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應認識和了解廉政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把廉政文化的內涵貫穿與中,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並踐行廉政文化。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廉政文化既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內容也是新形式,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積極開展廉政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和深遠的意義。1.有利於貫徹落實四個全面。四個全面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貫穿黨風廉政教育內容,有助於大學生進一步了解「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和「三個代表」的真正內涵,明確反腐鬥爭的立場和對黨的事業無限的信心和決心。2.有利於培育大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包括培養高尚的人格品質、遠大的理想信念、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等。現在的大學生都來自全國五湖四海,有些學生家境稍微好一些,同時還存在部分偏遠地區的貧困學生,加強廉政文化教育,有助於消除富裕學生與貧困生之間的隔閡與障礙,大家互幫互助,形成的良好學習風氣,讓愛心和責任心融入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來。3.有利於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艱苦奮鬥歷來是我黨的優良傳統,當然它也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內容。尤其是現在的九零後大學生,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時代,有些家庭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存在高消費、攀比、奢侈等不良行為傾向,因此在大學生中開展廉政文化教育,可以不斷警示繼續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幫助學生消除校園中助長的極端享樂主義和鋪張浪費的不良行為,真正培養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奮鬥精神。
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中融入廉政文化教育
1.在課程設計理念上體現廉政文化。課程設計理念決定課程建設的走向,也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要在課程理念上體現廉政文化,就必須緊緊圍繞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根據課程特點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科學進行合理的課程設計。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要不斷在教材建設中挖掘廉政文化的素材,教材是課程設計理念具體而形象的詮釋,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物質載體。其實很多章節蘊含著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廉政文化的精華,只要用心發掘,就能感受到廉政文化的內涵。這也為講授以誠信守法、廉潔奉公為內容的廉政文化教程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理論資源[1]。譬如,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材建設中,我們十分注重發掘廉政文化,一方面,在選擇案例時,準確把握「廉」這條線索。如周恩來憂國憂民的情懷;毛澤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品格;鄧小平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境界等等。對這些名人軼事、名言警句我們分門別類,形成「世態逸事」、「愛國奉獻」「人生感悟」、「學行砥礪」等特色鮮明的學習主題,使學生在學習經典案例的過程中能夠讀廉、思廉、論廉,於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廉潔的情操。另一方面,在設計課後思考與練習題時,我們注意將學識上的「博」與思想上的「廉」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以獲得「博」,與現實掛鈎來思考「廉」[2]。如針對《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多媒體視頻教學,我們就設計了這樣5道題:(1)什麼是作風建設,為什麼我們黨要狠抓作風建設?(2)作風建設與廉政教育的關係?(3)看完視頻後你的有擔憂嗎?感想和啟示呢?(4)十年後,如果你是也是一位領導,你將如何廉潔執政?縱觀這些思考與練習題,可以看出,它們並非問題的簡單羅列,而是突出了「博」與「廉」的有機統一,因而具有明確的指向,使學生在思維訓練中,不僅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在心靈的深處打上「廉」的烙印。2.在課堂教學中傳授廉政文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是傳播廉政教育、講授廉政教育、學習廉政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廉政教育,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徑。首先教師要言傳身教,潛移默化。高尚的師德、高深的學識、高雅的人格魅力,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言傳身教,學生在敬佩、仰慕、效仿之中領悟廉的真諦,必不斷學習和踐行,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處處洋溢著「廉」的活力,閃爍著「廉」的光芒。其次,立足教材,點撥授廉[3]。以教材為藍本,結合課本具體內容,從不同角度進行挖掘,讓學生從多方面理解廉的要義。比如在觀看《楊善洲》的視頻後,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楊善洲的貧窮與富有」,然後老師總結點評:貧窮與富有的界限,不僅僅是物質的豐盈或匱乏,更重要的還在於其內心的高貴與豐滿。正如楊善洲,雖然生活清貧卻品德高尚,靈魂充實,雖然兩袖清風卻一心為民、矢志不移,用有限的人生去堅守自己的人生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老百姓的日子富起來,自己卻兩手空空而去。楊善洲物質上是匱乏的,但精神上卻是高貴的。有些人吃喝玩樂,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似乎很富足,但是卻有可能淪為精神的乞丐。楊善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他廉潔執政,兩袖清風是分不開的,他用自己清廉的一生真正踐行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樣,就使廉政文化的傳授包含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之中,突出了以廉育人。最後是課堂討論。結合課程內容,理論聯繫實際,組織學生充分討論,讓思想不斷交鋒、文化不斷碰撞。