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作系統完整介紹的人。
中國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是李大釗。1919年5月,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並親自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作了系統介紹。這是中國人著作中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作系統完整的介紹,它對毛澤東、周恩來等一大批先進青年了解並接受馬克思主義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個把《共產黨宣言》全文傳入中國的人。
陳望道是第一個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把這一著作全文傳入中國的人。他是浙江義烏縣人,1915年留學日本,1919年6月回國後,任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教師,積極從事新文化運動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1920年6月,他參加了陳獨秀等成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他於1919年底,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工作,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傳播對中國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浙江嘉興舉行。出席大會的有國內各地和旅日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13人,他們代表著當時全國總共只有的50多名黨員。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中心任務是討論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大事,它標誌中國革命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正如毛澤東所說:「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中國共產黨第一任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早年畢業於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後留學日本。曾參加反對清王朝和反對袁世凱的鬥爭。1915年9月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以進化論觀點和個性解放思想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6年任北京大學學長(系主任)。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俗稱「南陳北李」。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1921年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7月,雖未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卻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被選為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
早醞釀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那是在1920年1月。3月,李大釗等在北京大學秘密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5月,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建黨作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5月,毛澤東與陳獨秀,蔡和森與毛澤東、陳獨秀交換了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1920年8月,陳獨秀、李漢俊、沈宏廬、楊明齋、李達等人經過反覆討論醞釀後,在上海發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據回憶,當時不叫共產主義小組這個名稱,當時的名稱為「共產黨」,或「共產黨臨時中央」)。不久,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儉學青年中也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當時各地成立的黨組織也不叫共產主義小組,而稱「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採用「共產主義小組」這一名稱,主要是根據中共一大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有「中國的共產主義組織」、「小組」和「地方小組」的提法,故後來統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建黨史上的第一個宣言。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於1920年11月,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該宣言是為全國建黨提出的綱領性文件。在宣言中,明確提出了要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而奮鬥的理想和目的,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思想。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宣言,它曾作為當時收納黨員的標準,起過臨時黨綱的作用。
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
1920年8月,上海黨組織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俞秀松擔任團的書記,早期團員有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蕭勁光、王一飛等20多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後,向全國各地發出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指導各地進行建團工作。
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公開性機關刊物━━《新青年》。
《新青年》月刊,五四時期和大革命時期最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在上海創刊。在新文化運動中,以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而對整個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革命產生巨大影響。1919年以後,大量刊登介紹十月革命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章。從1920年9月第八捲起,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公開宣傳的機關刊物。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新青年》一度成為黨中央的機關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復刊後改為季刊,成為中共中央的理論性機關刊物。1926年7月最後停刊,前後共出63期。
建黨史上的第一個秘密性機關刊物━━《共產黨》。
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發起組(即後來稱之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創辦了最早的黨內機關刊物《共產黨》月刊。該刊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刊,16開本,秘密發行全國,最高發行量5000份,是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必讀材料之一。到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6期,李達任主編。《共產黨》月刊在中國第一次豎起「共產黨」的大旗,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政治主張,以大量篇幅刊載馬克思主義著作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材料,對各地建黨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中國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是李大釗。1919年5月,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並親自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作了系統介紹。這是中國人著作中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作系統完整的介紹,它對毛澤東、周恩來等一大批先進青年了解並接受馬克思主義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個把《共產黨宣言》全文傳入中國的人。
陳望道是第一個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把這一著作全文傳入中國的人。他是浙江義烏縣人,1915年留學日本,1919年6月回國後,任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教師,積極從事新文化運動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1920年6月,他參加了陳獨秀等成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他於1919年底,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工作,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傳播對中國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浙江嘉興舉行。出席大會的有國內各地和旅日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13人,他們代表著當時全國總共只有的50多名黨員。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中心任務是討論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大事,它標誌中國革命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正如毛澤東所說:「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中國共產黨第一任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早年畢業於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後留學日本。曾參加反對清王朝和反對袁世凱的鬥爭。1915年9月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以進化論觀點和個性解放思想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6年任北京大學學長(系主任)。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俗稱「南陳北李」。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1921年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7月,雖未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卻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被選為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
早醞釀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那是在1920年1月。3月,李大釗等在北京大學秘密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5月,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建黨作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5月,毛澤東與陳獨秀,蔡和森與毛澤東、陳獨秀交換了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1920年8月,陳獨秀、李漢俊、沈宏廬、楊明齋、李達等人經過反覆討論醞釀後,在上海發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據回憶,當時不叫共產主義小組這個名稱,當時的名稱為「共產黨」,或「共產黨臨時中央」)。不久,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儉學青年中也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當時各地成立的黨組織也不叫共產主義小組,而稱「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採用「共產主義小組」這一名稱,主要是根據中共一大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有「中國的共產主義組織」、「小組」和「地方小組」的提法,故後來統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建黨史上的第一個宣言。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於1920年11月,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該宣言是為全國建黨提出的綱領性文件。在宣言中,明確提出了要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而奮鬥的理想和目的,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思想。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宣言,它曾作為當時收納黨員的標準,起過臨時黨綱的作用。
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
1920年8月,上海黨組織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俞秀松擔任團的書記,早期團員有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蕭勁光、王一飛等20多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後,向全國各地發出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指導各地進行建團工作。
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公開性機關刊物━━《新青年》。
《新青年》月刊,五四時期和大革命時期最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在上海創刊。在新文化運動中,以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而對整個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革命產生巨大影響。1919年以後,大量刊登介紹十月革命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章。從1920年9月第八捲起,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公開宣傳的機關刊物。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新青年》一度成為黨中央的機關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復刊後改為季刊,成為中共中央的理論性機關刊物。1926年7月最後停刊,前後共出63期。
建黨史上的第一個秘密性機關刊物━━《共產黨》。
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發起組(即後來稱之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創辦了最早的黨內機關刊物《共產黨》月刊。該刊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刊,16開本,秘密發行全國,最高發行量5000份,是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必讀材料之一。到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6期,李達任主編。《共產黨》月刊在中國第一次豎起「共產黨」的大旗,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政治主張,以大量篇幅刊載馬克思主義著作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材料,對各地建黨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