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上下通力抗戰疫情,疫情的傳播在很多省市得到進一步控制,各類企業復工工作也陸續進行,酒店行業也不例外。為大家帶來的餐飲企業(飯店)疫情防控應急措施預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餐飲企業(飯店)疫情防控應急措施預案。
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優化餐飲業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餐飲業復工復業,特制定本指引。
一、加強用餐管理。
(一)繼續暫停各類集體聚餐(宴席)活動。
(二)顧客進入餐飲服務單位,應戴口罩,測體溫或出示 安康碼。餐飲單位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症狀、安康碼為黃色、紅色和未戴口罩人員,應拒絕進入餐飲場所。顧客除就餐期間外,其餘時間必須戴口罩。
(三)每間包廂只開1桌,顧客隔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小於1米,每桌人數不超過10人。大廳減少桌椅擺放,餐桌實際使用數量不超過平時的50%,餐桌之間距離不小於1米,顧客隔位、錯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少於1米。
(四)每桌每批次顧客用餐後立即對桌椅進行消毒,再安排下一-批次,間隔時間不低於20分鐘。
(五)建立就餐人員登記台賬,每桌登記至少1名顧客的姓名、聯繫方式、就餐時間。(六)要文明就餐,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給予每桌客人雙筷勺或公筷公勺。
二、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
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應急預案,明確疫情防控工作職責。從業人員每天進行晨檢和體溫監測,全程佩戴口罩,嚴禁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從業人員上崗。定時對就餐場所、電梯間等公共場所設施進行消毒保潔,保持食品加工場所和就餐場所的空氣流通。
三、全面禁止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嚴禁圈養、宰殺、制售活禽,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的要求食品加工製作食品。
四、各地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商務部門要落實餐飲行業管理責任,市場監管部門要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衛生健康部門要落實防疫工作指導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聯動機制,共同推動餐飲業復工復業。
餐飲企業(飯店)疫情防控應急措施預案。
為了提高我校食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範各類疫情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食堂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就餐秩序,根據學校防控疫情工作的各項規定,結合食堂實際,特制定開學前應急預案。
三、加強領導
後勤處對全校各食堂疫情防控工作負總責,處長楊令為第一責任人,分管副處長趙磊為直接責任人。
四、工作目標
1.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提高食堂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
2.食堂各餐廳經理是本餐廳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必須落實疫情事件的早發現、早檢測、早報告、早隔離制度,達到早治療的效果;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嚴防疫情在餐廳擴散。
五、及分工
1.各食堂要掌握每名員工每日健康狀況,按要求收集、匯總、上報有關信息。各食堂建立職工群,每名員工每天上報個人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向校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2.各食堂要全面掌握每名員工近期活動軌跡,特別是前往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區的相關情況,按要求填報相關表格。
3.以微信群、qq 工作群等形式及時向在外地的員工發布疫情防控信息、自我防護措施、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和上崗防控相關要求,使員工未返崗就掌握了疫情防控知識和返校途中的自我保護技能。
4.做好員工返崗前防控物品的採購發放等前期準備工作,各餐飲公司擬定各餐廳防疫預案,責任到人,為校外員工返校、返崗打好工作基礎。
5.通知每一位在外地的員工,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暫不返校,返回時間等候單位正式通知,任何人不得擅自返校、返崗。
6.實行校外員工返校、返崗申請報批制度。經允許返校後,應經體溫檢測和隔離進行醫學觀察,待確認安全後方可上崗。員工返校原則上安排在學校通知學生返校時間的前 14 天,以利於員工返校的身體檢查、醫學觀察,從而確保學生返校時食堂能正常開餐。
餐飲企業(飯店)疫情防控應急措施預案。
六、綜合管理
1.成立疫情防控應急領導小組,飯店總經理為應急小組組長,全面統籌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2.實行 一店一策、一店一案 方式,結合實際編制本飯店防控應急預案,制定完善應急預案。
3.成立專門的消毒小組和督查小組,負責飯店內各區域的消毒和檢查落實工作,並建立消毒、檢查等台賬,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4.保持公共場所空氣流通,禁止使用中央空調。
5.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及時清理垃圾。
6.顧客和在崗人員必須佩戴口罩,不佩戴口罩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單位,對口罩、手套等常用防疫用品進行集中回收處置管理。
7.嚴禁開展聚集類活動。
8.在顯著位置處通過led屏播報或張貼病毒防控宣傳材料。
七、顧客服務
9.在入口處對顧客進行體溫測量並記錄,凡是超過37.3℃的,並伴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的,禁止入內並第一時間上報屬地疫情防控管理單位。
10.對入住的顧客必須實名登記,包括但不限於顧客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聯繫方式、顧客屬地信息、抵煙時間、抵達車次、座次/航班號、座位號、來煙預接觸單位個人及聯繫方式、健康狀況、預離煙時間、預離煙車次、座次/航班號、座位號等,所有信息記錄應確保無誤,備案留存。
11.告知顧客服從和配合旅遊星級飯店在疫情防控期間採取的各項措施,注意個人衛生防護、維護公共衛生。