既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升華,深刻領會廉政教育的內涵?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廉政文化既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內容也是新形式,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積極開展廉政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和深遠的意義。1.有利於貫徹落實四個全面。四個全面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貫穿黨風廉政教育內容,有助於大學生進一步了解「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和「三個代表」的真正內涵,明確反腐鬥爭的立場和對黨的事業無限的信心和決心。2.有利於培育大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包括培養高尚的人格品質、遠大的理想信念、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等。現在的大學生都來自全國五湖四海,有些學生家境稍微好一些,同時還存在部分偏遠地區的貧困學生,加強廉政文化教育,有助於消除富裕學生與貧困生之間的隔閡與障礙,大家互幫互助,形成的良好學習風氣,讓愛心和責任心融入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來。3.有利於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艱苦奮鬥歷來是我黨的優良傳統,當然它也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內容。尤其是現在的九零後大學生,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時代,有些家庭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存在高消費、攀比、奢侈等不良行為傾向,因此在大學生中開展廉政文化教育,可以不斷警示繼續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幫助學生消除校園中助長的極端享樂主義和鋪張浪費的不良行為,真正培養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奮鬥精神。
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中融入廉政文化教育
1.在課程設計理念上體現廉政文化。課程設計理念決定課程建設的走向,也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要在課程理念上體現廉政文化,就必須緊緊圍繞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根據課程特點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科學進行合理的課程設計。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要不斷在教材建設中挖掘廉政文化的素材,教材是課程設計理念具體而形象的詮釋,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物質載體。其實很多章節蘊含著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廉政文化的精華,只要用心發掘,就能感受到廉政文化的內涵。這也為講授以誠信守法、廉潔奉公為內容的廉政文化教程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理論資源[1]。譬如,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材建設中,我們十分注重發掘廉政文化,一方面,在選擇案例時,準確把握「廉」這條線索。如周恩來憂國憂民的情懷;毛澤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品格;鄧小平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境界等等。對這些名人軼事、名言警句我們分門別類,形成「世態逸事」、「愛國奉獻」「人生感悟」、「學行砥礪」等特色鮮明的學習主題,使學生在學習經典案例的過程中能夠讀廉、思廉、論廉,於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廉潔的情操。另一方面,在設計課後思考與練習題時,我們注意將學識上的「博」與思想上的「廉」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以獲得「博」,與現實掛鈎來思考「廉」[2]。如針對《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多媒體視頻教學,我們就設計了這樣5道題:(1)什麼是作風建設,為什麼我們黨要狠抓作風建設?(2)作風建設與廉政教育的關係?(3)看完視頻後你的有擔憂嗎?感想和啟示呢?(4)十年後,如果你是也是一位領導,你將如何廉潔執政?縱觀這些思考與練習題,可以看出,它們並非問題的簡單羅列,而是突出了「博」與「廉」的有機統一,因而具有明確的指向,使學生在思維訓練中,不僅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在心靈的深處打上「廉」的烙印。2.在課堂教學中傳授廉政文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是傳播廉政教育、講授廉政教育、學習廉政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廉政教育,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徑。首先教師要言傳身教,潛移默化。高尚的師德、高深的學識、高雅的人格魅力,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言傳身教,學生在敬佩、仰慕、效仿之中領悟廉的真諦,必不斷學習和踐行,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處處洋溢著「廉」的活力,閃爍著「廉」的光芒。其次,立足教材,點撥授廉[3]。以教材為藍本,結合課本具體內容,從不同角度進行挖掘,讓學生從多方面理解廉的要義。比如在觀看《楊善洲》的視頻後,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楊善洲的貧窮與富有」,然後老師總結點評:貧窮與富有的界限,不僅僅是物質的豐盈或匱乏,更重要的還在於其內心的高貴與豐滿。正如楊善洲,雖然生活清貧卻品德高尚,靈魂充實,雖然兩袖清風卻一心為民、矢志不移,用有限的人生去堅守自己的人生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老百姓的日子富起來,自己卻兩手空空而去。楊善洲物質上是匱乏的,但精神上卻是高貴的。有些人吃喝玩樂,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似乎很富足,但是卻有可能淪為精神的乞丐。楊善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他廉潔執政,兩袖清風是分不開的,他用自己清廉的一生真正踐行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樣,就使廉政文化的傳授包含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之中,突出了以廉育人。最後是課堂討論。結合課程內容,理論聯繫實際,組織學生充分討論,讓思想不斷交鋒、文化不斷碰撞。既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升華,深刻領會廉政教育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