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度明確了教育的戰略定位,其中關於尊師重教的闡述對教育發展意義深遠。
在9月10日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談到節日問候時指出應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他強調,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人民教師無上光榮」。習近平總書記對尊師重教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希望每位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執著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與「政」視為同等重要,主張實行禮義教化。荀子將君師並稱,認為「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唐代的韓愈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宋代的蘇軾說:「斯文有傳,學者有師」。由於歷代提倡尊師重教、尊師敬長,古代流傳下來這方面的故事許許多多.如,《子貢尊師》、《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師》、《張良拜師》、《陸佃千里求師》等等.這些故事生動形象地記敘了莘莘學子不辭勞苦,虔誠拜師的歷程,也展示了師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傳道授業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教育青少年學生尊師重教,懂得「國之將興,必尊師而重教」的道理,讓學生自覺做到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接受老師的教導,服從教職員工的管理。對老師有意見和要求,能善意誠懇地提出來,不許頂撞老師.讓學生明白,師,是特殊的「長」。
師生關係,是特殊的長幼的關係。從這個角度尊師也是敬長的表現。
教育青少年學生要尊重知識。教育是傳播知識、創新知識、傳遞文明、培養人才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活動,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全社會重視支持教育事業,這是國家文明的重要的標誌。教育青少年學生尊師重教,其目的是教育學生通過尊師更好的學習知識,學會做人。長大後,在各條戰線上成為一名尊師重道的勞動者和接班人。人之所以稱為人,在於人類可以創造文明,而文明說到底不過是一種積累與傳遞。每一代長者都把其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傳給下一代,才有了人類的今天。所以,對於青少年學生,應該養成謙虛禮貌之類的好品德、好習慣,尊敬老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從長者手裡學到知識與本領,使其繼承、發揚。
在9月10日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談到節日問候時指出應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他強調,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人民教師無上光榮」。習近平總書記對尊師重教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希望每位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執著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與「政」視為同等重要,主張實行禮義教化。荀子將君師並稱,認為「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唐代的韓愈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宋代的蘇軾說:「斯文有傳,學者有師」。由於歷代提倡尊師重教、尊師敬長,古代流傳下來這方面的故事許許多多.如,《子貢尊師》、《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師》、《張良拜師》、《陸佃千里求師》等等.這些故事生動形象地記敘了莘莘學子不辭勞苦,虔誠拜師的歷程,也展示了師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傳道授業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教育青少年學生尊師重教,懂得「國之將興,必尊師而重教」的道理,讓學生自覺做到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接受老師的教導,服從教職員工的管理。對老師有意見和要求,能善意誠懇地提出來,不許頂撞老師.讓學生明白,師,是特殊的「長」。
師生關係,是特殊的長幼的關係。從這個角度尊師也是敬長的表現。
教育青少年學生要尊重知識。教育是傳播知識、創新知識、傳遞文明、培養人才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活動,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全社會重視支持教育事業,這是國家文明的重要的標誌。教育青少年學生尊師重教,其目的是教育學生通過尊師更好的學習知識,學會做人。長大後,在各條戰線上成為一名尊師重道的勞動者和接班人。人之所以稱為人,在於人類可以創造文明,而文明說到底不過是一種積累與傳遞。每一代長者都把其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傳給下一代,才有了人類的今天。所以,對於青少年學生,應該養成謙虛禮貌之類的好品德、好習慣,尊敬老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從長者手裡學到知識與本領,使其繼承、發揚。