12.配備測溫儀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等防護用品,對不配合或干擾防疫措施的行為,依法報告公安部門。
13.嚴禁承辦任何聚會、聚餐活動,儘量採取外賣配送方式就餐減少堂食,對住店客人採取送餐上門服務方式,如進店就餐應間隔桌位就餐,就餐人員間隔距離不得少於1.5米。
14.推出並倡導 無接觸 網絡預訂服務。
15.完善並倡導刷卡支付、各種移動支付方式結算。
八、內部管理
16.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採集員工疫情控制期間的動態信息並登記匯總,有湖北居住史、旅行史以及與確診或疑似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員工,必須嚴格進行14天集中隔離觀察。
17.在崗員工每天實行晨、午、晚體溫檢測制度,做好記錄和建檔工作,若員工體溫超過37.3℃,應要求員工回家觀察休息,一旦發現員工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疑似症狀,應立即停止工作,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18.在崗員工要佩戴口罩並按時更換,保持個人衛生,堅持在工作前、操作後、進食前、如廁後按照七步法嚴格洗手。
19.員工採取分流、分餐等措施,避免人員密集。
20.環境及物品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避免過度消毒,受到污染時隨時進行清潔消毒。
21.經營場所每日至少1次全面清潔消毒,門廳、樓道、會議室、客房、餐廳、電梯、樓梯等要重點清潔消毒,對於顧客接觸多的地方如走廊、電梯、扶手、洗手間、廁位等增加消毒頻次,公共用品用具嚴格執行一客一換一消毒。
22.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做到專區專用、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污染。
23.地面、牆壁消毒應配製濃度為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15分鐘;桌面、門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消毒應配製濃度為500m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鐘,然後用清水擦拭乾凈。
24.拖布和抹布等使用後以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存放;電話應做好日常清潔,建議座機電話每天用75%酒精擦拭兩次,如果使用頻繁可增加至四次。
25.客房內衛生間每日消毒1次,客人退房後應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公共衛生間應增加巡查頻次,視情況增加消毒次數;衛生間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衛生間內的表面以消毒手經常接觸的表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凈。
26.對所有客房要開窗通風,每日通風不少於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禁止售賣無窗房。
27.保持就餐場所內部環境整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必須洗凈,餐桌、餐椅使用後進行消毒。
28.廚房操作間保持清潔乾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保持廚房用具的清潔,妥善做好垃圾處理。
29.操作間和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必須穿戴經過消毒的工作衣帽、口罩、手套等,一次性用品不得重複使用。
30.衛生間應保持清潔和乾爽,提供洗手液,並保證水龍頭等設施正常使用。
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優化餐飲業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餐飲業復工復業,特制定本指引。
一、加強用餐管理。
(一)繼續暫停各類集體聚餐(宴席)活動。
(二)顧客進入餐飲服務單位,應戴口罩,測體溫或出示 安康碼。餐飲單位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症狀、安康碼為黃色、紅色和未戴口罩人員,應拒絕進入餐飲場所。顧客除就餐期間外,其餘時間必須戴口罩。
(三)每間包廂只開1桌,顧客隔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小於1米,每桌人數不超過10人。大廳減少桌椅擺放,餐桌實際使用數量不超過平時的50%,餐桌之間距離不小於1米,顧客隔位、錯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少於1米。
(四)每桌每批次顧客用餐後立即對桌椅進行消毒,再安排下一-批次,間隔時間不低於20分鐘。
(五)建立就餐人員登記台賬,每桌登記至少1名顧客的姓名、聯繫方式、就餐時間。(六)要文明就餐,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給予每桌客人雙筷勺或公筷公勺。
二、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
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應急預案,明確疫情防控工作職責。從業人員每天進行晨檢和體溫監測,全程佩戴口罩,嚴禁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從業人員上崗。定時對就餐場所、電梯間等公共場所設施進行消毒保潔,保持食品加工場所和就餐場所的空氣流通。
三、全面禁止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嚴禁圈養、宰殺、制售活禽,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的要求食品加工製作食品。
四、各地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商務部門要落實餐飲行業管理責任,市場監管部門要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衛生健康部門要落實防疫工作指導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聯動機制,共同推動餐飲業復工復業。
餐飲企業(飯店)疫情防控應急措施預案。
為了提高我校食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範各類疫情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食堂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就餐秩序,根據學校防控疫情工作的各項規定,結合食堂實際,特制定開學前應急預案。
三、加強領導
後勤處對全校各食堂疫情防控工作負總責,處長楊令為第一責任人,分管副處長趙磊為直接責任人。
四、工作目標
1.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提高食堂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
