題教育中,綏陽縣推動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 「 新長征 」 路上,紅色基因成為綏陽兒女新時期汲取前行動力的源泉,鮮紅的黨旗插在基層田間地頭,耀眼的黨徽閃亮在脫貧攻堅一線,幫扶幹部訪民情、解民憂、惠民生,用雙腳丈量民情,用心靈感受民生,用行動排解民困,不僅排查了短板弱項,解決了突出問題,夯實了工作基礎,提升了脫貧質量,而且密切了幹群關係,樹立了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
關於黨課講稿[朗讀]
@zhangxi
頂0
加入收藏
相關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