2.食堂各餐廳經理是本餐廳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必須落實疫情事件的早發現、早檢測、早報告、早隔離制度,達到早治療的效果;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嚴防疫情在餐廳擴散。
五、及分工
1.各食堂要掌握每名員工每日健康狀況,按要求收集、匯總、上報有關信息。各食堂建立職工群,每名員工每天上報個人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向校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2.各食堂要全面掌握每名員工近期活動軌跡,特別是前往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區的相關情況,按要求填報相關表格。
3.以微信群、qq 工作群等形式及時向在外地的員工發布疫情防控信息、自我防護措施、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和上崗防控相關要求,使員工未返崗就掌握了疫情防控知識和返校途中的自我保護技能。
4.做好員工返崗前防控物品的採購發放等前期準備工作,各餐飲公司擬定各餐廳防疫預案,責任到人,為校外員工返校、返崗打好工作基礎。
5.通知每一位在外地的員工,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暫不返校,返回時間等候單位正式通知,任何人不得擅自返校、返崗。
6.實行校外員工返校、返崗申請報批制度。經允許返校後,應經體溫檢測和隔離進行醫學觀察,待確認安全後方可上崗。員工返校原則上安排在學校通知學生返校時間的前 14 天,以利於員工返校的身體檢查、醫學觀察,從而確保學生返校時食堂能正常開餐。
餐飲企業(飯店)疫情防控應急措施預案。
六、綜合管理
1.成立疫情防控應急領導小組,飯店總經理為應急小組組長,全面統籌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2.實行 一店一策、一店一案 方式,結合實際編制本飯店防控應急預案,制定完善應急預案。
3.成立專門的消毒小組和督查小組,負責飯店內各區域的消毒和檢查落實工作,並建立消毒、檢查等台賬,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4.保持公共場所空氣流通,禁止使用中央空調。
5.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及時清理垃圾。
6.顧客和在崗人員必須佩戴口罩,不佩戴口罩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單位,對口罩、手套等常用防疫用品進行集中回收處置管理。
7.嚴禁開展聚集類活動。
8.在顯著位置處通過led屏播報或張貼病毒防控宣傳材料。
七、顧客服務
9.在入口處對顧客進行體溫測量並記錄,凡是超過37.3℃的,並伴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的,禁止入內並第一時間上報屬地疫情防控管理單位。
10.對入住的顧客必須實名登記,包括但不限於顧客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聯繫方式、顧客屬地信息、抵煙時間、抵達車次、座次/航班號、座位號、來煙預接觸單位個人及聯繫方式、健康狀況、預離煙時間、預離煙車次、座次/航班號、座位號等,所有信息記錄應確保無誤,備案留存。
11.告知顧客服從和配合旅遊星級飯店在疫情防控期間採取的各項措施,注意個人衛生防護、維護公共衛生。
12.配備測溫儀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等防護用品,對不配合或干擾防疫措施的行為,依法報告公安部門。
13.嚴禁承辦任何聚會、聚餐活動,儘量採取外賣配送方式就餐減少堂食,對住店客人採取送餐上門服務方式,如進店就餐應間隔桌位就餐,就餐人員間隔距離不得少於1.5米。
14.推出並倡導 無接觸 網絡預訂服務。
15.完善並倡導刷卡支付、各種移動支付方式結算。
八、內部管理
16.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採集員工疫情控制期間的動態信息並登記匯總,有湖北居住史、旅行史以及與確診或疑似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員工,必須嚴格進行14天集中隔離觀察。
17.在崗員工每天實行晨、午、晚體溫檢測制度,做好記錄和建檔工作,若員工體溫超過37.3℃,應要求員工回家觀察休息,一旦發現員工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疑似症狀,應立即停止工作,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18.在崗員工要佩戴口罩並按時更換,保持個人衛生,堅持在工作前、操作後、進食前、如廁後按照七步法嚴格洗手。
19.員工採取分流、分餐等措施,避免人員密集。
20.環境及物品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避免過度消毒,受到污染時隨時進行清潔消毒。
21.經營場所每日至少1次全面清潔消毒,門廳、樓道、會議室、客房、餐廳、電梯、樓梯等要重點清潔消毒,對於顧客接觸多的地方如走廊、電梯、扶手、洗手間、廁位等增加消毒頻次,公共用品用具嚴格執行一客一換一消毒。
22.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做到專區專用、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污染。
23.地面、牆壁消毒應配製濃度為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15分鐘;桌面、門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消毒應配製濃度為500m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鐘,然後用清水擦拭乾凈。
24.拖布和抹布等使用後以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存放;電話應做好日常清潔,建議座機電話每天用75%酒精擦拭兩次,如果使用頻繁可增加至四次。
25.客房內衛生間每日消毒1次,客人退房後應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公共衛生間應增加巡查頻次,視情況增加消毒次數;衛生間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衛生間內的表面以消毒手經常接觸的表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凈。
26.對所有客房要開窗通風,每日通風不少於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禁止售賣無窗房。
27.保持就餐場所內部環境整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必須洗凈,餐桌、餐椅使用後進行消毒。
28.廚房操作間保持清潔乾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保持廚房用具的清潔,妥善做好垃圾處理。
29.操作間和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必須穿戴經過消毒的工作衣帽、口罩、手套等,一次性用品不得重複使用。
30.衛生間應保持清潔和乾爽,提供洗手液,並保證水龍頭等設施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